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冰说海洋|从独木舟到四大海船,舟船文明的那些如烟往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辑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特点的基本认识之上,并且这种认识随着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舟船文明。

一、刳木为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各地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的独木舟已达几十艘之多。如:20世界70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有木桨出土,经考古证明,中国最迟在约7000年前就已经有了独木舟。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艘古老的独木舟,长11米、宽0.9米,于1958年江苏武进县民工挖河发掘出土,据考古测定制成于6000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都有木桨出土,说明当时独木舟已成为浙江地区的水上重要交通工具。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还曾发现过几个“舟”字的象形文字。文字学家们分析:这些商代的“舟”字,已是左右对称、平底方形、首尾略向上翘并有着横梁和隔舱结构的木板船。美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从甲骨文中“舟”字的复杂程度看,当时的船已“不是欧洲人想象的用一个船头柱、船尾柱连接龙骨所组成的,而是带有尾板、舱壁及方端结构的船。换句话说,即帆船的原型。”

在商代的饕餮纹鼎铭文中有一个象形会意的“荡”字。该字形描绘了一个人撑船,一个人肩挑贝币或货物乘在木板船上,表示“行舟楫之便“的航海之利,已经具备了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意义,它形象地反映了木板船出现后,原始的海上实践活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由此可见,商代时期的人类社会随着木板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对“行舟楫之便”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上古时代那种漫无目的、单纯追寻生活资料的水平之上,而是将航海活动与商品交换活动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深化了海洋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属性。中华民族最初“行舟辑之便”的海洋观念,也许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渐形成,驱动着人们进一步走向海洋、征服海洋。

二、 四大海船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巨大成就,在若干领域领先于世界。至明清时期,按广义和传统的功能分类,中国古代形成了“福船、广船、沙船、鸟船”四大海船船型。

福船亦称“大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是福建和浙江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也大多为福船。广船起源于春秋时期或更早期,产于广东,建造地在广东省和海南省,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沙船是一种平底、方头、方艄的海船,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船型,为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鸟船头似鸟嘴,故称“鸟船”,又称浙船。沿海一带的古代浙江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

“绿眉毛”木帆船造船技术和工艺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是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建造木帆船很少使用图纸。技艺高超的造船师傅,完全凭着世代相传的看家本领,把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标准尺寸都印在脑海里。即便是画个草图,他们在看完后立即销毁。因为,对造船师来说,图纸如同武林秘笈一般珍贵。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工艺,在中国最为典型的四大古船上都有使用。比如最典型的鸟船“水密隔舱”技术,明代制造的远洋航船上,一般都有很多个这样的隔舱。它可用来放货物,还能提高船的安全性能,当其中一个舱进水时,由于其他舱位密封,所以船只不会下沉,堪称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航海史的巅峰之作。

三、闽舟为上

古代福州造船业的崛起,有赖于汉魏时期与南海诸国的频繁往来。南朝刘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郑弘传》记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汛海而至。” 东冶即福州。可见,早在三国孙吴永安时期,就曾在东冶置典船校尉,主谪徙之人造船于此。福州开元寺东直巷就是吴时的都尉营,号“船场”。说明当时福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船能力。

隋唐以来,福建海外交通贸易兴起,福州成了重要的海外交通贸易港口,也成为当时福建的造船中心, 乃至于全国造船基地之一。在疍家航海技术与汉人科技文明结合的基础上,闽人造出了适于远洋的大船。宋时,由于宋代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这给南方航海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曾任北宋福建南安县主簿的谢履诗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可见泉州所造海船,在宋代已被列为朝廷制定外交船舶,甚至北方的金朝人也来请福建人去打造战船。据徐梦莘编著的宋代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会编》载南宋初年名相吕颐浩文称,“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

从自然资源来看,闽浙粤三省多山区,盛产木材,其中又以生长在福建山区的杉木、松木、樟木、梨木等建材最适宜造船,加之南方中国的手工业,如木工、铁工、油漆工等都很发达,其制造技术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制造业。宋元时期,福船成为开展海外贸易的主要船型。马可·波罗称:“各有船房五六十所,商人皆处其中,颇觉宽舒。”马可·波罗于公元1291年奉元世祖之命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出嫁给波斯国王,就是从泉州港起航。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主要采用的就是适于远洋航行的福船,之后更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舟船,不仅帮助先民们勇猛地划向海洋,还是开启人类海洋文明的标点。千百年来,随着造船术、航海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出自征服海洋和祈求平安丰收的愿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飞翔的艺术翅膀,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船文化,唤醒了人们拥抱世界的开放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