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病人的抢救有没有价值?当家属要求对病人放弃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怎样做?

赵杰


【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执业医师,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是非难辨的人伦问题。

我曾经在多篇文章中反复的说过:治病救人,从来都不单纯只是医学的问题。

我也曾在经历过许多生死之后才明白:人体,绝不是器械的器官组合。救死扶伤,也决不能只将眼睛盯在某一个或两个病变的器官之上。

我更曾在人世间浮浮沉沉之后才用血与泪终结出:事关医学,除了科学之外,还有人心!

这个问题便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会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判断标准。

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当一个患者已经病重到无可逆转,可以预见只会越治越差,有浪费医疗资源的嫌疑,甚至已经脑死亡之时,便意味着没有了治疗价值。

如果从患者家属的角度来考虑,面对亲人的病重,无所谓钱财费用,不在意患者经历的痛苦或丧失掉的尊严,只有还有着心跳和呼吸,只有医生没有宣布临床死亡,或许便还存在着治疗价值。

如果从患者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只要能够减轻痛苦,保留尊严,有一定的生活质量,便有治疗价值。

所以,有没有治疗价值,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举例来说明:

不久之前,我在抢救室里接诊了一位54岁的肺癌晚期女性患者。

此时的患者已经存在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最主要的问题是呼吸衰竭和DIC。

很明显,患者已经不可救治,所有的治疗、抢救都只不过是宣布死亡的前的某种仪式罢了。

最可怕的并不是包括患者在内的所有人都预见了不久后便会到来的死亡,而是所有人都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死亡。

患者依旧有着清晰的意识,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结局。所以,她非常不配合治疗,吵着要求自动出院,要求回家。

但,子女们却陷入两难的境地。

虽然他们知道患者已经无可救药,但是作为子女却又不能面对“眼睁睁的看着她死掉”。

在谈到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这个问题时,儿子显得特别纠结:如果放弃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就意味着患者很快死亡,如果要求积极治疗抢救便意味着患者要承担更多的痛苦。

几个亲戚商量后,给了我这样的答案:“到时候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意思几分钟后就放弃吧!”。

这个答案显的有些无奈可笑,但我却非常能够理解子女们的心理。

将心比心,如果换做是我,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纠结的心态。

最终,我将几个子女、亲戚拉在一起,又做了一番沟通。

如果通过积极的抢救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或者能够让患者多活一段时间,不用多说,医生自然会尽力的,哪怕家属不配合。但是,如果明知道这些措施不会有效果,又何必还要给患者徒增痛苦呢?

此时此刻,对于医者和家属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留患者的尊严,是宽慰患者,而不是满足自己纠结的心态,更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来百姓常常会说:“该吃就吃一点,该喝就喝一点!”。

这句话看似朴素,却透露着人民群众的大智慧!

最终,家属带着患者自动出院了,以满足患者最后回到家中的愿望。

我知道患者回家不久后就会死亡,我知道子女们会在短时间内痛苦纠结,但我坚信这是患者最好的结局。

再举例来说明:

曾经有一个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年轻女性,因为服用药物自杀被送进医院。

虽然昏迷的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但是如果能够积极抢救治疗的话,未必没有转机。

用医学的角度来看,便是还有着治疗价值。因为患者很年轻,还不到四十岁,而且从服毒到被送进医院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患者所患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难以治愈,但如果积极抢救治疗,是可以有一个较长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

但是,患者的父母却对此持消极的态度。因为患者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之外,还罹患重度的抑郁症,曾经多次自杀,并且已经为此离婚。

伤心之下的父母,决定放弃积极抢救,因为他们觉得,死亡的结局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解脱。

更重要的是,家中没有多余的财力来支持治疗,父母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维持患者可能再次出现的“折腾”。

于是,一番纠结之后,一番反复沟通之后,家属依旧决定放弃治疗,将昏迷之中的患者带回了家。

关于这样的例子,在急诊有很多。

归根到底,它们都反应了一个问题:该如何面对死亡?

