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多大?现在看来与广东广西没关系,为何叫湖广总督?

赵爱虎


是的,湖广总督在清朝时期看起来是的确和广东、广西地区不沾边,但是再往前追溯到元朝的“湖广总督”的话,其管辖范围的确是包括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有的读者在看到“湖广总督”第一眼的时候,便直接统而概之地认为“湖广总督”管辖的是湖南湖北和广西以及贵州大部分和四川一部分,但其实清朝的“湖广总督”只管辖湖南湖北两个地区,管辖广东广西两个地区的另有“两广总督”这个职位。



那么为何“湖广总督”只是管辖湖南湖北两个地区,既然叫“湖广总督”,那为何没有将广东广西两个地区纳入其中?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方便解答的,因为——清承明制。早在明朝时期,“湖广总督”就只是管辖湖南湖北,并未与两广地区有关系。之所以清朝沿袭下来的“湖广总督”,那是因为湖南湖北两个地区早在明朝的时候,共同属于“湖广省”,因此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在有了如此背景的前提下,便取名为“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全名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和粮饷兼巡抚事”,其正式简称为“两湖总督”或者“湖南湖北总督”。众所周知,清朝地方上设置九大地方总督,其中这九大总督里面官职最高的当属“东三省总督”了,“东三省总督”之下,那便就是剩下的八大地方总督了。湖广总督总管湖南湖北地区的军政要务。至于“湖广总督”的历史沿袭,其实还是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的。


顺治元年,清承明制,“湖广总督”还为“湖广总督”,但是康熙七年的时候,康熙帝将“湖广总督”废止了,两年后,“湖广总督”再次被康熙帝复用,但是湖广总督便不再是湖广总督了,而是“川湖总督”,(并未管辖四川地区),其府邸仍然设置于武昌。康熙二十六年之时,康熙帝再次将“湖广总督”改名为“湖南湖北总督”。

上边第一段也说到了,湖广总督在元朝时的确是管辖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这四个地区的。当时元朝将天下大致分为了十个行省,十个行省又设十个行中书省,行中书省得职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具有管理本地区的独立大权。而当时其中的湖广行省便就包括今湖北、湖南、广西以及贵州(大部)和四川的一部分,看来元朝时期的广东并未归纳至湖广行省之中,但是由此看来元朝的“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是远远大于明清两代的“湖广总督”的。


我们所熟知的湖广总督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了,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将近20年,其任职期间的功劳作为均为湖南湖北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推动力,是两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头人。


小镇月明


(元朝行政区域划分)

“湖广”二字源于元朝所设置的“湖广行省”。湖广行省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包含今湖南、湖北全境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辖域非常广阔,所以当时称为“湖广行省”。到了明朝,朱元璋鉴于广西壮、瑶、黎三个民族反明猛烈,于是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广西的钦廉地区划归广东,从行政区划上切断广西与海上的联系,以便加以控制。由此,在原先“湖广行省”的基础上,划分出了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从此,“湖广”才开始专指两湖,即湖南湖北之地。因此,虽然清朝的“湖广”和广东、广西没有关系,但从历史上看,还是相当有渊源的。

(明朝行政区域划分)

“湖广”在当时也是叫得比较响的一个地理名词。譬如戏剧《秦香莲》里,秦香莲就唱道,“秦香莲住均州远在湖广”,均州是今天的丹江口,丹江口属湖北,湖北属湖广,所以秦香莲才会说自己“住均州远在湖广”。

在清朝,湖广总督的地位较高,是清朝九大封疆大臣之一。当时的九大封疆大臣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的“湖广”一样,两江总督的“两江”也容易把人弄糊涂,其实,这个“两江”指的是江西和江南行省,清朝时江苏和安徽是统一隶属于江南行省,因此,两江总督的管辖区域其实是江西、江苏以及安徽。

(清朝行政区域划分)


历史风暴


清朝有个湖广总督,所管辖范围经常被人误解,以为管着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广西当时为省)。实际上,湖广总督只管湖南与湖北,广东和广西是由两广总督管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湖广总督并不管两广,那么湖广的“广”是什么意思?

