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16第一次去腾冲的时候,主要吸引我的一个是和顺这个在当时还没有商业化气息的著名侨乡古镇,还有一个就是腾冲的抗战文化,这里留存下来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埋葬着远征军烈士的国殇墓园,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正视正面抗战历史的地方。

所以我这个战史爱好者,在来腾冲的两次,去了四次这里,每次都花上半天的时间,这次来为了取材,一共来了三次。

历史背景

故事从1942年日军攻占马来西亚之后,从泰缅边境入侵缅甸开始,缅甸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应英国当局请求,也是为了保卫国外援助中国抗战的重要补给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华民国组建远征军,集合当时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后因英军弃阵而逃,致使中国军队陷入被动,被迫撤退,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撤退途中受伤身亡,远征军兵败缅甸,日本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我国芒市、龙陵、腾冲,中国军队阻敌于怒江以西,展开了长达两年余的对峙局面。

滇西抗战纪念馆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纪念馆是免费的,但需要刷身份证进入,服务台可以租导览,15一个,押金100,只收现金,每周一闭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地面上标注着一串数字,是抗战期间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份,像是时间的脚印,战争虽逝,但历史却从未离我们远去。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纪念馆正门进去后可以看到三面摆满了钢盔的墙,细看的话非常震撼,每一顶钢盔都代表了当时走上前线的一名国军士兵。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纪念馆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 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分为两层,一层为1-6展厅,二楼6个展厅。

一楼人多比较嘈杂,多数都是旅行团来走马观花,二楼上去的人就很少了。与一些动不动就放一些图片照片的博物馆相比,这里展示的实物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而且都非常珍贵,完整的展现了这段历史。


一展厅:1.抗战后方

1931年,918事变日本占领我国东三省,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大举进攻,先后占领华北华中,上海失守,南京陷落,西南-云南成了抗战背景下的大后方。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这是滇军60军出征前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随后这支部队4万人在军长卢汉的带领下,前往东部战区。↓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二展厅:2.御敌前线 3.怒江对峙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戴安澜,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26日在缅北茅邦村以身殉国。看介绍里的那句:“腾冲县长张问德,在腾北亲率数万百姓跪接将军灵柩归国”就不忍泪目。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抗战期间蒋介石赠与黄埔学生、得力干将和有功人员的中正剑。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说到这里,想起很久以前帮做老兵口述的时候,一位黄埔毕业的广西老兵的中正剑,在那段特殊时期被缴去,听到那里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是志愿保家守土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反动派。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日军在腾冲进行细菌实验的用品。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三展厅:3.怒江对峙

史迪威、陈纳德与龙云等中国军政官员合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盟军牺牲的将士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四展厅:4.绝地反攻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中美驻印军人物群雕:史迪威上将、陈纳德少将等人。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五展厅:4.绝地反攻

1943年初国军开始反攻,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战,由卫立煌任总司令,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于1944年5月11日强渡怒江。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这个雕像说的是,远征军反攻滇西之时,二十余万民工支援作战,青壮劳力不够用,许多老人、妇女、孩童都参与运粮食,他们宁愿饿死都不吃一粒军粮,保证了数十万军队的粮食供给。↓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六展厅:4.绝地反攻 5.逐寇出境 6.祈愿和平

抗战时期盟军的各种怀表、戒指、手链,即使放在现在也依旧很时髦~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抢渡怒江之后,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

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日军2万余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纪念馆二楼主要是关于细菌战以及二战兵人原型的展示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日军在腾冲等地投放各种病毒,并让老鼠通过鼠疫来传播,造成大量民众与牲畜死亡。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这个防毒面具的样子,看着都非常恐怖了。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日军随军的常用药物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兵人部分展示了中美日三军从陆军到海军到空军的不同军种、以及不同级别的将士的穿着打扮,在这里就不全都展示了。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腾冲民伕,是那些被征募服劳役的人民。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二楼还有影视厅,影片播放有四个时间段,上午10:00、11:00,下午14:30和15:30,纪念馆的出口处有卖文创纪念品以及书籍的,如果感兴趣可以买些明信片或者书籍。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国殇墓园

