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為什麼我們能為對方付出生命,卻不肯好好說話?


囧媽:為什麼我們能為對方付出生命,卻不肯好好說話?

宅在家中,看了電影《囧媽》。片中雖然對“中國式親情”、“中國式婚姻”進行了探討,但都是隔靴搔癢,並沒有觸及本質的問題。當然,作為一部賀歲檔的爆米花電影,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電影中的一些片段讓我深受觸動。

1

她在成為你的媽媽之前,曾是一個對婚姻、未來充滿了憧憬的姑娘。

黃梅瑩飾演的媽媽盧小花,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是一個普通的媽媽,她喋喋不休,沉迷養生,充滿了控制慾,有一段不如意的婚姻,和一個總是和她吵架的兒子。


囧媽:為什麼我們能為對方付出生命,卻不肯好好說話?

後來,她登上莫斯科紅星大劇院的舞臺,淡淡地唱著《紅莓花兒開》,燈光打在她的臉上。那是她的高光時刻。

田野小河邊 紅莓花兒開


我與一位少年 漫步樹林外


可是我兩終究要分開


滿懷的離別話兒無法講出來


去年此時此地 黃昏天邊外


我與少年初見 雲影共徘徊


一叢紅莓花兒悠然獨自開


青春的時光一切誠可待

這首歌,唱出了盧小花當年對愛情的憧憬,充滿了淡淡的、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浪漫。

有過豐富的人生經驗的人能預料到,這種不切實際的羅曼蒂克,是飄在空中,無法落地的。真正的生活是瑣碎的,是單調的,是日復一日的重複,需要腳踏實地。所謂的文藝青年如果依舊懷抱著幻想進行婚姻,勢必會碰壁。

盧小花,曾在48年前,作為中國大使館的代表,到莫斯科參加演出,因為遲到而錯過了演出。

由此可以看出,盧小花有文藝夢想,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後來,在新疆認識了電影放映員,也就是徐伊萬的父親。兩人自由相愛,後步入婚姻,盧小花因此在新疆呆了八年。

婚後的生活最初應該也是美好的,盧小花給孩子取名為伊萬,出自兩人定情的電影《伊萬的童年》。

後來的生活漸漸不如意,徐伊萬的父親開始酗酒、家暴,盧小花去徐伊萬父親的單位大鬧。兩個人沒有在婚姻中變得越來越好,而是彼此消耗。婚姻生活走到這一步,兩個人都有責任,很難只怪一個人。

最後就是盧小花為了孩子選擇了隱忍,把全部的注意力和希望都放到徐伊萬身上,控制慾越來越強,徐伊萬苦不堪言。

這就是中國式的親情,缺席的爸爸,超強控制慾的媽媽,和不堪負重的孩子。

父母在等孩子說一句謝謝你,孩子卻在等父母說一句對不起。

盧小花無疑是愛徐伊萬的,她可以為了保護徐伊萬,吸引熊的注意力,不惜放棄生命。徐伊萬無疑也是愛媽媽的,為了救媽媽,他可以在熊撲來的最後一刻,擋在媽媽前面。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是如此,可以為最愛的人犧牲一切。現在由於疫情擴散,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我們的愛情、親情、友情。那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我們明明可以為了對方放棄生命,卻不肯好好說話?如何擺脫暴力溝通,進行有效、溫暖的溝通?

我是一個女兒,也是一個母親。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們都能留出更多的愛給自己,愛我們的時候不要用力過猛,不要犧牲一切,要留出更多的時間關注自己,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正常的成年來來對待,來交流。

同時,我也在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反思,學習更多的有效溝通的技巧,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去尊重,多放手。


2

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

電影中,袁泉飾演的張璐給我的感觸更多。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囧媽:為什麼我們能為對方付出生命,卻不肯好好說話?

徐伊萬和母親的相處模式,被他複製到夫妻關係中,他對妻子張璐同樣充滿了控制慾,所以,他的婚姻出現了危機。

張璐知道兩人婚姻有問題,所以始終不想生孩子。

最後,張璐要離婚,徐伊萬讓她把自己修好的檯燈拿走。

張璐說: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

徐伊萬覺得難以置信。

張璐說:

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在火車上,徐伊萬對母親盧小花說了一段類似的話,也許,在那一刻,他體會到了張璐的心情。

所有的婚姻中不斷髮生爭吵的夫妻,又何嘗不是在試圖改變對方呢?希望改變對方的想法、希望改變對方的習慣、希望改變對方的行為。總之,希望對方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這可能嗎?不可能,所以,繼續下一輪的爭吵,直至吵到分崩離析。

難怪卡耐基給婚姻中的男女建議:不要試圖改變對方。

徐伊萬想了各種損人不利己的招數,想阻止張璐在美國的發展。張璐覺得他很不可理喻,直至後來,他才坦率地承認,自己是因為不想離婚,因為還愛著張璐。

明明還有感情,卻做出相反的舉動,把對方越推越遠。

張璐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兩人的問題出在哪裡,知道兩人已無可挽回,所以含淚拒絕徐伊萬的挽回。

當張璐腳蹬高跟鞋,身穿風衣,又酷又颯,大踏步走在紐約的街頭時,那一刻,我真的覺得美呆了。

從這點來看,這是國產片的一種進步。不是閤家歡,夫妻破鏡重圓才是最好的結局。在電影中,不再把女性當作功能性的人物,尊重她的真實,尊重她的需求,尊重她的選擇,才是真的愛她。

在告白信中,張璐寫道:

我都忘了我們曾經那麼相愛過。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愛一個人就是願意全心付出,後來才發現,有時候就算付出,也難免互相傷害。

要擁有和諧的親密關係,光靠感情用事,一味付出是遠遠不夠的,甚至可能走向愛的反面。要學會正確表達愛,有效溝通,要彼此成長。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促使自己和對方越來越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像《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所期待的那樣:

(希望)將來有一天,女人不是用她的弱點去愛,而是用她的力量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發現自我,不是貶低自我,而是表現自我——到了那一天,愛情無論對男人還是對她,都將成為生命之源,而不是成為致命的危險之源。

THE END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