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延禧宫里,为什么有一座烂尾楼?

彩虹弯弯又弯弯


大家都知道,搞房地产的万一资金链断裂,老板卷着数个亿带着小姨子一跑路,可能就会留下惨绝人寰的烂尾楼。

不过,这种烂尾楼一般都出现在民间,比如海南省就有不少的烂尾楼,成为当地小朋友躺猫猫的极佳去处。但没想到,中国最豪华的建筑群里,也有一座烂尾楼。这个烂尾楼就位于故宫里面。而且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水晶宫。

这个水晶宫什么来头呢?

大家去了故宫,要了解故宫的结构,它是前朝后寝。前面是办公区,有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后面是后宫,后宫对应着天上的紫微垣。紫微垣有十五颗星星。那么,对应的地下的后宫就该有十五座。

那么后宫有三大殿,一是乾清殿,这是皇帝住的,一是坤宁殿,这是皇后住的,两者之间有个小小的交泰殿,这是皇帝新婚洞房用的,比如光绪跟溥仪就在这里洞过房。

除了这三大殿,还有东西各六宫,组成了十五颗星殿。

这个水晶宫就位于东宫建筑群。原本它也不叫水晶宫这么洋气的名字,而叫延禧宫。其历史很悠久了,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故宫的第一批建筑物,以前还叫过长寿宫,明朝嘉靖年间,改叫过延祺宫。到了清代,才改叫延禧宫。

按说这个宫的规格是不低的,因为位于东宫嘛。但是这个延禧宫例外,在这里住的清朝妃子都不太得宠。这里又离苍震门很近。这个门出去就是东筒子长街。算是门面房,摆摊作生意是极好的。但在故宫,这就不好啦,因为这是宫女太监经常走的道。

走的人一多,容易出事情,比如发生火灾什么的。

所以,在这个宫住的妃子也一般地位比较低。

在《甄嬛传》这部电视剧里也有很有趣的体现。住这里的都很倒霉,比如住过这的富察贵人,后面疯了,夏常在被华妃娘娘赏了一丈红,什么叫一丈红?就是把人按住,打腰以下的部位,打到血肉模糊鲜红一片,称为一丈红。这当然很惨啦。

还有鹂妃,是自尽了。淳常在,掉水里淹死了,娴妃在这里被打入冷宫,愉嫔在这里生孩子时发生意外……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邪门地方。

那什么时候叫水晶宫呢?我们前面不是说了嘛,这里因为人员走动多,所以火灾多,到了道光年间,这个宫就被烧毁了,只剩一个大门。

被烧了,当然要修好。到了咸丰年间,又被火给烧毁了,这就奇怪了,请了风水先生一看,说这里风水不好,位于八卦中艮位,不宜建房,一建就被火烧。因为这就一直都没有修。

一直到了溥仪当皇帝的时候,当时光绪的一个妃子瑾妃升为了太贵妃。

她觉得自己地位高了,应该住个好房子。当时故宫也受西方影响,什么自行车啊,照相机都玩上了。这个瑾妃造房子,就想造个水晶式的。比如像英国的水晶宫。

什么样式呢?

上下三层,全部钢结构,然后墙是玻璃的,而且分两层,中间有空,从金水河引水进去,再在这里面养鱼。这样一来,这个就真的是水晶宫啦。

皇家有钱任性,说干就干。可是,因为不是皇太后,也不是慈禧的房子,抓的工期就不太紧,再加上清朝那会也没多少冤枉钱可以造啦,一直都没完工。很快,清朝也被推翻了,这个楼就成了烂尾楼。只修到了一半。

到了张勋搞复辟的时候,西北军打过来,一炮正中这个水晶宫,把本来就没修好的楼轰去一些,现在去看,就像一个钢铁架子啦,这个奇怪的西洋建筑树立在金砖玉瓦的故宫里,显得特别的另类。

最后,再提一下英国那个水晶宫吧,那个才真叫牛,是比艾菲尔铁塔更能代表钢铁时代的建筑。可惜啊,在1936年毁于大火。英国首相丘吉尔悲伤的说: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最近的消息,一位中国商人准备出钱在伦敦重建水晶宫。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热心的中国人先把咱故宫的水晶宫给修起来啊。这不是圆明园不修,跑去修巴黎圣母院嘛。


脑洞历史观


看过大火的清宫剧《延禧攻略》的朋友,一定都对延禧宫耳熟能详。

然而,在今天的延禧宫里,却立着一座烂尾楼,你知不知道这件事呢?