这就要有从元朝说起了。

元灭南宋前夕,也就是公元1274年,元朝设荆湖等路行中书省。三年后,灭宋基本完成,元世祖忽必烈就把这个荆路等路行中书省,并入治所在长沙的潭州行省。治所在长沙,是为了扑灭在广东一带抵抗的残宋势力。公元1281年,残宋势力被彻底消灭,省会就从长沙迁到了武昌。

行省的面积非常大,包括湖南大部、贵州大部、广西全部,重庆东南部、广东西南部(茂名、湛江)、海南。但是却只包括湖北省东南部(武汉、咸宁),以及巴东、秭归、兴山三县飞地。

湖南在宋朝时期就被称为荆湖路,而广西在宋朝被称为广南西路。定行省名的时候,湖广行省最终被采纳,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元朝末年,湖广行省的大部分被枭雄陈友谅占据,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出兵灭掉陈友谅之子陈理后,保留了湖广行省的建制。洪武九年,1376年,湖广行中书省更名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和元初辖区相比,明初的湖广行省有了重大变化。早在元末,广西就脱离湖广行省,成立广西行省。明初的湖广就不包括广西。还有,贵州在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同时,现在湖北省大部分划入新的湖广行省,也就是武汉以西地区,襄阳、宜昌、荆州这些地方。

明朝的湖广行省,包括湖南省和湖北省全部。只不过名称上还沿用了元朝的湖广,只是这个“广”,不再包括广西。两广在明朝是各自为省的,广东省会在广州府,广西省会在桂林府。

湖广行省居天下之中,北有两河、南有两广、西有云贵川,东有两江(明朝没有两江设置,纯地理概念),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明世宗嘉靖帝就生于湖北钟祥,升钟祥为承天府。承天府事实上是继明中都凤阳之后,明朝又一祖宗龙兴之地,政治地位非常高。

清朝统一后,遭到了南明势力的抵抗,力度之强,在清朝强行扑灭抵抗后,仍心有余悸。怎么办?那就拆分明朝原来相对较大的省份。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拆分成江苏和安徽两省。湖广也是如此,湖广所辖湖南、湖北地域广大,有江有山,土地肥沃,一旦为反清势力占据,后果不堪设想。

拆!

清圣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广行省分家。洞庭湖以北,设湖广左布政使,以南设湖广右布政使。1667年,左布政使更名湖北,右布政使更名湖南。也就是说,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都是清朝之后才出现的。

不过,湖北和湖南虽然分家,但他们只是省一级。在清朝,比省还高的是大省级。比如说,江苏、安徽虽然分家,但管他们的却是两江总督。两广、两湖也一样,湖北和湖南两省上边设湖广总督,管着湖北、湖南两省的军政民务。湖广总督只管湖北、湖南两省,有时也称为两湖总督。

湖广总督还是简称比较好,你是不会愿意写全称的,太长了,“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湖北和湖南两省,各设巡抚,管民政。

当过湖广总督的清朝名臣太多了,比如林则徐、张亮基、李鸿章。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给朝廷上了《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共6条,阐述他严厉禁烟的想法。

当然,最出名的湖广总督,无疑是人称张南皮的张之洞(祖籍河北南皮)。

清末实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就有主政湖广的张之洞,于1889年到任。当时,李鸿章主政直隶,与张之洞同时实行洋务,号称北李南张,交相辉映。张之洞在湖广大兴洋务,修建铁路,建枪炮厂,开设新学。洋务运动中著名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提出来的。

民国后,湖广总督不复存在,湖北和湖南正式分家。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湖广总督只是通称,也就是习惯上的说法。其实“湖广总督”只是清初最开始的叫法。后在康熙二十六年始定“湖北湖南总督”名。



所以它的正式简称应该是“湖北湖南总督”,全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当然兼巡抚事曾短暂的在雍正朝实施过,当时湖广总督会兼任湖南巡抚。但是成定制却是在光绪三十年,自之后湖北湖南总督都会兼任湖北巡抚。

当时这里或许很多人不明白,“湖广总督”明明是辖湖南、湖北两地,按理说应该如跟辖广西、广东的“两广总督”一样称呼,应称“两湖总督”啊!为何会通称“湖广总督”呢?



