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师团被称为“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仅仅是因为组成的士兵都是贩夫走卒吗?

第六天711


“一打仗就生病,一出征就掉队”。

这句话,是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中,对日本大阪师团即第四师团的概括。

也正是因着这层缘故,最后日本投降时,大阪师团才成了日本南方军中战死最少、装备物资保留最完整的部队,也成为了当时日本军中军容最整齐的军队。

除此之外,大阪师团还是整个日军中“保养”最得当的存在。

日本投降时,当这支神奇的军队出现在其他日本军面前时,他们简直惊呆了。不止他们,最后他们回国时,本土的日本人也为他们吃惊,他们吃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征战多年大阪师团的军人竟面色红润、看起来身体相当健康。

这样的他们,与长期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其他日本将士和本土日本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事出如此反常,背后的“妖”是什么?是这群人有通天的本领么?答案是相反的:因为他们够窝囊。当然,大阪师团的“窝囊”在美军眼中是“爱好和平”,在中国人眼中则是“有人性”。

因着这种反常,大阪师团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就连中国抗战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也对他们有过浓墨重彩的解读。

这部剧中贾贵的两位好基友野尻大佐和黑藤中佐,都属于第四师团中的一员,在剧中他们的形象虽不免夸张,却也是基于历史事实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大阪军团在中国第一次获得“盛名”是在徐州会战期间。当时李宗仁指挥40万大军跳出刚刚跳出包围圈便遭遇了大阪师团,真真是后有追兵前有伏击啊。

两军相遇时,正是在李宗仁指挥大军穿越鲁苏皖边界一条公路时,面对大阪师团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早已丧失战斗力的中国军队只得仓皇撤向附近的山区。

可中国军队撤退后,却迟迟不见日军追来。显然,这与他们平日见到的动不动就拼命的日本军很有些不同。因为怀疑有诈,李宗仁便派出将士前去探情况。

结果,探回来的消息竟是:他们(日本军队)这会正在公路两边做饭吃呢,饭菜烧得还挺香,压根儿就没有要追击他们的意思。李宗仁这下更疑惑了,这支军队未免也太奇怪了吧,莫非是一支假的日本军队。又或者,有诈?

但当时的情况下,李宗仁等已经来不及多想了,因为此时刚刚跳出日本包围的他们只有横穿公路才能有活路。

于是,李宗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当着日本军的面冒险横穿公路。

当中国军队冒险穿过公路时,大阪师团的众将士竟只眼睁睁捧着饭碗看着他们,期间,他们还不忘往嘴里扒饭菜。就这样,李宗仁带领的中国军队平安撤离了。

出这么大的事,日方不可能不追究责任,可追责的结果是带头的日本将领委屈地说:

“没有接到对中国军队进行截击的命令。我们都是以“严格遵守作战纪律”著称的啊!”

摊上这样的队友,想来日方也是崩溃的。然而,像这样的事情,对于大阪师团而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长沙会战时,不信邪的日本将领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派第四师团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他们不负众望:刚进长沙,就被国民党将领薛岳的精锐部队赶出来了,结局当然是连累日本军全线崩溃了。

这以后啊,大阪师团便被视为了“丧门星”,自然,哪个军就都不想要它了。不得已之下,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

这本是屈辱,可大阪师团却不以为然,反以为荣。大阪师团的兵后来是这样吹的:

“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属于关东军一精锐, 仗打起来在十一军一 还是精锐,最后十一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直辖....”

然而,你若以为把他们改成直辖他们就影响不到其他日本兵那就太天真了。真相是,这群美国人眼里的“爱好和平人士”还会见缝插针地“影响”其他日本兵。

日军在进攻衡阳和芷江时曾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战斗一开始,来自第四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

这样一来,医院里的第四师团就多了呀。每次看到真正的伤员,他们总是看着他们滴血的伤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直把这些病号问得半天说不上话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其他日本兵会殊死搏斗,把日本天皇看得像神一样愿意为之付出生命,而第四师团却如此贪生怕死呢?真的是因为爱好和平吗?