延禧宫烂尾楼的前世今生

延禧宫,是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始修于明朝永乐年间,初名“长寿宫”。

直到清朝入关后,才得名为“延禧宫”,这座宫殿是明清两朝妃嫔的寝宫。历史上的延禧宫曾多次遭受火灾。最后一次火灾后,长期未得到修缮。


宣统年间,在隆裕太后的主持下,对延禧宫进行了修缮。

并在延禧宫正殿原址的基础上,准备修建一座三层西洋式的“水晶宫”建筑。这座水晶宫准备以玻璃为墙,墙的夹层蓄水养鱼,底部地板也是玻璃制,可以看地板下鱼群嬉戏的场景。

然而,水晶宫还没完成,清朝就灭亡了。

当时由于国库空虚,水晶宫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时,都没有完工,随后因为清朝灭亡而被迫停建。

自此以后,这座水晶宫就成为了延禧宫的烂尾楼,直到今天都没有修好。


后来,延禧宫被故宫博物院改建为文物库房,并在2005年以后向公众开放。

这就是延禧宫烂尾楼的前世今生。


HuiNanHistory


烂尾楼随处可见,甚至现在还有一些烂尾的建筑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打卡圣地。但是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故宫里面也有一座烂尾楼!

而要说起这座烂尾楼的位置,相信很多人更是会惊讶,因为它就在延禧宫中,许多人都是从延禧攻略之中得知到延禧宫,不过鲜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明代,此处还称之为长寿宫。

这个延禧宫呢,打从明代建造故宫的时候就有了,其功用是给皇帝后宫的妃嫔们居住,比如说乾隆帝的孝仪纯皇后,道光的恬嫔妃都在此作为居所住过,到了清末宣统帝这,由于后宫空虚,导致故宫的这些个庭院很多都荒着,您还真别说,真有这勤快人就打算拾掇拾掇这个地方,这个人就是光绪帝的妃子瑾妃。

水晶宫所在的延禧宫,是故宫里“最悲催”的宫殿之一了。自从建好以后,就多次被大火焚毁,焚了再建,建了再被焚毁。延禧宫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整个延禧宫被一把火烧的就剩下一座宫门了。复建后,没过几年,延禧宫在咸丰五年又被失火。这次焚毁之后,内务府就没有再建延禧宫了,据说是当年算命的说,延禧宫的延禧宫位东北,属八卦中的艮位,易着火,不宜再建。

在端康太妃的倡议下,隆裕太后——光绪皇后——决定斥资百万银两修建宫殿。按照设想,这座宫殿以铜铁为骨架,以玻璃为墙壁和地板,墙壁和地板的夹层注入清水,种上水草,并撒入金鱼,这样,宫殿就成了一座人间的“水晶宫”。为了名副其实,隆裕太后还为此处题写了匾额——灵沼轩。真是不得不佩服太后和太妃的脑洞啊。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宣统三年,还未及“灵沼轩”竣工,清朝就灭亡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太后、太妃都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衔,灵沼轩工程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食之间


近来,延禧宫因为《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热播走红了,这个被冷落许久的偏僻宫室,如今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每每都得排着长队才能进去。

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延禧宫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属于东六宫之一。按照我国“以东为上”的传统理念,东六宫貌似比西六宫的地位高,但延禧宫的位置实在不好,由于它离苍震门很近,出了苍震门便是东筒子长街,后宫平常使用的食物、水、日用品、杂役工匠都要经过延禧宫门前的苍震门进出内宫。

延禧宫附近每天都有宫女、太监频繁出入,人员十分繁杂,嘈杂纷扰便难以避免,所以延禧宫一直都不受待见,这一点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剧情中均有体现。

