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美国为何把放弃的部分庚子赔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上?

李飞


美国把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我国教育,其实主要指的是美国在清朝给予美国庚子赔款的基础上,拿出部分钱,创办了清华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



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朝赔偿了包括八国联军以及另外六个趁火打劫的六个国家,赔偿国家共计14个。其中,清朝赔偿了美国7189万两白银。在所有被赔偿的国家中,美国得到的赔款排名第六。

由于清朝赔款太多,清朝并不是一次赔偿的,而是分几十年还清。其中,利息就占了一半。也就是说,清朝赔偿美国的7189万两白银,实际上要赔偿1.5亿两的样子,这个数目的确也够触目惊心的。


清朝末年,清朝驻美大使梁诚认为清朝对美国的赔偿太高,因此就与美国展开嗟商。在梁诚的努力,以及美国部分精英的支持下,美国同意归还部分赔偿。美国归还的赔偿金额其实并不高,只占到了美国收到总赔款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过,这部分归还的赔款,对捉襟见肘的清朝却是巨款。但是在美国的要求下,这部分归还款用于支援清朝教育,以及兴建清华学校。在美国的示范下,另外12个国家也归还了部分赔款,只有日本一国未尝归还半文。

因此,美国归还的赔偿款,直接因素是驻美公使梁诚争取来的。而美国指明用于教育,却并不是完全出于支持清朝的教育,而是希望借此培养亲美人才。因为最初的清华学校,其实说得明白点叫做清朝留学美国的预科学校,是为留学美国做准备的,这是美国的一个长线投资。


苏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答。

第一,美国佬不缺钱。

美国在20世纪初期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00万美元在我们看来还是巨款,对美国政府来说算不了什么。

稍后一战中的1917年,美军军费开支就有700亿美元。

第二,美国人本来没准备搞中国。

连慈禧太后也承认,美国人和其他列强不同“素不多事”。

美国同英国、俄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大不同,他在中国只是做做生意,赚钱而已。

此次庚子事变之前,美国同满清根本没有激烈矛盾。

英法日俄在之前都和满清开过战,唯独美国从没打过。

这次是慈禧太后头脑秀逗,包围美国大使馆猛攻,又向全世界宣战,逼着美国人非出兵不可。

第三,美国人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也是为了自己。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萨沙所在的南京,曾经出现过一起灭门惨案。

苏北沭阳县的4个失业小伙(18至21岁),去住在南京的一个德国商人普方的别墅里抢劫摩托车。

由于语言不通,德国商人只拿出钱包,没有推出摩托车。

4个小伙紧张之下,持刀恐吓,双方发生搏斗,普方和妻子都被杀死。

这4个人没多久就被抓住,以抢劫杀人罪判处死刑。

然而,从德国赶来听审判的普方母亲,一个德国老太太,被这4个凶手惊呆了。

他认为,这4个人不但年轻,而且毫不强悍,连不良少年都算不上。

抢劫的原因仅仅是他们已经没钱吃饭,只是想盗窃摩托车卖掉,谁知道最终演变为杀人。

普方母亲后来才知道,这四名年轻人均为贫困家庭出身,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其中3个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也没有正式工作。其中一个人做了一个短的厨师,还有一个摆过小摊配过钥匙。

所以,普方母亲曾请求不要判处这4个人死刑,但法庭没有接受。

在离开中国之前,普方母亲用儿子的遗产,联合在南京的德国人,搞了一个普方基金。

这个基金的目的只有一个:苏北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条件。该协会利用募集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子女支付学费。他们希望能够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自主,充实”的道路创造机会。

这就是:你杀我全家,我却出钱让你读书。

虽然这个例子不见得符合庚子事变,至少体现了欧美人的一种思维。

至于章太炎这种赞成军阀割据中国的无知老朽,没有资格评价这种事件: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革命运动日渐发展,章太炎却由反对军阀割据逐渐演变为赞成军阀割据。

民国九年(1920年)11月,湖南通电湘省自治,章太炎随即在北京《益世报》发表《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认为宜虚置中央政府,军政则分于各省督军。 接着,又主张使地方权重而中央权轻,各省自治为第一步,联省自治为第二步,联省政府为第三步,还必以本省人充军民长官。这种联省自治说,和孙中山的统一主张背道而驰。

民国十年(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职,章太炎以为非法,并以“联合自治不可反对为献”。


萨沙


几个强盗闯入你家里,杀人放火,抢劫一空,还得要你赔钱,为了今后更好地奴役,压榨你,给你留下一点口粮,不至于饿死你,而强盗的这一举动,却被某些受害者说成仁慈,仁心,仁义,把强盗吹成了救世主,我只能说这些人它妈的是非不分,和强盗一样毫无人性。