答案显然不是,真相是,这个师团虽是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且是陆军的甲种师团。但它的组成却多是商贩,在他们眼里,切身利益比什么“大东亚共荣圈”和“天皇”啥的,那要重要多了。

商人重利轻别离,同时,他们还轻其他的一切,这群由商贩组成的大阪师团便是如此。

原本,这支军队也曾有真正的将士,他们以天皇为天地,可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些将士都被抽调走了,这样一来,大阪师团剩下的便都只是把利益看得比啥都重的贩夫走卒了。

所以,第四师团的临别赠言都与别的师团完全不一样,日本各部临别致词多是“武运长久”、“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之类。

可第四师团的临别致词却是“御身大切”,这话什么意思呢,大意就是“保命第一”、“身体最重要”一类。

第四师团的将士的命和身体拿来干什么呢,当然是拿来做他们的生意啦。

为此,回国后的第二天,大阪师团的部分将士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美军兵营前。他们竟然整齐地摆起摊位,卖起战争纪念品来。

那日,美军兵营前回荡着“绝版战争纪念品啦!全部最低价抛售,买完还送小礼品啦……”的声音。

但如果读者诸君以为他们的做生意只是从回国后第二天开始,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作战过程中,他们就一直在进行各种倒卖。

归根到底,大阪师团成为这样的大阪师团,全是他们习惯从商且天性精明的结果。大阪人在喜欢商业和精明程度上大约就相当于今日中国的温州人,他们生意从来做得极好。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的这一特点却真正让他们在所有日本部队都变成杀人恶魔时,依旧保全了自己的人性,这或许也是他们后来得了善终的原因吧。

对他们而言,唯一的遗憾是,他们一直在被本国人鄙夷,尤其近年,各种黑他们的文章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有些言过其实,但这些,他们似乎并不会在乎!或许,他们自己认为,日本输了,他们却赢了呢!

本文参考资料:萨苏《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白孟宸《想了解抗战史,得先弄清日军番号》等书籍和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等。


记者李满



“大阪师团是窝囊废师团”纯属网络上的段子,和抗日神剧一个路数,其实作为甲种师团,战斗力是很强悍的,这些段子看了姑且一笑,不能当真。


日本第四师团于1871年1月在大阪市成立,作为大阪驻军(大阪鎮台大阪钦代),羽翼未丰的日军创建的六个地区司令部之一。大阪驻军负责本州(关西区)的中部地区,从志贺县到海果县不等。根据1888年5月14日的军队重组,这六个地区指挥部被转变为师团。



第四师团在1877年萨摩叛乱的失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期间,第四师团登陆辽东半岛,作为后备部队的一部分执行安全任务,尽管其第七混编旅团在1895年9月日本入侵台湾期间被派往福尔摩沙北部,并帮助平定了宜兰地区。



日俄战争期间,由小川马塔吉中将率领的师参加了南山战役、辽阳战役(指挥官受伤,由津田胜中将接替)、沙霍战役和奉天战役。



该师团后来参加了西伯利亚干涉和济南事变(1928年)。

1937年2月10日,第四师团在满洲归关东军指挥。它于1940年7月1日被移交给第11军,实际上于1937年9月6日离开大阪,并于1937年9月12日在大邱登陆。参与鄂中作战、豫南战役和江北作战。1941年9月,第四师团参加长沙战役。从1941年6月11日起,它开始重组,将第70步兵团划归第25师团,并最终转移到日本本土的现役预备役部队。



1942年3月,重组完成,第4师团随后被重新分配到第14军,于1942年4月3日抵达菲律宾参加巴丹战役。第4师团也为日本在1942年5月5日科雷吉多战役中的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菲律宾战役(1941-1942)于1942年5月8日结束后,该师团返回本岛执行安全任务。

它于1943年9月由第25军指挥。第四师团于1943年10月10日离开北基什莫吉库,从1943年11月初开始在苏门答腊执行驻军任务。1943年10月15日,“赤鹿丸”号沉没时,第四师团的部分人员在船上,因此暂时转移到高雄。于1945年1月14日被派往第15集团军,其最终总部设在泰国兰邦。

第四师团于1946年6月开始解散。士兵们从曼谷被遣返回日本浦和鹿儿岛港口。最后一个分队是野战医院,于1946年6月4日离开曼谷,1946年6月25日抵达鹿儿岛。1946年6月27日,第四师团解散。



