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第四大軍種第二炮兵為何改成了火箭軍?

jiangyuming2010


第二炮兵成立於1966年,並且由周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作為特殊的戰略兵種一直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其主要任務為執行戰略威懾,遏制敵對國家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執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打擊任務。近年來,隨著軍改的進行,軍區制改為了戰區制,四總部也隨之取消,同時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正式成為獨立兵種。火箭軍也由此成為了繼陸軍、空軍、海軍之後的第四大軍種,並繼續承擔第二炮兵所擔負的戰略威懾、核常兼備等導彈打擊任務。

(國慶35週年閱兵式上的第二炮兵導彈方隊)

(2015年第二炮兵正式改名為火箭軍)

第二炮兵在軍改中為何要改名為火箭軍,它軍成立後又有哪些影響呢?在第二炮兵成立之前,錢學森就曾提出過“火箭軍”這個稱謂,但是考慮到國力和國際形勢,同時也為了保密等原因,周總理決定將導彈部隊命名為第二炮兵。

(“導彈之父”錢學森最早提出火箭軍的稱謂)

雖然第二炮兵是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的特殊兵種,它與陸軍、空軍和海軍同級,但是第二炮兵長期隱藏於陸軍框架之內,其軍服與陸軍基本一致。這既是出於保密的需要,也是出於現實情況的考慮。身前有陸軍擋著,二炮的機密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甚至導彈的研發經費都可以借用陸軍經費的馬甲,這樣就能迷惑其他國家。

(第二炮兵長期隱藏於陸軍框架內)

長期以來,受蘇聯的影響,我軍也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是陸軍,不論戰爭的形式如何,最後還是要靠士兵的雙腿和步槍結束戰爭。因此,無論是海軍、空軍,還是二炮,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以陸軍勝利為勝利”的思想。二炮雖然是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的兵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承擔著支援陸軍的任務。經過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局部戰爭後,這種思想受到了衝擊。這次軍改就反映了我軍軍事思想的轉變,我們放棄了大陸軍主義思想,開始向各兵種聯合化作戰體系轉變。二炮改為火箭軍,正式成立獨立軍種,這將使得火箭軍的作戰定位更加明確。

‎(中國軍隊歷史上長期以陸軍為主體)

成立火箭軍有利於打造一支作戰更靈活、更獨立自主、打擊能力更強的導彈部隊。以前,二炮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戰略核威懾,對東海、南海等熱點地區實施核常精確打擊,而現在火箭軍的任務則更加多樣化。近年來,我國成功研製出了東風21D、東風26等反艦彈道導彈以及“長劍”巡航導彈等武器,“火箭軍”的打擊手段變得更加豐富,作戰能力和任務彈性有了很大提高。在第二島鏈內,火箭軍已經具備很強的打擊能力,他也成了我軍區域拒止和反介入作戰的基石。

(東風21D導彈)

火箭軍的成立也反映了我國國力增強所帶來的軍事自信以及軍事透明度的提升。以前,我國國力較弱,反制手段單一,為了保證核威懾力就要對導彈部隊進行嚴密隱秘,這樣才可以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適時展現我軍清晰、完整的形象變得更有利於維護我國的利益。如今火箭軍部隊導彈林立、枕戈待旦,這不僅可以展示我軍的強大實力,還可以極大地威懾對手。

(開放的火箭軍更能夠威懾潛在的對手)

火箭軍將成為我國戰略威懾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國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的象徵,同時還是國家利益和安全的一把巨大保護傘。未來,打擊能力和突防能力更強的新型導彈,將會陸續加入火箭軍的戰鬥序列,為保護我國的國防安全和國家利益而枕戈待旦。


戰情解碼


第二炮兵原來是中央軍委直屬的特殊兵種,並不是一個獨立的軍種,升格為火箭軍之後才正式成為一個獨立軍種,也是繼陸軍、海軍、空軍之後的第四大軍種。那麼“二炮”為何更名為“火箭軍”呢,我們先來看一段國家領導人對火箭軍的訓詞:

“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軍全體官兵要把握火箭軍的職能定位和使命任務,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 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增強戰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

可謂是一段話,將火箭軍的使命、任務和發展目標說的清清楚楚,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火箭軍”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二炮與火箭軍

“火箭軍”之名的誕生

雖然現如今的火箭軍是在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但在60多年前,“火箭之父”錢學森先生就曾提議建設中國的火箭軍。195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回到新中國“報效祖國”,成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其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領導國內的火箭武器研製。在這裡還有一件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實際上“導彈”這個詞就是錢學森提出來的,在這之前國內是沒有“導彈”這個詞的。據專家學者分析“導彈”一詞表達了兩層含義,一層含義代表這個武器是可控、具備導向能力的;一層含義表明這個武器的本質是一個炸彈,因此是迄今為止對“火箭武器”的最佳表達並沿用到今天。