国医张大夫


回答这个问题,总是有些愤青的嫌疑,但是不吐不快

身边有些有钱的朋友,每次吃饭时,他们争着买单,不觉得有什么,有钱人,花点正常

慢慢地就心安理得了,直到有一天,心安理得地让人买单时,人家没有动,只是问一句,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心安理得,就是因为人家有钱吗?有钱凭啥给你花

美国人拿着我们的赔款,给我们搞教育,教育我们去打他们,这是东方人不理解的观念

是我们习惯了做奴隶了吗?我们从来都不承认,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有盛世王朝,我们世代英雄辈出,我们有一天会天下无敌

美国太遥远了,总有一些丑闻,让我们有些优越感,让我们觉得,他们有点钱就得瑟,有些欠揍,有些嚣张

其实,小民的心理都会有些忿忿不平,都会觉得,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有底气,别人对我们好,一定会有什么企图

大鼻子蓝眼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整得太假了,不大靠谱

其实,如果能取而代之,中国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始终都在同情弱势群体,骂了一辈子陈世美,谁也不愿做秦香莲。我们有传统文化,我们勤劳善良

真情也好,假意也好,我们都愿意有个公正的包公,有菩萨,我们都愿意相信,善有善报

我们是善良的,从来不肯去欺负别人。我们还是宽容的,别人欺负我们,我们也以恩报怨,不去计较过去,不以牙还牙

我们都忘了为什么活着,吹过的牛逼都不算数了,因为那时我们年轻,我们不知道,那个就是理想

我们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我们不愿像猪仔一样自生自灭,所以,我们奋斗

我们穷其一生,就想活得像个人,像个真正的中国人,不能骄傲



土命老蚁


看到过关于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在大清政府教育领域的介绍,简单抄录如下: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向大清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全权安排。10月31日,两国共同拟订《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对留美学生资格、选拔、专业及管理等问题达成基本协议。

在美国政府干预下,大清政府同意将退款全部用于办学(教育)。商定:“从开始退款之年开始,大清政府于前4年每年遣送100名学生赴美留学,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选派5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退款用完为止。”

回答问题,为什么美国将放弃的庚子赔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领域?

将退款用于办学,几乎是美国各界的共识。美国所接收的中国留学生太少,甚至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美国将因此在精神领域失去对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力。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给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1870年左右)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潮流并壮大规模,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商业”。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里的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教徒,就职时把手放在一本圣经上,想想这个画面,将会是什么样?


无名之地


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呈送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里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毛主席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于是美国政界一片惊呼:是谁丢了中国? 美国何以有这样的思想?中华民国当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虽不是强国,可也是大国。美国何以如此嚣张?

其实美国从1901年庚子赔款甚至更早洋务运动时唐绍仪、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就开始布局中国了,清华大学这个最早叫留美预备学校的机构,实际上最先不过是美国企图培养自己代言人的地方,而协和医院则是以先进医疗技术为吸引配合传教(宗教或者邪教传教都是这个套路)。 如此,我们就该知道为何美国会退回庚子赔款,并将之用于创建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学校了,美国🇺🇸狼子野心至今未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进而颠覆其他国家,是美国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思想。看看美国搞的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如今的乌克兰、伊拉克、肯尼亚、叙利亚就知道了。只是美国低估了有深厚文化基因的华夏民族,事态的发展并不都如其所愿,70年前他们败了,70年后的今天特朗普歇斯底里,结局还是一样。



总的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利益,一切的其他因素都必须以此为根。很多人以为美国是好人,似乎是在无偿帮助中国🇨🇳,实际上美国表面帮助中国🇨🇳,中国虽有小利,但更大的利益却是被美国占了,这就是新型帝国主义。不过这也正常,一个不为自己国家民族谋福利的领导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此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看清实质与大局,100年前如此,1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未变。千万别形势不明、思路不清,真以为美国是上帝,最后白替别人数钱尚且不知,成为一个可怜的买办就悲剧了!


圣哲同学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就要谈到一个人就是赛金花。

赛金花是一个花船上的艺妓,碰到了回家省亲的状元郎。两人结婚,后随作为大清国驻欧洲4国的公使的丈夫来到德国,学会了德语,并与当时的德国皇帝成了朋友。

回国后丈夫病逝。由于艺妓出身,不被家族所容被赶了出来。

后到北京开妓院。

八国联军在北京火烧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掳掠。

赛金花凭借自己会说德语的优势,见到了八国联军的德国司令官,并劝说他要约束手下的士兵,不要滥杀无辜。还真起到了奇效。八国联军停止了杀戮。赛金花也被大家尊称为护国娘娘。

老佛爷慈禧一生只召见过两个女人,一个就是小白菜,一个就是赛金花。

由于计算出错,庚子赔款美国得到了3200万两白银。

当时的赛金花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不是二战中)写了一封信,痛斥了美国的强盗行为。

后在当时的美国的国务卿与中国驻美国的大使梁成的见面中,提到了退回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包括每年大清国派出100名赴美留学生,在中国组建8所大学。

