02.14 九死還魂草

卷柏〔學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P. Beauv.)Spring〕是卷柏科,卷柏屬土生或石生復甦植物,呈墊狀。靠孢子繁殖。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裡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中國多地有分佈,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和菲律賓也有。多生於向陽的山坡岩石上,或乾旱的岩石縫中。


九死還魂草

土生或石生,復甦植物,呈墊狀。

根託只生於莖的基部,長0.5-3釐米,直徑0. 3-1.8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莖及分枝密集形成樹狀主幹,有時高達數十釐米。主莖自中部開始羽狀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莖高10-20 (-35)釐米,莖卵圓柱狀,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側枝2-5對,2-3回羽狀分枝,小枝稀疏,規則,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1.4-3.3毫米。

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葉質厚,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主莖上的葉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狀排列,綠色或棕色,邊緣有細齒。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0.8-2.6毫米×0.4-1.3毫米,邊緣有細齒,黑褐色。中葉不對稱,小枝上的橢圓形,1.5-2.5毫米×0.3-0.9毫米,覆瓦狀排列,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具芒,外展或與軸平行,基部平截,邊緣有細齒(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內卷。側葉不對稱,小枝上的側葉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圓狀卵形,略斜升,相互重疊,1.5-2.5毫米×0.5-1.2毫米,先端具芒,基部上側擴大,加寬,覆蓋小枝,基部上側邊緣不為全緣,呈撕裂狀或具細齒,下側邊近全緣,基部有細齒或具睫毛,反捲。

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12-15毫米×1.2-2.6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有細齒,具白邊(膜質透明) ,先端有尖頭或具芒;大孢子葉在孢子葉穗上下兩面不規則排列。大孢子淺黃色,小孢子橘黃色。


九死還魂草

抗旱力極強,干時內捲成團,有水分時舒展開來。盛夏見幹澆水,冬天扣水。耐瘠薄,通常不需施肥。要求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可用砂礫栽培,水培也可。在溫暖環境中生長良好,20℃左右為最適溫度。盆栽植株越冬溫度不低於0℃。喜半陰。孢子繁殖。匍匐性種類可採用分莖繁殖。將匍匐莖切下3-6釐米長,然後放在細砂層上,每天澆水3-4次,很容易成活。

常見於石灰岩上,海拔(60-)500-1500(-2100)米。


九死還魂草

卷柏為孢子繁殖,或從產地採挖自生苗盆栽。盆土要求輕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後放置在陰溼,無直射陽光的地方。卷柏的孢子繁殖選取葉腑中長有成熟孢子囊的莖段,自枝頂切下1.5釐米,置於排水良好的潔淨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細砂混合而成,在莖段切口上灑些過篩的細土,保持切口的溼度,用玻璃加蓋,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溼,置於20℃左右溫度條件下,約9個月後就能長出新株。

栽培技術分莖繁殖,有些種類可用葉片繁殖及孢子繁殖。分莖繁殖是將匍匐莖切成3-6釐米長的莖段,放在細砂土上,每日澆水3-4次,保持溼潤,即可成活。有些種類可將小葉片插到泥土中,澆水保溼,就能生根發出新葉。一些直立莖的種類,可用孢子繁殖,選取葉腑中長有成熟孢子囊的莖段,自枝頂切下1.5釐米。


九死還魂草

適生:卷柏適宜在廕庇處生長,應全年放在柔和光照下。

溫度:適宜生長在溫暖的房間內。冬季最低氣溫為0℃。

澆水:植株抗旱力極強.但生長期間需要大量澆水,保持盆土充分溼潤。植株喜潮溼,每天都要用溫水噴灑葉叢。不要用涼水噴灑,否則對葉叢不利。

施肥: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施30%濃度的標推液肥一次。

栽培和換盆:用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種,還可以養在小水杯中。盆栽時淺盆最適宜。春季換盆,若無須換盆,則用新鮮的土壤翻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