说实话,如何正确面对死亡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

甚至包括多巴胺自己,虽然能够侃侃而谈,但如果多巴胺自己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估计也要慌张失措、头脑混乱了。

这不仅同科学文明有关,更与制度文化紧密相关。

有些东西,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有些东西,必须是要在人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迎刃而解的。

而, 如今,我们只能活着,为了活着。

生,我们不能为自己决定。

死,我们也不能为自己决定。


最后一支多巴胺


讲件真事,我岳父几前因严重肺炎住院,我爱女是独女,多数时间都是我陪他老人。临终前几天,下了病危通知,他半昏迷之中,总是用手拔氧气管,于是护士将他双手绷在床边。但他还是烦燥不安,总想挣扎双手,直到.去世。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后悔,不应该把他手绑起来,他应该觉得很痛苦,不想插着氧气管是吧?


用户4740406407416



这是一个关于生和死严肃的话题。下面分别回答一下


一、医生如何判断病人的抢救有没有价值:

这主要根据医生的经验,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比如年龄,疾病的种类,治疗的反应效果等。

比如患者为老年,某种疾病的晚期(比如肿瘤),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的功能衰竭,没有生活质量,一般来说,抢救意义就不大了。即使抢救过来,患者也会遭受很大的痛苦和折磨:尽管神志不清,既没生活的乐趣更谈不上生活质量,甚至失去做人的尊严,但依然身上插满管子,靠药物和器械苟延着生命。

由此造成的巨大痛苦往往令病人“痛不欲生”,许多病人对“插管”深恶痛绝,强烈要求拔除。而对病人的亲属来说,则不仅意味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往往深陷泥潭却不敢轻言“放弃”,这既有周遭舆论的压力,更在于血缘亲情及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敬畏和未能尽力挽留亲人的心理自责。于是,本人不愿、亲人无奈,既不能挽救生命却又徒增病人痛苦的怪圈,多少年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着……

如果是年轻患者,由心脏本身原因造成的心力衰竭晚期,如果家属积极抢救,且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可继续抢救,甚至通过目前最先进的体外循环支持系统----

膜肺氧合(ECMO),为心脏移植争取时间。


所以判断是否有抢救价值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无论哪种原因,一般来说,经过抢救(心肺复苏)超过30分钟或者出现“瞳孔散大”就代表抢救意义也不大了,因为目前我国采用的死亡标准为“脑死亡”。因为呼吸停止了,可以靠呼吸机来维持;心脏停止了,还有起搏器。但脑死亡了不可恢复,它是大脑脑干的客观死亡。

心脏可以继续跳动,呼吸可以维持,脑死亡是真正的死亡。心肺复苏超过30分钟,大脑就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了,只是范围大小问题,而“瞳孔散大”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标准之一。所以一旦出现“瞳孔散大”,用比较残忍的话说:抢救治疗的意义不大,已经没有了治疗价值。过度的抢救对患者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让患者丧尽了最后的尊严。

然而现实中医生决定是否继续抢救却要复杂的多,

医生判断有无抢救价值和是否继续抢救是两个不同概念!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家属自己的实际家庭情况和患者家属对待死亡的态度。很多时候医生们都心知肚明抢救已没有意义,病人活下来的希望几乎等于零,但家属仍不放弃。

做父母的,绝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不经抢救就离开人世;

做子女的,明明知道抢救徒劳无功,也无法做到洒脱地放手。

为了尽孝心,为了避免良心上的谴责,不给自己留下“不孝顺”的坏名声,所有人都要求医生“试一试”。而作为医生,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以免日后给人留下话柄,也只好遂了家属的心愿,大多数临床医生是不得已为之。所以这样的抢救只是为了满足家属积极抢救的要求,换来家属心理上的缓冲,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有的人会想到去年年底,人民日报报道了一篇文章《医者仁心!5小时,30000次心脏按压,30名医生轮流抢救8岁男孩!》这是罕见极端个例,不可能对所有患者都适合!而且按压时间越长,脑缺血缺氧越严重,甚至出现缺氧性脑病导致植物人。


二、当家属要求对病人放弃治疗时,医生一般会怎样做?

