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十年后,哪里会是襄阳的核心城区?

小虎说格局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愿意谈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说都会被一堆网友喷,但不说一下也不是我的风格。今年是2019年,五至十年之后,也就是2024年—2029年,这个时间跨度较大,很难准确预测,只能说说大致情况,感兴趣的细细看一下。

襄阳GDP发展历程

其实想知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先来看看五至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2014年的襄阳到底是什么情况,看得懂过去才能知道未来。2009年襄阳的GDP还是1201亿,2014年襄阳市GDP为3129亿元,2018年为4309亿元,2019年襄阳市GDP预计在4650亿元左右,其实完全可以看出襄阳城市GDP,一直处于较高速度增长,按现在经济增速逐渐变慢的情况预计,襄阳在2024年GDP预计在7200亿元,2029年GDP预计在一万亿左右。也就是说,襄阳GDP在2019年至少是要翻一番的,这个增量也表明襄阳在2029年将会有一个极大的变化。

襄阳城市发展方向趋势

过去,十几年前哪里是襄阳的核心城区?很多人会说市区就是樊城的人民广场、火车站和襄城的鼓楼。但是这个情况一直在变化,五年前你开始觉得襄城檀溪路建设的不错了,你觉得襄州也有了一条航空路,樊城的长虹路、人民路、大庆西路等也起来了。现在问你哪里属于市区,恐怕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了,好像很多地方都慢慢纳入市区范畴了,牛首、卧龙、团山、伙牌、肖湾、东津、庞公等众多地区的人都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要成为城市人口了,十年间襄阳城市建设规模最少翻了一番。很多人根本预测不到,如果有人会预测,这个人肯定早发财了。

未来五年襄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未来五年襄阳城市将重点发展的区域是樊西、庞公和尹集。

樊西作为襄阳贸易集散地,虽然在各种城市规划图中都刻意不做体现,往往把襄阳城市发展区域不停的向东扩张,其实到现在大家才明白,襄阳甜认为商业才是发展城市最好的业态,樊西新区虽然人流量和市区没有办法比,但是比起东津,人气要旺得多,务实不无需的樊西新区将是襄阳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特别是邓城大道以北以及卧龙大道以西的区域发展异常迅速。

庞公在很多人从的印象中就是一片空旷的荒芜之地,虽然离市区近,但是人烟稀少。襄阳核心城区襄城区受制于地形限制,现已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襄阳也越来越看重庞公这块风水宝地。随着四中新校区的建设、中德示范城等众多楼盘的开发,庞公新区必将城襄阳核心城区的后起之秀,毫无疑问将在未来五年快速发展。

尹集建设襄阳大学城的目标一直在推动,最关键是的湖北文理学院这一襄阳最高学府尚未迁建尹集,似的尹集大学城的招牌迟迟打不响。2019年襄阳市将启动湖北文理学院迁建工程,预计三年内可完成。尹集这一块不大的地方将随着高校的搬迁而充满活力,大学生将是尹集最好的消费人群和城市人口的预备军,任何城市发展都没有直接迁建一所高校来的迅速,何况尹集已经有了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高校,不出意外,几年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也将慢慢迁移至尹集大学城,尹集未来五年的发展可想而知。

当然未来五年隆中和高新区也将迅速发展。

未来十年襄阳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未来十年东津将慢慢成为襄阳城市的核心区域,当然这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也许会比十年时间更长。

每年大量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让东津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随着东津世纪城房价的飙升、东津民发商业广场建设、东津高铁站的即将建成、华侨城开工、襄阳市发改委即将搬迁至东津等利好消息,东津新区已经进入了疯狂卖地的阶段。东津新区土地交易凸显出不少企业开始看好东津的发展。

但是发展并是不一蹴而就的,东津新区从2012年开始正式大力建设东津新区,从2012年到2019年,算起来已经有八年之久,东津显然没有发展到你想象的地步,因为城市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适度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吸引人口定居,吸引人口定居的前提是有工作或者交通便利,目前东津新区最缺的就是工业经济,这种局面也正在慢慢的改善,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好消息是高铁站将在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襄阳是政府单位将陆续搬迁至东津新区商务大楼。东津新区也将在未来五年展现出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的景象,但我还要说的是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十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间才成凸显出成果。高铁站建成投入使用之后,近期将成为一个中转站,仅仅是在襄阳下车的旅客在东津转乘汽车的一个中转站,暂时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十年之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变了。东津新区需要看的是未来,大家不要苛求东津新区现在发展怎么样,眼界需要放长一点!


