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这句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疯狂自律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什么意思?

一、高适的排律中的一句诗

这两句诗来自于高适的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虽然是乐府的古题,但是高适是以排律的诗体写成,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必须要严格的对仗。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一副严格遵守格律的对联,也因此被商家当作门联悬挂。

二、高适乐府全诗要注意的地方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上面讲过,这是一首严格的排律,全诗黏连对仗平仄无一处纰漏,这在盛唐比较难得,比如李白的乐府诗《关山月》虽然也是以排律写成,但是有两处没有对仗,不如高适这首如此的严谨。

第三句和倒数第二句,“谢安石”“与霄汉”都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第十一句“能为吉甫颂”用的是平平仄仄仄(吉是入声字),这种句式叫做三仄尾,也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这两种变格在唐朝当作格律诗的正格使用。

三、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

这两句是标准的律句,工整的对仗,天地对江湖,庄周对范蠡,马对船,没有虚词都是实词相对。

天地之间行庄周之马,江湖之上放范蠡之舟,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古读书人常常行走在归隐与入世之间,论语中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仕途不顺的人往往用道家的思想来自我解脱。

范蠡功成名就后,归隐江湖,庄周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这副对联主题是赞扬自由自在的人生,向往庄周和范蠡那样的生活。

四、庄周的马不简单

在《庄子》书中的马并不简单, 关于“马”的描写有好几处,最符合的应该是《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逍遥游》来看,”天地庄周马“中的马,是“生物之以息相吹”的“野马”,不由让人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从高适原诗的后两句“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来看,这副对联的“庄周马”,不是真实的马,是指天地之间的一种生生不息的气息。

结语 陈希烈其人

这首诗的结尾是: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看来高适是在陈希烈罢相之后写的这首诗,用来宽慰这位曾经被誉为"苍生谢安石 ,天子富平侯”的朝廷重臣。虽然官场失意,但是“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不过这位陈希烈同志没有“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而是晚节不保,在安史之乱后,投降叛军并被授为宰相,两京收复后被朝廷赐死。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将陈希烈列入《奸臣传》。

可惜了高适,费尽苦心写了一首好诗,没想到竟被打了脸,真应了白居易的那首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此句出自唐代高适的《留上陈左相》一诗,但此句名流千古却是在它被作为对联挂到北京一店铺以后。

但时至今日,此诗虽然被公众熟知了,但它的深意却几乎没几人能懂。表面看,它的意思很浅显,无非是“庄子骑着马儿在天地间逍遥,范蠡划着船儿在江湖间自在”而已。

然而,真正读过庄子,对国学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这理解恰是对此句的误解。实际上,此诗的上半句里“马”非“马”,下半句里的“船”也非“船”。那么,它们究竟表达了什么呢?


先来看全诗,高适的《留上陈左相》写于好友被贬谪时,全诗如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可以肯定的是“天地庄周马”中的“庄周”却是指庄子无疑,然而,这里边的“马”却并非现实中所说的马。

读过庄子的人都应该知道,庄生马是《齐物论》里的形象: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 齐物论》)”

解释了“马”以后,上半句就非常好懂了,这句恰恰讲的就是一种哲学思想,意思是:天地万物和我(庄周)合而为一。


对,这就是高适想透过庄子表达的哲学理念,庄子的齐物理论,后来与佛学理论相融合,形成了佛教中国化的成果:禅宗。其思想中有个观点,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是一样的。这个合而为一,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万物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天地庄周马,就是表达了天地人事物合而为一,万物浑然一体没有丝毫差别的意思。

理解了上半句以后,下半句的“江湖范蠡船”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同样,上半句的马是万物的指代,下半句的“船”也是万物的指代。它的意思是:江河湖海与我和万物合而为一,浑然一体而没有丝毫差别。


这两句合起来表达的意思就是:平等。说来,挂这两句的店铺老板莫不是本人文化修养过人,必定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这两句,是最适合放在店铺的。

听完上面的解释,店铺老板挂它所传达出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那世间万物就都是平等的,既然大家都是平等的,进我店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将这两句放在店铺还有一层深意就是:我们会平等的对待顾客。无论是你身着华服,还是衣衫朴素,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只要你到我店里来,我既不会把你当上帝,但也不会怠慢你。只这一句,店铺的格局立马就大了,格调自然就高雅了。

只是,话说回来,如今的商业环境下,能真正“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的,又有几人?



