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乾隆后宫里都有哪些妃嫔?真的有高贵妃、如懿、令贵妃吗?

远古大熊猫


一、中宫之主

作为六宫之中,有“母仪天下”之权的皇后,终乾隆一朝共有两位在封皇后、一位追封皇后,且三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热点人物。

1、乾隆一生挚爱——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富察氏,也就是《如懿传》中的富察.琅嬛、《延禧攻略》当中的富察.容音,不论历史上还是剧中,她都是乾隆一生挚爱。1712年二月二十二(康熙五十一年)出生于名门世家,隶属于满洲镶黄旗(上三旗首旗),其家世显赫最早可以追溯到后金时期,先祖旺吉努率部落归附后金,曾祖哈什屯、祖父米思翰皆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非皇室宗亲最高爵位),其后的两位伯父马齐、马武更是为康雍两朝立下汗马功劳。

孝贤皇后富察氏朝服像

正因如此,身家显赫的富察氏自小就脱颖而出,又兼之温婉贤淑,故在1727年(雍正五年)被雍正帝亲自选中指给尚在藩邸为皇子的弘历为嫡福晋。在之后的四之中,富察氏先后为弘历诞育了一子二女(皇长女【1728】、皇次子永琏【1730】、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乾隆继位后,被正式册封为中宫皇后,九年后(1746,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由于两位嫡子的先后去世,导致富察皇后黯然神伤,最终在1748年(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崩逝于山东德州青雀舫御舟之上,乾隆为此痛不欲生,不仅赋诗百余首,而且还为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丧仪。最终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葬入裕陵地宫之内。

2、扑朔迷离的继后

孝贤皇后去世之后四个月,经过时为崇庆皇太后的钮祜禄氏建议,乾隆于同年封时任娴贵妃的那拉氏为皇贵妃掌六宫事,1750年(乾隆十五年)正式册封辉发那拉氏为中宫皇后。这就是乾隆朝的第二位皇后。

先论出身,辉发那拉氏虽然也出身于官宦世家,也有满洲镶黄旗的旗籍,但相较孝贤皇后却差远了,其父只是时任佐领的那尔布。那拉氏出生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虽然比乾隆小了7岁,但也是在乾隆尚为皇子之时,入侍弘历藩邸为侧福晋,1737年(乾隆二年)封为娴妃,八年后(1745年【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封为娴贵妃。

乾隆继皇后辉发那拉氏朝服像

辉发那拉氏之所以可以荣登皇后宝位,一方面是因为其在藩邸的老资格,另一方面也是有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强有力助力,当然,其中也不乏乾隆对其的宠爱,虽然相较富察氏差的很远,但在其成为皇后刚刚半个月时间,乾隆便带着那拉皇后到处巡游,如果没有一点点宠爱,是断然做不到的。那拉皇后也自1752年(乾隆十七年)的三年之内,先后诞育了二子一女(皇十二子永璂【1752】、皇五女【1753】、皇十三子永璟【1755】)。

本来朝着预想当中的计划,辉发那拉氏虽然远不及富察氏一生荣宠,但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结局。只可惜,这样一个素来知书达礼之人,却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遭遇了一生当中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正月,那拉氏陪同乾隆第四次南巡,起初一切正常,那拉氏还在船上度过了自己48岁的生日,但好景不长,在二月十八这一天的傍晚,南巡队伍当中再也没有辉发那拉氏的身影。经过后来乾隆分三次对此事的解释,原来,在这一天,辉发那拉氏因为“剪发”这一国俗大忌而提前被乾隆任命福隆安护送回京,而且在乾隆回京后,收回了那拉氏的四份册宝(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虽没有明确废后但已名存实亡。一年之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49岁的那拉氏凄凉而终。关于她的身后事,乾隆也明确以贵妃丧仪办理(其实连嫔都不如),最终在同年九月二十八将其金棺塞入到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内(清朝唯一皇后祔葬皇贵妃之例),由于其死后无谥号,所以我们统称为乾隆朝继后。

3、母以子贵的孝仪皇后(追封)

说到孝仪皇后魏佳氏,想必大家很熟悉了,她就是《还珠格格》当中的令妃、《如懿传》当中的卫嬿婉、《延禧攻略》当中的魏璎珞等人的历史原型。相较前面两位皇后,魏佳氏的出身是最低的。首先她是汉人包衣,而且她的父亲魏清泰在当时只是个小小的内管领。魏佳氏生于1727年(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比乾隆帝小了足足16岁,1745年(乾隆十年)入宫,封为魏贵人,同年底册为令嫔,四年后(1749,乾隆十四年)的四月初五晋升为令妃,又过了十年(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再度晋升为令贵妃,1765年(乾隆三十年)晋升为皇贵妃,从升迁速度足以看出其在乾隆心中的受宠程度。

孝仪皇后魏佳氏朝服像

从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之后的十一年之内,魏佳氏一共为乾隆诞育了四子二女(皇七女【1756】、皇十四子永璐【1757】、皇九女【1758】、皇十五子永琰【1760】、皇十六子【1762】、皇十七子永璘【1766】),堪称乾隆朝之冠。

虽然出身卑微,但从其入宫之后的一路迅速升迁,以及诞育子女数之众,不难看出魏佳氏在乾隆心中所占据的分量。而且,在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最终将魏佳氏所生之子永琰立为接班人,不难看出乾隆对该母子的看重。只可惜,在魏佳氏被封为皇贵妃和儿子被立为皇储不久,于1775年(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去世,享寿49岁,同年十月二十六葬入裕陵地宫。

按照常理,太子生母应当立为皇后,但魏佳氏直到1795年九月初三才被追封为皇后,此时距离她去世已然过去20个年头。而关于个中缘由,一方面由于其出身不高,所以虽然母以子贵,但这份贵只能来的迟了一些。另一方面也是受“密建皇储”之法限制,按照规则,除非皇帝弥留之际或者要禅位之时,才可以将早已选好的接班人公之于众,所以魏佳氏的皇后之位只能等到其子永琰被公开太子身份之时才正式确认。

