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序言: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并在商鞅的提议下“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自西周时期就已经相对成熟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并通过《垦草令》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可如此一来,不就相当于损失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吗?其实不然,因为在秦孝公的眼中,秦国扩张领土的难度太大,又迫切需要富强,而“井田制”又限制住了耕种技术的发展,如此一来,一旦不能继续扩张土地,那么土地的生产力也就无法继续提升,政权又如何富强?所以,井田制的废除也就成了必然。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井田制概念漫画插图

“井田制”的意义

所谓“井田制”,即“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块土地分成九块,然后“统治者”占据其中的一份,那么剩下的土地又到哪里去了呢?——《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毫无疑问,当然是到了各路诸侯以及那些封建贵族的手中,据史书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也就意味着“井田制”实则就是一种依附于“分封制”之下的土地分配制度。——《孟子·滕文公上》

就像《周礼·地官·小司徒》中所记载的,“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换言之,在秦孝公废除“井田制”之前,封建统治者俨然是把“井田制”当成了保证封建政权统治者利益的一个统治手段。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封建诸侯示意画像插图

即奉行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执政理念,把政权所有的田地分封给各路诸侯,但名义上还是属于“统治者”所有,所以各路诸侯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缴纳赋税”的义务,也就是那些“公田”所生产出来的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各路诸侯实则只是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虽然可以世代传承,但“土地所有权”依旧还是属于统治阶层的。至于公田以外的其它土地,其实就相当于是统治者给各路诸侯以及封建贵族的“报酬”。

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是形成了一个封建统治者将土地分配给各路诸侯,然后各路诸侯再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封建贵族,直到分配给最下层百姓,再回转回来层层反哺的“土地统治体系”。

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在“井田制”的推行之下,封建政权统治体系的建立实则对“土地”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当然,若是按照封建时期那低下的生产力来看,这种“以土地为统治核心”的“井田制”其实还是有着推行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井田制之下的百姓和封建贵族示意画像插图

“井田制”限制耕种技术的发展

但问题就在于“井田制”实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井田制”的推行之下,虽然土地可以再次扩张,借以提升生产力,但是“耕种技术”却不能再继续发展。

正如上文所说,“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只有在完成了“公田”的劳作事务之后,百姓才能回到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继续完成维持自己生计的劳作活动。——《孟子·滕文公上》

即百姓阶层是依附于封建贵族以及统治者阶层,自身是没有任何权力的,百姓所能够支配的,也就仅仅只有那刚刚好能够维持生计的一小部分土地。

而百姓作为“被剥削”的那一方,他们所能得到的土地往往也是相对贫瘠的土地,纵然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铁器以及牛耕”的耕作技术也得到了普遍的推广,使得土地的生产力有着相应的提高,但这些“额外产出”的粮食,会落入百姓的手中么?自然是不会的,依旧是落入了统治阶层和“封建贵族”之手。

那么百姓势必就会产生不满,毕竟自己辛辛苦苦的劳作,最终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给谁也不会愿意啊,所以势必就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来抗争。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封建时期的铁器和牛耕耕种技术示意插图

而这抗争举动的“力量来源”,同样是得益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家想啊,在“铁器和牛耕”技术普及之前,百姓纵然有播种技术,但他们能满足独立开垦大面积荒田的条件吗?显然不能。

因为他们没钱养牛,也没有独立“冶铁”的技术,所以只能是选择依附这些“封建贵族”,去种植已经开垦好的田地。

但是普及之后就不一样了,正如史书所说,“耕者必一耒一耜一铫”,那么耕作效率自然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独立开垦荒田自然也就不再是问题,那又何必去继续接受统治阶层以及“封建贵族阶层”的剥削和压迫呢,自力更生岂不是更好?——《管子·海王篇》

从而也就导致了“私田”的逐渐兴起,即一些在“井田制”体系之外,独属于个人,且不用给统治阶层、各路诸侯以及封建贵族阶层缴纳赋税的田地。

但问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这些百姓想要真正找到一片适合耕种且不为人知的土地又何其艰难。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开垦“私田”示意插图

因此也就只能折中一下,去依附那些想谋取更多利益的“封建贵族”,去帮他们开垦“私田”,也就是史书记载的“

隐民”。虽然还需要给“封建贵族”缴纳一定的赋税,但是所能获得的利益却明显要高于“井田制”之下所能获得的利益。

《公羊传》所记载的“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情形也就因此而得以形成,使得大多数“公田”实则处于一个日渐荒废的不良局面,对“井田制”极为依赖的统治体系自然也就因此而面临一个崩溃的局面。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也不难看出,若要推行“井田制”,实则就相当于统治者必须牢牢的把“铁器、牛耕”等耕种技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借以维持已经相对成熟的“井田制”统治体系。

但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如果领土不继续扩张,那么“现有田地”的生产力水平将一直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那么封建政权又该如何去实现富强的最终诉求呢?“井田制”的局限性也多是出自于这方面的原因。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周天子示意画像插图