▲“火箭之父”錢學森先生

1956年元旦下午三點,錢學森給軍隊高層幹部講授“火箭武器的作用”,據參加聽課的時任總參謀作戰部副處長、後來的第二炮兵司令員李旭閣將軍回憶“當時賀、陳、葉、聶四位元帥也特意趕來聽課,錢先生的授課規格之高,國家對火箭武器之重視,可見一斑”,“在授課時,錢學森在黑板上寫下了火箭軍三個大字並說道,火箭軍也就是導彈部隊,是一支不同於陸海空三軍的新型部隊,是一支能夠遠距離、高精度命中目標的部隊,是現代化戰爭中及其重要的後起之秀”。

▲“DF-5”我國第一代陸基液體燃料遠程導彈

錢學森在課堂上將到興奮之處,更是大聲疾呼:“我們中國人安全有能力,自力更生研製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議可以組建一個新的軍種,可以叫做的火箭軍,就是裝備火箭的部隊”,“火箭軍”之名由此就在60多年前於華夏大地上鳴起。當1966年7月1日這支設想中的火箭部隊真的成立時,出於保密考慮,周總理親自為其命名為“第二炮兵”,導彈作為“我國兩彈事業”中的關鍵一環,老一輩政治家和科學家可謂是嘔心瀝血,從此“導彈和核彈”成為我們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石。

▲各種導彈射程示意(僅做參考)

“二炮”為何更名“火箭軍”

這裡“二炮改為火箭軍”看似只是改了個名字,但其中的意義和透露的信息卻非常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這是向世界表明,我國的軍事透明化非常乾脆;其次,也顯示了我們軍事自信的提升;最後,就是為我國進行更為“合理、科學、高效”的軍事改革鋪平道路。

▲DF系列彈道導彈

雖然從名稱上來看,我國的火箭軍似乎與蘇/俄在1960年成立的戰略火箭部隊差不多,但是具體來看還有諸多不同。蘇聯的戰略火箭部隊在一開始主要裝備洲際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是冷戰時期對抗美國的主要力量,但是隨著後來美蘇《中導條約》,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銷燬了所有的中程彈道導彈,自次蘇/俄的戰略火箭部隊沒有再裝備能夠進行常規打擊的中程武器系統;美國也基本上削減了當時所有的中程彈道導彈和能搭載核彈頭的中遠程巡航導彈。而我國並沒有參與中導條約,因此中程導彈力量得以持續不斷的發展,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火箭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以DF-21/DF-26為代表的中程彈道導彈,所以在中等射程方面的作戰能力應該是首屈一指的,同時由於中程導彈的發展,我們的火箭軍還是一支“核常兼備、攻防兼備”的高科技軍種。





裝備空間


第二炮兵部隊改火箭軍部隊其實從本質上來講,就沒那麼多複雜的因素,軍改後正規化和現代化的成果之一。

第二炮兵部隊的名字倒是挺光榮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毛澤東主席首肯的。20世紀50到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我國自己的導彈與航天計劃時,也曾經就導彈部隊的名稱發生過討論。當時的錢學森同志在1956年給中央軍委諸位老帥授課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火箭軍”的名稱。但是後來一方面是出於保密的需求,一方面也是顯得低調,火箭軍的名稱被放棄了,周恩來總理親自將導彈部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導彈稱為“戰神二世”的用意。第二炮兵部隊的命名與正式成立的時間是1966年7月1日,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

第二炮兵雖然在名頭上屬於帶有戰役與戰術意義的“兵種”,但是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性軍種,長期承擔著我軍向敵方戰略縱深的重要目標實施首輪火力投送,以及尤其是對敵國本土實施戰略核反擊的神聖任務。本輪軍改以來,出於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革命化的建設要求,也是出於對我國國家力量的一種宣示,將含義不甚明確的“第二炮兵”重新改為錢學森曾經命名過的“火箭軍”是相對合適的。由於我軍的戰略與戰術導彈部隊同俄軍不同,還裝備有大量中-短程常規彈頭的戰術導彈,因此我們的導彈部隊並未學習俄軍命名為“戰略火箭軍”而是統稱“火箭軍”是很準確的。