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

1、一生无子但恩宠非凡的慧贤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氏,即影视剧当中的高贵妃原型。虽然同孝仪皇后一样也是汉人包衣,但因其父高斌历任河道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出身的残缺得到很好地弥补。

雍正时期,高氏就以弘历藩邸使女的身份被破格升为侧福晋,1735年(雍正十三年)的九月二十四,刚刚继位21天的乾隆就封高氏为贵妃,并且将其包衣佐领的出身抬升为满洲镶黄旗正式旗籍。在历史上的高氏,出身名门且知书达理,在乾隆心情不畅之时,经常为其排忧解闷,也因此虽然一生无儿无女,却受到了乾隆的格外宠爱。

慧贤皇贵妃高氏朝服像

1745年正月之后,高氏开始重病不起,日渐沉重。乾隆十分悲伤,于同月二十三晋升爱妃为皇贵妃,但仅仅过了两天,也就是正月二十五,高氏便去世了,次日乾隆追谥其为慧贤皇贵妃,并且赋挽诗多首,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同孝贤皇后梓宫一同葬入裕陵地宫。

2、有诞育皇长子之功的哲悯皇贵妃(追封)

哲悯皇贵妃,同孝贤皇后一样,也是富察氏,但此富察为满洲正黄旗佐领翁果图之女,同样也在雍正时期就成为了乾隆藩邸的一名格格,按照大致时间来推算,可能要比孝贤皇后入侍藩邸还要早。相较前面的几位众所周知的热点人物,这位富察氏就显得陌生许多了,但说到他对于乾隆子嗣绵延的功劳,确实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早在1728年(雍正六年)的五月二十八,这位格格便诞育了乾隆长子永璜,三年后又生下皇二女。但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这一天,富察氏却早早去世了,而此时,距离乾隆登基继位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谓是命运多舛了。

为了表彰其诞育皇长子之功,乾隆在继位之后,于1736年(乾隆元年)十月,先追封其为哲妃,九年后,于1745年正月二十四追封其为皇贵妃,两天后加谥“哲悯”二字,以示对其一生的同情及怜悯,哲悯皇贵妃于1752年(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同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一同葬入裕陵地宫。

3、朝鲜美女淑嘉皇贵妃(追封)

淑嘉皇贵妃,初为金氏,是时任上驷院卿金三保之女,吏部尚书金简之妹。生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其先祖本为朝鲜人,后金时期投靠努尔哈赤,最初隶属于内务府汉军包衣,后来经皇帝谕旨抬升为满洲正黄旗旗籍,且赐姓为金佳氏。于雍正年间入侍弘历府邸为格格(侍妾),乾隆继位后封为贵人,1737年(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晋为嘉嫔,1741年(乾隆六年)二月十三晋升为嘉妃,1748年(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为嘉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朝服像

从1739到1752年,金佳氏共诞育三子(皇四子永珹【1739】、皇八子永璇【1746】、皇十一子永瑆【1752】),生子数量位居乾隆后宫第二位。1755年(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去世,享年43岁。两天后追谥为淑嘉皇贵妃,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入葬裕陵地宫。

4、江南才女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氏,按照《清皇室四谱》的记载,是苏召南的女儿,生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同样也是乾隆旧时藩邸的侍妾。早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五月,乾隆尚未继位之前,苏氏便为其诞育了皇三子永璋。乾隆继位之初,被封为纯嫔。仅仅过了一年又再度晋升为纯妃。1745年(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乾隆大封妃嫔之际,苏氏被封为纯贵妃,十五年后,48岁的苏氏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再度被晋升为皇贵妃,成为当时唯一的皇贵妃,位列后宫第二(第一为继后那拉氏)。

纵观苏氏一生,为乾隆诞育二子一女(皇三子永璋【1735】、皇六子永瑢【1743】、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虽然因其子永璋在1748年孝贤皇后丧仪上被直接剥夺立储资格,但对于苏氏位分的晋升并未造成太大影响,唯一可惜的是,苏氏在被晋封为皇贵妃第九天,竟然因病去世,享年48岁。

纯惠皇贵妃苏氏朝服像

悲痛之余的乾隆,追封苏氏为纯惠皇贵妃,而且将早已建好的裕陵妃园寝升格,增加了方城明楼宝顶等帝、后陵才该有的建筑,而苏氏就是正中宝顶当中的女主人。足以见得在乾隆心中,她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5、一生低调但又幸运无比的庆恭皇贵妃(追封)

庆恭皇贵妃陆氏,是陆士隆之女,汉人。其生于1724年(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1748年(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被封为贵人,三年后的正月初二(1751,乾隆十六年)晋为庆嫔,八年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晋封为庆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初六晋为庆贵妃。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去世,乾隆以较高规格为其办理了丧仪,但终乾隆一朝,陆氏的位分最高也只是个贵妃而已。

庆恭皇贵妃陆氏朝服像

真正让其成为皇贵妃的,是乾隆的继任者嘉庆,也就是孝仪皇后魏佳氏之子永琰。而关于嘉庆为何对陆氏如此之好,则是因为感恩当年陆氏对其的养育(因魏佳氏子女众多,所以永琰一出生便交由陆氏抚养)。其一生虽然无子无女(证明乾隆对其并不宠爱),非常低调,但有个孝顺的养子,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了。

三、五位贵妃

1、来自蒙古的颖贵妃

颖贵妃巴林氏,隶属于蒙古镶红旗,其父是镶红旗都统兼轻车都尉巴林.纳亲。巴林氏出生于1731年(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其位分晋升流程为:贵人(1748,乾隆十三年)—颖嫔(1751,乾隆十六年)—颖妃(1759,乾隆二十四年),终乾隆一朝,巴林氏坐到了妃位,而关于其颖贵妃的位分,则是到了1798年(嘉庆三年)四月十五,已为太上皇的乾隆在自己88岁之际,晋封资历深远的颖妃为颖贵妃,两年后(1800,嘉庆五年二月十九)巴林氏去世,享年70,算是乾隆后宫当中较为高寿之人了,其金棺于1801年(嘉庆六年)二月十三葬入裕陵妃园寝之中。

