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法西斯的剋星?為何說美國是二戰時期的中流砥柱?

李加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美國人在二戰有句名言: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制度的偉大兵工廠。

二戰時,美國生產力強大到足以對抗半個地球。 

早在戰爭爆發前的1939年,美國的經濟實力佔到了全世界40%以上。

1939到1945年間,日本的鋼產總量為480萬噸,蘇聯是它的1.9倍,英國是2.1倍,德國是3.9倍,美國則為10.6 倍。

也就是說,日本、蘇聯、英國、德國相加,也不能超過美國。

1930 到1945年的16 年間,日本汽車總產量是39萬8947輛,最高年份在1940年,達5萬7330輛。

同樣是1940 年,蘇聯生產了14.54萬輛汽車,德國約30萬輛,英國也有40萬輛,而美國竟達447萬輛,超過日本16 年總產量的10倍,也超過其他各國的總和。

有如此強大的軍工能力,美國自然成為同盟國的龍頭老大哥。

眾所周知,軍事生產中難度最大,時間最長,造價最高的就是海軍。

然而,據統計美國光海軍就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除了生產數量多,生產速度還非常快,快到驚人的地步。

美國一切戰爭物資,都必須通過海運到全世界前線。

因此,對戰爭必不可少的運輸船“自由輪”就出現了。

這種排水量1萬噸的商船,如果放在日本、蘇聯等國,都需要漫長時間才能建造,可能需要一二年時間。中國恐怕幾年才能製造一艘。

而,美國在戰時共建造了2751艘自由輪。

牛逼的是,美國的造船技術不斷改進。美國建造第一艘自由輪,花了244天,用了大半年時間。

隨後建造速度越來越快,最終建造一艘自由輪平均僅需42天,簡直就是下餃子的速度。

大型武器如此,小型武器就耕牛了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用電氣公司一共生產了50萬隻巴祖卡60毫米火箭筒,最高的紀錄為每分鐘生產兩隻。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工業共生產了29.6萬架飛機、8.7萬艘艦艇、4500萬噸商船、10.2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7.2萬門重炮飛機、350萬輛軍用車輛。

這個數量超過了軸心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等所有國家的總和。

就是因為實力遠遠超過敵人,美國在太平洋用了三分之一的實力,就打垮了日本。而自從美國從諾曼底登陸時候,德軍立即潰不成軍。除了阿登反擊戰短暫囂張了一會以外,幾乎被美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入德國。

如果不是美國不想多死人,他們完全可以搶在蘇軍之前佔領柏林。

更重要的是,這些鉅額軍事物資,除了裝備美國軍隊,還援助了從英國、蘇聯到中國的廣大盟國。

著名的租借法案中,共計價值501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8000多億美元)美元的軍事物資,交給了同盟國。

價值314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180億美元)的物資送給了英國

價值113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500億美元)的物資送給了蘇聯,

價值32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26億美元)的物資送給了法國,

價值16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13億美元)的物資送給了中國,

而剩下的價值26億美元的物資送給其他同盟國。

這些物資,對各國勝利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以蘇聯為例,蘇聯高度依賴鐵路運輸,但戰爭導致鐵路設備生產基本停止。二戰期間,蘇聯大約92.7%的鐵路設備都由租借法案提供。沒有美國人的物資,蘇聯的鐵路動脈就要癱瘓。

蘇聯的前線後勤運輸,幾乎完全依靠美國支援的幾十萬輛車輛。

就具體的武器裝備上,蘇聯空軍共接收了18200架飛機,相當於蘇聯戰時飛機生產的13%。

等等。

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的讚美是最好的評價:“為美國的生產乾杯,這場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生產就會輸掉”。

上圖是薩沙最喜歡的遊戲,民主兵工廠


薩沙


“法西斯”思想盛行的原因是多重和複雜的,是一戰後《凡爾賽條約》引起的地緣政治摩擦,勢力版圖上的對撞,又伴隨著世界性經濟危機而蔓延成長。

在全球性的經濟恐慌下,作為戰勝國以及享有政治威望的美英法等國家歧視性的對外轉移外貿壓力,對沖其國內的經濟危機。

我們來理清這個經濟危機是怎麼引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產率提高、供大於求、資本對勞動者總需求降低、失業增加、勞動者收入降低、社會總需求減少、加劇供大於求、企業減產或倒閉、更多的人失業、惡性循環這一環扣一環的要素就是產生了經濟危機。

