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自古以来,帝王的陵墓总要在那些依山傍水的宝地精挑细选。然而,在挖开上百座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后,考古队突然发出感叹:将帝陵选在骊山,是秦始皇犯的一个大错。

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秦始皇陵坐落在骊山北麓,碑临渭水。想当年,李隆基在骊山为杨玉环修建华清池,二人沉迷于秀美景色中,迟迟不肯回宫。如此看来,骊山的风景那是极美的。秦始皇选址在此,也并不稀奇。那么,为什么考古专家会说秦始皇陵选错地了呢?

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第一:按照史书《汉旧仪》的记载,骊山多金多玉,“故始皇贪而葬”。修建过程中,工匠遇到几大问题,“凿之不入,烧之不燃”,李斯冒死谏言,却也只得到“旁行三百丈”的指令。考古队在测量过骊山的地质构造后,发现骊山北侧地址断裂位移。同时,还在封土南侧七百米的地方,发现重力强度局部异常的情况。这个发现正好与史书记载吻合。考古队认为,在当时的修建过程中,因为最初的选址地质并不适合修建陵墓,李斯遇到无法逾越的难题,只是秦始皇十分坚持,最后只能旁移三百丈,重新修建地宫。

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第二:从地层堆积来看,在修建地宫前,骊山属于南高北低的缓坡地形,每逢下雨,这里就会迎来山洪,洪水一泻而下,对于地宫肯定要造成不小的损伤。考古队在挖掘铠甲坑和百戏陶俑坑时,都曾在坑口发现1米到2米深的沙砾层,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巨石块,这些都是在山洪冲击下产生。尽管修建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特意在陵园南侧修建了一条长达3500米的人工大坝,但依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第三:骊山的地下水位置大概在20米左右,秦朝远比现在潮湿,潜水深度自然要更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穿三泉”、“下锢三泉”。看来在修建陵园的过程中,工匠们果然也遇到了地下水的难题。目前看来,工匠们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地宫中修建了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

挖开百座秦始皇陵陪葬坑后,考古队:选址骊山,秦始皇犯了大错

古代帝王修建陵墓,讲究的是土厚水深。秦始皇陵显然并不符合这一标准。如今发现的上百座陪葬坑的布局更是毫无规律,这与秦朝颇为讲究布局的墓葬截然相反。这也不是秦始皇追求不同,而是骊山确实不适合修建陵墓。

如今看来,秦始皇为了修建自己的地下帝国,强推进程,劳民伤财,未必不是秦朝早早结束的隐由。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