當然,第二炮兵部隊命名為“火箭軍”之後也有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軍種軍歌有點難聽了,楚興元寫的《第二炮兵進行曲》可謂是解放軍各軍種歌曲裡氣勢最雄壯的——“東風浩蕩雷霆萬鈞,我們是光榮的第二炮兵”,現在給改成了“東風浩蕩雷霆萬鈞,我們是光榮的火箭軍”——唱起來有點不押韻了倒是真的。


軍武次位面


1.以前第二炮兵主要是為了保密需要,作為軍委掌握的戰略打擊力量,第二炮兵這個名稱符合當時國家的戰略需要。

2.改為火箭軍一方面是將第二炮兵這個特殊的獨立兵種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軍種,也就是從以前的陸海空三軍,變成了陸海空火四個軍種,這些軍種是有獨立的服裝的。

3.火箭軍這個提法其實錢學森老人家當年就提出來過,這個名稱也更符合火箭軍本身的地位作用,以前第二炮兵這個名稱不瞭解的可能乍一聽還以為是陸軍的序列,現在改換名稱獨立成軍種後體現了軍委對其的重視,也體現了我們大國的風範和自信。

4.火箭軍這個軍種其實一直都是帶著神秘色彩的,這與其擔負的任務和工作性質有很大關係的。


起步一二一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火箭軍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隊,成立於1966年7月1日,由毛澤東批准且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控,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任務是遏制他國對我實施核打擊,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準打擊任務,肩負著保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重任。在2015年12月31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由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組成,之所以叫第二炮兵部隊主要是考慮到所在國際環境下保密工作的需要。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部隊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由原來的戰略性獨立兵種上升為獨立軍種。

據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杜文龍分析:更名為火箭軍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其一、第二炮兵命名源自特殊的歷史時期,與其長期以來擔負的責任使命不符,更名更是實至名歸;

其二、更名為火箭軍體現了中國軍隊更加自信、更加開放和更加透明的軍事形象。


縱觀世界,戰略導彈部隊都是各國倚重大國利器,是大國地位的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石。


軍武快訊


“第二炮兵”時期不是軍種的地位(雖然級別和陸海空軍一樣),是屬於中央軍委直屬的一個獨立兵種,從1966年單獨組建開始穿65式軍裝到85式和87式軍裝,一直都是陸軍的軍裝,軍種符號都一樣。換07式軍裝後,也是陸軍的,就是在臂章和胸標開始有區別。

此輪軍改,把第二炮兵這個獨立兵種正式升格為火箭軍(同時有了自己的軍裝色),與陸海空一樣並列為軍種,是為了更好建設我國的核打擊力量。


MOIVE


2015年底,伴隨著軍隊改革的號角,原來的第二炮兵部隊正式升格成火箭軍,由原來的中央軍委直屬的兵種大步跨越升格成為與傳統陸海空同等地位的軍種。這不僅僅是簡單地改了個名字,從作戰運用以及火箭軍部隊建設等諸多方面發生質的轉變。標誌著火箭軍在作戰體系構建中擺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第二炮兵是由周總理在組建之初出於保密的需求而命名的。從1966年組建發展至今,第二炮兵一直都是我國戰略核反擊和常規精確打擊的核心力量;其建設工作雖然被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但畢竟只是一個兵種,很難跟傳統陸海空三軍相比。

首先從作戰運用方面來講,火箭軍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在我軍作戰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

從火箭軍裝備發展歷程來看,我國對於彈道導彈常規精確打擊的發展起源於東風-11、東風-15和東風-21。這是由我國獨特的國防環境需求和特殊歷史時期綜合所導致的,火箭軍確立了核常兼備發展的戰略路線,以彈道導彈射程遠、突防能力強等特點,用來彌補我軍長期以來空軍發展脫節的不足。

我國空軍發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處於發展緩慢期,與國際水平拉開一代機的差距,在精確制導彈藥發展和運用領域幾乎是個空白。因此在作戰體系建設上存在嚴重短板,這個短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二炮部隊的常規導彈部隊所代替。

後來經過發展,常規導彈成為我軍武備庫中重要殺手鐧武器之一。比如我國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系統,曾在無末端制導的情況下,打出來接近巡航導彈的精度,顛覆了傳統思維中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差的原因,畢竟不是所有的彈道導彈都和飛毛腿一樣。最好的例子就是曾一段神一般被國內外吹崇的“航母殺手”東風-21D的出現。

基於此,我國依靠火箭軍常規彈道彈道部隊構建起了在國際上獨一無二的中遠程常規精確打擊體系,從官方公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來看,不僅僅可以精確突擊陸地目標,還具備了打擊海上移動的大型艦船的能力;形成一種非對稱優勢。