颖贵妃巴林氏朝服像

2、乾隆后宫最长寿的婉贵妃

婉贵妃陈氏,是陈廷璋之女,汉人。生于1717年(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其位分晋升流程为:弘历藩邸格格(雍正时期)—贵人(1737,乾隆二年)—婉嫔(1748,乾隆十三年)—婉妃(1794,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二十二),终乾隆一朝坐到了妃位。

纵观其晋升速度,非常缓慢,尤其是在嫔位,竟然长达46年,不受乾隆宠爱可见一斑。1801年(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因其极富声望,嘉庆帝晋尊其为婉贵太妃,六年后于二月初二去世,享寿高达92岁,是整个乾隆后宫当中最高寿的妃嫔,同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园寝。

3、忻贵妃(追封)

忻贵妃戴佳氏,是总督那苏图之女,隶属于满洲镶黄旗,其位分晋升历程为:忻嫔(1753,乾隆十八年七月)—忻妃(1763,乾隆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在被封为忻妃之后的第二年的四月二十八去世,乾隆帝命以贵妃规格办理丧仪,并于次年(1765,乾隆三十年)二月初八葬入裕陵妃园寝。

4、循贵妃(追封)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是总督桂林之女,隶属于满洲镶蓝旗。生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十七,比乾隆整整小了47岁。其晋升流程为:贵人—循嫔(1783,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循妃(1797,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二十二),伊尔根觉罗氏于1797年(嘉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去世,享年40岁。两年后的九月十一,嘉庆帝命以贵妃规格将其入葬裕陵妃园寝。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朝服像

5、五阿哥之母愉贵妃(追封)

在乾隆的五位贵妃当中,数愉贵妃最为有名,她就是著名的乾隆皇五子永琪的生母。愉贵妃姓珂里叶特,是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早在雍正时期便入侍弘历藩邸。其晋升流程为:贵人—愉嫔(1741,乾隆六年)—愉妃(1745,乾隆十年)。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79岁的珂里叶特氏去世,经乾隆首肯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以贵妃规格葬入裕陵妃园寝。

四、六妃

1、香妃原型——容妃

容妃,和卓氏,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世居叶尔羌。生于1734年(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入宫,其晋升流程为:和贵人(1760,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三)—容嫔(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三十)—容妃(1768,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55岁的容妃去世,一生无儿无女的她,却得到了乾隆格外的宠爱(特许穿本民族服装)。同年九月二十五,容妃金棺葬入裕陵妃园寝。

容妃和卓氏画像

2、一波三折的惇妃

惇妃汪氏,隶属于满洲镶白旗,是都统四格之女。生于1746年(乾隆十一年),小乾隆35岁。其晋升流程为:永常在(1763,乾隆二十八年)—永贵人—惇嫔(1771,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初一)—惇妃(1774,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八),次年,颇受宠爱的惇妃便生下了乾隆的皇十女,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固伦和孝公主,一个庶出的公主可以封为固伦,足以见得乾隆对母女二人的宠爱。

但可惜的是,在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三,由于恃宠而骄,惇妃竟然将一名宫女活活杖毙,此事使乾隆大为恼火,将其位分降为惇嫔,但不久之后,就又恢复为妃位,并且仍盛宠不衰。汪氏卒于1806年(嘉庆十一年)正月十七,享年61岁,次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陵妃园寝。

3、出身名门的舒妃

舒妃叶赫那拉氏,出身世家名门,其父是侍郎纳兰永绶,曾祖是康熙朝权相纳兰明珠,伯父是大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隶属于满洲正黄旗。

舒妃叶赫那拉氏朝服像

叶赫那拉氏生于1728年(雍正六年)六月初一,在14岁时(1741)入宫。其晋升流程为:贵人(1741,乾隆六年)—舒嫔(1741,乾隆六年)—舒妃(1748,乾隆十三年)。

纵观舒妃一生,虽然未得乾隆多少宠爱,但也曾诞育一子(皇十子,幼殇未命名),其于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去世,享寿50岁,同年九月二十葬入裕陵妃园寝。

4、蒙古豫妃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其父是蒙古寨桑根敦,生于1730年(雍正七年十二月十五),其晋升流程为:多贵人(1758,乾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豫嫔(1759,乾隆二十四年)—豫妃(1764,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初四),九年后(1774年,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去世,享年45岁,于次年十月二十六葬于裕陵妃园寝。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剧照

5、芳妃

芳妃陈氏,其父是陈廷伦,汉人。晋升流程:明常在(1766,乾隆三十一年)—明贵人(1775,乾隆四十年)—芳嫔(1794,乾隆五十九年)—芳妃(1798,嘉庆三年),于1801年(嘉庆六年)八月三十去世,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七葬入裕陵妃园寝。

6、去世最晚的晋妃

晋妃富察氏,主事德克精额之女。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曾祖父是孝贤皇后的伯父,也就意味着按照辈分来讲,孝贤皇后是其姑祖母。可能由于辈分相差悬殊和孝贤皇后的缘故,富察氏终乾隆和嘉庆两朝都只是晋贵人的位分,直到乾隆的孙子道光继位后,才于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将其晋尊为晋妃。两年后,富察氏于1823年(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去世,四月二十六葬入裕陵妃园寝,她不仅是乾隆后宫最晚去世之人,也是裕妃园寝当中最晚入葬之人。

五、六嫔

由于关于嫔及以下位分的记载不多,所以在此简述一下便可。

1、资格最老的仪嫔

仪嫔黄氏,其父为戴敏。在所有嫔位成员当中,黄氏资格最老,早在雍正时期便是弘历藩邸当中的一位格格了。晋升流程:仪嫔(1735,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在晋为嫔位仅一年,于1736年(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去世,由于去世非常早,所以其棺椁只能长期暂安,直到1752年(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才入葬裕陵妃园寝,时隔16年。