其实很简单原因很简单,因为湖北、湖北两地原来是属于一个省管的,那就是“湖广省”。

湖广省源于元朝。《元史.地理志》载:“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

元初,全国十一个行中书省中就有“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今湖北、湖南、广西和广东、贵州的一部分,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个行省。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而据《明史.地理志》所载这十三个布政使司“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

而此时“湖广布政使司”就辖今湖南、湖北两省全境。天启元年,因土官奢崇明谋反,明廷为了应对战事,遂设“四川、湖广、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总督”,负责统筹对西南战事。



崇祯年间,崇祯又因各种原因先后设““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总督凤阳地方兼制河南、湖广军务”、“总督河南、湖广军务兼巡抚河南”、“总督九江地方兼制江西、湖广军务”等职。

清初,顺治入主中原后,在官制上虽几乎完全照搬明制,但也有些许的变化。比如原在明朝不常设的总督一职,就在清朝成为惯例。顺治元年,清廷在湖广省设置“湖广总督”,驻武昌。康熙三年,因湖广省过于庞大,恐会危及清朝的统治,康熙遂将湖广省拆分为二个省。



此时湖广分治,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驻长沙,辖长沙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常德府、岳州府7府;北为湖北布政使司,驻武昌,辖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安陆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8府。

当然湖广虽分治,但仍有“湖北总督”管辖。康熙七年废除“湖北总督”,湖北、湖南两省不设总督,由两省巡抚分别管理,这里要注意湖南巡抚在康熙年间并不叫“湖南巡抚”,而是叫“偏沅巡抚”,直到雍正二年才改名为“湖南巡抚”。



康熙九年复置“湖广总督”,仍辖湖北、湖南两省,并兼任“川湖总督”,这里就会有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湖广总督”曾被改名为“川湖总督”,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它非改名只是兼理。康熙二十六年改“湖广总督”为“湖北湖南总督”,自此始成定制。



所以在清朝管理湖北、湖南的总督,自康熙二十六后,正确的叫法是“湖北湖南总督”,“湖广总督”只是我们现代人的通俗叫法罢了。


澳古说历史


首先要搞清湖广的具体涵义。

湖广行省地图

湖广是元代的一个行省,隶属于当时的中央政府,具体位置大体上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一带;明代继续沿袭元制,设置湖广布政使司,下辖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辰州府、德安府、岳州府、荆州府、襄阳府、宝庆府、郧阳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黎平府 等16府,辖区还是如今的两湖;清代建国后将湖广一分为二,北部为湖北省,南部为湖南省。和今天的行政区设置大体一致。

清代初年设湖广总督一职,具体管辖湖南湖北两省军政事务,正式名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治所在武昌。因为历史上湖南湖北一带曾经是湖广行省,所以两湖总督便简称为湖广总督,并且一直沿用下来。这就是湖广总督名称的由来,与广东、广西毫无关系,清代管理广东和广西两省军政事务的总督叫两广总督,与湖广总督平级。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长期担任湖广总督一职

湖广总督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历史上先后有林则徐、张之洞、赵尔巽、瑞澄等人担任此职。最后一任总督是旗人亲贵瑞澄,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仓皇出逃,武昌也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民国年间那些事


在看过各种清宫剧之后,想必大家都非常高频率的听到过一个名叫做总督的官职,无论是在什么电视剧里,拥有这个官职的人物都拥有着非常滔天的权柄。

这个时候,大家或许就会对总督这个官职感到好奇了,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这个官司又有着多么庞大的权力,在讲到正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清朝的总督。


清朝的总督

在整个清朝时期,除了那些在朝廷中拥有着无上权力的大佬之外,总督是清朝外官中权力最为顶尖的那一类人物。

他们每一个人在被委派出京的时候,都裹挟着庞大的权力以及荣耀而出,来到他们的任属地后,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土皇帝,少则掌控一个省份,多则掌控两三个省份。


清朝时期总督的权力就相当于现如今两三个省份的省委书记相加起来一般庞大,可见其权力之尊荣。

整个清朝的历史中一共出现过11个总督官职,这11个总督官职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东北总督。

湖广总督名号的来源

其中两广总督主要统辖着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而湖广总督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同,湖广总督并不能掌管到广东、广西,他所能掌管的地方只有湖北和湖南两个省份。

那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叫做湖广总督,这里面有湖了,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关于湖广的来源,还要追溯到元朝时期的历史。

在元朝的时候,元朝设置了一个行省,这个行程就是湖广行省。

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包括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现如今省份的一部分地区,面积非常庞大。


湖广行省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而在历史发展到清朝的时候,湖广行省这个行政区域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们仍然保留下了湖广的叫法,并把它沿用在了管理湖南、湖北的总督官职上,这才有了清朝时期的湖广总督。

湖南湖北的湖,广东广西的广

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再跟大家补充一些格外的知识,说一下湖南、湖北的湖和广东、广西的广。

