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想要得到,得到后又害怕是什么心理学效应?

啊哈啊哈啊哈啊哈嗝


想得到,得到后又害怕,可能属于资格感的问题,我尝试给一点建议。

想得到,能够满足你背后的需要。得到又害怕,如果你得到的东西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你害怕的到底什么呢?

你担心的这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害怕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假如最坏的结果出现了,你是不是能够接受呢?最坏的结果如果你不能够接受,那么你能做些什么,让最坏的结果不出现呢?

你尝试从这些问题考虑考虑,做一个规划,稍微做些改变,可能结果都改变了。

不知你是只对某件事儿有这种心理,还是对大部分事情都有这种心理。如果是对大多事情都有这种心理,你就要做一下深度探索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若水


想要得到是因为你看到得到后的好处,得到后害怕是因为你看到得到后的坏处。

按周易的观点来说,这个世界就是既有阴也有阳。拿你的例子来说,阳就是好处,阴就是坏处。拿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是矛盾的统一。

人作为万物之灵来说,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把对自己不利的改造为对自己有利的。而你的心理状态则是被动的,想要获得好处这个没错,但你对事情的坏处只是害怕,是被动的,而没有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它,让坏处变成好处。

例如,美国有个农夫,贪便宜包下了一片土地,但那片土地非常贫瘠,既不能种植作物,也不能养殖家畜,并且到处是有毒的响尾蛇。一般人看到这个情况估计就放弃了,但他把劣势变为优势,充分开发响尾蛇资源,建起了一个响尾蛇农场。他把蛇肉做成罐头,提取蛇毒卖到药厂做血清,蛇皮高价卖给皮革商,做成鞋子和皮包……等等,因此而发了大财,这还不算完,因为这件事太出名,吸引了各地的大量游客去参观,他借此开发响尾蛇旅游,又进一步大赚一笔。

这就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劣势为优势的例子。

希望你能通过以上事例,转变思维,积极进取,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从水之道


这是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

想要得到,说明你对这个东西有欲望,你想占有它,拥有它。

得到之后害怕是另一种心态。这里有一个界限就是是否已经得到。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快乐水车”理论。

即创造财富的过程就像是水车在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水车上的一个个小桶不断的把水舀起来向外倒去。

亿万富翁和普通贫民的差别,如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流水量的水车和小桶的区别。富人享受的东西可能要比穷人多很多,但是他们只有获得更多的享受才能体会到和穷人一样多的幸福感。

这个理论,说明了占有物质的多少,并不能代表幸福感的程度。

在没有得到一件事物之前,你渴望得到它,想方设法去得到他,但是这个东西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幸福,我们之前没有准确的预期。

这样就出现,得到之后片刻的欢愉,之后是一片空虚,甚至害怕。

害怕这个得到与自己的设想不一致,

害怕这个得到没通过正规渠道,

害怕这个得到自己配不上,

害怕这个得到让自己更加失望。


涵溪心灵小屋


你要得到的东西,肯定是你的需要。饿了你就要吃i饭。可口的饭菜就是你需要的东西。

得到了却又害怕,这很明显是自我矛盾的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在社会心理学叫“趋避冲突”。比如你很想去滑冰,可有怕摔跟斗伤了身体。

得到了却害怕得到,你的害怕很可能是害怕已经得到的东西再失去。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害怕,就是因为你很在乎它。虽然很在乎,但又缺乏一定占有它的自信心,所以就有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生病死亡,害怕友情,爱情的失去。失去是痛苦的,所以才害怕。

不想失去而又失去了,寻其根源却来自于得到。看到如果没有得到就没有失去。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失去的痛苦,所以后悔没有选择不要得到。因此心理就会产生害怕得到。

这只是得到不好的一面,而好的一面,在你得到以后就已经享受到了。

总之,害怕得到你又得到了,以后又害怕失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占有欲很强。

对得到的东西非常在乎,非常爱。然而你却有不自信的心理。


冬日暖978


一、这种情况类似于“习得性无助”效应,但往深层次思考,其实是一种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机制。

二、人类在进化过程种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种会遇到各种大自然的暴力,人类在这种环境中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因此产生这种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与欲望产生“对冲”,使人类本身在信息获取不足的情况下不敢轻易采取过度行为,从而保护种族的延续。这种心理机制更容易在情感问题上体现出来。

例如:

 1. A想要追求B,虽然B是自己想要的那种类型,但A不一定是对方想要的类型,B不一定会A接受,但恰好对方可能看上了A某一优点,从而能够成为情侣。那这个时候就会在A心里引发满足感和焦虑感。害怕自己没能和对方走下去;同时又担心有很多异性追求自己的伴侣,自己不能够在其他方面获得伴侣的认可。

 2. 父母对犯错孩子的重新接纳,想要接受孩子,又担心孩子和之前一样,难以管教,自己和孩子会再次出现问题。

 


情感咨询师阿beng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谐鱼韩


得失得失,用正道光明磊落的路径得来的东西是干净的,用之无愧!用肮脏不光采手段得来的东西用心不安,虽得却失,因为你的心灵己经失去光明跌入黑暗,所以似得非得,不如不得!


迟到的认知者


人都会想要得到更多,这样人才会显得有力量、有价值。

而得到后,又害怕失去,是因为损失厌恶。

所以,常常困扰我们的不是我们没有什么,而是我们失去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魏伟


害怕是因为害怕失去。

克服这种心里就要不害怕失去,想不害怕失去,就要拥有随时能再得到的能力。

工作、感情,都是如此。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黄老师实用心理学


患得患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