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唐德宗继位之初,锐意进取,整肃风纪,朝廷上下的有为之士为之一振,皇朝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气,剑指河朔三镇,以强硬的姿态,不惜武力也誓要完成心中蓝图,削藩而重铸大唐之威严。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两税法之后,国库日益充盈,终于在建中二年即公元781年发动了削藩之战,开始形势一片大好,河朔成德李惟岳、魏博田悦以及淄青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节节败退,关键时刻,谁曾想幽州朱韬反戈一击,前线战况紧张,再加上淮西李希烈的加入,唐朝大半的天下处于战火之中,为此从关中急调泾原兵前往平叛,没曾想又爆发了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而逃出长安,此刻的局势是天下反叛势力结成联盟,形成了四王二帝局面,唐德宗为此很是恐慌。

李晟,唐朝名将,在奉天之难中,他于危难之时,历尽艰辛收复了长安,这才有了后续李唐王朝的延续。李晟的光辉也得益于忠唐之人的团结合作,其中韩滉就曾运送了一百艘船的粮米给李晟充作军粮,算是在后勤上给大唐的再造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如果说韩滉仅仅只是昙花一现的功绩就未免太小瞧了这位人臣,这是一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贤才,他的功绩比起于奋战在第一线的李晟、李怀光、浑瑊、马燧等绝对是不遑多让的,甚至可以说犹有过之。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韩滉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在唐代宗时期与刘晏分掌天下财赋,很是受到重用,不过在德宗继位之后,明显对这位干才反感,所以将其移出了京师,在建中二年六月,韩滉成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使,也算是为镇一方的实权人物。

泾原兵变以来,皇帝出逃,韩滉立马封锁驻地关口、桥梁,并禁止牛马出境。与此同时,他还修筑石头城,开凿大量水井,整治地方,修筑壁垒,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布置着,乍一看,是自保,是割据,亦或是史书给出的为德宗南渡长江作准备。

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其年轻时特立独行、不附权势而爱好学习的行为,以及刚强正直、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来看,笔者更相信,韩滉是忠君爱国的,他既是想在乱世中自保,亦是真的打算为德宗南下而做好万全准备。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帝国四处战火弥漫,皇帝逃亡奉天,中央统治崩塌,说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此乱世之际,拥有一镇实权的枭雄不少都蹦跶着,有人坐看风云好伺机而动,有人则想将混乱的局势搅动得越发的浑浊,终究是有人按捺不动。

战火灾难之地主要还是聚集于北方,南方尚算大体平静,当然淮西李希烈的叛乱令得南方诸藩也是神经紧蹦,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借助着战火的荼毒也想一展其勃勃野心的枭雄之姿。

陈少游发兵三千在长江北岸大规模阅兵,意图明显,意欲威慑江浙两道,江东与淮南两镇之地乃是粮草赋税等物资的重要场所,一旦有失,将切断南方对北方战场官军的输血,后果可想而知,而当时的唐德宗对于能否回到长安是极度失落的,可见局势已经糜烂到甚至是难以挽回的地步。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毫不夸张的说,江东、淮南安,则南方安,江南半壁安,则天下有望维稳。

当时的局势是,淮南已经有陈少游蠢蠢欲动,再加上叛将李希烈的威慑,东南半壁其他诸藩即使有心靖难也没有实力肃清,危急存亡只在一念之间。

韩滉行事果决,做事老练,他也发兵三千在京江以武力相回应。在此期间,当时的盐铁使包佶有钱帛八百万准备运往京城,但是遭到了陈少游的劫掠,而被抢一波后,包佶等人又被韩滉所抢,至此我们不得不对韩滉的立场而产生质疑。

公元784年,淮西李希烈引兵五万围攻宁陵,韩滉当即出兵支援濮州刺史刘昌,因为弓箭被射到李希烈帅帐之中,为此撤兵而走,宁陵解围。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韩滉凭借其迅速的军事反应,阻挡住了叛军的南下脚步,保证了南方一亩三分地的和平,他可能是本着唇亡齿寒的态度也可能是因为忠君爱国思想的产生。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李晟收复长安后,德宗得以返回中枢,此时有人告发韩滉暗怀异志,德宗深信之,即便是李泌多方争论也难以解除德宗的疑惑,如若不是李泌以全家百口担保,德宗对韩滉的态度真就很难拿捏了。