1933年羅斯福上臺,出臺《羅斯福新政》,如:《緊急銀行法令》、成立“農業調整管理局”發佈《農業調整法》、《1933年銀行法》、《全國產業復興法》、《工賑計劃》等等,對內清盤整頓大量小銀行加強金融市場管理建立聯邦儲備體系,鉅額補貼大農場主同時關閉小農場,人為製造農產品的緊缺抬升農產品價格、補貼製造業、擴大政府基建投資,對外輸出經濟危機並打壓外國商品輸入的生存空間。

是不是看出來了?不要認為那些小銀行、小作坊、小農場被清盤被兼併被關閉是自願的,那是扯淡。沒錯,這就是美國式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兒。

所以二戰前夕,美國同樣也是一個經濟法西斯,也為二戰的爆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經濟衰退,逐漸蔓延到全世界。1933年,全球正式進入經濟大蕭條。

到了1937年,經濟危機再次在美國加劇,並加深蔓延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從1937年5月到1938年6月,美國工業產出下滑了30%,經歷1929年大蕭條後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

失業率方面,1931年為16.3%,1938年為16.5%,1939年為17.2%。

可以說引爆並參與二戰同樣是美國復甦經濟的源動力,只不過德國小鬍子扛不住國內外的壓力先動手了,羅斯福簡直笑的都能站起來了。

用上帝視角俯視全球,其時,正反方“參戰國”經濟均受到崩塌式危機(德國還有道威斯/楊格計劃壓在腦袋上),人民生活質量急劇下滑,福利削減,治安崩壞(比如美國極右組織“美國法西斯協會和黑衣社”),從而又引發政府信任危機,政權受到生存威脅。

各“參戰國”之間又互相轉嫁經濟壓力和矛盾,明爭暗鬥,矛盾激化,同時又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剝削加重,促使其民族矛盾激化。

這一切,才是二戰的成因。


迴歸正題“中流砥柱”,免得跑題太遠。

二戰中美國只能算是二戰後期的決定性力量而不是中流砥柱。這一切我們要從結果反推到過程,先從戰爭紅利說起,不管是短期紅利還是遠期紅利,美國都是獲益最大的一方。

一、戰爭紅利

1、直接經濟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總量GDP佔據了全球的56%,工業產值佔據了全球的40%以上,黃金儲備佔據了全球的75%,鋼鐵產量佔據了全球的63.92%,石油產量佔據了全球的70%以上。

2、戰後國際地位和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主導建立了雅爾塔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奠定了美元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與石油掛鉤更加強了美元作為大宗商品主要支付貨幣的地位)等一系列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再加上馬歇爾計劃,這使得美國控制了整個資本主義市場。

所以,更確切的說,美國只不過是在前期打了一場代理人戰爭,後期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下場收穫戰爭紅利的鬣狗。


二、同盟國戰損

美國:

戰後官方統計,美國陸軍在二戰中共戰鬥陣亡234874名,受傷565861名,被俘111426名,共傷亡被俘912161名官兵 。

蘇聯:

戰後官方統計,蘇聯戰死的軍人達1360萬人(含死於戰俘營的322萬人),戰爭期間蘇軍人數一直保持在1000萬左右,包括平民共有2700萬人英勇犧牲。

英國:

戰後官方統計,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其他敏感略


三、各同盟國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英國:

武裝力量全力參戰,英國海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封鎖和堵死德國。1940年7月到次年9月“海獅計劃”,德國空軍共出動飛機4.6萬架次,向英國投下了7萬多噸炸彈,損失飛機約1500餘架。

英國空軍損失飛機915架,被炸死炸傷居民約8.6萬餘人,100多萬棟建築物遭到破壞。

大西洋潛艇戰中,納粹德國海軍共損失潛艇778艘,其中被英軍擊沉約500艘,佔絕大多數。

英國空軍對納粹德國進行了將近5年的大轟炸,在1944年前,英國空軍對德國的投彈量遠遠高於美國陸航,即使在後期美國陸航參戰後,對納粹德國的夜間轟炸仍然是由英國皇家空軍負責的。

作為二戰同盟國的領袖,英國決不妥協的態度實際上也至關重要,正是因為英國的決不妥協,才有了小鬍子的巴巴羅薩一路向東進攻蘇聯的計劃,最終導致了整個軸心國戰線的失敗。

美國:

說到美國對於二戰的貢獻,不得不說《租借法案》,其正式名稱為“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

即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前提下:法案授權總統可以以出售、交換、轉讓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認為其防禦對美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提供武器、軍用物資、糧食等任何軍需品。