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病情后,如果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一般都尊重家属意见,放弃治疗。

人有生死,花有绽放凋谢,一切都是自然之事。人生无常,生死面前,众生平等。活着的时候,认真的感受自己的活着。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良医济世


(医患家特约回答:急诊科欧阳医生)


在对于危重患者,尤其是那些即使医生拼尽全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设施和药物进行抢救,但最后预后仍然很差的患者,治疗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该不该放弃治疗?如果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会怎么做?在回答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以下发生在急诊室的真实案例。

案例:患者是一名28岁的男性,由于发生车祸入院,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全身发凉,肢端青紫,血压几乎测不到,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律,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就能辨别患者已经处于休克失代偿期,完善检查后除去多发性的软组织挫、裂伤等除外,危及生命的诊断就有: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症、脊髓损伤。在患者入院以后治疗期间出现心脏骤停3次,经医生极力抢救才维持住生命体征,纠正休克的同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急诊手术,手术后患者就被送入ICU治疗,虽然医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但是患者入院以前就发生休克,并且从发生车祸被发现后被送到医院又耽误了一段时间,因而未能及时得到救治而发生永久性脑损伤,加上脊髓损伤、颅内高压症,患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基本的生命必须得靠呼吸机、静脉营养维持,全身几乎插满了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各种治疗和抢救用的医用管子,生命尚且要靠复杂的仪器来维持,就更谈不上拥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家属始终未曾跟我们提出放弃对患者治疗的请求,但是不幸的是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静脉营养以及休克等原因,继发全身多系统感染、肾功能衰竭而最终死亡。从入院到死亡,患者在ICU呆了整整一个半月的时间。看完案例,我们再来探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几个问题。


1. 如何判断患者病人的抢救价值?

就如案例中所述的那样,28岁的年轻患者,从医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存在永久性的脑损伤,他损伤的大脑组织无法恢复,再加上他后续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因而即使他能够和我们医生合力去跟死神打赢那场无形的战争而得到一线生机,但日后他的生活质量也会很差。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法(更不忍心)去评估患者的抢救价值,因为一来我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再者患者本是这个社会群体的一员,我不能、也没有权利用衡量物质的尺度去衡量他的生命,我只会评估患者的预后以及他日后的生活质量如何。而评估预后以及他日后的生活质量就需要从患者的目前的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医学领域内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预后研究等综合评判,例如胰腺癌晚期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都极差。


2. 该不该放弃治疗?如果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会怎么做?

对于那些即使医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设施和药物进行抢救仍然可能会导致人财两空的患者,“该不该放弃治疗”这个问题就跟“支不支持安乐死”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人认为那些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生命的“无效治疗”手段是一种对患者的折磨,因而要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放弃治疗是对患者照顾与关怀。但是也有许多人不支持放弃治疗的做法,就像案例中所展现的那样,一个28岁的年轻生命,他有自己的家庭,他需要去扛起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家中有亲人热切的期盼和等待,只要有一线生机必当全力以赴,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曾经听到过一个医生同行的案例供大家参考,他在自己母亲被送进ICU 以后,在知道真实的病情后选择了放弃治疗来给母亲最后得尊严,但是在母亲离开以后的一年之内,他始终无法接受母亲的突然离世,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可能不会做出当初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有社会属性,不单单是生命的延续,与之共存的是人的情感。


如果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也会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毕竟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医生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病人死亡。在面对患者家属因各种原因要求放弃治疗时,医生也会感到很困惑,但是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放弃治疗也是患者的权利,当患者丧失意识的时候,患者权利为患者的直系亲属代为行使,对于患方的合法权利,医生应该尊重,医生医疗在完善书面的放弃治疗的相关文书后,跟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按照医疗和合法的相关程序执行,但不是简单的终止治疗或拔出所有生命支持装置,因为医生的所有行医行为首先得合法。


医患家


我经常和年轻医生讲,有时候,医生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患者活下来,对他的家人不一定是好事,脑干出血的患者昏迷二个月,醒不过来,变成植物人,家里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什么意义?把各种可能都告诉患者家人,要他们去选择,不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奇迹发生。尽力就好。


海光192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谈一谈那些病人需要积极抢救,经过抢救可以一定程度的逆转或者经过抢救恢复接近病前状态,有确实的抢救价值

①各类大出血、突发昏迷或者抽搐、呼吸衰竭

②各种危象: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危象

③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如各类中毒、溺水、中枢、触电以及老蛇咬伤

④严重的多发性复合伤:如胸腹联合伤

⑤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心跳恢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循环支持的患者



