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运粮河属隋朝永济渠,曾名御河、小丹河,后以漕运名运粮河


隋开皇四年(584年),将原位于今新乡县的获嘉县移治修武县东部(今获嘉县全境)。至此,古修武被划分为修武、获嘉两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划修武部分区域另设武陟县。大业初年(约605年),废武陟仍入修武,属河内郡管辖。

修武运粮河属隋朝永济渠,曾名御河、小丹河,后以漕运名运粮河


隋朝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为了解决北方的漕运和北征高丽的需要,“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记》)。修武被征出动大量民工开挖千里大运河的工程之一永济渠,永济渠是在曹操旧渠的基础上并利用部分天然河道建成的,引沁水往南与黄河贯通,北分沁水一部分通过长明沟、吴泽陂,与清水相连,经今新乡、浚县、汲县、内黄(以上属河南省)、魏县、大名、清河等(以上属河北)……到达涿郡(今北京城区西南隅)。

永济渠在修武县城老城南遗有故道即运粮河,全长4公里,是东西贯通修武县城区的唯一河道。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运粮河曾名御河,后以九道堰通丹水称为小丹河;又因以漕运为主,故最终得名为运粮河。

运粮河原在古城县南五里,明嘉靖年间改流县北。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知县朱政改流县南附城而东经获嘉入卫。今河道仍为万历年间所改。

修武运粮河属隋朝永济渠,曾名御河、小丹河,后以漕运名运粮河


修武运粮河属隋朝永济渠,曾名御河、小丹河,后以漕运名运粮河


历史上运粮河不但是条水上交通的大动脉,而且沿岸可以灌溉。每到春水上涨之际,沿堤柳绿,风景优美,时闻舟人谈笑之声,沿岸城镇商贸兴隆,热闹非凡。直到清光绪年间,从其下游入卫河水运仍可直达天津海河。明清两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