第四师团最初的总部是大阪城堡。当这座城堡在1931年重建时,一座新的总部大楼就建在离大阪市民捐款不远的城堡内,这样城堡及其周边就可以变成一个公共公园。1940年,总部再次搬迁,这次搬迁到大阪的神龛区。



大阪的分区军火库因盟军轰炸于1945年8月14日引爆,对总部大楼造成轻微损坏。到2013年,总部大楼仍然是大阪城堡公园内的战争纪念碑。

第四师团历史上著名的指挥官包括高岛友之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一川孝、安倍信行、寺内寿一、东昆奈良子王和山下友之。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日本的大阪师团是第四师团,是二战爆发前日本17个常备师团之一,属日本陆军的甲级师团,是最精锐的部队。

日本每个甲级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每个旅团又有二个步兵联队组成,另外还配备有独立的骑兵联队、炮兵联队、运输联队和工兵联队,共计8个联队,总兵力有27000人左右。

第四师团主要是在大阪地区招的兵,所以又称大阪师团,中国军队和大阪师团第一次交锋是在徐蚌会战期间,当时李宗仁指挥四十万军队突围,突围后在过鲁苏皖边境的一条公路时,忽然遇到一支装备精良的日本军队,当时中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惊慌失措下连忙离开公路撤向附近的山区,可奇怪的是,这支日军明明看到了也不追击,还在公路两侧烧起饭来,由于刚跳出日军的包围圈,情况仍然十分危险,不能长时间久留,中国军队只好硬着头皮再穿公路,结果,这支日军仍然装着没看见,部队得以顺利通过,事后得知,这支部队正是日本大阪师团的南进支队,这样,“大阪师团不会打仗”的说法就在中国部队里流行开来。

在长沙会战时,中国军队只要一听说,交战的日军是大阪师团的,往往士气就会大增,日军内部也向上级报怨,最好别让大阪师团的部队跟自己的部队一起行动,当时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还不信邪,偏偏让大阪师团打了一回头阵,结果还没进长沙就一触即溃了,鉴于长沙会战中的表现,大阪师团成了日军的“丧门星”,哪个部队也不要它配合行动,日军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

为什么大阪师团这么窝囊?其实这星是有原因的,因为大阪是个著名的商业城市,居民的生活多与商业有关,天皇在大阪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没有其它地方上的那么重要,虽然他们也受军国主义的蛊惑,但还没到为效忠天皇而决心一死的地步,大阪师团内部还制定了所谓的“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所以,这样的部队,当然没有战斗力了。

有人说,由于他们的士兵都是些贩夫走卒组成的,所以部队才显得特别窝囊,这我是坚决不认可的,因为,大阪尽管是个商业城市,但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商人,二十岁左右,人人都经商,怎么可能?,再说,不一定商人就胆小,这于理说不通,主要的原因,还是思想比较自由,受贵贱,尊卑这种等级观念的束缚比较浅,没那么多愚忠,不愿为军国主义卖命.,不愿充当炮灰的思想造成的。

日本投降时,大阪师团正在曼谷附近休整,投降回国就属他们动作最快,人员伤亡也最少,军容也最整齐。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大阪师团,莫不是那个在战场还在做买卖的师团!

据说这个师团是日军中最大的奇葩。

奇葩有三点,第一点,都是由商人组成的军队,第二点,最怕死的军队,第三点,最会做生意的军队!其实以上吗?

都是一个牛逼的中国写手夸大之后的奇葩印象而已,虽然这个师团确实奇葩,但是也没想的那么搞怪!

这个中国写手就是“旅日作家”萨苏,因为他的大作在网络时代还为普及的时候发声,最后成了非常非常火热的爆文,并刊登上了发行量很大的军事杂志,最后日本大阪师团就成了今日中国网络上这个样子,其实萨苏的资料来源于日本作家伊藤桂一的畅销书《兵隊たちの陸軍史》。

算不得严肃的军事史作品,更类似于旧日本陆军内部流传的风评小话,事情确实有,但是夸张成分居多。

那么真实的大阪师团到底什么样?战斗力如何!

其实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原因很简单,在日本能成为甲种师团的总共不过17个,而大阪师团排名第四!

