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囧妈》作为徐峥导演的第三部囧系列电影,与以往两部电影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借助喜剧的外壳讲了一个情感的话题。


影片中的男主角永远都是那个事业有成的徐姓中年男人,在步入中年危机后,面临情感和事业两难的选择,最后通过一些闹剧,认识了人生的某些哲理。


大多数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亲子关系里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像影片中讲到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但是仔细想一想,电影中的男主徐伊万是如何从当初那个“想要保护妈妈”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执拗、自私、不听话的儿子的?


这其中一定有家庭教育的问题,而影片中涉及到的“原生家庭的婚姻关系与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正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婚姻关系的破裂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


电影中,徐伊万的父亲母亲相识于一部俄罗斯电影《伊万的童年》,母亲因为迟到错过了这场电影,身为电影放映员的父亲单独为母亲放映了一遍,他们因此而相爱。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结婚后他们给儿子取名“伊万”,以此来纪念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然而这样美丽的爱情最终也没有孕育出一份美好的婚姻,相反却是一个失败的故事。

片中,母亲对伊万说:“我和你爸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虽然很相爱,但都过得不幸福。

父亲酗酒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而母亲还要在孩子面前极力维护父亲的形象。也许这就是母亲为什么总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总有一方要有所牺牲”的原因吧!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这样的婚姻关系给伊万的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直接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有研究显示,婚姻质量较高的父母会对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接纳态度、情感和行为, 对儿童的需求也更加敏感, 从而使得亲子之间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

但处于紧张、冲突婚姻关系中的父母, 则会表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双方的争吵和情绪化行为上, 很少去关注儿童的需要;要么就将婚姻中的缺失转移到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上,进而产生一种控制欲。这两种表现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

电影中,徐伊万的妈妈就属于第二种表现,她把自身婚姻的失败、对生活的愤恨以及丈夫去世后的孤独全部转成对儿子的爱,为了儿子而活。

这样的父母眼中只有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所以事无巨细的安排孩子的滴滴点点,让孩子活成自己希望中的样子,进而控制孩子的一切。

比如电影中徐伊万想要多吃一块红烧肉却遭到母亲制止,母亲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控制你。对于这样的约束,徐伊万说“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这段话恰恰就是开篇中妻子对徐伊万的评价。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的母亲希望从儿子身上获得更多慰藉,然而没有想到,这种过分关注和控制也转嫁到了徐伊万和他妻子的关系上,最终导致他们夫妻关系的恶化。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父亲角色的缺失引发成长问题


影片中的徐伊万并不是一个在意母亲感受的人,而这种性格很可能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缺失造成的。

有研究显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心理缺位程度越高、母子关系越差、青少年的内化问题就越多。

因为在亲子关系中,很多问题单凭母亲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去面对是不够的,如果父亲不能给予孩子母亲有力的支持,就会增加母亲的教养压力,从而导致过度情感依恋或较多消极教养行为。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同时,父亲相比于母亲更容易制止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心里面都很希望和父亲常沟通、常交流,因为母亲作为异性,很多时候教育孩子的方式会更加温柔一些,但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就像电影中的徐伊万,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在很多事情上管不住他,导致他在处理亲子关系时任性妄为,忽视母亲的感受,对她颐指气使,最终气得母亲独自出走。


而父亲角色的缺失也会让孩子形成性格缺陷,这一点在前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都挺好》中就有体现。


剧中,老大苏明哲唯唯诺诺,打肿脸充胖子,是个学习上巨人、生活中侏儒的人;老二苏明成死皮赖脸,甘心做一个啃老,油腔滑调还不务正业;老三苏明玉,看似洒脱,实则执拗、强硬、冷漠和偏激,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实在是真的有些欠妥。


苏家三兄妹性格上的缺陷,就是长期以来父亲教育缺失而造成的。母亲在世时,很多问题的处理有失公允,但是作为父亲他却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尽到为儿女伸张正义的责任。


妻子去世后,他不但没有补偿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当起了甩手掌柜,只考虑自己的权益,丝毫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最终让这个家庭矛盾横生,陷入各种冲突之中,无法自拔。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教导。父亲在孩子性格养成、家庭关系和谐中始终扮演者重要角色。


即便是父母离婚、父亲去世或外出工作,也不意味着在青少年心中父亲一定是心理缺位的。通过一定形式的沟通、互动、甚至替代,孩子在心理层面上依然会存在父爱影响。


只是,电影中伊万的妈妈在丈夫去世后并未强调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而是过分强调母爱的力量,导致伊万性格发展不健全,母子关系失衡。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学会放手才是最好的爱


电影开头伊万的妻子说:你能不能抱抱你妈妈?这个情节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陶虹对徐峥的建议。

因为现实中徐峥的母子关系也不太好,所以他拍了这样一部影片,确实也反应了很多家庭关系的现实。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想竭尽所能给孩子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们都爱孩子,只是这种爱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他们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种种需求,却忽视了家庭的和睦才是孩子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凭一己之力承托起孩子成长的一片天空,却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长大,他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他应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等待父母给他安排好一切。

每个父母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到。有时候亲子关系的紧张并不是源于什么解不开的心结,只是源于父母过多的干预和忽视孩子心中的感受,只要少管一点和学会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身为父母,孩子越长大越应该学会如何放手。


《囧妈》:搞笑的背后,是婚姻关系与父亲角色缺失的映射


就像龙应台的《目送》中讲得那样: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