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現在的北京,


街道變了,門簾變了,

您說您剛熟悉了北京的新貌,

卻發現比您看到的變化還快。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曾經一組

記錄西總布衚衕變化的春節對比照片

在微博上火了起來,瀏覽量突破了40萬!

用照片記錄下西總布衚衕變化的主人公,

就是新開路衚衕居民許曉平。

這組對比照是他分別攝於

2018年2月16日和2019年2月16日。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裡,在北京人眼中

衚衕兩頭是時髦的現代,

衚衕裡是慢悠悠的舊時光。

有時總是想重新回到小時候耍氣的地方看看。

也許這裡始終是鬧中取靜最好的地方,喝壺濃茶,

躺在青藤椅上,逗逗劉大爺他們家的鷯哥兒,

想象著去誰家蹭碗麵茶兒,

這種生活有一天想要重新拾起,

但現在想著,真有點難。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圖片來自微博,作者見水印兒)

正好,最近看了一篇文章,

《新來的北京年輕人,再也不尊重二環裡的衚衕了》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看了標題,還想由衷感慨一下

看完了內容,終於知道了衚衕兒

始終是他們的景兒。

對於遊客來說,一杯拿鐵一頓餐食

就是它的全部意義了?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對於一個在衚衕長大的北京人來說,

家一樣的衚衕,如朋友一樣就在身邊。

這是很多老北京人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啊。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段話,不知是否屬實,

咱北京的衚衕,

在一段時間內是以每年50條的速度消失著

到現在只剩不到1000條 。

完整保存傳統格局和風貌的僅剩430條,哎!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圖片來自微博掛掛釉)


北京人幾乎不會逛南鑼,

幾乎不會去菸袋斜街,

幾乎不會去後海酒吧,這麼說,絕對不誇張

當然,可能會在傍晚,

偶爾去看看,拍幾張照片。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我們不會留意網紅店,

可能會偶爾來這裡找家老店,

約幾個哥們兒、姐們兒、

貧會兒,聊聊小時候。。。。

北京人留戀的是衚衕的拐彎抹角;

想念的是衚衕裡熟悉的飯香。

別再和我們說哪些店土,哪些是網紅

哪裡應該有個咖啡館兒了...

來這裡告訴您,北京的衚衕有什麼...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裡,總能遇見很多貓

貓的氣質,襯托著北京胡同的古舊與安詳。

它們遊蕩在北京寧靜的衚衕裡,

如同一個守護神。

挑一個陽光充足的午後,

走進一條衚衕,遇到一隻貓,

你可能就在某個瞬間,

突然理解了“北京”到底是怎樣的城市。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總能遇到可愛的大爺。

北京大爺,聽到這詞兒,

眼裡一閃而過的形象是:

穿著白背心,拿著一把蒲扇,扇來扇去。

桌子上一碗炸醬麵,一個喝花茶的把缸子,

沒事看看下象棋,侃侃大山閒聊,自得其樂。

現在如果還能和他們聊會兒,那真是一種幸福啦。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聽著的是鴿哨兒聲

在北京,不得不說的就是鴿子,

每逢衚衕的清晨那脆生生的鴿哨兒

聲伴隨著我上學的路上,

那種感覺真是無法言述的一種自在和清新。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衚衕,離不開哪些“人情味兒”

熱鬧的大雜院,一個大雜院裡住著十幾戶人家,

大家相處的如同一家人,

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麼個禮兒。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報箱兒

每個院兒的大門上都有一個,

訂份《北京晚報》是北京人的習慣。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水龍頭

看這水龍頭肯定特親切,

80年代那會兒,一個院兒裡只有一個水龍頭。

洗衣服、投米、洗菜,鄰里之間都要打時間差。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電線

房簷兒下的線真是一道風景。

電線、電視天線、涼衣服的鐵絲兒等等,

有用沒用的都跟院兒裡掛著。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還有那...