襄阳甜


目前襄阳正处于多核发展阶段,从90年代的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的一枝独秀,逐步发展为沃尔玛商圈、万达商圈、鼓楼商圈、航空路民发广场商圈、火车站家乐福商圈、即将形成东津世纪城商圈,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上商圈都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人口基础均为城市核心。但如果硬要说出五至十年后襄阳这座城市核心在哪里,小虎认为还是在襄阳庞公大桥至长虹二桥之间的汉江两岸。

因为不管城市如何发展,配套设施如何完善,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将决定城市的核心地位。就像我们一提到北京就想到故宫,一提到成都就想到宽窄巷子,而提到襄阳我们想到的是襄城的古城墙、护城河和樊城码头的繁荣景象,襄阳这座城市的根就在这里。

目前,襄阳市正在大力复原城市印记。正在扩建的襄城古城片区将串联樊城陈老巷、米公祠、老襄阳会馆和已经发布的沿江区域控制性规划中即将复建的城墙台、定中门、迎旭门、樊城护城河。预计五至十年后,此区域将成为襄阳2800年建城史的见证,也将成为襄阳这座古城的名片,核心地位不可撼动。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踪。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祝福襄阳越来越好!


小虎说格局


根据数据测算,襄阳市建成区面积已突破200平方公里,稳居湖北省地级市城区第一宝座。五至十年后,哪里会是襄阳的核心城区?
目前,我市的


中心城区以襄城、樊城为主,东津新区和襄州区中心区有望在五至十年后被纳为中心城区。届时,襄阳市中心城区将达到四个以上。其外,随着高新区产城融合效率较高,转设为市辖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也将成为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
五至十年后,我市核心
城区将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为主。重点突出现有的中心城区魅力,加快推进樊西新区、东津新区、自贸区、航空港、襄南大学城、庞公新区现代化、城市化建设。

有效促进襄州区、高新区融入中心城区并提升整体城市服务水平。加速推动襄城开发区(余家湖)、文旅新区(隆中、卧龙);双沟小城镇、古驿产业区实现城乡一体化。


看鉴襄阳


这还用问吗?

古城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指襄城护城河的城墙以内,相当于北京的一环。沉淀了几千年的古襄阳城,无论多少年后,毫无疑问!永远都是核心城区。。。

我出生在成都,但到了襄阳就不想走了,定居在古襄阳城的南街,工作在樊城四官殿。

古襄阳城东南两面靠山,西北两面环水,天然屏障。宽宽的护城河,高大的城门,环绕的城墙,很远古的感觉。清清汉江,穿城而过,我曾撰联赞曰:

"襄阳毓秀藏金凤;

汉水钟灵隐卧龙″。

古城四面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以王维《汉江临眺》诗为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地处鄂西北,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污染小,有山有水,适合居住和工作生活。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好地方真是多了去了,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自己的家乡是最美好的。)


四官殿人彭曦书画


从中长期产业布局看、邓城大道工业区片和汽车产业开发区片今后将继续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市区如襄城、樊城由于人口集中、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较全,仍将维持市中心地位,但庞公大桥桥头襄阳新天地二期,停工快三年了,工地上杂草丛生,锈迹斑斑,破败零乱,作为沿江且靠近人民广场的商业区,本应该星光一片,如今晚上一片漆黑。严重影响城市创文,应该引起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希望媒体也能多关注。


风和雨1893


当前防"新冠肺炎"是头等大事,若能为抗疫做微薄的贡献,就出一份力。若响应政府号召,居家不出门,防疫情扩散,也是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家"就是襄阳市的中心,因此襄阳市现在有不知多少万个"市中心"。身体健康才是福!


网海遨游328


我觉得是东津


帅气天成无需再秀


还在质疑东津新区的,请去了解一下深圳华侨城公司和襄阳华侨城项目,不谈建成后的收益,仅仅是头五年400个亿的建设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襄阳乃至湖北省前所未有的。加上高铁东津枢纽站投入使用和襄阳市政府机关明年迁入东津,东津新区已经是不可能被唱衰的了。


A真武刘大状


长虹路和卧龙大道两条路,长虹路主打消费娱乐,卧龙大道是未来襄阳的CBD。长虹路已经比较成熟。卧龙大道在往CBD方向发展。至于为什么没有东津,在东津买房子的人有多少是有房贷的,房贷压着,就襄樊的工资消费不了。消费不了,各种商场有什么用,辣么远,老城区的人一般也不会去消费吧。


张贤4445


根据数据测算,襄阳市建成区面积已突破200平方公里,稳居湖北省地级市城区第一宝座。五至十年后,哪里会是襄阳的核心城区?目前,我市的中心城区以襄城、樊城为主,东津新区和襄州区中心区有望在五至十年后被纳为中心城区。届时,襄阳市中心城区将达到四个以上。其外,随着高新区产城融合效率较高,转设为市辖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也将成为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五至十年后,我市核心城区将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为主。重点突出现有的中心城区魅力,加快推进樊西新区、东津新区、自贸区、航空港、襄南大学城、庞公新区现代化、城市化建设。

有效促进襄州区、高新区融入中心城区并提升整体城市服务水平。加速推动襄城开发区(余家湖)、文旅新区(隆中、卧龙);双沟小城镇、古驿产业区实现城乡一体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