韩滉虽然不过是一镇之地,可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又是占据着江浙两道,税赋之地,朝廷控制力薄弱,如若怀有异心与淮南陈少游联合,朝廷的经济命脉就会被瞬间掐住咽喉,这对本就历经战乱之后的唐廷而言绝对是雪上加霜,无异于晴天霹雳。

德宗经过此次叛乱之后,犹如惊弓之鸟,对藩镇犹为恐惧,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好在李泌的据理力争,最终德宗批示了李泌的奏疏,让韩滉的儿子回家探亲,并赐予绯色朝服,好言安慰。

朝廷的这一举动,让得韩滉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察觉出了德宗释放出的好意,而为了感谢朝廷的信任,韩滉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其立场。他见到儿子的当天就发出粮食一百万斛,表明心向朝廷之意,然后五天后用棍棒将儿子赶往长安。由此种种,韩滉都在表明他对朝廷的立场,他是唐朝之臣,而且是忠心社稷和君王的臣子。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还别说韩滉的行为一下就引起了蝴蝶效应。陈少游眼见韩滉表忠心,他也不失时机的进贡了20万斛,而且各诸道都争先恐后,由此可见李泌之睿智,韩滉之分量。

韩滉的投桃报李绝不止于此,不久陈少游死,淮南大将打算自称留后,并大肆劫掠,韩滉霸气的派人传话:倘若你敢作乱,当天我就带着全军渡过长江杀你!一句话就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淮南一镇。往后,韩滉不停的将江淮粮食、布帛源源不断的送往朝廷,算是给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注入了新鲜血液,得以迅速恢复元气。

韩滉自此得以成为唐中期名臣而流芳百世,这不得不说德宗选择相信李泌而最终成就了韩滉的功绩,可谓是双赢。看了当时局势下的发展,笔者还是对德宗以及韩滉都捏了一把汗,需知任何人的一个决定将会改写李唐历史。

玄宗时期的王忠嗣一度身兼四镇节度使,号称大唐边帅第一人,其影响力比起安禄山可谓是高出甚多,可是他选择了以死报国,这是因为其忠诚,否则逼迫之下很可能就是破坏力高于安史之乱的另一番场景。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奉天之难中,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其实并不想反叛,奈何手下已经劫掠长安,身为长官他已经被架在火炉上烤了,除了接受现实加入反叛行列,他能如何呢?这是实事下的无奈!

李怀光率领朔方兵勤王,奋战在前线,平定了不少的叛乱,可是因为其屡次上疏想要德宗惩罚卢杞、白志贞等人,为此卢杞先发制人,导致德宗让李怀光追击朱泚,趁机收复京城,不许其来奉天。为此李怀光方法失当,将兵而不听调,威胁德宗处置了身边的所谓小人,由此李怀光害怕,官军一朝而变成了叛军,本无反叛之心,可害怕皇帝追责,说来政治当真是敏感非常。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名臣忠良还是叛乱祸国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的,这往往都是一念之间而已。

回到韩滉身上,他年纪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是否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实在不得而知了,说他爱国应该不假,可他绝非愚忠迂腐之人,他更像是一个会随实事局势而作出变化的人,所以一切都取决于朝廷是否作为。


唐廷屡遭挑衅,江东、淮南因一人而靖,一镇之力是进是退?

从韩滉前期的军事行动来看,应该更趋向的是先自保,再看局势风云。而在德宗重回长安之后,应对韩滉的问题,这将可能是两种局面,一是韩滉甘愿以死明志,束手就擒;二是携江东一镇之地而反叛。不管是哪种结果,江东人心必将不稳,而淮南素有异心,如此江南动荡,再加上北方尚有叛乱,天下不安,李唐社稷危矣。

幸好天不亡李唐,布衣宰相李泌为大唐争取到了韩滉这一张王牌,而江南凭借韩滉的能力手腕,一时间江东定,淮南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