仪嫔黄氏剧照

2、怡嫔

怡嫔柏氏,是柏士彩之女。晋升流程:贵人—怡嫔(1741,乾隆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二葬入裕妃园寝。

3、慎嫔

慎嫔拜尔噶斯氏,其父为德木齐赛因察克,晋升流程:伊贵人(1759,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慎嫔(1762,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卒于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六月初四,1765年(乾隆三十年)二月初二葬入裕妃园寝。

4、落水而亡的诚嫔

诚嫔钮祜禄氏,其父为二等侍卫穆克登,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入宫。晋升流程:兰常在—兰贵人(1768,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八)—诚嫔(1779,乾隆四十四年十月二十),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在随同乾隆帝第六次南巡途中落水而亡,于九月初八葬入裕妃园寝。

乾隆帝画像

5、恭嫔

恭嫔林氏,其父为拜唐阿佛保。晋升流程:常在—林贵人(1751,乾隆十六年六月)—恭嫔(1795,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卒于1805年(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次年十一月初三葬入裕妃园寝。

6、恂嫔(追封)

恂嫔霍硕特氏,其父为台吉乌巴什。晋升流程:郭常在(1757,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九)—贵人,在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八月)随同木兰秋狝途中去世,被追封为恂嫔,且与次年四月十九入葬裕妃园寝。

六、十二贵人

1、瑞贵人索绰罗氏,其父为礼部尚书德保。晋升流程:瑞常在(1759,乾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瑞贵人,于1765年(乾隆三十年)六月初九去世。

2、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其父为甘肃巡抚鄂乐舜,1809年(嘉庆十四年)三月十八葬入裕妃园寝。

3、顺贵人钮祜禄氏,其父为总督爱必达。位分变迁流程:顺妃(1779,乾隆四十四年十月二十)—顺贵人(1788,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五)

4—12,由于史料当中未作过多记载,故此九人只做位分称号汇总:寿贵人、白贵人、金贵人、慎贵人、武贵人、新贵人、福贵人、秀贵人、禄贵人。

七、四常在

宁常在、张常在、揆常在、平常在

小结:

综上所述,乾隆一朝共有后妃41人,位居清朝后宫第二位(第一位为康熙),而影视剧中所熟知的高贵妃、如懿、令贵妃等人,确实有历史原型。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予以支持,谢谢各位!


史海甄客百晓生


乾隆皇帝一共有妃嫔、皇后、贵人等42名后宫佳丽。

高贵妃应是慧贤皇贵妃高佳氏,高氏是朝中官员高斌的女儿,高氏在雍正年间,进入弘历府邸,成为一名使女,由于其父高斌官至总督,高氏被雍正钦点为侧福晋,弘历即位后改年号为乾隆,就把侧福晋高氏封为贵妃。高贵妃生性贤慧,熟读史书。乾隆热爱汉文化,和高氏也合得来,可谓红颜知己,只可惜没有生育子嗣。

如懿应是乾隆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原本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侧福晋,满洲佐领那尔布的女儿,是由雍正做主乾隆纳的第三位福晋,但并不得宠,不过,乌喇纳喇氏与乾隆生母钮祜禄皇太后特别的投缘,也许正是由于太后对她的好感而意外得赐恩典,先在乾隆二年封为娴妃,此后升迁为娴贵妃、皇贵妃,直至乾隆首任皇后富察氏病逝,乌喇纳喇氏奉太后懿旨,进封成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行摄六宫事务,乾隆对此很不情愿,但也母命难违,于是写下:‘’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的诗句。乌喇虽贵为皇后,乾隆对其却很冷漠,乾隆六下江南,乌喇纳喇氏一同随行,由于乾隆风流任性,整日美女陪伴,无视皇后的存在尽情享乐,不堪忍受孤独和冷落的乌喇纳喇氏愤而断发,欲出家为尼,以示自己的不满。然而,断发触犯了满人的忌讳,按照满人习俗,只有丧夫而立志不再改嫁的女子才可剪发,因皇后的行为触怒了乾隆,从此帝后视若仇人,乾隆虽末公开废后,但实际上已把乌喇氏的所有册封全部收回,皇后乌喇氏形同打入冷宫,最后郁郁而终。

令贵妃应该是魏佳氏,是内管领汉人魏清泰的女儿,魏佳氏是嘉庆的亲生母亲,魏佳氏本是汉人,只是因她深得乾隆宠爱,才被乾隆破格抬入镶黄旗满洲旗,改姓魏佳氏,后来,魏佳氏因宠被晋封为令妃,接着又晋升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此时皇后纳喇氏也因断发不废而废,魏佳氏从此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令妃出身低微,按清朝规矩不当立为皇后,只是到了乾隆帝在公开立皇十五子永琰的储君的时候,才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魏佳氏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汉人血统的皇后。


德厚致远


乾隆真的很风流,据统计,乾隆在位60年,有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答应格格等低级后宫13人。(以上数字含死后追封的)

由于清朝后宫的贵人常在答应等是没有数量限制的,所以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多。

高贵妃,令贵妃等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1)三个皇后。

①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温婉可亲,历史上她和乾隆的感情也非常的好,15岁就嫁给了乾隆,为乾隆生下了二子二女,可惜的是,有三个都早早夭折,富察皇后年仅36岁就去世,可能与子女早丧有关系。

富察皇后死后,她居住过的长春宫,长达四十年没有其他妃嫔居住(乾隆不允许),乾隆每年都去祭奠,并为其亲自拟定谥号(历史上皇帝为皇后拟定谥号的只有5个人),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父子四人都为军机大臣,看见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感情。

②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即《延禧攻略》里的娴妃,历史上她为何一步登天,成为皇后是一个大谜,成为皇后之后,为何突然剪发被实质上废去皇后之位,也是大谜。

在富察皇后死去的当年,她就被立为皇后,从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感情上看,皇后刚死,尸骨未寒,他就立新皇后,多半不是他本意,而辉发那拉氏皇后在1752年才生下第一个皇子,此时她已经34岁,入宫已经18年,可见此前并不受宠。

