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中國的漢字在世界史上,都是奇蹟般的存在。比起拉丁文字和英文,漢字更多時候,都是作為形意文字存在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很久之前的小篆到現在的簡體字,中間數千年的歷史變遷,足夠發表許多書籍了。

而在數千個漢字當中,卻有一些漢字是與眾不同的。比如說“”這個字,或許今天的我們看起來,是非常常見的字,每天說近百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個字的歷史,卻是非常短暫的。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為什麼說它短暫呢?因為和其他文字不同,這個字直到民國時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這個字的出現,還在當時的社會當中,帶來了一番思想上的劇變。而這個字的發明人就是有名的語言學家和文學家——劉半農先生。這個由他發明的“”字,在開始的時候,就被許許多多的女性痛罵,被認為是不尊重她們。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現在,這個字卻已經成為了人們最常用的字之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每天說近百遍。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劉半農這個人,雖然在現代歷史中,有著很高的評價。但是在民國當時,他卻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在舊社會的知識分子家庭中出生的他,雖然接受的也是舊式的文化教育,但是他的思想卻很開放。拿到現在來說,他的思維和對於文化的看法,已經超越了當時的那個年代。在長大之後,他決定出國深造,回國更好地發展中國的文化,推進文化的教育。事實也證明,他在回國之後,就回到了北大深造,然後在推動文學改良上,頗有成就。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最為有名的故事就是在他的傳記《劉半農傳》中記載的,劉半農因為專門研究語言學的緣故,對中國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有著非常大的興趣。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想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方言,不親自去那裡研究是不行的。

然而全靠自己一個人,想要研究完中國的方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他作為一個教授又不可能隨意丟下學生不管,所以他就想了一個奇怪的方法,那就是“捱罵”。這個捱罵說起來是真的有趣,我們都知道,某個著名語言學家說過,想要學習語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那些不文明的話。當然這種算是個歪法子,可在某些時候,還是有點作用的。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於是他在《新青年》上,特地發表了一篇聲明。上面寫著,自己要專門編寫一本關於罵人的書籍。所有有意向的人,可以寫信給他,也可以親自找他,上門來罵他,他絕對不會還嘴。甚至在報紙中還寫道,如果罵得好,他還會給這個人一筆獎金,讓他多多努力。

這個聲明在知識分子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有名的語言學教授,都被這個人吸引了,比如說周作人和趙元任等人,都親自上門,當面罵他。趙元任還用三個地方的方言罵得他狗血淋頭,但劉半農卻是邊聽邊笑邊記,還請趙留下來好吃好喝。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在此後,劉半農決定,創建出一個字,專門用來代指女性。這個字就是現在的“”字。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雖然起因很好,但是人們卻誤解了他的意思。即使在此後,劉半農特地寫了一篇《她字問題》的論文,澄清自己的意思和這個字的含義。

可是女性們卻不屈不撓,認為這是在侮辱自己。這是因為在當時,新的思想文化衝擊著民眾的頭腦,許多女性也開始追求自由和平等。而這個字就觸動了她們,那些女性認為,為什麼要特地用另外的字來代指女性呢?於是在學校裡公然表示自己的不滿,發展到高潮期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長達三年之久的辱罵現象。

他發明了一個字,被眾多女人罵了3年,現在這個字在生活中很常用

不過劉半農雖然在三年內不敢上街,但是對這個字卻很堅持,他認為這個字是有利於文化的發展。所以堅決表示,自己不會將這個字取消掉。而在仔細的商量之後,教育部同意了劉半農的意見,在《國音常用字彙》中,將這個“”納入其中。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實也證明了劉半農是正確的,直到現在,沒有人認為這個字有什麼特殊之處。相反,這個字已經成為了目前最常用的漢字之一。或許劉半農和那個時代的人,誰也想不到,會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吧。

參考資料:《國音常用字彙》《劉半農傳》《新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