当时的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军事实力还不强,他们更多想的是与中国进行通商,来扩大在华的利益。


茶烟里


1908 年 ,美国向中国政府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但是不是直接现金支付,而是成立一个退款基金,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最有名的产物就是--清华大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说道庚子赔款,不得不提提该赔款的历史背景。1900年(干支纪年庚子年)大清帝国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同时向11个国际列强宣战,结果义和团和清军不堪一击,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一年之后(干支纪年辛丑年),中国和列强达成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时传为了惩罚中国,按中国当时人口4亿五千万每人罚一两白银),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

历史上,由战败国偿付战胜国的战争损失与军事开支,都是被视为天经地义。但在对华索求赔款的谈判中,美国显然是一个异数,它最大的诉求并不是尽量榨取中国,从远交近攻的角度来说,美国在尽可能压制自己的盟友,减轻中国的赔款负担。

所以才有了文章一开头提到的美国政府的声明,这笔庚子还款,即使到现在,新竹清华大学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这是因为1949年,清华校长梅贻琦前往美国处理“清华基金”保管运用事宜,然后在台建校后,梅贻琦借用清华基金利息补贴教授薪水,并兴建宿舍。 外界常以为清华基金是两岸清华各取一半,但根据清华前校长顾秉林的确认,证实这笔基金只是拨给新竹清华。

以上。


包大人玩科学


要搞清楚什么叫做庚子赔款。

要搞清楚八国联军进北京都干了什么?

要搞清楚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奸淫了多少中国人。

要搞清楚八国联军在略抢偷窃了多少国宝。

要搞清楚庚子赔款是根据什么来算的数字。

要搞清楚美国多要了多少赔款数字?

要搞清楚他们的阴谋怎么被中国人发现的。

要搞清楚多要的部分,中国怎么努力追回。

要搞清楚美国怎么赖着不减少赔款数字。

一伙强盗在你们家烧杀奸淫后。要求你们家赔偿他们的出工出力费用。并且在他们花费的基础上。加大了几十倍上百倍。

最后拿出一点钱来。培养你们家的儿孙。到他们那儿学习西方文化,以达到奴役控制之目的。

赞美西方强盗吧。

”文明”的西方,与”野蛮”的东方相遇。”野蛮”人是不知道报恩的。所以留下了一个百年滑稽的命题。


健康生活1960


【“祥说近代史”问答团队·祥哥】

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个更宏观的问法:为什么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以后,并不单纯传教,而是推广西方文化?如办报纸、印书籍、办学校、搞医疗、搞慈善等等。

将庚子赔款拿出来用于改变中国教育,其实正是上述文化渗透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当时的外来传教士,像明代一样,也存在两种宣传策略,一是耶稣加孔子,一是耶稣或孔子。前者占了主流,比较有名的像英国传教士理雅各、李提摩太,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卫礼贤,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林乐知、李佳白、丁韪良等,其中以林乐知最具有代表性。(林乐知极其勤奋,有同事劝他休息,他说;“体内无一懒骨。”)

他们认为,要想传教取得大的突破,必须研究中国社会,而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的核心阶层是什么呢?是信仰儒学的士。首先要和他们搞好关系,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所以有名的传教士都和官方保持联系。

士最主要的文化体系,是通过经学(汉代解经盛行,一句话解释出2万字)和史学建立的,所以有两条途径:

1、经学:三纲五常等比附基督教义,比如美国传教士李佳白传教的时候一手拿《圣经》,一手拿《四书》,人称“李夫子”。但是,终究不太好融合。

2、史学,就不一样,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后来传教士开始大批量印刷西方史学书籍,所以,近代学术的革命,首先是从史学开始,然后往外蔓延的。梁启超说的最经典:“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通过单纯的比附,很难彻底扫除中国人信奉基督教的思想障碍。传教士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对现代科学文化缺少了解,对自然的定律和哲学,以及化学、天文学等一窍不通。为了传教,首先应打破中国知识界的落后状况,让他们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观念,能够有西方人的现代思维和新的价值取向。

也就是说,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的蒙昧状态,彻底实现“西化”,让中国变成美国式的“新大陆”后,基督教文化即可在中国畅行无阻。从这种推理出发,他以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为手段,通过办教育、建医院、办报纸等途径提高中国人的素质,扩大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力,吸纳更多的华人入教。

所谓文化渗透,其实就是一种文明的输出,就是要同化你,中国古代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不是主动输出,而是努力提高自己,自然就会“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孔子说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西方人呢,是主动输出,认为“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所以,他们就把《辛丑条约》规定的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拿出来,用来在中国教会大学以及资助中国人赴美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美国式的人才,进而影响中国。庚子赔款培养了许多后来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们被称为“庚子生”。

从那之后,赴美留学逐渐取代了赴日留学,成为主流,而中国引进西学的对象也由日本转向了欧美。当时,很多国家都效仿美国,把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用于留学和办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