據此,美國共向英、蘇、法、中等幾十個反法西斯國家提供500多億美元的物資。

到1945年8月31日日本投降前夕為止,英國及其聯邦國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億美元,佔美國租借支出總額的60%。

美國對蘇聯的援助, 從1941年10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國實際運抵蘇聯的物資總值為102億美元, 加上其他費用, 共計109億美元。

1941年5月6日,羅斯福正式宣佈,《租借法案》亦適用於中國,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國給予中國的援助為8.45億美元。

必須承認,《租借法案》對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扔不足以成為中流砥柱。

蘇聯:

1941年6月,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動用了190個師的兵力、近5000架飛機和3410輛坦克,分三路對蘇聯發動戰爭。

1942年6月,蘇德戰場轉折點出現,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損失150餘萬人,從而迫使小鬍子轉入戰略防禦。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德軍損失50餘萬人、火炮3000門、坦克1500輛、飛機3700餘架。庫爾斯克會戰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交戰,共1.3萬輛坦克投入作戰。

1943年8月,第聶伯河會戰,蘇聯共出動了400多萬人,戰線拉長到2000多公里。

1944年,蘇聯解放全部被佔國土並進入東歐。

1945年,蘇軍調集150個師的兵力,在1200公里的戰線上發動對德攻勢。

1945年4月16日,蘇軍出動250萬兵力,強攻柏林。

1945年4月30日,蘇聯將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屋頂。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共殲滅德軍607個師,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場戰死381.74萬人,最終死亡人數418萬人(含死亡的俘虜)。

而盟軍只殲滅了德軍176個師。

可以說蘇聯消耗了納粹德國大部分陸軍精銳,哪怕是盟軍實施的包括諾曼底登陸在內的各大戰役均無法與蘇德戰場相提並論。

最重要的一點是,1941年6月開始蘇德戰場打響,盟軍並沒有做到及時開闢第二戰場牽制德軍的作用,用坐山觀虎鬥來形容都不為過。


所以二戰主戰場真正的中流砥柱的是蘇聯,蘇軍不光在蘇德戰場消滅大部分德軍主力,更是提前大兵壓境發動反攻,給盟軍制造了戰略機遇進入全面反攻創造了機會。

歷史沒有重來,假如小鬍子不頭腦發熱一門心思的東進開闢蘇德戰場,這600多個師的陸軍精銳不葬送在蘇德戰場,那麼歐洲版圖可能就此改寫,孤立主義的離岸勢力美國可能最終會押注小鬍子。


最焦點


美國在二戰中不可否認的是中流砥柱。

德國將戰火燒至歐洲,連老派的英帝國都擋不住,芨芨可危。此時美國尚置身事外,除了援助英國等毫無建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戰。首先是中途島之戰重創了日本海軍,然後主戰諾曼底登陸,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讓法西斯顫抖,體現了美軍的實力,從而奠定了美國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於戰爭發生在歐洲,亞洲,美國內沒遭到戰爭的蹂躪,同時盟軍大量需要戰爭物資,這給美國的經濟注入活力。軍事上,軍艦的製造與維修能為與日俱增。飛機的研發新型飛機的誕生(噴火式噴氣機),壓制了德國與日本的戰機。對於坦克,重型火炮乃至步兵用卡賓槍都是先進。軍事工業的發達帶動了國內經濟的大發展,當別國飽受戰爭的摧殘,支離破碎的經濟時,美國大發戰爭財,成了經濟狂人,盟主地位由然而生。

特別指出的二點:由於戰爭,科學家紛紛逃離家園來到美國,如愛因斯坦等,為美國的科技強大添上濃濃的一筆。其二,佔領德國柏林時盟軍手忙腳亂地搶奪物資,而美軍則蒐羅科學家及科學資料。這有遠見的手段,讓美國發明瞭原子彈和導彈等,在短時間內便製造成功。由於原子彈的投擲,迫使日本投降。

綜上所述,二戰不僅讓美國確實成為中流砥柱,而且還坐上了盟主之高位,直到今日。


用戶老茶客


說美國是法西斯的剋星,是因為二戰全面爆發後,抵抗德日意法西斯的國家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軍時已經逐漸招架不住,美國及時加入了二戰,對盟國支援了無數物資的同時,又派出了大批部隊直接和法西斯作戰,並取得了對德日意法西斯的完全勝利!