不得不说的是,大阪师团在二战中运气还是比较好的,没有遭遇什么强敌,也没有受到过多少重大打击,不过要说他们没有打硬仗,没有特别出彩的战绩也不公平。

比如说在1942年4月的第二次巴丹半岛战役中,大阪师团就几乎以一己之力打赢了战争,当时的情况是,大阪师团和第16师团还有65旅团协同作战,而这两个友军部队,很不给力,战斗没结束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只剩下大阪师团继续作战,面对这不利局面,大阪师团充分发挥步坦炮协同能力,战术指挥得当,在十天内突破了美菲联军在巴丹半岛的三道防线。

战果也很辉煌,迫使七万美菲军(包括美国菲律宾师)投降,自身战死不到400人,伤者也不过千人。

随后大阪师团又继续作战,部分兵力在42年5月登陆科雷吉多尔岛,逼降美第4海军陆战团,还有其他守军一万二千人。

之后这个师团就被日本军部调配到泰国驻守,直到二战结束为止!

由少数的战斗案列可以得知,这个师团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那么他被无底线群嘲,是为何?

其实还是和他们那不光彩的出生,不光彩的作风有关,不光彩的做法!

这三个不光彩组成了大阪师团的特点。

第一个不光彩的出生!

其实源自于大阪师团的人员组成,自古以来大阪都是日本的商业重镇,哪里商业氛围之厚重已经深入所有大阪人的骨髓,也因此才有大阪师团特殊的个性出现。

这就和那些由农民组成的军队截然不同,他们不会高喊口号大声冲锋,不会在狂热的军国主义情怀下,热血上涌,在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中,这个师团就显得特别另类。也因为这种另类,他们长期被右翼极端份子黑。

商人组成的部队,在都是农民的日军中,成了他们不光彩的出生!

第二个不光彩的作风

这其实也是商人出生,在战斗中的延续!

我们都知道商人特点,就是用脑子比较多,重利轻义,这让他们不狂热的同时,也让他们更狡猾,这种狡猾体现在他们作战往往更加理智。不会盲目冲锋!比如遇到硬仗的时候,其他日军往往都显示自己的武勇,于是都不怕死的向前,可是大阪师团不这样,他们更加珍惜生命,因此更加注重战术配合。

其实这样的敌人才更可怕!

他们会分析敌情,如果一轮冲锋没有攻下来,他就会试试旁敲侧击,找对手的弱点,看可否采取包围啊,炮击啊,这样的办法拿下对手,这也是为何他们在东南亚时候,面对美军能战而胜之的关键,你们都是敢死队,我不是,我找漏洞打仗!

第三个不光彩的做法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之后,无数的日军都扼腕痛惜,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切腹自杀,可是这样的消息传到大阪师团之后,场景却截然不同,这个师团的人,别说自杀了,他们中有部分人居然为能安全回家而笑容满面。

儿大多数人则是面色凝重,在冥思苦想!

至于冥思苦想的是什么?不是在懊丧而是在想办法怎么赚钱,以面对战后的生活!于是一出奇景在战俘营上演,投降仪式结束后第二天,就有无数大阪师团的官兵,开始大包小包的拿出自己的东西,开始练摊!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人本色,

他们跑到盟军的军营前面,从包里掏出各种东西摆在地上,对着盟军的大门扯着嗓子喊,卖战争纪念品啦,物美价廉,多买东送,都来看看啊,限量版战争纪念品了!

这三个不光彩,就此让商贩出生,主张和气生财的大阪师团在日本陆军中出了名,最后在无数日本右翼推波助澜之下,添油加醋之下,就成了奇葩事迹广为传颂!

然后就是中国“旅日作家”萨苏的融会贯通!

一个伟大的师团就此诞生!