其次,升格成軍種更能高效發揮出這種非對稱優勢。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點可以進一步擴充常規打擊力量,我國奉行最低限度的核戰略,兵種有限的編制,極大的限制了常規精確打擊力量的規模以及作戰比例,對於火箭軍常規作戰能力生成限制諸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數量不夠用。

第二點,升格成軍種可以更好的優化發展火箭軍核常作戰體系和指揮體系。兵種由於編制限制,我軍又有遠中近、洲際射程銜接的裝備體系,對於部隊作戰能力最大化發揮影響巨大,諸多部隊需要考慮兩手抓任務,無形中大量消耗了部隊戰鬥力生成能力。這對於核反擊作戰和常規精確打擊兩項任務發展都有很大掣肘,在作戰運用上也需要考慮軍委的因素,不利於火箭軍與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升格成軍種後,由戰區統一指揮,臨機調派。

因此,第二炮兵改名火箭軍不僅僅是名稱發生變化,其從本質上發生了轉變,是我國作戰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必然考量。


鷹鴿分析


第二炮兵是一支特殊時期建立的秘密部隊,全世界在它組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它都知之甚少。這支令外界揣摩不透的秘密部隊,在很長時間內保證了中國戰略力量的威懾力,對潛在的對手始終保持著某種神秘的壓力。二炮保持神秘完全是因為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對潛在對手實施徹底有效的威懾,如果貿然公開後對中國的戰略威懾力反而是一種傷害,保持神秘有時候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方方面面的發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作為主要戰略威懾力量的第二炮兵也有了巨大的發展。第二炮兵已經發展到可以通過徹底的依靠實力而不是神秘來威懾潛在對手了,這是中國戰略威懾力量建設所發生的質變,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炮兵也就需要作出某種改變了,最終的決策就是把第二炮兵改建成全新的火箭軍,中國軍隊將使用火箭軍向世界展示中國更加全面的戰略威懾力量。

火箭軍是一支核常兼備的戰略打擊力量,在火箭軍中除了能夠毀滅世界的各類核導彈,最引人矚目的就要數打擊航母編隊的反艦彈道導彈了,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改變了人類以往打擊航母編隊的作戰樣式,對航母編隊將產生一種巨大的戰略威懾力量。反艦彈道導彈數千公里的射程使得航母編隊自身的防禦力量很難對它起到防禦作用,可以想象從發現航母到鎖定目標,到航母頂上出現攻擊彈頭再到擊中航母編隊,整個過程不會超過半個小時,攻擊飛行段的時間將會更短,反艦彈道導彈真可謂十足的航母殺手。

只有公開的塑造火箭軍強大的威力,才能做到對潛在敵人保持強大的戰略威懾力。核威懾力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核大國之間如果事態發展到要使用核武器的程度,那麼也就意味著核威懾戰略已經失效了,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小概率的事件。那麼類似反艦彈道導彈這種常規力量威懾力的塑造就要進行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遊弋在大洋上的航母始終覺得自己姚安分點,因為頭上有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異域邊緣


無論你躲在哪裡,我們總能找著你;無論你是誰,東風快遞,總有一款適合你。可能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戰略轟炸機,沒有那麼多的隱身飛機,沒有那麼大的核潛艇,但是我們擁有東風,遠中近早就實現了全覆蓋。不論哪一個,都夠得著,打得準,防不住,足夠用,可以令任何強大的敵人都害怕,這便是我們的火箭軍。以前49年,我們稱為二炮,沒有那麼強,也遠沒有那麼大,今天已經不然,就在2015,我們有了地球快遞,有了關島快遞,有了航母快遞,成為重器與利器,因此我們成立火箭軍,就是要威懾敵人,除此而外,沒有任何解釋,這便是火箭軍成為軍種的唯一原因。任何軍種裡放不下,它卓異而立,不再藏著掖著,有的為了隨時能用,也為的建設的更加強大,無人不對它害怕,這就對了,此前囂張,猖狂的敵人,常拿幾樣傢伙什耀武揚威,今天不一樣,我們有了火箭軍,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做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戰略重拳。核心力量,重要基石,琢磨一下這些詞吧,它的職能,全域懾戰,可信可靠,它的使命任務,非常強大,強大到強大的敵人,睡覺要睜著一隻眼睛,乃至草木皆兵。有它,我們挺直了腰桿,不懼無畏使一切敵人膽寒心顫。它是這樣的劍,一步必殺,劍陣雄壯,劍形威猛,劍鋒銳利,它是核常兼備的,是固液並存的,是精確打擊的,是防不勝防的,是雷霆萬鈞的,就是叫敵人害怕到死的。沒有這個,我們鳴不得不平事,幹不了任何事,終日有魔頭們帶著大鬼小妖,黑雲壓城,鬼哭狼嚎,什麼事也幹了,有了它,可以驚天緯地,畫出最美的圖畫。