⑥各种感染和休克

⑦高血压急症

⑧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以及低钠血症

回到正题在谈一谈那些病人的抢救没有价值

①各种癌症患者晚期

②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死亡患者

③高位截瘫患者

④大出血无有效措施止血的患者:如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得以高速发展,使我们医务工作者能够很好的利用药物、呼吸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移植技术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保障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科学技术的先进和成功无疑是每一位患者的福音,这些科学先进的治疗给某些患者带来的生命延长,但生活质量对这些没有抢救价值的患者而来说大多数是没有回报和没有价值以及没有任何意义。而最终结果医务工作者需帮助患者和家属选择,是否拒绝使用或者撤销使用这些保障患者的生命系统,包括仪器设备和药物。有些时候也面临甚至连一些输注水化合物以及营养等最基本的生命支持,也需要帮助患者和家属选择并最终决定是否供给和输注,让家属权衡利弊,做出最后的选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让病人无痛苦而有尊严的离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佳园道


大家好,我是专注于不正经的小医生。


什么时候放弃治疗?这应该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这是对死亡的思考,对人性的考验。

小医生行医路上第一位仙去的患者,是一位老前辈,大概是因为是老前辈的原因,所以他在入院后选择不进行有创操作抢救措施,也就是说出现需要抢救的情况,不进行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操作,仅仅进行最普通的治疗操作。这件事小医生思考了很久,这大概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吧,在这位老前辈眼里,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是生命中正常的一步。放弃有创操作抢救措施,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不要把自己的最后一程搞得那么狼狈,走也走得体面些。


但是,我大天朝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家庭观念很重,这导致绝大部分家庭,正常的家庭,主观上以及客观上都不愿意接受不经努力就放弃治疗的选择,无论如何都要抢救下,能维持就维持。这没错,因为这一别,将是永远……

很多时候,医生在判断患者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医生会和家属交流,委婉地表达,让患者回家,在家度过体面、宁静的最后一程。这时候,就是你选择的时候了,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死亡是一种归宿,并不可怕,认认真真地陪他走一程,不要让他再遭罪,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是小医生的不成熟的观点,关注小医生,和小医生聊聊你的观点,帮助小医生在医疗的路上走得更远。记得点赞哦。


贱贱的小医生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对于如何判断病人的抢救有没有价值,其实是有很多因素来决定的,同时也跟不同的病种有关。

像我们从事的心脏专业,拿心脏疾病来说,也要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的疾病,发病时的状态,以及病史的长短等等。

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比如说一位多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或者一位多年的慢性心肌病患者,他的心脏其实已经非常衰弱了。此种情况的患者在临终或者是病情恶化时,也一定会有很长的病史,进而发生一些心脏骤停或者是呼吸停止,对于这种病人的抢救,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维持,即使当时抢救好了,患者的病情可能还是会反复发作甚至加重。而且如果这种患者一旦发生猝死,抢救过来的可能性也相对是比较小的。

而如果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既往没有太多的病史,一旦发生了心脏骤停,那么即便他心脏骤停的时间比较长,也要给予持续的抢救,包括心脏按压或者人工呼吸等等。因为他的身体其他器官是健康的。


所以说判断病人的抢救有没有价值也要因人而异。对于一个非常衰弱的患者,我们首先要看他能否存活过来,存活过来能否有意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标准。


无论患者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去抢救

但是从医疗的角度来讲,无论患者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去抢救,而不能说患者身体状态很弱,我们就放弃抢救。


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有一线希望,患者就有存活的可能,这也是目前所有的人,包括社会、家庭所认知的。甚至有些人已经发生了脑死亡,而只是呼吸机和起搏设备在维持着,但是这个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还是一条生命。


所以说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不仅仅是患者生理上机体上的判定,还有一个社会学上的判定,我们不能轻易地说一个人没有价值了而放弃他。

对于第二个问题,家属放弃时,医生怎么做?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家属对决定一个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意见不统一,其实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是只要有不同意放弃抢救的家属,我们就要一直坚持抢救。

而即便是有的家属选择了放弃,而医生认为还有抢救价值时也不能轻易地放弃,因为患者的家属有时并不知道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疗的情况,他可能会在绝望中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所以,此时就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出贴合的治疗,有一线希望就要对患者做出抢救。

如果患者真的是没有了抢救价值,呼吸和心跳骤停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么家属选择放弃,我们也是要尊重的,这种患者其实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全身状况特别不好,心跳骤停时间很长,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这样的患者在家属选择放弃时,我们也要不得不放弃。因为到这时,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社会学上来讲,此时的患者都已经没有了存活的可能。(作者:田颖医生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的意义有很多解释,根据题目,我说说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生活质量。