春秋战国时期扩张领土太难

而且话说回来,想要“扩张领土”又谈何容易,因为不管怎么说,领土的扩张不是名义上宣称这篇土地是自己的,那就真的是自己的了,还得能守住才行,更何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诸侯国”彼此接壤,甚至四面八方全是诸侯国的时代。

这也就意味着周天子实则已经限定了各路诸侯的扩张范围,将土地归属都规划的差不多了,即便能扩张,也是极为有限的。除非其领土身处“周朝”边境,那么也就还有向外扩张的可能。

所以,在这些诸侯以及封建贵族瞒着“周天子”开垦“私田”之时,难免就会出现一些“私田”侵占到了其他诸侯以及“封建贵族”领地的事件,而这些“私田”本就不合法,属于“瞒着周天子”的产物,自然不能去找“周天子”去裁定土地的归属。

更别提当时的“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根本无法对诸侯国产生有效的压制了。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示意插图

可如果各路诸侯不扩张领地,生产力无法得到提升,那么在外围诸侯势力的扩张之下,周朝境内的诸侯势力岂不是就面临着一个被外围诸侯势力兼并的风险?所以这提升生产力的事务也就成了一个必须要做的大事。

那么就又回到了原点,想要真正的提升生产力,还是要靠提升生产技术、增加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铁器和耕牛”等耕种技术必须普及。这就在无形中和“井田制”形成了明显的冲突。

如果我们再结合前文提到过的“井田制”的局限性,是不是就足以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井田制”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然“井田制”已经无法满足各路诸侯以及封建贵族的利益需求,领土扩张的难度又大,那么其最终被废除的结局也就同样成了“必然事件”。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商鞅示意画像插图

秦孝公改革赋税体系。

秦孝公显然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商鞅的提议下推行了《垦草令》,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大力支持百姓开垦荒地,且允许土地买卖。看似是损失了“统治阶层”的利益,但实则却并非如此,而且还实现了对“封建贵族”的打压。

因为秦孝公在推行《垦草令》之时,同时还推行了另外一个改革举措,即“赋税体系”改革。

据史书记载,“自秦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之后,民田不复授之于官,随其所在,皆为庶人所擅”,但是为了保证统治阶层的利益,这些田地所产出的粮食必须让“官取其什一”。——《大学衍义补·卷一四》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秦孝公示意画像插图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秦孝公虽然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但不代表土地就真的归百姓所有了,秦孝公依旧对土地有着名义上的“管辖权”以及“统治权”。所以百姓就势必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缴纳赋税的义务。

说白了其实就是“井田制”的升级版,跳过了“封建贵族”的层层分封,直接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了“百姓”,同时将“井田制”的“公田”进行了分化,分化到了百姓所“开垦”的“私田”当中。这也就意味着百姓只要开垦田地,那么所开垦出来的十分之一实则还是“公田”。

如此一来,百姓得以免除封建贵族的层层剥削,直接对接当朝统治者,继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其劳动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提升。而统治阶层亦是可以通过这场改革一方面消除“土地扩张”难度大的影响,提升生产力。

另外一方面又实现了对“封建贵族”阶层的打击。更好的保证了“政权”的利益,实现了利益最大化。那秦国又如何不能在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之下变得越来越富强,并最终实现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政权“秦朝”的诉求呢!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秦朝统一六国示意剧照插图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井田制”被废除之前,其固然能对封建政权统治体系的建立产生极为积极的意义,但是其首先却必须满足一个“耕种技术不能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因为在“井田制”的层层分配之下,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永远都只会是“下级的上级”,这也就相当于是让百姓承担了供养统治阶层、诸侯、封建贵族、以及士大夫阶层等诸多人员的责任,而百姓自己所能获得的,也仅仅只是赖以维持生计的一小部分。

固然百姓有怨言,但受限于“耕种技术”的落后,所以也就只能是被迫依附于“井田制”谋生,否则可能连生活都是问题。


为何要废除井田制?秦孝公:耕种技术需要发展,秦国同样需要富强

封建贵族阶层示意插图

而一旦“耕种技术”有了发展,也就相当于百姓的耕种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那么百姓也就有了各自为业的资本,那么谁还愿意被“奴役”呢?“私田”也就因此而兴起,甚至还与“井田制”形成了一个对立的局面。

从而导致“井田制”所营造的“利益链”实则出现了一个断层,封建贵族阶层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长此以往,势必就会对统治阶层的统治构成威胁。

秦孝公统治之下的“秦国”作为诸侯国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既然“井田制”已经无法满足让“秦国”富强的最终诉求,所以废除“井田制”,开展“赋税改革”自然也就成了必然。

若是我们再结合“秦孝公”废井田制之后所取得的减轻百姓负担、打击封建贵族、以及促进秦国生产力的提升并最终实现富强等诸多方面的成效来看,属实就足以证明秦孝公的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存在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