其实于敌人而论,一个狡猾的敌人更难对付


阿斗不傻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常常后悔有猪队友一般的意大利军,认为意大利军时常拖了德军的后腿,意大利军队参战反而使得占据优势的德军会被盟军打败,而德军对日军的评价恰好相反,认为日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惊人,是值得信赖的友军。


如果德军知道日军里也有一支类似于意大利军队的部队,会不会吃惊呢?这支部队还是抗战爆发前17个日军常备师团之一,历史也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1888年。就是这支甲种师团在抗战中出尽“风头”,成为了友军最怕组队的军队,也因为集体贪生怕死,拖后腿,被日本国内调侃为“日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


它就是“鼎鼎大名”的第四师团,因为是在大阪征的兵,所以也叫大阪师团。


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率领的部队正面遇到了日军的一支主力部队。当时李宗仁部可以说是精疲力竭,实在是没有力气再跟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交手,于是就向附近的山区急忙撤去。过了好长时间,李宗仁部发现,那支日本部队没有追过来,而是就在原地烧火做饭了。这一幕,连久经沙场的李宗仁都摸不着头脑,难道这不是日军?


可是此地也不能久留,李宗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当着这支日军的面穿过逃生的马路。奇葩的事情又上演了,这支部队居然没有一个人主动上去交火,你走你的,我吃我的,让李宗仁部得以逃脱。日军大本营知道此事后,立马炸了锅,责任追究下来,领队的主官也很委屈:我们没有收到要追击中国军队的命令啊。


在1939年日本和苏联的诺门坎战斗中,大阪师团收到了向中蒙边界的诺门坎前线快速集结的命令,同时间收到命令的还有另一师团,仙台师团。仙台师团用了四天就赶到了前线,但是大阪师团却用了8天时间才赶到前线。之所以用了双倍时间,是因为收到集结的命令后,大阪师团里的大部分士兵争先恐后的请病假,严重影响了军心,等好不容易组织好部队出发到了目的地,战争已经结束。返程的时候,由于没有受到战争影响,这支全服武装的部队精神饱满,士气振奋,仿佛打了胜仗,而仙台师团则因为遭到了苏联的重大打击,无不是伤兵累累,丢盔弃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日本战败的消息传遍世界后,在亚洲各地还有相当规模的日军不能接受战败的事实,拒绝服从命令回国,要继续战斗。而大阪师团不一样,当他们听到马上回国的消息时,立马收拾好了行装,只等待回国的船只,跟其他拒绝回国的部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们在日本本岛下船后,因全体人员面色红润,身体强壮,让在国内的老百姓都不相信他们保养的这么好,仿佛没有受到战争的摧残,再看看其他回到国内的部队,无不是营养不良,神情痛苦,缺胳膊少腿的。


为什么这样一支历史悠久的军队,他的表现会如此另类,而被讽刺为“第一窝囊废师团”呢?


这就要从第四师团征兵的地方说起,大阪。大阪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商业城市,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都是做生意的,心里想的就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跟其他地方的士兵一样,心里只是一味的效忠天皇。天皇在大阪人心里,反而成为了压榨他们的代名词。从当初征兵到最后回国,这支奇葩的部队在每一次执行命令的背后都是在讨价还价。所以,在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受到军国主义蛊惑之下,大阪师团能“独善其身”,也就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甚至是鄙视。不过在我们和美国人眼中,他们又是“爱好和平”的人。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这支奇葩部队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这个谣言,连传播这萨苏都承认有问题,还有人信啊。

首先解释下,提问者的问题,贩夫走卒组成的军队战斗力很弱,或者说不听话嘛?当然不可能,以唐朝时候安史之乱来说,在洛阳地方招募来的防御军队。就是当地人,这些人知道自己保卫的是自己的家园,与安禄山的军队作战时,爆发出的战斗力可以说不亚于一支久战沙场的部队。

而且在中国或者日本历史上,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贩夫走卒的战斗力不强。相反,在日本战国时代开始后,由贩夫走卒组成的足轻部队(也是就下层士兵),因为知道战后可以掠夺敌占区的东西,反而有很强悍的战斗力。既然说到大阪,那就该找大阪士兵作战的实例。在战国时代末期的“大阪冬夏之阵”中,丰臣军队组成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大阪当地的农民,商人这一类下层人物。照理说战斗力不强,结果是,大阪人和大阪城因为太能打了,把德川军队打的战后要拆城墙泄愤(这个实例还可见北宋毒皇帝赵光义拆太原城墙的例子)。对当地居民的屠杀,自然不会少。

然后说第四师团在日俄战争的表现吧,1904年的5月25日,第四师团和第一师团合力向辽东半岛的金州城进攻,一天时间后,金州被日军攻占。然后这个师团单独向俄军占领的南山地带进攻,在海军火炮支援下,血战南山炮台。正是因为第四师团的关系,俄军被迫撤退,后来第四师团第二师团联合攻占了大连。这才有了后来的旅顺攻防战。