记者李满


看了几个回答,发现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其实这个对联最早来源于一句唐诗。

作者就是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



唐·高适《古乐府飞龙曲 留上陈左相》,其中有一句是: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这时候作者是表明自己向往无忧无虑,泛舟江湖的先哲。

庄周可以说道家喜欢“逍遥游”的代表人物,而范蠡则是急流勇退,从伴君如伴虎朝中大臣短短几年时间之间就变为列国之间数一数二的大商人,从此笑傲江湖。


其二,这则楹联刻在如今北京大栅栏大街一家商铺上。

店名:亿兆。

这个店以史为鉴路过过多次,铺面虽然不大,商品也以旗袍服饰为主。貌似和周围其他小店没啥不同。

但是正是有了门口大气的楹联,让人感觉店主人有飘飘出尘之气,对于钱财虽然寄希望赚取“亿兆”,但更多的是向往庄周骑马周游四方,以及向往范蠡三聚三散家财的境界。在许多店铺中,不仅让人高看一眼。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唐代诗人高适为自己的朋友陈希烈写过一首诗,用古乐府飞龙曲的牌名,诗名为《留上陈左相》。诗中有“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这样的句子。

“庄生”指战国思想家、老庄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庄子对于无限精神自由有很高的向往和追求,尤其他的名篇《逍遥游》中有深刻体现。

范蠡是春秋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称霸的越国大夫。功成名就后范蠡退隐江湖,到陶地做生意以治理国家的本事进行经营,三次取得千金财富,两次散财于族人亲朋,后称之“陶朱公”。

对于“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这两句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高适写给朋友陈希烈是希望他不要被官场的上升或是贬职而羁绊以至于心情不好。要看到天地之广阔,如同庄子《逍遥游》里说的,精神世界的广阔,精神的自由,如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高适以范蠡泛舟江湖来劝陈希烈意思是说就算像范蠡一样功成名就,有帮越王复国之功又能怎么样?有多少人不是兔死狗烹?比如与范蠡一同帮勾践复国的大夫文种就是被勾践赐死。应该像范蠡一样不在乎这些身外名利,进可高居庙堂,退可逍遥江湖,进退有度才是君子风度,不要只被眼前环境所局限。

至于说到这两句诗后来成了商家对联,大概想取之意是:天下之大任我驰骋,处处都是生财之道。求财之路虽有波折如同江湖,但进退都有收获。


沅汰


【麓风轩】品书法,讲故事——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这副对联从字面上看显得大气、张狂、逍遥;具体解读涉及到庄周、范蠡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思想与人文掌故。


1、庄周

这个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般称“庄子”。

2、何谓“庄周马”

庄子为什么跟马扯在一起?

在庄周的重要著作《庄子》中有一篇《马蹄》,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庄子通过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伯乐治马的事,以马为喻,说明一切羁绊都是对自然本性的摧残,提出了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3、范蠡

人称陶朱公,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在妇孺皆知的“卧薪尝胆”的故事里,他曾献策辅助越王勾践,出谋划策,励精图治,复兴越国,灭掉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4、何谓“范蠡船”

据说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功成名就之后,带着大美人——西施泛舟于太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从此退出江湖,再也没有人看见他,躲着过逍遥日子去了。

回头再来看对联,麓风轩认为可解读为:

天地之大,任我如庄子的思想一样,不受礼教的束缚和羁绊,策马驰骋,返归自然;江湖之远,多想效仿陶朱公那样携手美人,远离红尘俗世,逍遥自在,归隐林泉啊!

当然,这种对联的含义,也只是在纷扰尘世中的一种心灵安慰罢了,谁能真正做到呢?!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前面很多人已经解释清楚了“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的含义。

这两句话化用自唐代高适的一首诗歌,非常大气。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唐代:高适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但横批“亿兆”就一下子拉低了整体的意境,显得非常之庸俗,充满铜臭味。

高适诗歌里面:“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体现的是一种逍遥、自在、洒脱、无拘无束、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诗人用“天地”对应“江湖”,实际上体现的是脱出牢笼,离开朝堂斗争的一种高远隐逸的志趣,“庄生马”对“范蠡船”写的是庄周不愿意入仕,范蠡功成身退,都是在抒发自己不愿意被世俗的功名左右的胸襟。

庄子的逍遥

庄子因为崇尚自由而放弃了楚威王的相国之位,一生只做了个小吏(漆园吏)。庄子因为不愿入仕,所以就隐居深山,潜心研究道学。

庄子的逍遥,见于《逍遥游》一章: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氏对庄子说:“我的领地上有一棵大树,别人说是樗,也就是臭椿。树身长满大疙瘩,木匠弹不下墨线。旁柯高枝全是弯的扭的,圆不中规,直不中矩。长在大路边多年了,木匠走过,熟视无睹。先生你所讲的都是空话,就像那棵臭椿,大而无用。难怪啊,众人都不理睬你。”