③第三任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在生前并不是皇后,而只是皇贵妃,死后追封为皇后。

魏佳氏的后宫升迁之路是标准式的流程:宫女-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皇后,但是升迁速度是火箭式的,从宫女到贵妃,她只用了大约十几年的时间。

魏佳氏是嘉庆的亲生母亲。

(2)五个皇贵妃。

高佳氏:高佳氏升迁之路也颇为传奇,从一个使女(格格)--侧福晋--贵妃--皇贵妃,还是很厉害的,而且她无子女能获得这样的升迁,应该颇得乾隆恩宠。

苏氏:即《延禧攻略》里的纯妃,后为皇贵妃。身体不好,死的也比较早。

富察氏,金佳氏,陆氏:皆为死后追封皇贵妃。

(3)五个贵妃。

愉贵妃:愉贵妃之子永琪,是乾隆皇子里第一个封亲王的,圆明园失火,永琪亲自背乾隆逃出,加上本人才能俱佳,乾隆曾考虑立他为继承人,可惜永琪早死。从历史上看,愉贵妃虽然儿子受到乾隆的喜爱,可是她本人可能并不是特别中乾隆之意。

婉贵妃:婉贵妃可能是辉发那拉皇后的家下女子,并不受宠,33岁才是婉嫔,76岁才成为婉妃,但是她实在能活,一直把乾隆熬死,等嘉庆上了台,她又成了贵太妃。

颖贵妃:颖贵妃出身蒙古旗人,也不是特别受宠,纯粹是熬资格熬上去的,因为她晋为贵妃时候已经67岁了。

忻贵妃,循贵妃:没什么可说的。

(4)六个妃子。

容妃:应该为后世香妃的原型,维吾尔族人。

惇妃: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妃子。惇妃曾经因为打死宫嫔降为惇嫔,罚银一百两,给宫嫔父母办丧事,宫中太监罚俸禄一年,其中一半由惇妃代缴,其后她所居住的宫里又有宫女自缢(未死),有宫女受伤,又因为向乾隆请安耽误了,被罚银子,谁知道这个惇妃到底咋的了~~~~

富察晋妃:富察晋妃和富察皇后是亲戚,她的曾祖父是富察皇后的亲大伯,也就是说她比富察皇后小了两辈。

舒妃,豫妃,芳妃:没什么好说的。

(5)嫔以下的后宫。

没什么好说的。


师明礼


乾隆皇帝风流,但又专情,比如富察皇后,很多上好的诗作,都与她有关。再就是令贵妃,乾小四与魏璎珞的爱情故事,我们也是在《延禧攻略》中吃了一堆腻歪歪的狗粮。



总之的来说,乾隆后宫妃嫔,一,总数目有41个,目前有姓氏的(康熙有66个);二,令妃魏佳氏小乾隆十六岁,可是最后一位进宫的小四十七岁,她是循妃,乾隆四十一年进的宫,贵妃礼而下的葬;三,活过乾隆的妃嫔屈指可数,循妃也不例外,死于嘉庆二年(1797年)。

乾隆妃嫔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十二个女人,弘历找来画师,为她们一一作画,这就是《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又名《心写治平图》。极为的珍贵,乾隆一生才见三次。



当然了,如懿也就是继后那拉氏,由于闻名的断发事件,她的画像被乾隆悉数全毁。

这十二个分别是富察皇后、贵妃、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惇妃、顺妃和循嫔。所以,又称“乾隆十二妃图”。

1.富察皇后



这是乾隆原配,她的出身较高,皇帝统辖的镶黄旗,父亲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家世显赫,又名门淑女,端庄娴静。这也就是富察皇后的背景!

在雍正五年,进宫选秀。当时雍正一眼中的,眼神确认过,她就是秘密立储人弘历的嫡福晋,未来的一代贤后。

(剧照)

夫妻二人恩爱,但福不厚,病逝于乾隆十三年。她是影响乾隆很深的一个女人。

2.贵妃



贵妃是指慧贤皇贵妃,父亲是大学士高斌,出身于内务府包衣。雍正三年入府,始为侍女,后被雍正拔为侧福晋,然后又被抬旗。可惜命短,死于乾隆十年,刚晋升为皇贵妃才两天。



她也是乾隆首位贵妃。

3.纯妃



苏召南之女,苏氏,膝下二子一女,在雍正年间入府,乾隆十年为纯贵妃,死于乾隆二十五年册封皇贵妃不前夕。



4.嘉妃



包衣之人,潜邸女人,在乾隆十三年升为嘉贵妃,死于乾隆二十二年。生有四子。



5.令妃



我最喜欢的一个魏璎珞,不过二人长得也非常像哈。这是个令人敬佩的女人,一是出身汉人血统,生有嘉庆。二,乾隆十年为贵人,二十年后为皇贵妃,成为后宫第一人。三,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三十一年,怀七胎,生四子二女。

可惜了,乾隆四十年病逝。或许吃的药石过多,竟成在裕陵地宫尸身不腐。她与乾隆较为恩爱。

6.舒妃



她是纳兰明珠的曾孙女,叶赫那拉氏,正黄旗,也是个家世显赫的女人。乾隆六年入宫,小乾隆17岁,乾隆十三年成舒妃,死于乾隆四十二年。生有一子。



7.庆嫔



在《延禧攻略》中,她是不争不抢,安分守己的聪明女人。陆氏,无子,抚育过嘉庆,死于乾隆三十九年。后来嘉庆追之为贵妃品阶。



8.颖嫔

她小乾隆二十岁,活过了乾隆,死于1800年,嘉庆五年。膝下无子,因年龄近七十而被拙升为贵妃。


9.忻嫔



死于乾隆二十九年,追封为贵妃。

10.惇妃



小乾隆36岁,包衣出身,死于嘉庆十一年,享年61岁。值得一说,她是乾隆最爱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的生母,也是丰绅殷德的丈母娘。

