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這一日子格外引人注目。圍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享美好家園,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全面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樣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3月4日 新湖南客戶端)

從17年前的“非典”到如今的“新冠肺炎”,在不同的時間,我們卻踏進了同一條河流,那便是因為濫食野生動物而遭遇病毒的“反噬”。

為防止此類重大災難性事件的重演,社會各界紛紛呼籲以嚴格的立法形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切斷由野生動物引起病媒傳播疾病的途徑。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該決定以最嚴格的法律條文形式禁止和嚴厲打擊一切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

“野生動物”,其實不僅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還包括了很多人工繁育的動物,如人工養殖的眼鏡蛇和滑鼠蛇、甲魚等,有的已經成為一些地方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由於目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普遍缺乏檢疫,食用它們仍然存在安全風險。這也就意味著,廣泛意義上的“野生動物”基本被禁止食用。時至今日,我們終於有了最嚴格的相關法律條文,對於喜歡吃野味的中國人來說,這個法律不僅限制了野味被端上桌,也切斷了捕殺野味、販賣野味的利益鏈。這是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行為,但實際上更是對於人類自身的保護行為。迄今,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相關法案。在這些法案的背後,是“承認動物(包括野生動物)是活著的、有感知的生靈,因此值得適當考量和尊重”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這一法律無疑將極大推進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工作。而對於相關養殖戶來說,放平心態,找好退路,謀求轉型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另外,部分情況未明的養殖戶們需要耐心等待有關部門細則的進一步出爐。在這次禁止養殖野生動物的品種中,有部分品種是比較有爭議的。比如蛙類,目前我國人工養殖中有牛蛙、泰蛙、林蛙等等,其中的一些蛙類品種是不是要禁養,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詳細的清單出臺。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是我們在兩次慘痛教訓後的痛定思痛,當然,除了教訓,也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倫理關懷,誠如愛因斯坦所言:“人類應該把愛心擴大到整個大自然和全體生命。”對於人類來說,野生動物是一種食物,是一張昂貴的毛皮,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但對於它們來說,那就是它們全部的生命。對大自然多些敬畏,對野生動物多些愛護,或許這才是人類確保自身安全的最佳做法。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評論員 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