庄子笑笑说:“现在先生你有大树嫌弃它不中用,为什么不移植到那非无非有的地方,那辽阔而寂静的旷野中去呢?在它的绿荫下,在它的巨柯旁,你漫游、清玩,深入无为之境,你闲躺、安睡,获得逍遥之乐。你将同它一样,不会挨刀短命,不会受害遭灾,不会被人认为有用处。你若这样做了,就能活得自由自在,不会再有人生的艰难痛苦了。

范蠡的洒脱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

南阳商圣范蠡画像

商家用“范蠡”和“庄周”来抬高自己的品味,无可厚非;只是横批的“亿兆”,立刻暴露了自己现实、求财的本质。这跟庄周、范蠡所想要表达的志趣,可以说相距万里了……


谈者无语


都说的那么复杂,实际上这是作者一种感情的表达和对人生的感悟。感觉这东西,都是一时有感而发,哪会太复杂。脱离了本质。

这两句其实是作者的问答,对自己思想的一次升华,结合前后两句就明白。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

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折腰侍权贵,宠辱自知。宦海历浮沉,回首可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感慨青春交付了别人与时代。都成为过眼云烟。

那以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不致光阴虚度呢?

那就要学习庄子和范蠡两个前辈。

庄子曾说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就是生活本质本就无差别,何必拘泥于形式拘泥于心?天大地大,任我逍遥!

范蠡急流勇退,荣华富贵如烟云,携美泛舟游历江河湖海,何等自在!

逍遥快活,悠然自乐,浩荡山川,无忧无虑。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何必非要执迷不悟呢。

这并不完全是作者的体悟,也是作者作为诗人,感悟到先辈和同时代诗人之命运,经由触动而发的感慨。


磨豆哥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盛唐诗人高适诗中的句子。这首诗的名字是《留上陈左相》。全文是这样: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陈左相名叫陈希烈。是与高适同时代的官员。没有查到高适写这首诗的背景。但从诗的意思来看,大概是对方被降职或是贬官之后写给对方的。这首诗的大部分内容,与此题无关,没兴趣的不必细看。从“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之前,几乎全部是文人间相互吹捧的套话。无非是说对方的才能多么了不起。之后的句子,是说,即使贬了官,也可以过得很好。其中的“知荣辱”与“见沉浮”都是宽慰人的话。“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是说,官当的小了,可以过的更逍遥。而“去此从黄绶”中的黄绶,指的是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间的官位。 一般人做了这样的官是会很高兴的。可是陈希烈是从左相的位置上下来,大概是不会太高兴的。

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船”,有人把“庄生马”理解为“庄子骑的马”,因为后一句是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而后边紧跟着,逍遥堪自乐,于是,把“庄生马”理解为逍遥了。认为庄生骑着马在天地之间很逍遥。这当然是个大误会,如果说范蠡的典故与逍遥有关。“天地庄生马”与逍遥是毫无关系的。读过庄子都应该知道,庄生马是《齐物论》里的形象: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 齐物论》)”这段话应该不是很好理解。解释的也有很多不同。下面我把《四库全书》本《庄子》中郭象的原注抄给大家看看。应该算做权威的:

“夫自是而非彼,彼我之常情也。故以我指喻彼指,则彼指于我指独为非指矣。此以指喻指之非指也。若复以彼指还喻我指,则我指与彼指复为非指矣。此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将明无是无非。莫若反复相喻,反复相喻则彼之与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则天下无是;同于自是,则天下无非。何以明其然也?是若果是,则天下不得复有非之者也;非若果非,亦不得复有是之者也。今是非无主,纷然殽乱,明此区区者,各信其偏见而同于一致耳。仰观俯察,莫不皆然。是以至人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浩然大(宁?),而天地万物各当其分。同于自得,而无是无非也。(指,百体之一体;马,万物之一物)。”

如果上面的解释没看懂也不要紧。不太影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总之,《齐物论》说的是万事万事是没有差别的。据郭象说,马是万物之一,所以,马就是万物,万物就是马。庄子的这个齐物的理论,后来与佛学理论相融合,形成了佛教中国化的成果,禅宗。其思想中有个观点,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是一样的。总之一句话,万物是没有差别的。

高适为什么要写这个?很明显,是在安慰陈希烈,告诉他,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大官小官都是一样的。钱多钱少都是一样的。官小了,事还少了呢,可以过逍遥了。诗的最后一句也是这样意思,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无论你在天上,还是在地下,不过都是过日子。