但個人認為二戰期間世界上稱得上反法西斯中流砥柱的國家一共有四個,除了美國之外還有中、蘇、英三個國家。

我們

在東方戰場,面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整個亞洲東部只有我們在獨自支撐,而我們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既缺少高素質的軍官和士兵,也缺少武器生產能力,很多時候只能依靠血肉之軀和侵略者的現代化軍隊作戰,所以傷亡極為慘重。

(正在和日軍作戰的中國軍人)

全面抗戰爆發後,我們幾乎在所有大型戰役中失敗,大軍一退再退,幾乎丟失了華北、華中、華東地區的所有大城市和精華地帶。

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們,不缺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精神,在面對諸多失利的時候,沒有失去抵抗之決心,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雖然在正面戰場失利頻頻,但敵後戰場卻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漸漸的日本帝國主義開始深陷中國戰場,打到1941年時財政已經陷入崩潰,不得已只好向東南亞謀求資源,最終把美國拖入二戰。

(日本襲擊珍珠港)

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抵抗,是美國在1941年底正式加入同盟國一方的直接原因。

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抵抗,也給了美國可以先歐後亞,先對付德國人再對付日本人提供了條件。

可以說,二戰的中流砥柱缺少我們就如果大廈缺少一根支柱,一定會搖搖欲墜。

英國

除了我們之外,另一個抵抗時間最長的國家就是大英帝國。

這個國家在二戰爆發之後,雖然一直執行綏靖政策,坐視德國人在歐洲大陸肆虐,但在海上德國和英國之間圍繞著大西洋航線控制權的戰爭一直在進行。

面對德國人的破交戰,英國海軍雖然頭疼不已,但沒有像在歐洲大陸那樣步步後退。

作為島國,英國大部分物資需要從海上運來,如果德國人切斷了大西洋航線,無疑會使英國坐以待斃。

(正在大西洋上巡航的盟軍軍艦)

從1939年10月開始,英國和德國在大西洋的戰事越來越激烈,也讓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心急如焚,為了獲得美國的援助,丘吉爾連發數百份電報給羅斯福。

到1941年夏天,在美國的支持下,英國雖然穩定了戰局,但仍然岌岌可危,因為美國既沒有藉口加入到這場大戰中來,也說服不了美國民眾對參戰的支持。

好在日本帝國主義在東方戰場的巨大消耗,導致財政陷入崩潰,為了奪取東南亞的資源,被迫開闢了太平洋戰場,於是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拉入二戰。

在美英兩國聯手之下,肆虐在大西洋的德國海軍終於被肅清,也預示著美國可以派出數百萬大軍登陸歐洲,夾擊德國。

所以,沒有英國的苦苦支撐,美國就沒有辦法在1941年底在大西洋與德軍鏖戰,更不要說越過大西洋登陸歐洲了。

蘇聯

然後就是蘇聯,這個國家抵抗了大多德國陸軍。

蘇聯在二戰中是盟國中犧牲軍人最多的國家,因為他面對的敵人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陸軍主力。

蘇德戰爭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陸戰,開戰之初雙方兵力相加就超過了1000萬人,其中德國軍隊850萬人,蘇聯軍隊530萬人。

經過3年多的血戰,整個蘇德戰爭蘇聯共陣亡670萬人,殲滅了418萬德軍。

(蘇德戰場一幕)

戰爭使蘇聯青壯年男性損失巨大,不得不動員大量女性加入到軍隊中參加戰鬥,以至於僅獲得戰鬥勳章和獎章的女性飛行員就達到了數千人。

沒有蘇聯的抵抗,數百萬德軍可以輕鬆征服歐洲,進而奪取中東和南亞次大陸,和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南亞會師。

不把蘇聯看做二戰的中流砥柱也是不合適的。


可見,二戰的中流砥柱一共有四個,他們就像是大廈的四個支柱缺一不可,忽略誰都不公平。


歷史風暴


美國人在二戰初期,與德國和日本做的,軍火和貿易買賣,賺得盆滿缽滿。他所賺的金錢裡,是被侵略國家人民的血汗。這充分的證明,美國的崛起和強大,就充滿了非正義的力量。表明美國精神,就是一種強盜的邏輯和精神。當二戰後期,世界各國雙方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美國人假賬的公正,和正義,加入進來。高舉著反對侵略戰爭的旗幟。在整個歐洲戰場。德國蘇聯已經打了兩敗巨傷。美國便舉行了諾曼底登陸。在亞洲戰場,日本與中國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強大的日本軍力,已經被中國戰場所拖住,無法進行戰略性的大規模進攻。美國在這事,便斷絕了與他的軍火貿易和,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於是日本便向美國的勢力進行了開展。美國趁機加入,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美國在二戰前期積蓄了,巨大經濟資源。養精蓄銳。在東西方戰場僵持的階段,美國加入了,反侵略戰爭。正如美國人所經歷的,算起來,美國在二戰後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並獲取了巨大的飯後利益。一舉成功,世界的強國。