停在衚衕裡的28自行車,

勾起了曾經的回憶。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人住的平房,

一般家裡都有後窗戶。

甭管後面見不見的著光,

總得讓住家兒透口氣兒。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每個大雜院兒裡都有一口井,

過去用水都從井裡打。

有了水龍頭以後,

院兒裡的井基本被砌成水池子。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平房的房頂兒一般都鋪這種瓦片兒,

這叫魚鱗瓦。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院子大門兒的門閂,

你看這閂字多形象,門裡有個一字,

就像橫著的那根木頭棍兒。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門墩兒

老北京的兒歌裡這麼唱: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鳥籠兒,酒瓶兒,茶葉缸子。

這些物件兒,北京人都喜歡。

北京人喝茶要用大個兒的茶葉缸子、

小酒兒就更少不了二鍋頭,

北京爺們兒最喜歡了。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蜂窩兒煤,住大雜院兒的人都知道。

剛一入冬,就開始買上了,

家家戶戶拉著板兒車運煤。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在北京,甭管衚衕巷子多寬多窄,

都得貼上一塊衚衕牌兒,

告訴來這兒的人,這是什麼地方。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書攤兒、水果攤兒、小賣鋪兒,

只有在衚衕生活中,

才能感受到的北京四九城兒氣息。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把一套撲克牌裡的“老北京”給掃描了出來~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這些我們值得好好珍惜的留影!

看到每一張都捨不得翻過!

因為,再也找不到了!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這條衚衕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從元、明、清、民國,

到今天,都有文獻可考,

這在北京有記載的第一條衚衕!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歷史和現在最窄的衚衕。

衚衕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

兩人對面走過都要側身而行,

或者需要得有一人先退入衚衕中的門樓,

街內南北共有九組建築。

一個人推著一輛自行車就難以通行了。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最寬的衚衕,

那時的靈境衚衕兩旁還是低矮的平房,

寬闊的路上只一輛捷達。

如今的靈境衚衕寬闊筆直,

西頭連接著繁華喧鬧的西單北大街。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堪稱北京城彎道最多的衚衕。

東口與鋪陳市衚衕相連,

西口從校尉營衚衕通出,

全長約390米,彎曲之處不下於13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雖名為“大街”,實際上仍是衚衕,

它雖是北京最短的衚衕,

卻也並非真的只有一尺長,

而是長約30餘米。此街雖短,

是老北京胡同的縮影,

具有明顯的老北京文化特色。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舊鼓樓大街東望。

鈴鐺衚衕不寬,

但牆邊兒卻還能停車,

東起鐘樓灣衚衕,西止舊鼓樓西大街,

遠遠的能望到鐘鼓樓。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外騾馬市大街北側,

因明末四川女將秦良玉

奉命率軍進京勤王時曾駐紮此處而得名~

抬頭看到鴿子和電線,

就立馬熟悉了,甭管是哪條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斑駁的衚衕,窄窄小小~

從這走進來,

在宋慶齡故居與錯落的低矮房子之間

像一部紀錄片。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對著寶鈔衚衕那裡,

據說,

電視劇《鐘鼓樓》就是在這裡南邊拍的。

下雪後的小衚衕,

就成了孩子的樂園了。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而前車衚衕這張

真像我們小時候,中午放學衚衕裡安安靜靜,

暖暖的太陽底下只有小孩子在玩鬧。

舊舊的院牆,成了回憶。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住過南城的人說過,

有一種味道叫南城,

有一種遺憾叫過街樓。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住在東城的人說過,

衚衕兩頭是喧鬧的現代社會,

衚衕裡是慢慢悠悠的舊時代。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1999年8月正式建成菜市口大街。

