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文 | 东方

最近电视剧《安家》火了,女主房似锦,让人心疼。

二十七八岁的女孩,本应光彩照人,但房似锦的人生底色,却是一片灰暗。

她像机器人一样,不择手段,拼命赚钱。

她极端吝啬,虽是销售冠军,收入远超同事,却穿最便宜的大陆货,连一条漂亮的丝巾都不舍得买。

她为了省钱,租凶宅去住。

她不懂生活情趣,没有任何娱乐,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边啃馒头边加班。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图/《安家》剧照

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展开,观众了解到了房似锦的过往:原来又是一个从小被穷养的女孩。

她的母亲一天到晚责骂她:家里太穷,没钱给你读书。你是女孩,也不配读书。更过分的是,长大以后,母亲把她当成了人肉“提款机”,不断压榨她。

如此长大的房似锦,内心严重匮乏,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钱。快乐对她而言,是奢侈品,是自己不配拥有的东西。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这是一个极端案例。现实生活中,鲜有父母会像房似锦母亲这样,无限地压榨女儿,但向孩子“哭穷”的情景,却比比皆是:

“这个太贵,所以不买”……

“家里很穷,爸爸妈妈买不起”……

“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

“爸妈挣钱很难,你要节约”……

原本是怀着善意,希望能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体谅父母的品质,但这些语言,无异于一座座大山,把沉重压在孩子稚嫩的心头,让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荡然无存。

从小被父母“哭穷”的孩子,长大后,或多或少,都被摧残成了“房似锦”——内心缺失的“负二代”。

01

被“哭穷”的孩子,心底烙上一生的伤痕

我有个闺蜜,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买买。高兴的时候,买。不高兴的时候,也买。三十来岁了,没有一分钱积蓄。

看她朋友圈各种晒,大家都很羡慕她。可她却告诉我:自己总是半夜偷偷地哭。感觉内心有个空洞,怎么也填不满。

她去看心理医生,原来她的不快乐,跟原生家庭有关。

小时候,她家条件不算差,妈妈却总以“家里很穷”的理由,拒绝她的合理要求。

长大后,她自己赚了钱,就拼命想补回来,但再也难以体会到金钱带来的愉悦感。就算买了喜欢的东西,记忆中那种委屈、压抑,依然在——小时候得不到的一个书包,一条裙子,居然成了她心头的一道伤疤,永难消除。

我想起了张爱玲。她的少女时代也是艰难的:

“有一个时期在继母治下生活着,捡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

她哪里是嫌弃那件衣服?她是嫌弃物质上被忽视的耻辱和自卑。

她曾向生母寻求经济援助。可是,生母也斤斤计较:

“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张爱玲缺的不仅是钱,更是爱。当她的合理要求不断被养母侮辱,被生母奚落,她得到的反馈是:你不配得到好东西。我吝啬的不仅是钱,也是对你的爱。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张爱玲,不但极度爱钱,对亲情也很凉薄。

她和姑姑住在一起多年,却把经济账算得一清二楚,就算姑姑打碎了一个东西也要赔钱。亲弟弟落魄的时候向她寻求经济援助,她明明有钱,却一口回绝。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所以,在物质上被极度压抑的孩子,总是容易走各种极端:

要么极度自卑怯懦,没有勇气追求美好事物;

要么报复性消费,拼命用物质来武装自己;

要么变得和父母一样吝啬,把消费当罪恶。

02

小时候越匮乏,长大后越放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终其一生都在修复自己的童年,童年缺失什么,长大后就拼命寻找什么。

网络上曾经有一篇热文,分析那些腐败贪官的童年经历,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大多吃过苦。有些是长辈有意设计安排的“锻炼”,有些是时代与家庭际遇造成的,给当年的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观念,表面上励志,其实是副作用极大的毒鸡汤。

那些被“哭穷”的孩子,如果成功了,会怎样?会迷失自己,拼命用权力、金钱来放纵自己。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贪官赵德汉就是农民的孩子,从小被穷养。因为小时候没有体验过金钱,所以穷怕了。这导致他成人之后,对金钱无比渴望,不择手段贪了两个亿。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图/《人民的名义》剧照

赵德汉早已习惯节俭的生活,住的是七十平米左右的老机关房,家具土得掉渣,拖鞋是破的,晚餐吃的是最便宜的炸酱面。他贪财,是真的生活上很缺钱吗?

未必,他只是童年时代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缺钱”。所以,贪来的钱,却不花。只把钱藏满了一屋子,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来看一看,数一数,像农民看丰收的庄稼地,心理得到了满足。

这样的畸形心理,可悲,可叹。

而被“哭穷”的孩子,长大后不成功,意志力和能力都很弱,会怎么样?

有可能会为了一个苹果手机,去卖肾;为了一个名牌包包,去捐卵;为了跟同学攀比,去裸贷;因为一个男人的一句甜言蜜语,一点物质上的小恩小惠,去被人包养……

虚荣,价值观扭曲,欲壑难填……其实都是走不出童年时代的执迷。在童年时代遭遇到的匮乏,总是在成年后被加倍的反弹。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运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03

“哭穷”的父母,缺的不是钱,而是……

让孩子的人生变得艰难的,不是家庭贫穷本身,而是父母对待贫穷的方式。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分享了一则女儿成长的小故事:

有一次,尹老师和爱人带圆圆回老家。途中要找酒店住一晚。

他们路过一家装修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圆圆的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但尹老师决定,只住更便宜的普通旅馆,这时圆圆显得很沮丧。

尹老师注意到了圆圆的表情,就对她说:“等你长大了赚好多钱,天天住五星级酒店好不好?”圆圆一听,立刻神往不已。她好奇的问爸爸妈妈:“五星级酒店是什么样的?”

尹老师既没有过分夸大五星级酒店的奢华,也没有跟圆圆“哭穷”,而是很平和的描述:五星级酒店里有很干净的床和卫生间,有二十四小时热水,有冰箱,随时可以喝饮料等等。

尹老师每说一句,圆圆就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这和我们家一样呀!原来我们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圆圆很快变得释然,她说:“我不住五星级宾馆,就天天住家里,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呢!”

尹老师对孩子的回应,真是教科书式的:有肯定,有共情,有展望,有爱。

擅长“哭穷”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负二代”

她向孩子传递了正能量:就算现在没钱住五星级酒店,但通过努力,将来一定住得起。其实,住五星级酒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样的豪华,能比得上全家人幸福在一起呢?

内心被爱浇灌的孩子,就算物质上匮乏一点,也是富足的。

而那些整天唉声叹气跟孩子“哭穷”的父母,带来的是压抑,是对现状无力改变的消极,是告诉孩子要认命。

“哭穷”的父母,是孩子头顶浇下来的一盆冷水。给孩子富足感的父母,则是孩子头顶的一道光。

“身穷穷一代,心穷穷三代”。父母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和眼界的穷。是用“哭穷”的方式,把局限性继续传给自己的孩子。

下一次,请停止再对孩子“哭穷”。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部分图/摄图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