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村,東和子午大道、溫國堡相鄰,南與北周家莊村接壤。以同輝路為界與小居安村相鄰。古老的潏水在村外流淌,一年又一年。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潏河悠悠,千百年來默默的一路向西流淌,似乎對所有村莊都一視同仁,從不厚此薄彼,唯獨一個例外,那就是大居安村。潏河好像把大居安攬進臂彎,猶如母親呵護著最喜愛的孩子。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有9個村民小組,800多戶,3000餘人,良田2600多畝。由於大學城的建立,陝師大、郵電學院、西北大學等院校佔用,最後只剩下幾百畝地了。大居安以盧姓為主,趙、楊為副,另有劉、李、賀、赫、白、蔡、王等姓。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據說,大居安、小居安最早是一個村,始建於唐代。當時,人們以居住平安之意取名為居安坊,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

史書記載,在唐代“安史之亂”中,郭子儀與史思明曾經在居安坊一帶打過一場惡戰,唐軍殺敵六萬,收復長安。宋《長安志》記為華林鄉居安裡。後分為大、小居安,因本村大而得名。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歷史上,大居安名人很多,有曾經的陝甘兵馬提督潘宇龍,有辛亥革命烈士盧慧卿,有直接參與西安事變的抗日誌士盧松軒,還有能寫能畫的潏水流域三才子之一的盧祥生,據說大居安村門樓“大居安”三字,便是近年在盧老先生手抄本查出而放大刻立的。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居安與小居安還是一個行政村,60年代中期分為兩個行政村。

再後來,隨著社會發展,大居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村南北大街整齊,東西十條街道樓房錯落有致,漂亮的居民房,水泥路通遍全村角落,村內商業街鋪林立,門面房、飯店應有盡有。健身廣場,秦腔自樂班社,鑼鼓隊、秧歌隊應運而生。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2019年年底,消息傳來,大居安也要拆遷了,在12月30日,農曆臘月初五。大居安人舉行了隆重的舊村改造、祭拜祖宗典禮,以寄託他們對家園的不捨,對捨棄祖業的無奈,對新生活的期盼。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塔坡西寨大居安,一九都始大拆遷,

無論心境如何想,都要暫居他家園。

盼上一年再數年,攜口舉家往回搬,

高樓四顧廈下邊,各種小車一串串。

與時俱進大發展,忍痛割愛為長安,

城建格局換新貌,往後不會再艱難。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古都城南,潏水河畔,

居安居民,集聚堂前。

燃燭焚香,祭拜祖先,

舊村改造,舊貌新顏。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今祭先祖,萬望心安。

陰陽互映,骨肉相連。

暫渡他鄉,照燒紙錢。

待等來日,接祖回還。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日落西山常見面,

水流東海不回頭。

想見音容空有影,

欲聞教誨杳無聲。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大居安,潏河之畔的明珠,不忍舍祖業,舊村祭祖先


祭文撰稿:李順利

攝 影:張 濤、李軍良

航 拍:李龍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