在《如懿传》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延禧宫偏僻却不冷清,旁边就是宫人来往的甬道,嘈杂纷扰。且从康熙爷二十五年之后,足有三十多年未再修葺,乃是六宫之中最破败的宫苑。”

历史上的延禧宫也一直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最初的名字是长寿宫。建成116年后,嘉靖帝朱厚熜为它改名延祺宫,到了清朝后又改名为延禧宫,由于宫室陈旧,到了康熙二十五年第一次大修。

如今我们能看到延禧宫,已经不是剧中呈现的模样。延禧宫初建时与东六宫其它宫室格局相同,都是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后院正殿5间,均有东西配殿各3间,在乾隆前间还保持着这样的格局。到了道光帝登基后,延禧宫发生了好几次小火灾,古怪又诡异,到了道光二十五年,一场严重的火灾直接将延禧宫烧了个干净,就剩个宫门。

道光帝命人彻查延禧宫屡屡走水之事,也只是得出附近“出入人员复杂,关防难以严密”的结论。同治十一年,曾有人提议重修延禧宫,但未能实现。由于国库空虚,这件事一拖再拖,后来好不容易延禧宫修好了,到了咸丰帝时又发生了火灾,此后一直到宣统元年,即小溥仪登基的那一年,延禧宫才得以第二次大规模修葺。

这里不是老着火么,隆裕太后便想给延禧宫“改风水”,在原址兴工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筑,称为水殿,题匾额曰“灵沼轩”。

这座西洋宫殿的设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能建成的,世人看到将是一个水晶宫般的建筑物:水殿墙壁设有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建筑外面也可以注水养鱼,环以假山相饶。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延禧宫的命运仍然坎坷,水殿还未完工,宣统就被迫退位,水殿工程停止,尴尬的呆在原地无人问津,成为北京最古老的一个西洋烂尾楼。

1917年张勋复辟,水殿烂尾楼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物库房,库房上覆盖了一层黄色琉璃瓦,与故宫风格相统一,现为古书画陶瓷研究中心。


地图帝


烂尾楼随处可见,甚至现在还有一些烂尾的建筑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打卡圣地。但是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故宫里面也有一座烂尾楼!

而要说起这座烂尾楼的位置,相信很多人更是会惊讶,因为它就在延禧宫中,许多人都是从延禧攻略之中得知到延禧宫,不过鲜少有人知道,其实在明代,此处还称之为长寿宫。

不过虽然名为长寿,却屡屡失火,直到宣统元年,继承慈禧的隆裕太后决定在延禧宫中建一座西洋式建筑水殿,意思是要以水镇火,并为之取名灵沼轩。可惜直到宣统退位工程也未完成,最后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烂尾楼。

不过要说起,哪怕是个烂尾楼,其实也是非常厉害的,要知道,当时在故宫之中砖木结构已经发展到了绝无仅有的地步,其结构甚至可以抵御10级地震,而且防火措施也十分完备(虽然失火,但是可以迅速救援),但是偏偏隆裕太后就要在这里建上一个金属结构的“洋楼”。

既然要建,自然也不能失了大国风范,这个建筑设计上,就是要建水殿3层,以石材金属作栋,玻璃为墙,可临水观鱼。隆裕太后题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而且采用的是当时国际上十分先进的钢结构建筑技术。柱子是铸铁预制构件,梁为热轧工字钢,还使用了许多热轧角钢可谓相当新潮。

据《清稗史》:“在宁寿宫西数丈,掘地为池,深丈余,宫立水中央,凡三层,层九间,又四角各有一亭,计三十九间,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下层地板亦以玻璃为之,俯首而窥,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地板又可开关,时或揭起,驾小舟直达宫外。中层、上层地板亦用玻璃。上层顶上,更有玻璃缸数事,为蓄鱼之需。楼梯皆置宫外,由东南亭内,曲折环绕,渐升而不自知也。