wangyizuog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實力世界第一,佔據世界幾乎一半的黃金,戰後戰前,主要交戰國源源不斷將訂單飛向美國,包括工業品、糧食、軍火等,大量的訂單奠定了美國的經濟霸主,也讓美國嚐到了“中立立場”的甜頭,而類似立場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1918,美國在1917年突然加入協約國,但這種軍事介入,並沒有使美國成為世界範圍承認的軍事強國,相對於軍事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更大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與軸心國開展,美國開始一直沒有介入,國內也基本持中立立場,但美國不僅和軸心國做生意,也和盟國成員國做生意。在美國軍事介入前,歐洲戰場,英法聯軍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盟軍和德軍隔著英吉利海峽不間斷大戰,北非戰場也不盡人意,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在蘇聯大城市爭奪戰中處於膠著狀態;在亞洲,中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但這種相持幾乎沿黑河-騰衝一線以東大片國土丟失為代價,此外,東南亞戰場盟軍依然節節敗退。此時的美國依然狂瀾訂單,其中和日本和德國做生意是公開的而廣受國內外批評的。美國切斷日本石油、工業品等戰爭物資,迫使日本破釜沉舟,偷襲珍珠港,也迫使美國對軸心國參戰。

美國的參戰,各種物資援助盟軍,盟軍的態勢開始好轉,各條戰線由守反攻。同時,因為二戰,歐洲主要國家基本打爛打殘,日本基本從政治上被廢掉。世界開始不得不依靠美國。二戰,美國成為經濟、軍事雙料強國,並將二戰建立的世界秩序延續至今,雖有調整,但未曾撼動。


熱點不是點


二戰之初,美國不但沒參戰,還與法西斯暗中經濟往來,大發戰爭財。在日本發動襲擊珍珠島戰役之後才被動捲入戰爭。說起二戰的勝利應該是中蘇美三大國的勝利。作為同盟勝利方,除中蘇美以外,英國免強可算一個,法國也就罷了,一個已經亡國的國家,沒臉面稱自己為戰勝國。當然,沒有美國的參戰,戰爭結果確實真不好說,但前蘇聯在西線戰場正面咬住了德國有效兵力,在大反攻中成為了消滅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力量。當時的中國雖然國力相對較弱,但以犧牲三千萬兵民的代價堅持抗戰,有效挫敗了日本法西斯的進攻銳氣,在二戰東線戰場上拖住了日本法西斯的大部軍事力量,使盟軍得以集中力量在西線戰場全殲德國法西斯,為二戰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時至今日,還有人再跳出來說美國是法西斯的剋星,我覺得這不是別有用意就是包藏了禍心。


杭州匹夫


很多人對二戰根本沒有什麼實際的概念,總覺得二戰中蘇聯和我國死傷最多所以貢獻大。

須知,二戰為總體戰,總體戰比拼的綜合國力而非單單人力。

給大家幾張圖。

坦克這種東西日本意大利可以忽略不計。

美國生產的飛機相當一部分是四引擎重型轟炸機。

43年美國一國便是整個軸心國集團2倍。

D-DAY,盟軍對德軍為坦克20:1,飛機25:1。

應當說清楚,絕非什麼“唯武器論”。但是我們都應當明白,現代戰爭如果一方火力有絕對優勢,另一方又能有什麼勝算呢?

二戰中的美國,便讓同盟國獲得了這個絕對優勢。所以稱美國為二戰中流砥柱,不為過,也不丟人。


指揮同知陳延詔


美國租借法案

二戰期間,美國通過“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An Act to Promote the Def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租借法案”。是指美國免費或有償提供給法國,英國,中華民國,以及後來的蘇聯和其他同盟國糧食,軍事物資以及1941年至1945年期間提供的武器裝備。它於1941年3月11日簽署成為法律,並結束於1945年9月。大部分時候,援助是免費的,一些物資如船隻,在戰後被歸還。作為回報,美國獲得了戰爭期間在盟軍領土上的陸軍和海軍基地的租借權。

共計價值501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8000多億美元)美元的物資運抵了同盟國。價值314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180億美元)的物資運達英國,價值113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500億美元)的物資運達蘇聯,價值32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26億美元)的物資運達法國,價值16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13億美元)的物資運達中國.