这当然是劝人的话。人在得意之时,不会信的,可是失意之时,这却是很好的镇定剂与安眠药。

现在再说说店铺以“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什么意思?人在天地间生活,开店也在天地间,人在江湖上,开店也在江湖之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既然大家都在天地之间,江湖之上。那么大家都是平等的,进我店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故而,“天地庄周马”讲的是,平等的对待顾客。这里边的文化感体现在哪里呢?不是他用了句古诗,也不是他用了庄子,而是他背后表达的意思。你到我店里来,我既不会把你当上帝,但也不会怠慢你。你是皇帝我不会高看你,你是乞丐,我不会歧视你。这才是格局和身份感。

“江湖范蠡船”讲的是逍遥,应该没错。范蠡做生意,三次散进家财,体现了超越的胸怀。挣钱不是目的。人不能为了名利所羁绊,要活得逍遥洒脱。既是提示顾客消费时洒脱点,不必把钱看得那么重,又是告诉顾客,本店不是唯利是图的。大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


七月流火140400643


对联中有两个故事,知之可解之:

天地庄周马:

庄子著《马蹄》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意思是: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接下来,庄子写马遇到了伯乐,马会怎么样?马就成了工具,马受到奴役,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

本篇是庄子借马蹄表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以马必须回到纵横自由的天地,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江湖范蠡船:

范蠡帮助勾践成就霸业,乘船离开越国,归隐江湖。自号鸱夷子皮。以经商为生,后经商成功,奉为祖师。世称:陶朱公!

范蠡的儒商思想为后世称道:富行其德,农商俱重,掌握时机,薄利多销,多种经营!

对联: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隐含纵横天地,笑傲江湖之意。




闲适人家


“天地庄周马,江湖范蠡船”是北京前大街的一个商铺的对联,横批是亿兆,横批好理解,就是财源广进的意思,对联里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著名人物:庄子和范蠡。范蠡富可敌国,他就是商界的财神爷,用在这里比较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庄子会出现在这里呢?

其实这个对联最早出现在一首诗中,是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中的句子,全诗就不贴了,只说其中有关联的句子“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船。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看写这首诗的背景,其中陈左相就是唐玄宗时期的陈希烈,陈希烈早年因为精通道学得到唐玄宗的重用,更是在后来得到李林甫的举荐,成为李适之之后的宰相,先任同平章事,后为左相,但他并非权倾朝野之人,而是依附于李林甫,之后杨国忠受到重用,要排挤出李林甫,杨国忠又成了陈希烈的依附对象,但在李林甫去世后,陈希烈还是遭到了杨国忠的记恨,不得不辞官,唐玄宗将其放在了太子太师的位置上。陈希烈为此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所以高适写出这样的诗来劝慰陈希烈,用庄子和范蠡来开解陈希烈。

庄子原名为庄周,是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原本是战国中期宋国的远亲宗室,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学识和见识都非同一般,曾得到楚威王的仰慕,欲拜为楚相,但被庄子拒绝了,他不愿意受功名利禄的约束,只想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所以他做的最大的官就是漆园的小吏。后来更是隐居起来著书立说。

他在《逍遥游》中有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齐物论》有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无不是在宣扬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法自然的境界,逍遥自得,顺应自然。

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和文种一起到了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复国,范蠡更是和勾践夫妇一起到吴国为奴为婢,在阖闾墓旁剁草养马,除粪扫洒,最终被夫差放回越国,之后勾践卧薪尝胆,文种治国,范蠡治军,终于报了会稽之辱,越国打败吴国,准备北上称雄。这个时候,范蠡偷偷的跑了,并书信一封让文种也跑,因为勾践此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文种没来得及跑就被勾践赐死,而范蠡则携如花美眷(或许为西施)泛舟湖上。最后定居于“天下之中”的陶地,自号陶朱公,开始以此为据点经商,并最终成为天下巨富,值得一提的是,范蠡很可能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思想一直影响着范蠡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作为。


基于此,我们再来看看高适的意思,无非就是希望陈希烈效仿庄子、范蠡,不要执着于高官厚禄,而应该乐得逍遥,让心灵无拘无束。

但很明显,陈希烈并没有听进去,他达不到那样的境界。因此安史之乱中,陈希烈被俘,做了叛军的宰相,之后被唐肃宗赐死。

那为何“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船”又用在了商界里呢?前文说了,范蠡是商界的财神爷,用上无可厚非,这句对联全用上也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诚信为本,不恶意竞争,不计较小利,达到一种双赢的境界,以求财源广进。

其实,即便没有这个意思,就这么一句高大上的对联摆在那里,瞬间就提高了店铺的档次,很多人就乐意来看一看,逛一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