单看描述,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绝美的意境,只可惜这一座水晶宫,命运多舛,原本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搭建的这座“城堡”。却因为1911年开始的辛亥革命,仅仅搭建了不足三年就中途停工了。

如果说历史的巨轮可以扭转,那么说不定或许它还有搭建玩完的机会,只可惜时间的洪流只会汹涌向前,

公元1917年张勋复辟,延禧宫被直军炸弹直接毁坏。水晶宫终于现世无望,只能成为一座“烂尾”绝唱。

但是正如故事总有反转,就在2019年3月从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区域建筑将启动研究性保护和修缮。或许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当初灵沼轩设想的样子,可以感受到现实之中的水晶宫,让本来只存在于文字之中的美丽,真真实实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井夫子


今年正逢故宫六百岁的生日,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所建造的,紫禁城向来以雍容华贵而出名,但是却也有个例,作为紫荆城内廷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其他的宫殿不同,这座宫殿的里面,有一处烂尾楼,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这栋烂尾楼,是在无意之间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明永乐十八年,延禧宫刚刚建成,初名为长寿宫,为妃嫔居住的地方,嘉庆十四年,改成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延禧宫重修,此时延禧宫依然是嫔妃居住的地方,据说乾隆皇帝的婉贵妃曾经在此居住,在乾隆朝,对延禧宫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乾隆帝的令妃在延禧宫中居住的景象,在历史中没有史料可以考证,所以影视剧中令妃居住在延禧宫只是编剧的杜撰而已。

道光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失火,正殿,后殿以及东西配殿等二十五间建筑均被烧毁,只剩下了延禧宫的宫门,同治十一年,曾提议再次修建延禧宫,但没能得以实现,1909年,既宣统元年,端康太妃主持在延禧宫的原址上修建了一栋三层西洋式建筑——水殿,水殿还没有修建好,清王朝就已经灭亡了。

从此,延禧宫就留下了一座西洋烂尾楼,俗称水晶宫。直到1911年的冬天,水晶宫都没有建成,被迫停建。现在的延禧宫,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后院正殿五间,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而烂尾楼——水殿,他的墙壁,隔着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在建筑外面,也注水养鱼,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很少用砖,看到现在的水晶宫,不禁想象如果当时水殿得以建成,紫禁城必定又会多一个漂亮的宫殿吧。

如今,大清已亡,留下了这座著名的烂尾楼,但哪怕只是一个烂尾楼,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大清当年的繁华与奢侈,而这座富丽堂皇的小阁楼,仅仅只是紫禁城中不入流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不禁感叹,紫禁城不愧是国之瑰宝,其中的一砖一瓦,都堪比国宝,紫禁城虽然是建于封建帝制,但却给我们也留下了无尽的知识与遐想。这就是紫禁城中,延禧宫内,一个烂尾楼的故事,简单,却深邃。


风雨润桃李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在故宫里,有一个叫延禧宫的地方,是后宫的东六宫之一。

因为《延禧攻略》这部影视剧的热播,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也是广为人知。

现在故宫里的延禧宫,和影视剧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还真有,现在的延禧宫里,竟然有一个烂尾楼。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延禧宫在明代初建成的时候,叫长寿宫,嘉靖时候改为延祺宫,清代的时候,改名字为使用到现在的延禧宫。

那么延禧宫里的烂尾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道光二十五年,沿袭宫里着火了,一把火把正殿后殿以及左右配殿都烧毁了,只留下了一个宫门了。到了清末的宣统皇帝即位后,光绪皇帝的瑾妃就想在这个空余的地方,修建一个三层的西洋式的水殿,结果还没有修好,大清就丸了,所以留下了这一个烂尾工程。

如今到故宫中,还可以看到延禧宫里的这个建造了一半的西洋式建筑。

如果不是大清灭亡,如今的故宫里,可能还能看到一座完整的西洋式水楼呢。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正如题主所说,确实在故宫紫禁城中的延禧宫里,有一座为完工的烂尾楼,而且还是西洋样式的,这座建筑到底是怎么来的,确有一段故事,各位看官请听笔者慢慢讲来。

