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吸引各地遊客

實拍歷史悠久的土樓,形態萬千,令人流連忘返,福建土樓主要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巖市、泉州市境內,包括南靖土樓、永定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雲霄土樓、漳浦土樓、泉州土樓等土樓群等。 福建現存的圓樓、方樓、五角樓、八角樓、吊腳樓等各式土樓有30多種23000多座左右。原創 褲網雄

福建土樓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吸引各地遊客

福建土樓是閩南地區自唐以來“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 福建土樓起源於唐朝陳元光開漳時的兵營、城堡和山寨建築, 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 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樓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吸引各地遊客

比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的二宜樓是福建土樓的代表,為單元式與通廊式相結合的圓士樓,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於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采光有別,所以福建人又設計出通風采光良好的圓土樓,吸引各地遊客到此遊玩

福建土樓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吸引各地遊客

福建土樓屬於集體性建築,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閩南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裡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福建土樓歷史悠久,獨特的建築吸引各地遊客

福建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最厚處1.5米左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覆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覆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筋混凝土般的土牆,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哦。

大家對福建土樓怎麼看, 談談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