菜市口衚衕已成為歷史名詞。

1998年前後

將菜市口丁字街拓寬成菜市口大街。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誰還能認出這時的牛街,

1997年,牛街危改一期工程上馬,

2000年牛街危改二期上馬,

2003年新牛街大街通車,

如今的新牛街大街長670米、

寬40米,兩上兩下四車道,

在寬闊的大街面前,

為文物保存的牛街禮拜寺如同盆景一般渺小。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東直門南小街,西至新太倉衚衕。

清乾隆時大菊衚衕供應官府、

廟堂所用之瓦,便叫做瓦礤衚衕。

清宣統時又改為瓦岔衚衕。

現在還在,只是沒有這麼好看了。。。。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其實,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

並不專指這八條街巷,

而是前門外大柵欄一帶,

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衚衕裡,

還分佈著近百家大小妓院。

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衚衕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

妓女的“檔次”也比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看見路北面高高矗立著幾棟西式老建築,

在四周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地鐵口,

露出的這一點面目,屏蔽了周圍的嘈雜。

這裡就是原來的鐵獅子衚衕,現在的張自忠路。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校尉衚衕,

南與北帥府衚衕相通,北鄰金魚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位於珠市口東大街那邊,

狹長的小巷,

不知道今天還不在。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是東單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七條衚衕。

衚衕原來自西向東

溝通東單北大街和朝陽門南小街。

南鄰東堂子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位於宣武區東南部。

北起北堂子衚衕,南至南橫東街。

因明代水利專家潘季訓住此得名。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起大喇叭衚衕,南至永安路,呈曲尺形。

此衚衕南寬北窄,像喇叭,由此得名。

西有大喇叭衚衕,隨意這裡叫小喇叭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達智衚衕為南北走向,南到民豐衚衕

(如今因中京畿道東延,

民豐衚衕此段成為中京畿道的一部分)

北到皮庫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西走向,東起樹蔭衚衕,西至南半壁衚衕。

全長83米,均寬3米。

1911年後始見鎖鏈衚衕,因形得名。

1990一2003年拆除。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府學衚衕裡有一條直達大興衚衕的小巷,

就是文丞相衚衕。

它的老名叫巴兒衚衕,隆時代稱作靶兒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舊鼓樓大街,西不通行,

中與雙寺衚衕、碧峰衚衕、小八道灣相交。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新太倉衚衕,西止西倉門衚衕,

南鄰東四十四條,北有支巷通九道灣南巷。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東街,

南與南陽衚衕、道灣衚衕相通,

北與小細管衚衕、

南吉祥衚衕、南剪子巷相通,

衚衕內19號四合院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建於清末,曾是戴笠之宅。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八步口衚衕。南至鼓樓西大街,

呈“廠”字形。

同因鑄鐘廠“護國德勝庵”的鐵影壁而得名。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其實應該是叫:留題跡衚衕,

在解放前叫“牛蹄筋衚衕”

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衚衕,

長不足百米,最寬處才5米。

據說,當年衚衕內有一戶賣鹽水牛蹄筋的商販,

很受歡迎,故老百姓將衚衕取名為牛蹄筋。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東起趙登禹路,西至東廊下衚衕。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這一張張黑白的照片,

每一張都像是自己的家門口,

院門口的花盆,自行車,

在每一個衚衕生活的人

都會覺得熟悉。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下過雨後的衚衕,

滿地的樹葉,靜靜趴在地上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寬些的衚衕,

過著汽車,和騎車的人,

每天上班下班、上學下學

再熟悉不過。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夏天,樹葉枝繁葉茂,

從衚衕一頭一直蓋到的另一頭,

樹底下隨意乘涼。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每一條衚衕都有一段歷史

一個故事,

每一個院子裡都有一家家的人家

一代代的人們。

♠♥♦♣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黑紅梅方,春夏秋冬,

一張小小的撲克牌裡的北京,

看到以前的老胡同,

平平和和,清清靜靜。

雖沒有城牆巍峨,

卻有著永遠值得回味的家的味道。

汪曾祺:衚衕裡的北京人,真有你的


本文感謝貼吧阿俊bj,

北京四九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