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正常情況下,經過陰道往下走而流出的,但是偶爾也會遇到女性好事的日子到了,但它卻不走常道,逆而上行,在行經前後1-2天內,出現週期性的吐血或鼻血,而原本該正常的月經,多兼有量少或者無月經,這就是中醫所講到的“倒經”,西醫管這叫做代償性月經。
倒經是指月經期在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出血,代替月經出血,比如鼻、口腔、胃、腸、肺、乳腺等處,最常見的是鼻出血。
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治?
近代的中醫大家張錫純一生醫人無數,在婦科治療方面亦有一定的經驗可談,張氏婦科門類的總共創制的17個方,每一個方都是經典之方,其中有一個專門治療倒經的方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然後,可能很多醫生都想不到,張錫純竟然用它來治療“倒經”!到底是什麼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張錫純改造過的麥門冬湯。
方名加味麥冬湯:幹寸冬(帶心)五錢、野臺參四錢、清半夏三錢、生山藥四錢(以代粳米)、生杭芍三錢、丹參三錢、甘草二錢、生桃仁二錢(帶皮尖搗)、大棗三枚(捭開)。以上藥用麥門冬、黨參、清半夏、生山藥、生杭芍、丹參、甘草、生桃仁、大棗共9味。
張錫純用麥門湯為基礎加藥治療倒經的這個創見是怎麼來的呢?他說,女性倒經一證,清代醫家陳修園的《女科要旨》借用了《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的麥門冬湯,可以說陳修園的這點是特別有識見的,麥門冬湯原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今用來以治倒經,必略為加減,而後才與病症吻合。
張錫純的看法是與陳修園一致的。那麼有人問了,《金匱》麥門冬湯所治療的病跟女性倒經之病如此迥別,怎麼能借用過來治療倒經呢?
張錫純表示,衝為血海,居處少腹兩旁,血海之脈,上隸陽明(胃)、下連少陰(腎)。少陰腎虛,它氣化不能閉藏以收攝衝氣,那麼衝氣易於上幹。同樣,陽明胃虛,它氣化不能下行以鎮安衝氣,那麼衝氣也就易於上幹;陽明胃和少陰腎二者都沒有正常鎮住衝氣,導致衝氣上幹,衝中止血也隨衝氣上逆,這就是導致倒經症狀出現的緣故。
為什麼選用麥門冬呢?
麥門冬在大補中氣以生津液的藥中,用半夏一味以降胃安衝,於是衝中之氣安定在它原來的宅子那裡,衝中之血也就不能繼續上逆,而是循其原來的道路走。另外,這裡的經脈上行,多因衝氣上幹外,也還有下行之路堵塞的情況,。所以在麥門冬的基礎上,加入了芍藥、丹參、桃仁以開衝氣的下行之路,以使經期來到時,衝氣不再上幹,下行時也不再有障礙阻滯經血流出。所以張錫純說,麥門冬湯不是為倒經而設的,但是略為加減,治療倒經的效果倒是很不錯的。
需要指出,這個方治療倒經,大抵都是有效的,但是也間或有不效的,如果患者有自覺短氣的情況,這是胸中大氣下陷,應該投入升陷湯連服,那麼月經水也就可以順了。
有的人可能會問,倒經之證,既然是由於衝氣、胃氣上逆,那麼大氣下陷(即宗氣下陷)的人,他的氣化升降剛好是跟上逆的衝氣相反,為什麼還會倒經呢?
對此,張錫純則解釋,這當中的道理是非常微妙的,人的大氣(即宗氣),原本能斡旋全身,其為諸氣之綱領,大氣常充滿於胸中,自然能運轉胃氣使胃氣下降以鎮攝衝氣,使它不上衝。大家也可以這樣理解,大氣是胃氣的上級,它具有調配下級的能力。但是上級出事了,下級也就開始亂了,現在把上級安頓好了,那麼大氣自然能讓胃氣也歸其位,再正常行駛它的管理功能。
需要指出,衝氣、胃氣之逆,不一定是由大氣下陷引起的,但是大氣下陷,是一定可以導致衝胃氣逆的。致病的原因既然不同,那麼我們用藥就不應當拘泥或者固執不變了,那就要隨之而變。這就是為什麼加味麥門冬湯和升陷湯(或可用,辨證論治)都能用於治療倒經的緣故了。
閱讀更多 金蘭中醫學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