首先湖南、湖北中的湖指的是洞庭湖,湖南指的是洞庭湖之南,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之北,在湖南、湖北这两个地名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洞庭湖就是它们之间的划分。


但是多年的历史发展可以改变许多,现如今湖南已经完全囊括住了洞庭湖,洞庭湖已经不足以拿来划分湖南、湖北的南北了。

广东、广西的广来源于一个叫做广信的古地名,这个地方主要位于现如今的广西梧州和广东接壤的地方。

广东、广西就是以广信这个的古地名划分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历史的变迁,这个古地名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所以说湖广总督的管辖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湖北,湖广总督中的湖广确实和广东、广西没有关系,湖广总督的湖广是一个来自于元朝时期的古称,因为元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渊源,才有了湖广总督这个名号。


孤客生


最早的湖广行省很大,包括了现在的广西自治区、贵州、湖南、海南的大部,以及湖北和广东两省的一部分。由于当时的广西叫作广南西路,湖南叫作荆湖南路,元朝将这些地区合并后,便在“荆湖”和“广南”之中各取一字,湖广之称由此而来。


元朝之前,没有“湖广”这一概念。

元朝建立之后,在全国设立了十个行省,湖广行省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湖广行省,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广西自治区、湖南、贵州、海南的大部,以及湖北和广东的一部分。所以说,最早的湖广行省和两广是有关系的。

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

第一,元朝的湖广行省,是把宋朝时期的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西路合并,再从夔州路划出一部分土地,并入湖广,然后就变成了元朝的湖广行省。

由于宋朝的两个荆湖路都带一个“湖”字;广南西路有一个“广”字。元朝便各取一字,把新成立的行省称为湖广,这就是湖广行省名字的由来。

宋朝的荆湖南、北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以及湖北的一部分;

宋朝的广南西路,大致相当于现在广西、海南以及广东的一部分;


第二,最早的湖广行省,和现在的湖北省没有多大的关系。现在湖北省的大部分,在元朝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只有现在的一小部分在湖广行省。(不过湖广行省的省府设在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


第三、现在的广东省,在宋朝时期叫作广南东路。元朝建立后,把广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合并为江西行省。



明代建立后,沿用“湖广”这个名称,把湖广行省改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然后,明朝对元朝的行省区划做了很大的更改,奠定了后来清朝以及我们现在的省级区别概念。

关于湖广和两广的更改有如下六点:

第一,将河南从河南江北行省中划出,河南单独建省;

第二,将广西从湖广行省中划出,广西单独建省;

第三,将广东从江西行省中划出,广东单独建省;

第四,把贵州从湖广行省中划出,贵州单独建省;

第五,河南、广西、广东、贵州全部独立建省后,把剩下的河南江北行省(现在湖北省的大部)和剩下湖广行省(湖南大部以及湖北的一小部分)进行合并,组成新的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第六,将原属于广西的海南岛和广西的钦州和廉州划归广东;



经过这六个步骤的区划调整后,明朝的湖广承宣布政使的统辖范围,也就仅限于现在的湖北和湖南两省了。

由于明朝沿用了元朝的地名称呼,因而此时的湖广虽然和广东、广西没什么关系了,但仍然叫湖广。

清朝建立后,大致沿用明朝的行政区划,但是也做了一些微调。

首先,明朝的湖广是一个省。只设有一个巡抚,湖广省会仍然设在现在的武汉市。

第二,清承明制,顺治时期延续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包括湖广总督一职。

第三,康熙初期将湖南从湖广划出,单独设立湖南省。按照《清史稿》的记载,由于两湖分家,各设巡抚一名,需要在两个巡抚之上再设总督,这便是湖广总督。


第四,由于两湖分家,因而湖广总督更名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或“两湖总督”。(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没有更名,此乃误传)

第五,虽然官名变为“湖北湖南总督”,但为了延续明朝和顺治时期的传统,清朝设的两湖地区的总督官衔,仍叫作“湖广总督”。

总的来说,最早的湖广和两广有关系,两广的一部分属于当时的湖广行省。之后经过数百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最早的湖广行省早已经是面目全非。但由于湖广这个名称一直都有严袭,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清朝因而也就沿用了。


Mer86


其实要搞清楚湖广总督这个职位,我们只需要知道另外一个职位就行了,那就是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所管辖的范围,大致就是现在的广西和广东,所以叫做两广。

那么湖广总督这个湖广指的是哪儿呢?