到了抗日战争时候,第四师团的战斗力照样凶悍。1941年的豫南会战中,这个师团从湖北的当阳,荆门等地向东进攻,杀入到安徽的太和等地。如果从地理上看,这个师团和39师团等部队从湖北西部的宜昌地方打到安徽西北部。足可见这个师团的战斗力。豫南会战结束后,仅仅几个月,日军发动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第四师团照样打前锋,9月18日后,第四师团仅仅几小时就攻破了中国军队死守的新墙河阵地,24日,攻破汨罗江,25日,抵达捞刀河阵地,27日又破捞刀河中国军队防御。此时,日军的一部分已经攻入长沙城内,第四师团也因此进入长沙城内,长沙其实被第四师团占领了!

10月1日,弹尽粮绝的日军才撤出长沙城。10月8日,长沙会战结束。当年11月8日,为了太平洋作战需要,第四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1941年内,第四师团经历两次大战,还能被日本大本营用作太平洋战争的有力部队,这只能说明是这个师团的实力决定。

不仅是第四师团,以第四师团留守人员(有些是退伍军人)组成的第104师团,也是中国军队很难抵挡的部队,104师团在1938年10月攻占广州以后,就一直呆在广州,在1944年的一号作战中,这个师团可谓是横扫两广,打入广西,攻占梧州,合围柳州。当第三师团等部伤亡惨重的时候,这个师团又在第二年的1月到2月参加打通粤汉铁路南部作战。如果铁路通畅,这个师团很可能到会师武汉日军。

当然了,大阪人组成的师团战斗力都不差。但是相对的。以第四师团来说,因为第四师团的资历老,战功又不少,所以整个师团上下会有一种骄横之气也不奇怪了。就算是师团长也不一定能管的住手下的部队,比如类似的第六师团,这个师团的野蛮之气,连日军内部也受不了,更不用说使用这个师团的军队高层了。

第四师团也是类似的情况,对上级的命令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看有没有好处可以拿才是这个师团的心理。而面对第四师团的上级命令看情况执行的作法,日军也没法子有效遏制。再比如第五师团,这个师团也是有一股骄横之气。在台儿庄会战中,这个师团干脆丢下第十师团狂逃。在广西的时候,在中村旅团被歼灭后,抗命的怎么可能只有师团长今村均一人。

因此,第四师团所谓的窝囊废之名,肯定是不对的,如果真的第四师团是窝囊废,长沙城的血与泪就不算数了。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我们都知道,小日本在侵华战争时,作战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在“武士道”的洗脑下,打仗都是一根筋,只知道不要命的冲锋,要是打不赢,就会闹情绪,甚至切腹。

          但是,以上说的只是大多数的小鬼子,并非所有日军部队都敢于拼命。来自大阪的常备师团第4师团,就被人称为是日本第一师团,只不过是“第一废物师团”。

        大阪第4师团,成立于1888年,是日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可谓是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大阪镇台,参加过佐贺之紊乱、秋之紊乱和西南战争。甚至在西南战争期间,该大阪镇台还获得明治天皇亲自给出的“勇戦剧闘ご嘉赏”的勅语,可谓是空前绝后的荣誉。

         在日本历次的国内外战争中,军队的荣誉都由军部颁发,最多也不过有天皇的口头表扬而已,被亲颁勅语的嘉奖,再没有出现过。可见,第4师团不是一直都如此窝囊的,它的前身还是蛮拉风的。那么,为何成为第4师团后,就如此不堪一击了?总结一下,一句话表述就是“不想打仗却硬逼着上战场”。

         该师团的兵员,主要来自日本大阪,年龄在基本30岁左右,按理说经验和能力应该是最佳状态。可是,其中的很多人都是老兵油子,他们参军纯属无奈。

        日本大阪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这里的人世代经商。不喜欢争斗,更不接受军国主义,什么“武运长久”啊,“大东亚共荣”等狗屁思想,通通绝缘。他们惦记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就是生存和吃饭,就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据日本战史记载和一些大阪士兵回忆,大阪作为日本的一座商业城市,全城几乎都唯利是图,商人怕死不关心政治的秉性,在这些小市民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年日本政府征兵的时候,这里一直在跟政府谈各种条件,提各种要求,开各种价码。所以,打仗的时候,首要第一要务就是保命。