这个延禧宫呢,打从明代建造故宫的时候就有了,其功用是给皇帝后宫的妃嫔们居住,比如说乾隆帝的孝仪纯皇后,道光的恬嫔妃都在此作为居所住过,到了清末宣统帝这,由于后宫空虚,导致故宫的这些个庭院很多都荒着,您还真别说,真有这勤快人就打算拾掇拾掇这个地方,这个人就是光绪帝的妃子瑾妃(见下图)。这个身材胖胖的妃子不愧是珍妃的姐姐,也是能折腾的主,她的想法是在这弄个最洋气的“海底世界”养鱼。

(此为瑾妃老照片)

于是乎咱这个瑾妃说干就干,马上让人给设计并且施工,很快这座三层的西洋式小楼的框架就支起来了,按照最初的设计,是在大理石的外墙窗户上都安装上进口的双层防水玻璃,在小楼的最下层是大鱼塘,里面养各式各样的珍稀鱼及水生植物,然后妃子们可以下到底层透过防水玻璃欣赏这“海底世界”,您还真别说,这理念别说大清朝,就是搁到现在也是够“潮”的。

(下图为效果图,着实漂亮呢)

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个工程在干到一半的时候,大清王朝就挂了,一下子建造所需要的资金就没了,施工队也就停工了,于是这个漂亮的海底世界工程就不得不烂尾了,一直到今天还是荒废的状态,甚是可惜呀。

(谢谢观看)


老猪的碎碎念


都别抢,我来答。

中国古典建筑的集大成之作“紫禁城”里竟然有几座西洋建筑风格的烂尾楼?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以后跑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它的名字叫延禧宫(灵沼轩),又称为“水殿”或者“水晶宫”,而且它确实是一座还没有建造完成的烂尾楼,因为它还没有修好,清朝就垮台了。

  • 历史背景

灵沼轩是在延禧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延禧宫在明代时被称为长寿宫,嘉靖皇帝的时候被改名叫做延祺宫,到了清朝时才正式定名为延禧宫。居住在这里的主人是明清两朝的嫔妃们,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时候延禧宫毁于一场大火,所以这就是使用木质建筑的坏处之一,不管修建的再精美,只要一场大火就给报销了。反观西方使用石料作为建筑主体,所以才有那么多精美的古典建筑能够保存下来。

自从道光年间延禧宫被烧毁以后,虽然一直说要复建,但是一直到同治朝时都没有下文。直到溥仪继位以后的宣统元年,光绪帝的妃子瑾妃,这时候要称她为端康太妃,在她的提议下才开始复建延禧宫的工作。

  • 制作工艺和过程

但大家都知道溥仪继位时很多新的建筑技术已经传到中国,那时候特别流行西式建筑或者中西式结合的建筑,譬如像俗称十里洋场的上海在那时候就修建了很多西洋风格的建筑以及中西式结合的建筑。

因为石料建筑更加坚固,而且不易毁坏,不像以前的木质建筑一把火就给报销的干干净净。虽然那时候我国的建筑也并不全然是木质,但是石料、钢材之类的都使用的极少,尤其是钢材更不用想了,基本都是清朝晚期快要垮台时才在西方的推动下进入中国。

在端康太妃的提议下决定在延禧宫的原址上重新修建一座建筑,因为考虑到木质建筑容易失火,所以当时修建的是一座采用石料和钢材结合的3层西洋式建筑,如下图所示。

大家可以从上图看到这座西洋风格的建筑还没有完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确实就是烂尾楼。因为它当时修建的时间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而三年以后清朝就垮台了,虽然三年的时间足够修建这座建筑,但是由于不赶工期,而且当时财政紧张,基本上属于修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的状态。

清帝逊位以后就更不说了,虽然民国政府每年都会承担清帝高达数百万两白银的开支,但是基本上已经无法拿来修建这座宫殿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去修建了。当时在修建这座建筑的时候,还使用了很多当时的高科技,比如电灯、电风扇和电暖炉之内的。