很显然广东和广西已经被两广总督给管理了,所以就没有湖广总督什么事儿了。那么湖广到底指的是哪儿呢?其实指的就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加起来的整片区域。

在明朝时期,湖南和湖北是没有分为两个省的,统一称呼为湖广省,所以湖广总督指的就是湖广省的一把手。

总督是该地区军事政治经济一把手,权力相当大。因为监管多个省的原因,所以总督要比一省的巡抚官职大得多。一般都是正二品官职,如果兼任了兵部尚书,那就是从一品外放官员,是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

湖广总督的权利范围涉及到整个湖南和湖北,在当时看来还是相当有权势的。所以在明朝时期,这个官职并不常设,一般都是在危急关头,临时设立这样的一个官职。解决完问题以后,该官员就得回朝廷复命。

到了清朝时期,总督才算是长期担任的职务,所以权力相当大。一般人是没办法就任的。康熙朝担心湖广省的势力太大,所以就将湖广省,拆分成了湖南和湖北两个省。



湖南湖北被康熙拆分,以洞庭湖作为界限。

清朝基本上都是沿袭了明朝设置的官员,所以清朝初年依旧还是有湖广总督这个职位的。但是康熙初年,因为朝廷觉得湖广总督权力太大,所以就把这块地方给拆分成了两个省,便是湖南和湖北了。

那么这两个省到底是以什么作为界限呢?其实跟我们现在一样,都是以洞庭湖作为分界线。湖南这边的行政中心变成了长沙,而湖北的行政中心则设置在武昌。武昌就是原来湖广省的总督府所在地。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湖南和湖北省,其实就没有所谓的总督了,这两个省由各自的巡抚进行管理。

可是到了康熙九年的时候,国家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各地巡抚对当地的军务权力有限,并不能以此遏制三藩的问题。所以康熙重新恢复了湖广总督的职务,因为局势需要,当时的三藩力量巨大,如果不集中全国各地的力量,是很难与之相平衡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基本上湖广总督就已经一直传承了下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和湖北的政务是分开的,两省依旧有各自的巡抚。

最富有正义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

林则徐是做过湖广总督的,我们知道他,是因为他在虎门销烟的时候,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民族豪情。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他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就已经对鸦片下手了。

当时他深受道光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管理湖南湖北所有军务,是正儿八经的实权派。他刚到武昌不多时,就有人递上来一份信,信里面表明当时湖广地区遭受鸦片的毒害,又阐述了鸦片的危害。

林则徐在明察暗访之下,果然发现,湖南湖北地区的鸦片事业十分昌盛,他一方面向道光皇帝阐述了鸦片的危害,一方面着手开始整治该地区的鸦片。

在湖南湖北两地收缴的鸦片烟枪就有6000杆之多,烟土的数额也巨大。这些东西林则徐在武昌分两次焚毁,烧完以后,全部扔进了长江之中。

此外,林则徐还开展了思想工作,劝告那些染上烟瘾的人放弃吸食鸦片,拯救了当地不少人。这件事也为林则徐后来虎门销烟奠定了基础。



开启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湖广总督张之洞。

在中法战争时期,张志东成了湖广总督,他也是最后一任有实权的湖广总督。这位老先生可真是了不起,至今湖北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他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武汉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其实早在张之洞时期,就已经开始大修铁路,开凿湖广地区对外通商的道路。

除了修铁路,张之洞还在当地设立了枪炮厂,矿务局,织布局等等。在他手里洋务运动的尾声,才稍微显得有些精彩。也正是张之洞的努力,为后来中国工业化进程,拉开了大幕。

清朝在当时其实已经危如累卵,但是张之洞的努力,不仅仅是为清朝在努力,更是为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在努力。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汉阳造,其实就是张之洞军械厂里生产的产品。


江湖小晓生


总督一词,相信没听过的人反倒是很少了,清朝时期,总督是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朝廷重臣,其手握权力,一点也不亚于一些小国家的君主。

清朝时期,曾经设有九大总督,分别为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


总督,掌管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省份,巡抚可能是某个省份的最高掌权者,但总督却是数个省份共同的最高掌权者。

总督中出名的人不少,像是曾国藩,李鸿章,又或者是被刺杀的马新贻,都是比较出名的总督,但他们却是两江总督。

总督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直隶总督了,直隶总督的权力在九大总督中都是位居第一的,而最让人容易误解的,便也是湖广总督了。

