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部分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民日报

口罩能帮我们阻挡病毒,但如果脱戴方法不当,会大大降低它的防护作用。


日本MBS电视台一档节目做了测试发现,错误的佩戴方法,会使口罩的过滤作用大大降低。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整理4个脱戴口罩最容易犯的错误,并教你如何正确使用,让口罩更有效发挥防护作用。


受访专家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靳向煜


4种口罩错误脱戴法


1. 没有完全贴合面部


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

日本MBS电视台这档节目让一位女士戴口罩,不贴合面部。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医生使用特殊设备,测量口罩外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多大几率从缝隙进入口罩内侧。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测试发现,外部细菌泄露率达到100%。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也就是说,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


正确做法

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贴合整个脸部。戴好后深呼吸,口罩一鼓一鼓就表示戴得很严实。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2. 口罩不分正反


口罩戴反,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正确做法

一般颜色深的是正面,颜色较浅的是反面,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在口罩上方。


3. 摘口罩时手碰触口罩外侧


很多人摘口罩时会不经意接触口罩外侧,口罩外侧是最脏的,用手直接从外摘下口罩,会为病毒打开接触传播的通道。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正确做法

用手拿住耳绳取下,不要碰触口罩外侧,摘下口罩后洗手。


4. 口罩用完剪碎扔掉


口罩可以阻挡飞沫,但无法明确病毒在口罩外侧上的残留时间和数量。剪碎口罩很可能通过触摸口罩外侧,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正确做法

普通人使用过的口罩丢弃在封闭的垃圾袋里,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即可。疑似病例或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如何鉴别口罩真假?


面对“口罩荒”,假口罩也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专家提醒,可以通过下面几种办法鉴定。


利用包装信息查验真伪

医用口罩作为医疗器械,企业必须获得生产许可证号才可生产,该号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来查证。

点击“医疗器械”“国产器械”,输入要查询的企业名称,就可以查询口罩的详细信息。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口罩中是否含有熔喷非织造布

口罩中起到关键防护作用的是熔喷布。由于价格较高,部分伪劣口罩未使用。


可以通过两个方法判断:


  • 剪开口罩观察中间层。熔喷布位于口罩中间层,其结构致密,呈白色;而纺粘布结构相对疏松,透明度较高。另外,熔喷布强力很低,手扯即破;纺粘布强力较高,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撕破。


  • 外观直接观察。熔喷布结构致密,几乎不透光;很多不含熔喷布的伪劣口罩透光度较高,佩戴时面部皮肤依稀可见。


是否带有静电


为了使呼吸尽可能顺畅,同时达到防护要求,合格的口罩用熔喷布会经过“驻极工艺”。


驻极后的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电荷,通过静电吸附效应拦截微细颗粒物。因此,其对头发、铁屑等会产生明显的吸引。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虽然单个口罩中的熔喷布用量较小,吸附头发的效果不太明显,但电荷的存在也可以使它吸附在墙壁上。


部分伪劣口罩中尽管有熔喷布,但未经过驻极,或者因技术不过关、存放时间过久等原因导致电荷大量消散,其防护性能自然也就不达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