当一个人患了不可治愈的疾病,我们常见的有很多,大家都能随便数几个,如慢性肺病、慢性心脑血管病、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肾病、血液病、肿瘤……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地球的医疗水平,几乎都不可治愈的疾病,医生们会把目标放到控制疾病发展加重,控制并发症出现,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和尽量改善患者因疾病而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敲黑板,注意:这些疾病是你自己得的,不是医生给你的,医生不会魔法。至于你自己怎么得的病,自己查资料或问医生。)

在医生看来,当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好,他的生命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生活能自理,或者能工作的人。而随着生活质量下降,他的生命价值,可能也就……。当然生命价值还有其他决定因素,不一一讨论,大家自己衡量。在工作中,医生没办法,也不允许去评价患者的价值。但这个衡量很重要,以至于可影响医生的治疗行为。治还是不治,在法律上,医生没有决定权,决定权在家属,医生只能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在符合医疗程序基础上,执行患者及家属的决定,前提是此决定不违反法律,如违反,医生会拒绝或报警!

顺便提一下,以前有些医生会根据自己判断,回答,成功率有多少。但后来很多医生都吃亏了。因为医学、人体和疾病的不确定性(地球的医疗水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医疗条件的影响(各地区发展水平很大关系)……。例如说,某患者的疾病,医生认为很有信心,说成功率90%,但患者偏偏是哪10%呢?或者,患者对一些只有万分之一过敏机率的药物过敏呢?不可能每样治疗药品和药品都作过敏试验吧?!得花多少功夫,多少钱?(前些时间有新闻说,一小孩对虾的味道过敏,只是闻了一下,最后抢救无效。这样的事情,谁也想不到,更别说预防。) 最后,医生只能吞下苦果!所以现在的医生都不会给你很准确的数字。不是医生不负责任,而是医生真怕遇到那把握以外的特殊情况,到头来,救活999个病人,但一个救不活的,就可以把医生逼上绝路。确有这样的事件!临床中,在抢救时,医生会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决定权,并且只在医学范围内给予他们思考时,需要的一些参考信息。

近来,流感横行,很多小孩中招了。我遇到过很多家长出于价格原因,放弃使用抗流感药物,大概十个有6-7个吧。看着孩子们,高烧反复,辛苦的样子,我也无耐。这药物一天的使用价格比其他应该使用的药加起来还要贵,还不在医保范围内。医生有时也会悲哀,也会感性,但社会的恐惧,职业的警觉性和家庭的责任感,时刻提醒着自己!


科学格物致知


作为一名医生,抢救生命是我们的天职。

在我们眼里,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只要有一线生存机会的抢救都是有价值的,无关乎性别年龄、富贵贫穷。这是作为医生最单纯的动机。

然而临床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没办法做到最单纯,因为面对每一个生命我们不能全权做主,需要家属的知情同意并配合。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患者,在评估大概病情后我们都会和患者或是家属沟通病情,并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治疗方案,在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行救治,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去进一步诊治。

至于说面对被家属放弃的患者,在我手里,也碰到过不少。曾经有个透析患者叫周某某,不堪忍受反复的透析治疗及尿毒症的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一心寻死,一次因间隔几次没来透析,在家里突发心衰,其儿女不忍直视又急诊送来治疗,治疗过程很不顺利,患者烦躁不安,拒绝治疗,欲拔针,这个举动着实把我们吓坏了,我一直耐心地安抚着周某。

其实大部分透析患者因肾衰竭而排尿功能减退或丧失,导致水肿或心衰,在我们这里已经司空见惯。很多患者加强透析配合控制入水量,症状可以得到控制。

我细细地跟家属沟通病情,建议其住院治疗加强透析,这样还有望维持生命。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周某的女儿很想救,但儿子却求着姐姐说你让他走吧,他很痛苦,让他解脱,这样救他只是让自己心安而已……

姐姐泪流满面,最终还是带患者回去了。不久后,我就听到了周某走了的消息。

所以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能怎么样呢?我们只能尽本分,告知病情及解救方案,接下来就是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因为,我们要维护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人权!

★本文由肾内科医师编写,若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