對於美國向日本出售戰爭物資的行為, 需要考慮美國當時”孤立主義的公眾輿論””自由貿易的資本主義傳統”和《中立法案》的阻礙,具體顯示在國會對於政府的制約

在1940年6月法國淪陷之後直至意大利軍隊入侵希臘,英聯邦和英帝國的部隊是唯一一支與德國和意大利交戰的部隊。按照1930年代美國《中立法案》的要求,英國一直以“現金和運輸”方式支付黃金用來向美國購買軍用物資,但到1941年底,它已經清算了非常多的資產,以致現金短缺該法案禁止以信用出售武器或向好戰國家借貸資金,羅斯福最終提出了“租借”的想法。幫助和法西斯作戰的國家,但不參加戰爭.1940年12月17日,羅斯福提出:“美國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1941年3月11日,參、眾兩院通過的《租借法案》經羅斯福簽署後正式生效。法案授權總統可以以出售、交換、轉讓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認為其防禦對美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提供武器、軍用物資、糧食等任何軍需品。

租借法案將有助於英國和盟軍贏得未來幾年的戰鬥

赫魯曉夫的回憶錄中直接提到了租借援助的意義:我想對斯大林就紅軍和蘇聯是否能夠在沒有西方盟國的支援下對付納粹德國,並且倖存下來的觀點發表坦率的看法。首先,我想談談斯大林在我們之間“自由討論”時的幾句話,他重複了這句話好幾次。他坦率地說,如果美國不幫助我們,我們就不會贏得戰爭。我們就不能抵抗德國的壓力,我們將會輸掉這場戰爭。沒有人正式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認為斯大林沒有留下任何關於他觀點的書面證據,但我會在這裡明確地指出,他指出這些都是實際情況。當我聽到他的話時,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見,今天我更是如此。

在戰地記者西蒙諾夫的一個秘密採訪中,著名的蘇聯元帥G.K.朱可夫如是說:今天(1963年)有些人說盟軍並沒有真正幫助我們……但是,聽著,我們不能否認,美國人把物資運到蘇聯,而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無法裝備我們的軍隊,並將這場戰爭持續下去。

我們要注意在美國租借援助的份額中,中國是最少的, 但美國租借援助總額相當於蘇聯援華貸款實際動用額的5倍,為中國戰時獲得的最大外援這是美國”先歐後亞”政策所至

  二戰初期,美國確實向日本出售廢鋼鐵和石油,但是1937年7月,美國友人陳納德即在中國訓練空軍,協助作戰. 到了1941年8月1日,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戰機單價45000美元採購戰機供其使用。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安葬著中國烈士870名,美國烈士2197名,蘇聯烈士237名,韓國烈士2名,足以證明美國對於中國的支持.

另外, 1940年7月,美國全面禁止對日出口廢鋼鐵,對日本禁運擴大到一切武器彈藥、軍事裝備、飛機零件、光學儀器、金屬加工機械和各種戰略物資;而中國政府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才於1941年12月9日發佈日宣戰佈告。當時中國海軍力量弱,如果提早宣戰,日本可能封鎖中國港口,難以等到外援.美日談判破裂,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原因就是美國對於日本的石油禁運.

美援也是互惠的,中國也以錫,鎢,桐油等等戰略物資幫助了美國,中國獲得第一筆美元借就是1940年中國獲得滇錫借款和平準基金借款;

英國獲得50艘軍艦,同時以一些島嶼的權利交換.大量武器裝備供應民主國家使得美國工業開足馬力生產,經濟蒸蒸日上.


朱伯崗


對於全球世界各國,共同的反抗反擊德國人發起的二次世界侵略性的戰爭上,偉大的全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全都是偉大的大英雄。

因為他們,比喻比如,一個高廣大廈之中的眾多的頂樑立柱立於地基的堅固盤石之上。少了那一個頂樑巨柱的枝撐力量這個大廈也不能安穩於大地之上。因為這個大廈的堅固不動,安穩如山嶽是需要靠無量大眾英雄的共同的努力奮鬥無畏的獻身去完成的。怎麼能靠美國人的一人一國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呢?太往美國人的身體上攬偉大輝煌的功勳了吧?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文字語言文明歷史的偉大侵略,強盜邏輯思維方式方法的搶奪利益最大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