腾冲的国殇墓园是目前中国大陆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在海内外都广有影响,始建于1945年,是二战期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之后,为纪念攻克腾冲的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抗日烈士陵园。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国殇墓园由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倡导修建,国民党要人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及二十集团军将领都提了词。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门口有卖菊花的,5元一支,下午来的太晚的话会卖光。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名录墙是我上次来的时候拍的,此次来的时候刚好赶上修缮,无法看到。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于右任题的天地正气↓,地字少了一笔,有人说是因为当时的土地还没有完全收复,也有人说是因为还有将士的尸骨还在野人山,还没有落叶归根魂归故土。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忠烈祠前有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刻。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忠烈祠后为小团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每块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当然也有没有名字只写着军衔的士兵。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坡顶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耸立,上面写着民族英雄。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一般墓园内石碑上写的是繁体字的,就是当时留下来的,简体字的就是后放上去的。

寸性奇(1895-1941),抗日名将,腾冲人,1941年5月作为师长率部与日军血战中条山,壮烈殉国,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看看碑上这些名字吧:陈诚、卫立煌、宋希濂、黄杰、霍揆章、李弥...以及中国驻印军的郑洞国、孙立人...都是为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史迪威将军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约瑟夫·史迪威(JosephStilwell,1883-1946),美国佛罗里达州人,美国陆军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及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

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为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对华的卓越贡献,这条公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陈纳德将军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1958 ),美国陆军航空队少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 ( "飞虎队" ) 的指挥官,有 "飞虎将军" 之称。飞虎队在陈纳德的指导下一年的时间里击毁日军飞机200多架,粉碎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后担任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少将司令,负责中印缅展区的对日空战、以及向中国输送抗战物资。

李根源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李根源(1879 --1965),云南腾冲人。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是朱德元帅的恩师。

抗战时任云贵监察使,发布《告滇西父老书》,极大的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决心,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云南腾冲,即积极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

张问德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张问德(1880—1957),云南腾冲人,腾冲沦陷后原县长弃城而逃,此时他虽年过花甲,但仍为驱逐日寇临危受命。
光复腾冲之战张问德领导腾冲人民全力支援部队作战,居功至伟。

《答田岛书》1943年8月30日,驻腾冲日寇行政首脑田岛致函张问德,以和谈为诱饵诱其投降。张识破其阴谋,9月12日复信严辞痛斥日军罪行。此信在全国各大报刊登,张被誉为“全国沦陷区500个县县长的人杰楷模”。 蒋介石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表彰张的民族气节。

还有云南百姓对抗战做出的贡献,当年云南几十万民工,冒着日机轰炸,彻夜赶筑滇缅公路、修建军用机场,之前看纪录片的时候,看到修这条补给线是多么的艰难,这条路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当时20多万名中国劳工没有压路机,只能用最原始的巨石滚子人工压路,在原始密林、高山峡谷间,用手一寸一寸将路抠出来的,日军边炸我们边修。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倭塚,里埋的是侵腾日军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尸体据说是以伏罪的方式单膝跪地被埋到这里,让他们向不远处的远征军的英灵谢罪。

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也是我走进腾冲的理由

在馆内看详细介绍的时候,多半时候鼻子都是酸的,因为民族的苦难,也因为军民的民族气节。我个人平日里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态度其实是战争是战争,平民是平民的,两者不会混淆,我去日本玩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印象最深的是原本应该下班了却因为我的迟到特意等我为我留门的青旅老爷爷,让我不至于流落街头或者再花大价钱去临时订酒店。


但每次从这个纪念馆里走出来,都会陷入深深的质疑和矛盾中,会觉得那些个看似恭谦有理的日本人的心里实际上住着的会不会是个魔鬼?不仅仅我有这个沉思,和青旅妹子讨论的时候她也是同样的想法,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这里和我16年时候去不一样的地方是,之前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多是发自内心的缅怀与敬仰的人,这次来多了好多夕阳团,相比这样的“人气”,我更希望来的多是些真心想要了解那段历史、真心想要拜谒的人。但也不是说夕阳团就没有真心缅怀的人,我跟着园区里的团蹭讲解的时候看到一个大爷默默抹眼泪,也看到两个阿姨在门口的石碑处磕头跪拜。

今天看新闻说,清明的时候,会有5位抗战老兵首聚腾冲祭战友,很遗憾那会安排了行程,不然没准能亲自见到这些抗战老兵。

除了腾冲,距离3个小时之外的龙陵我也十分想去,龙陵有松山战役的旧址、惠通桥、以及抗战纪念广场,但考虑到当地交通不是很方便,想着下次来的时候之前把车练好,不要再拿着驾照出来却没法上路了,龙陵我们下次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