         但是,由于小日本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小了,不得不将大阪人也征召上战场,勉强凑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1938年10月,在日军攻占广州期间,实在是由于兵力不足,才勉强同意第4师团的的108联队,调来前线支援作战。果不其然,立即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水牛事件”。

        事前,高层就知道这不是一支正常的日本部队,在大亚湾登陆前就下了死命令。如果部队不能按时完成增援任务,就让该联队长切腹自尽,以向天皇谢罪。

      可是,两天时间都过去了,该联队还没有赶到预定地点。而理由更是奇葩,说由于自己携带了很多的装备和弹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而抢了很多中国百姓的水牛,把装备都托在牛背上,然后赶牛和该联队一起行军。由于这些被“强征”的水牛,嫌天气炎热,而且看着小鬼子也有气,所以没走多远就纷纷罢工,耍起了牛脾气,纷纷跳到水田里去休息避暑了,身上背得所有武器装备都被水淹了。

      于是,联队只得报告上级,“因水牛问题,延期两日到达”。结果,那边的仗都打完了,这支增援部队还没到。

       最后,在小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举国上下都无比悲戚,哭的、叫的、死的。唯有这个第4师团,每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喜悦,高高心心的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继续开始经商赚钱。

回答完毕!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






文史不假


都别抢,我来答。

谈到二战中最搞笑的猪队友恐怕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意大利,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如果意大利选择中立,德军等于增加10个师,如果意大利选择加入轴心国,德军等于增加20个师,如果把意大利军队编入轴心国军队中,德国要派出50个师保护它。

这个笑话虽然很夸张,但是确实反映出意大利军队在二战表现不佳,拖累了德国。由于在战场上表现出很多令人啼笑是非的举动,所以这些事情都被收录在一本叫做《二战意大利爆笑史》的书籍中 。

譬如意大利军队明明距离补给站只有10公里,但是他们不愿走了,就地开餐煮意大利面吃,结果全部成为了俘虏;

战斗力之弱并不在于武器上,而是整个军队的调度形同虚设,因此闹出意大利军队在某次作战中连拿弓箭的土著人都打不过,被划着小木船的土著人赶跑。

在北非更是闹出一万意大利军队被25个英国士兵击败的笑剧,令人咂舌,其实说到底还是他们不愿打,整个军队犹如一盘散沙,不要觉得惊讶,晚清时期不照样有几万拿着大刀的士兵干不过几百个西方士兵的故事吗?

而在中国战场上,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武器还是战斗力,当时日军的战斗力都是十分强悍的,当然我们也不弱,主要是因为有装备的不敢打,敢打的没装备。

但在日军中却有一支号称“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日军,同样的,这支日军的故事也被日本人写成了一本书叫《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

这支军队就是大阪第四师团,具体窝囊之处简单形容就叫:一打仗就生病,一出征就掉队。

其实这和第四师团的组成有关,它并不是一支职业军人组成的部队,而是由菜贩子和商人组成,基本上就是一些做生意的人组成的部队,所以又叫它商贩师团。

商人那多精啊,肯定不愿上战场白白丢掉自己的性命,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搞笑事件。

第四军团作战能力不高,但是资历很老,1888年就成立了。但是苦于没有战斗力,因此难以承担起主要的作战任务,基本上承担的都是一些辅佐进攻,在这支部队中,“第八联队”号称“败不怕的八联队”。

不管是在日俄战争还是中国战场上,这支军队基本上就是屡战屡败,但是却很擅长窝里斗,1933年的时候,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在大阪闯红灯和警察发生冲突。

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皇军尊严,带着士兵去把警察局给砸了,令人错愕。中国战场爆发战事以后,第四军团被调往东北。