直隶总督,单听名字就知道其掌管的区域可取京城,京城周边的一些省份,而两江总督,顾名思义,掌权范围是要跨越两江的。


但在这些总督中,湖广总督到底指什么地方却是让人很容易误解。

按照误解的意思来看,湖广总督掌握的区域应为湖南或湖北,以及广西或广东,然而广西广东是归两广总督管的,湖广总督管辖的区域仅为湖北,湖南。

湖广总督,统辖的区域并不是湖南以及广东,为什么又被叫做湖广总督呢?其实这跟明朝的历史还有点关系。

明朝时期,区域的划分并不像清朝那般,清朝的区域划分与现如今已经很接近了,而明朝的区域划分与现如今的却差别又比较大,明朝时期,湖南湖北其实是不分家的,两者共称为湖广省,湖广省的叫法流传了很久,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湖南湖北还被并成为湖广省。

直到康熙时期,湖广省的说法才终于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正是湖南与湖北地区,而湖广总督的叫法,也留了下来。

说是湖广总督,其实应该叫做湖南湖北总督,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叫法,才简单的说是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管辖的区域为现如今的湖南湖北地区,同时,湖广总督确实与广东广西没有任何关系的,之所以叫湖广总督也是沿用了传统的叫法。

不管怎么说,湖广总督也是一方封疆大吏,虽然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那么重要,但也是清朝权力位于顶点的那一批人之一,放到一些小国家,绝对算得上是一方帝王了。


魏青衣


回顾清朝的历史,人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湖广总督这个封疆大吏的职位,比如张之洞、袁世凯、段祺瑞等人,都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一职。

这一职位并非清朝首创,清军入关占领天下后,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地方,就沿用了明朝的管辖制度,同时又将总督一职由临时差遣变为常设职务,方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如若单纯看湖广总督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误认为湖广总督管辖着两湖两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

湖广总督真的能辖有四省吗?清朝时期的湖广总督,究竟管辖着多大的范围呢?

张之洞

其实湖广总督,真正管辖的仅有湖北、湖南两省,湖广总督的正式称谓为湖北湖南总督,又或者简称为两湖总督。坐在这一职位上的封疆大臣,主要负责湖北、湖南两省的军民政务。与人们印象中所想的广东、广西毫无联系。

可是无论在历史书中,又或者是电视剧中,最常见的仍然是湖广总督的身影。明明他们的职权与广东、广西从不挂钩,那么这个官职中的“广”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为何在正史之中一直沿用着湖广总督的说法?

清朝总督巡抚辖区图

这一切的历史根源,其实还要从北宋初年说起。北宋划分管辖的行政区,用到的是“路”,整个北宋的一级行政区共有十五路,这个“路”就相当于现在的省。所以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在北宋年间,又称之为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当时的广西,被称之为广南西路。

到了元朝,一级行政区的划分模式变成了“行省制度”,这些行省面积非常大,文章中主要谈到的湖广行省,所管辖的面积不仅包括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甚至还包括海南、贵州等地。

元朝行省

当时给这个行省定名的时候,最终被采纳的是湖广行省,其实他还有一个全称,就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这个“等处”足以说明行省面积之大。

明朝建立以后,湖广行省的管辖面积发生了重大变化,行省中的“两广”被单独分立出去,设立了广西、广东行省,即便如此,明朝仍然沿用了湖广行省的名字,不过这个时候它的全称更名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所以早在元朝的时候,“湖广”里的“广”早就不包括广东、广西两省了。

明朝沿用

清朝建立以后,前文中所提到的“承宣布政司”又改名为了“行省”,在清朝初年,南明的队伍曾和清军的队伍在当时的湖广行省长期针锋相对。

因为湖广行省坐落在天下最中心的位置,北接两条河流,南面两广相护,东面又有两江,西面紧接云贵川之地,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极占优势。1664年,当最后一只抗清明军在这里被消灭以后,湖广行省这个“政区”彻底不复存在。

明朝湖广行省

、1667年,清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将湖广行省正式分离开来,单独设立了湖北、湖南省。只是清政府在设立管辖两湖的总督之时,又通称为湖广总督。只是这个时候的湖广总督,他们所管辖的范围只剩下湖南、湖北,其实他们只是在名字上沾了原先湖广行省的光,实际与广东、广西毫无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