★點穴之功。從點目標,到面殺傷,外媒稱我們的火箭軍,即具點穴之功,指哪打哪,可以在最複雜的作戰環境下發射,可以多彈併發,可以隨時發射,不怕攔截。在深山大漠練過,在南國密林,各種地形,各種氣象,隨處聽從召喚。出動即可勾魂奪魄,發射即可掏出他們的牛黃狗寶,有東方第一旅為證明。不秘核彈,核常皆可以,功夫一流,功夫上乘,大多數國家望之喜,少數極小撮,望之憂慮,能叫個別人知道個害怕,這就對了。練就硬功報國家,隨時發射就是明證,其表現已臻出神入化之境,這便是火箭軍矢志不移的追求。

★我們是強大的火箭軍。從1966年到現在,打造了數款重器,科技創新裝備精良,不負人民期望,主權絕不容侵犯,熱血男兒一身是膽作風硬,他們唱著歌,我們是現代化的火箭軍,作為安全基石鐵骨脊樑,絕對忠誠忠誠可靠是他們加入此軍的莊嚴誓言,為了民族復興,以戰略偉力決勝天疆,勇於擔當幾十年如一日,鑄劍在天地四方,為了軍旗飛豔,為了捍衛國家尊嚴,為了能打勝仗,錚錚男兒勢不可擋。把火箭軍軍歌唱一遍,你會感到責任的力量,任務神聖而光榮,要向他們致以滿滿敬意!


魂舞大漠


崇尚軍武為您解答: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在過去49年零6個月(1966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時間裡擔負著導彈目標打擊及核反擊等戰略作戰任務,在保衛中國及戰略威懾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15年年末時升格為“火箭軍”,武武認為有一下考慮:

【★東風5B型戰略導彈】

>深化軍改

在過去拼刺刀的戰爭年代裡,我們有百萬雄師,那時候我們沒有經驗沒有完善的軍隊體制,部隊基數大,因為處於戰爭狀態,我們的軍隊在管理方面自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失誤。但也是迫不得已的,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只能靠幾把小米加步槍和別人的衝鋒槍打,無數的先烈們用身體換來了今天共和國的和平安寧。

【★東風21D型反艦彈道導彈】

在戰爭時期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是到了今天的和平時代裡,我們就要積極發展自身,不斷強化練兵備戰、磨礪兵器。完善體制建設,建設一支能在新形勢下的“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火箭軍,是我們打贏未來戰爭的重要一棋。

>時代需要

【★東風21A型彈道導彈發射車】

“二炮”這個名稱對我們來說最熟悉不過了,想到二炮就會想到這樣一句“東風速遞、使命必達”的話,乍看上去還以為是快遞呢?說是 快遞也不假,這快遞不是誰想要就能要的,我們的精神是“按時、精準”送到必要客戶家中的。


1966年7月1日秘密組建的“二炮”,為了保密,周恩來總理命名為了“第二炮兵”,在外表上穿著陸軍的制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密我們的力量,當時國際社會的需要。

【★火箭軍萬彈齊發】

但是到了今天,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有自己的火箭軍了,我們也有了和世界先進火箭軍的火箭軍了。陸海空三位一體核威懾我們都有了,但是我們本著和平的目的發展自身,應對某些霸權主義的恐嚇,這是新時代必要的。

>戰略威懾

【★練為戰,不為看】

之所以稱為“二炮”,武武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我們已經有炮兵了,但是又有了導彈,不能再將導彈和炮彈並列了,故稱為第二炮兵了。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個陸軍兵種,也就不足為奇了,別人只知道我們有核彈、氫彈、導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威懾。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二炮作為獨立軍種在別人那裡也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再以二炮的稱呼就不能達到一定威懾力,改為“火箭軍”既可正名又可威懾。

其實在1956年的元旦下午三點鐘的時候,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講課時就已經在黑板上寫下了“火箭軍”三字。改為“火箭軍”體現了對我國戰略威懾核心力量、大國戰略威懾支撐、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的極大重視。

【★無數中國軍人在默默為我們守護平安】

新的時期履行新的使命,絕對忠誠、能打勝仗、擔當奉獻,新時代的火箭軍在我們不知道的祖國大地上默默奉獻,深山大漠苦練兵,只為祖國召喚時,讓我們向火箭軍及全體中國軍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上是【崇尚軍武】為您作答,如果您贊同的話,歡迎關注武武的頭條號獲取更多武武的作答哦!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