虽然现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很平常,但在那个年代确实就是高科技。此外修建这座建筑的时候还使用了大量的钢材,这就让这座灵沼轩在红墙黄瓦的紫禁城里显得非常异类,但是好处就是非常坚固,譬如1917年的时候,这座宫殿还遭到直系军阀派出飞机轰炸,因为当时张勋搞复辟,所以遭到直系的攻击。

不过这次轰炸对这座建筑的影响并不大,这座宫殿在制作风格个工艺上均出自德国人之手,之所以取名叫做“水殿”或者“水晶宫”。是因为当时在设计的时候,设想的是在宫殿的周围修建一条环绕宫殿的水池,就像龙王的“水晶宫”一样把宫殿包围起来。

从图片上我们只看到两层,是因为还有一层是被埋在地下,其建筑房间一共39间,5座瞭望亭,在亭子中还使用了玻璃等新式材料。其墙体采用汉白玉,可以说在建筑技术上主要采取的是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建筑技术,但在装饰上又采用了东方的龙,还有竹纹、牡丹纹之类的东方元素。

因此它其实是一座中西式结合的建筑,由于时代的因素,所以称为了紫禁城里的一朵“奇葩”。

亲,对这篇回答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围炉谈史


这座宫殿就是一座没有完工的西洋建筑,并没有什么诡异的故事,也不是大家说的冷宫。

如果问逛过故宫的朋友们:宫里哪些建筑让你人印象深刻?除了三大殿之外,延禧宫里的这座烂尾楼也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逛过故宫的小伙伴可能不一定知道延禧宫,很多人逛故宫就是直奔三大殿和御花园去的,东西六宫也就象征性看一眼。但是延禧宫里的这座“烂尾楼”,可是宫里最具特色的一座建筑。

图片上这座楼叫做灵沼轩,这是隆裕太后给起的名字,以期“火能克水”,改变一下延禧宫悲惨的命运。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水晶宫”,这是民间的俗称。虽然现在看上去,水晶宫破败不堪,很多人就觉得这是不是被焚毁的,或者是被炮弹炸毁的。其实都不是,这是一座烂尾楼。水晶宫所在的延禧宫,是故宫里“最悲催”的宫殿之一了。自从建好以后,就多次被大火焚毁,焚了再建,建了再被焚毁。延禧宫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整个延禧宫被一把火烧的就剩下一座宫门了。复建后,没过几年,延禧宫在咸丰五年又被失火。这次焚毁之后,内务府就没有再建延禧宫了,据说是当年算命的说,延禧宫的延禧宫位东北,属八卦中的艮位,易着火,不宜再建。

这样一荒废就荒废了几十年,一直到宣统元年,隆裕太后掌握后宫的时候,才着手复建延禧宫。据说当时的大太监张兰德像隆裕太后提议,建一座带水的建筑,这样可以克火,就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一幕了。

据《清稗史》和《清宫词》里的记载,它是以铜作栋,汉白玉作拱墙,上下三层。四周及地面以下,皆为水池。地板和窗户皆用玻璃镶嵌,池中养金鱼,俯视如入水晶般世界。

隆裕太后命令工匠们在延禧宫的院内挖一个深余数丈的大坑,修建三层的宫殿立于水中央,一层在水下,两层在水上,宫殿的四角各建一个亭子,以钢铁石材为结构,以双层玻璃为墙壁地面,在玻璃种蓄水养鱼。水晶宫于1909年动工重建,建了2年多。1911年清朝覆灭,水晶宫停建,也就成了紫禁城里的名符其实的“烂尾楼”。

虽然没有建成,但是后宫里的太后太妃们,希望可以在延禧宫中感受水晶宫的壮美,就在水晶宫一圈摆满了大缸,并在缸里蓄满水,养起了鱼,聊以自慰。在随后的岁月里,延禧宫的水晶宫遭受了风吹雨淋,出现了颓废之状。曾经一度水晶宫的负一层还被填实了,不过最近几年,故宫对水晶宫就行了维修维护,也让水晶宫恢复到了最佳的状态。

大家逛故宫的时候,除了参观三大殿,也可以看看这座故宫里的“烂尾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