11.顺妃

她小乾隆37岁,乾隆四十一年成顺妃,但在乾隆五十三年降为顺嫔。也就在这一年,郁郁而终。


12.循嫔



小乾隆47岁是她,最后一个进宫的女人也是她,死于1798年。

当然了,还有个容妃、永琪生母愉妃……


三叔小记


艳齐说正史:乾隆是一个不为女人所左右的人,并非风流成性。

乾隆在他当政的60年间,大清帝国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是历史上少见的鼎盛时期。现在有些人为了迎和世人的低俗欲求,一味地把乾隆描绘成到处寻求女人、整日沉湎于淫欲的好色之徒,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

我们不能以乾隆在位时,后宫除皇后之外,还设有多少多少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就来断定乾隆人品低下。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强化宫斗,把乾隆描绘得整天没什么正事可做,就知道跟女人缠绵,更是一种误导。

真实的情况是,并非乾隆本人要求后宫必须充填多少多少女人,而是大清帝国的先人出于繁衍后代的需要,规定每一个继位者都要享有一定数量的女人,以作为生育的工具,来保证这种需要的落实。

更真实的情况是,乾隆本人也不是一个成天离不开女人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不为女人所左右的人。他勤于政务,关键时刻,事必躬亲。他在位60年间,从未大权旁落过,天下重大事件的处理,可以说没有没经过他的手的。他每天要审阅的奏折不说堆积如山,也是摆满桌案,他哪有那么多闲心沉湎于与女人的淫乐之中呢?

从他一生中干出的一些事情上,人们就能看出他的主要精力都花费在了什么地方。1736年3月,他下令经略张广泗分兵八路合攻牛皮箐苗寨;1737年9月,他下令疏通直隶浃水县的拒马河;1740年2月,他下令直隶、山东、山西、湖南、广东等省招商挖煤;1741年3月,他亲自审讯提督鄂善受贿案,令其自杀;1743年11月,他下令凡中央新任命州县官员时,要将其履历报上来,他要亲自验看。1744年正月,他下令大学士讷亲视察河南、山东、江南的驻军,并巡视治河工程及海塘工程。1747年3月,他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进剿大金川闹事苗民;1757年4月,他令兆惠、成衮札布分两路征剿准噶尔部;1758年正月,他令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征剿回部;1767年3月,他令将军明瑞兼任云贵总督,前往永昌,接管对缅甸的军事;1771年,再次用兵大小金川,平定了那里的暴乱;1773年,他开设四库全书馆,召集戴震、姚鼐、纪昀等学者出任编纂官;1788年10月,他令两广总督孙士毅出兵安南;1791年11月,他令福康安为将军,攻打廓尔喀;1792年6月,他派兵收复被廓尔喀侵占的后藏地区。

他这一生,看中的也不是女人,而是他自己的十全武功。1792年12月,他曾亲笔写成《十全记》,刻成碑文,立于康熙皇帝平藏纪念碑旁。其文记述的是:两次平定金川、两次平定伊犁、一次平定回部、一次攻入缅甸、一次平定台湾、一次收复安南、两次战胜廓尔喀。

要说他围着女人转的时候一点没有,也不符合实情。但他围着转的女人,不是那些什么后、妃、嫔,而是他的母亲。他一生极孝。他六下江南,其中四次是为了让母亲开心,陪母亲去游玩的。且他还陪母亲一次上嵩山,两次游泰山,三次光临五台山。

而对于那些附属于自己的女人,他却着实如三国时的刘备那样,像对待衣裳一般,从未把她们放到什么高位上,哄着宠着。他没有那么贱气。在中国的历史上,女人驾驭皇帝的事并不鲜见。但对于他,却没有任何一位女人可以将他驾驭。

有史可查的是,他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就是因为想驾驭他,想以自己为中心,干涉他行动的自由,而遭到他的痛斥,一时想不开,失足落水而死(见清史纪事本末173页);他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也是因为要驾驭他,阻止他便装上街体察民情,被他视为精神上有病,要将其废掉,抑郁而亡。

对于想驾驭他想左右他的女人,他不仅极为厌恶,而且,毫无恋情可念。那拉氏死后,他就下令不许按皇后的待遇办理丧事,御史李玉明奏请臣民为其戴孝三年,乾隆当即将其革职,充军到伊犁。

至于那些下一等的贵妃、再下一等的贵人、再下下等的什么常在、答应等,更不可能让他放在眼里。让这些女人生育后代,倒是他不能不做的事情。但要以风流成性概括他的一生,那着实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再有,什么影视剧中的高贵妃、如懿、令贵妃所展现出的宫斗情节,在正史上,根本就找不到相对应的事件。我们只能说,那纯属虚构,为的是博闲人一乐。还有,回部首领霍集占被杀后,有人说乾隆强迫其妃子香妃上床服侍自己,险些引来杀身之祸,但经现代史学界考证,那更是子虚乌有。实际上,香妃即史书上所记载的和妃,其父兄恰恰是反对回部分裂势力的代表;乾隆娶其入宫,并修建香妃楼,不是贪恋其美色,而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是为了促进民族间的和睦。



梦野艳齐


乾隆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父亲是雍正皇帝,祖父为大名鼎鼎的康熙大帝。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而且他还是一位最风流的皇帝。

乾隆皇帝一共有妃嫔、皇后、贵人等42名后宫常备军,另外每年召选入宫的美女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坐拥良田万倾,产量也是非常之丰厚,乾隆皇帝光是子女就有十九名之多。


乾隆皇帝有两后两妃在历史上比较出名,即皇后,富察氏、乌拉那拉氏。嫔妃,魏佳氏及和卓氏。

富察氏

富察氏(1711-1748),孝贤纯皇后,乾隆皇帝原配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其父亲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她虽出身名门望族,但生性节俭,不喜奢华,办事有条理,主持后宫不偏不妒。富察氏共为乾隆生两儿两女,但是三个孩子不幸早亡。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1717-1766),满洲佐领那尔布之女,比乾隆小7岁,在雍正年间入侍乾隆的藩邸,被封为侧福晋,是雍正做主乾隆纳的第三位福晋,但并不得宠。在乾隆即位后,册封乌拉那拉氏为娴妃,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后,册封为皇后,生有三个子女。