1939年日本和苏联干了一仗,当时前线吃紧,关东军本部下令大阪和仙台师团支援前线,仙台倒是听话,吭哧吭哧没命的往前线急行军,但是唯有大阪军团纹丝不动。

原来是这些士兵一听说要上前线打仗,纷纷借口自己生了大病,谁知道这些士兵是不是真的生病了。大怒之下,联队长亲自当医生诊断这些士兵是不是真的生病了。

瞒不下去的士兵们只好整装待发,支援前线,但是在进军的途中又闹出幺蛾子。他们根本不愿上前线,所以故意走的很慢,人家仙台用4天就到了,他们愣是走了8天连一半都没走完,关键还有好多士兵掉队了。

最后种种磨磨蹭蹭抵达前线,结果战争已经打完了,那家伙,掉队的士兵们跟打了鸡血似的迅速跟上了大部队,连那些生病的士兵都追了上来,还抱怨说没有机会和苏联人干一仗。

真是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结果损失惨重的仙台军团落魄的不成样子,倒是大阪军团军容完备,毫发未损,日军方面为了照顾日军的面子需要,还不得不写了一篇报道叫做《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

因为战事吃紧,还没来得及处罚,大阪军团就被调往南方,在徐州会战中和李宗仁的部队打了一个照面。当时日军准备包围徐州,围歼徐州所在的中国军队,在识破日军的这一企图后,蒋介石下令撤出徐州。

李宗仁所部在撤离的过程就曾和大阪军团碰面,当时军容飒爽,装备齐全的大阪军团凭借外表上的气势着实让李宗仁他们感到惊慌,于是连忙撤退。

大阪军团其实也发现了这支中国军队,但就跟没看见似的,继续在大路上往徐州方面慢吞吞的前进。后来他们还以“严格遵守部队纪律”为由辩解,于是大阪军队不会打仗的消息传到中国军队里,大家都抢着和第四军团打仗。

结果让第四军团吃了好几个败仗,令日军其它部队埋怨说有第四军团在,能打赢都会输。

结果最后谁也不愿和第四军团合作,第四军团只好成为预备部队,而且由于没有那支部队愿意接管他们,关东军本部没有办法,只好亲自管理这支部队。

其实说到底,说这支军队完全没有战斗力肯定不现实,主要这些人都是兵油子,能活命绝不拼,能不上绝不上。打仗不行,修起堡垒战壕来,第四军团倒是熟练的很,所以反而赢得好评,说他们并非完全无能。

喂喂,话说修筑工事能和打仗拼命相比吗?

而这样一群由商贩组成的士兵自然也不忘在战场上发一笔战争财,1942年第四军团跑到菲律宾和美国人干仗,因为运气好,当时美国军队已经饿的只剩皮包骨,第四军团终于取得了一场胜利。

事后这群商人士兵就开始倒卖物资,大发横财,日本投降以后,第四军团立马丢掉手里的抢,和那些受到军国主义洗脑还在负隅顽抗的日军不同,第四军团很干脆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等他们回到日本以后,很多日本人发现其他部队回来的士兵不是伤的伤,残的残,要么就是瘦的没有人样,疲倦没有精神。

唯独第四军团一个个不仅军容整洁,而且个个油光满面,精神焕发,知道的说他们去打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跑到中国度假去了。

而回到日本后,这群商人士兵们不改本性,居然跑到美军基地开始兜售战争纪念品,这脑洞也是没谁了。后来日本专家自己也研究为什么第四军团这么弱,发现是因为大阪这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浓厚。

大阪人和其它地方的日本人有所不同,因为精于算计,所以把利益看得很重,不愿无缘无故做赔本的买卖。所以在当时整个日本都陷入军国主义的洗脑时,只有大阪人相对保持了清醒。

所以在第四军团中又有这样不成条文的规定: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

这可能就是当时他们为什么没有追击在徐州发现的中国军队了,说到底就是不愿做赔本买卖,心里精着呢。反倒是意大利倒是显得有点懒散搞笑了,明明距离补给站只有10公里,偏偏忘不了那口意大利面,结果吃的正欢时,就全部被俘虏了。


围炉谈史


惯于经商的大阪人从来没有其他地区的那种狂热,对于上级总是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并且惯于讨价还价。所以没有那种玉碎的觉悟。能打就打。打不过绝不死磕。战争结束时。其他的日本人都是面黄肌瘦。只有大阪师团是红光满面。并且很快就找美军做生意。相比下就显得很窝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