魏佳氏

魏佳氏(1722-1775),原为汉族,本姓魏,是内管领清泰的女儿,后因魏氏为妃的关系而被乾隆抬入满洲镶黄旗。魏佳氏隶属内务府包衣,所以是以宫女的身份被选入宫的,但后来脱颖而出,被封为了贵人,成了皇帝的嫔妃,后被封为皇贵妃。生有四子二女。



和卓氏

和卓氏(1734-1788),《还珠格格》中香妃的原型。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妃子,长久以来,人们都称之为“香妃”,即和卓氏,后被册封容妃。她名伊伯帕尔罕,其家族为和卓,故称为和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世代居住在叶尔羌。和卓氏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曾随乾隆东巡、南巡,特允许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本族厨师。但琼瑶笔下的香妃极尽悲凉色彩,因此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总结:高贵妃、如懿、令贵妃确有其人,但现实中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活灵活现。为了增加观赏性、趣味性以及对观众的粘合度,影视剧中的许多人物及故事情节都经过夸大、虚构等艺术处理。因此,许多故事片段只当娱乐即可,因为实际上并无此事。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如懿传,和甄嬛传,包括后来的延禧攻略,首先这前两部电视剧是流潋紫写的,而这三部的电视剧故事情节,纯属虚构,雍正一生都不好色,天天批奏折到深夜,最后累死了,乾隆确实好色,都八十岁的人了,还经常让和珅给他找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并且每次完事之后,就感叹年轻真是好啊!和珅也知道乾隆皇帝好这口,所以直到乾隆死后,和珅才倒下!

要说这些后宫佳丽,只要有名望的皇后贵妃,历史档案都会记载,你说的这些后宫皇后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太出名吧了,也就让人常记得就有孝庄和慈禧,最后的隆裕皇太后,因为这三个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监国摄政皇太后,他们影响着历史的走向,所以比较出名!清朝的后宫怎么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常在,答应,这还是有名分的,在往下就没名分了,不记入档案了,乾隆下江南,就临幸了很多没名分的,所以出了个夏雨荷和紫薇,把这个七个等级填满,真的需要很多女人的,后宫佳丽三千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并且这也是孔孟之礼规定的,皇帝必须得有这么多老婆!要不然不符合礼数,礼部是不愿意的!


菩提非明镜


乾隆后宫确实有高贵妃和令贵妃的历史原型,不过电视剧是电视剧,历史是历史,不能混为一谈。封建帝王历代配偶众多后宫如云,后妃之间由于身份不同,地位之间也相差悬殊。乾隆作为古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自然也是后宫众多,而且清朝的后宫制度就是在乾隆皇帝手中得到完善齐全的。

根据乾隆皇帝制定的宫廷规章制度,清朝后妃共分成八个等级,她们的级别分别如下: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和答应无定数。乾隆皇帝由于跨越的年度比较大,所以他后宫众多妃嫔们的等级并不完全和清宫制度契合。乾隆一生后妃至少在四五十人之上,数量之多仅次于康熙。现在简单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乾隆后妃。

乾隆的三个皇后

乾隆一生中总共册立过两个皇后,追封过一个皇后。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出身不错,是雍正亲自指婚给宝亲王的嫡福晋。富察氏温柔贤惠、节俭朴素,她孝顺婆婆孝圣太后,爱护妃嫔们所生的庶出子女,俨如亲生。富察氏先后生育了两个嫡子,都幼年夭折。她也因丧子之恸再加上带病伺候婆婆病逝。

富察氏死后,乾隆立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继后。两人曾经感情不错,后来南巡时继后剪发,乾隆将她幽禁不废而废,继后死后的丧葬费用仅仅二百两,不如清宫等级最低的答应常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宠妃令皇贵妃魏佳氏因为生的十五阿哥被乾隆立为太子并禅位,她也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乾隆的五个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贵妃):慧贤皇贵妃高氏是乾隆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出身内务府包衣,原来为乾隆潜邸侍妾。雍正死后第三天乾隆就封她为贵妃并迫不及待把她全家抬入了镶黄旗。乾隆十年高贵妃去世,乾隆在她临终前封她为皇贵妃,并为她定谥慧贤,富察皇后曾经哭着讨要慧贤的贤谥。慧贤后来葬入乾隆地宫。

淑嘉皇贵妃金氏:淑嘉皇贵妃也是内务府包衣出身,不过她的祖上确实是朝鲜人。她为乾隆生育了皇四子、八子和十一子三个儿子,去世后葬入乾隆地宫。

纯惠皇贵妃苏氏:纯惠皇贵妃苏氏是汉女出身,后来受宠后全家成为旗籍。纯惠皇贵妃和乾隆生育了皇三子、皇四子和皇四女和嘉公主。她得病期间,乾隆为她举行了皇贵妃册封礼,去世后乾隆为她花费十多万白银大修了一座纯惠皇贵妃园寝。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这是乾隆最早的侍妾之一,她为乾隆生育了大阿哥永璜。但她在乾隆登基前去世,乾隆十年被追封为皇贵妃。

庆恭皇贵妃陆氏:陆氏也是汉女,她在乾隆年间因受宠封到贵妃之位。因为她曾经抚养了皇十五子嘉庆帝永琰,所以嘉庆后来追封养母为皇贵妃。

乾隆的五个贵妃

忻贵妃戴佳氏:忻妃为乾隆生育了两个公主,后来在怀第三胎时一尸两命因病去世,乾隆追封她为贵妃。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愉妃就是乾隆喜欢的五阿哥的生母,她虽然不得宠,但母凭子贵登上妃位,后来累封到贵妃。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循妃是乾隆后期的宠妃之一,她出身镶蓝旗,以嫔的身份入宫,去世后追封贵妃。

颖贵妃巴林氏:巴林氏是来自蒙古的乾隆后妃,初封常在,后来累封到妃,乾隆晚年封为贵妃。

婉贵妃陈氏:婉贵妃其实并不得乾隆宠爱,但她靠健康的身体熬资历,最终熬到了贵妃之位,甚至活得比乾隆都长,她是乾隆后宫最长寿的妃子之一。

比较重要的一些乾隆妃子

容妃和卓氏: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不过她的真实经历没有香妃那么传奇曲折。容妃确实来自回部,不过历史上乾隆没有强迫过容妃,太后也没赐死容妃。乾隆和太后都很尊重容妃的信仰习俗。她死后的遗产大部分被乾隆分给了爱女和孝公主。

舒妃叶赫那拉氏:舒妃和乾隆有层特殊关系,她的姐姐嫁给了乾隆小舅子、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

惇妃汪氏:惇妃是少有的母以女贵妃子,她因为生育了乾隆最小的孩子和孝公主,而和孝公主又是乾隆掌上明珠,因此地位最为特殊。

晋妃富察氏:晋妃是乾隆孝贤皇后的侄孙女,她的入宫是乾隆荒唐导致的,当时乾隆已经退位为太上皇,都八十多岁了,居然还选了秀女,就是富察氏。富察氏入宫才一年乾隆就死了,从此她变成了太贵人,道光年间被晋封为妃。


春之九如


有5位贵妃:忻贵妃戴佳氏、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 陈氏,除颖贵妃外,均为嗣皇帝尊封或追封;

有6位妃:舒妃叶赫那拉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容妃和卓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

有6位嫔:仪嫔黄氏、怡嫔柏氏、恂嫔霍硕特氏(亦作郭氏) 、诚嫔钮祜禄氏、慎嫔拜尔葛斯氏、恭嫔林氏,其中恂嫔为追封;

有贵人12位:秀贵人某氏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慎贵人某氏 、瑞贵人索绰罗氏、禄贵人陆氏、新贵人某氏 、福贵人某氏、武贵人某氏、 寿贵人某氏、金贵人某氏 、顺贵人钮祜禄氏;

常在4位:张常在 张氏、揆常在 揆氏、宁常在 某氏、平常在 某氏;

答应1位:祥答应某氏。

至于是否真有高贵妃、如懿、令贵妃,历史上确有高贵妃、令贵妃记载,但没有如懿的记载,如懿可能是电视剧中名字。

高贵妃应是历史上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实际是汉人而不是满人。高贵妃生有夙慧,熟读史书。乾隆热爱汉文化的,和高氏合得来,可说是知己。乾隆为高氏一族抬旗,由使女直接封为侧福晋,后封为贵妃、皇贵妃。高贵妃没有子女,乾隆帝把和亲王的女儿带给高贵妃抚养,封为和硕和琬公主。乾隆为她破了很多例:高贵妃的弟弟高恒结婚,乾隆送了一座豪宅,有二三百个房间,前后花园、泳池等设施,慧贤皇贵妃病逝后,乾隆曾多次写诗悼念她。在《延禧攻略》中高贵妃由谭卓饰演,在《如懿传》中高贵妃由童谣饰演。

令贵妃,历史上只说魏佳氏,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初入宫为魏贵人,封嫔赐封号"令",嘉庆帝生母。由正黄旗满洲旗包衣抬旗入镶黄旗满洲旗。史书仅是记载了令妃的父亲、儿子,个人性情和乾隆对她的感情没有半点记载。

在《如懿传》中,如懿由冷宫走至继后,却在执掌中宫后与乾隆渐行渐远,如懿一直作为作为别人的影子被乾隆爱着,终至断发亊件被废,打入冷宫。她看破皇家薄凉、世事红尘,却不后悔一生只爱一个人,独守青樱弘历的美好回忆而去。她的原型应是乾隆第二个皇后辉发那拉氏。

而在《延禧攻略》中佘诗曼饰演的娴妃,因断发亊件被乾隆废除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宫。她的原型也应是乾隆第二个皇后辉发那拉氏。

《如懿传》中乾隆与如懿疏远后,却与“令妃”越来越亲近,令妃即李纯饰演的魏嬿婉,虽宫女出身,但很得宠,位至皇贵妃,10年间她为乾隆生下了6个孩子,包括嘉庆帝。“令妃”原型应是乾隆第三个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而在《延禧攻略》中吴谨言饰魏璎珞、“令妃”,因乾隆看中她的正直善良,机智灵敏,有仇必报,封她为令嫔,后封为令妃。“令妃”原型也应是乾隆第三个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由于《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演绎同一时期的故事,加上文艺作品可以塑造,自由度高,手法有別,有些情节混淆不清,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可以理解,但不能当作历史。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其他大佬说的都比较清楚,我就简单说,你说的这些在乾隆的后宫都是有原型的,高贵妃的原型就是乾隆的慧贤皇贵妃,如懿的原型是继后那拉氏,断发也是实事,但是具体情况已成谜团,令贵妃也就是孝仪皇后,本来追封为令懿皇贵妃,但是儿子十五阿哥登基,也就是嘉庆,追封她为皇后。

除了这些,像富察皇后(孝贤皇后)、嘉贵妃(淑嘉皇贵妃)、纯贵妃(纯惠皇贵妃)、庆妃(庆恭皇贵妃,他是乾隆高位后妃中最特别的一个,她没有子嗣,家世也没有同样没有子嗣的高贵妃高,但是在生前就已经是贵妃,而且抚养了令妃的儿子十五阿哥,也就是嘉庆帝,嘉庆帝在乾隆帝驾崩第二天就追封养母为皇贵妃,注:虽然颖贵妃、婉贵妃没有孩子也封为贵妃,但是那是因为他俩活的长😂)、忻贵妃(《如懿传》中,把忻贵妃和颖妃合了,故而没有忻贵妃)、愉贵妃(永琪生母)等,有名有姓有确切记载的共42位,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记录的,虽然他的嫔妃很多,但是清朝后妃最多的是他的爷爷康熙帝,如果没记错应该是55位吧,但这是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更是不计其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