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明万历三十年刊本《三才图会》

筏是船的雏形,先民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浮力,便将木段连缀捆扎起来,形成木筏。《三才图会》载:“《拾遗记》曰:轩皇变乘桴以造舟楫,则是未为舟前第乘桴以济矣。筏即桴也,盖其事出自黄帝之前,今竹木之排谓之筏是也。”这里认为筏出现在黄帝之前,黄帝改筏为船。筏又名桴,《论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的即是筏。筏是一种古老的水上工具,时至今日,仍可在江河中看到渔夫驾着筏子的身影。

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渔船 汉画像石 山东滕州出土

此三图为汉画像中的渔船,皆出自山东滕州。上图大船的船头船尾各有一人司橹桨,船舱中有人作乐,当是苑囿池沼中的捕鱼游乐活动。中图是两只小船漂浮在水上,水面波涛起伏,当是急流中,每船各有两人。下图渔船中有四人,船底有一条大鱼出现,船板上还有鱼篓状的器具。这些渔船高度图案化,难以看清细部,依稀可以窥见汉代渔业的一角。

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烟波渔乐图》(局部) 元代唐棣

《烟波渔乐图》中的渔船细节颇为可观,此处选的是局部图,从中可看到元代渔船的大致形貌。船形窄而长,仅容一人通过,两名渔夫在船上,皆戴斗笠,神情专注。其中一人在船头拖网,另一人在船尾撑竹篙。船舷一侧有两个Y形支架,似是取自天然树枝,两个支架间架设一根竹竿,备用的渔网搭在竹竿上。船舱中可见鱼篓、蓑衣等物,在他们背后,是隐隐的远山。

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疍船停泊图 清道光六年刊本《江苏海运全案》

在这幅《疍船停泊图》中,可以看到疍船的形制,图中有释文曰:“疍船南北洋皆行,身长仓深,头尾带方,船底及两旁涂以蛎粉,上横抹以煤屑,头尾间刷以矾红”,由此可见,疍船是一种宽阔的大船,头尾是方形,且带有鲜艳的红色。而从图中可以看到,疍船三桅,方形船头上绘有八卦图案,船舷一侧还系着三板(舢板),可在大船和码头之间灵活来往。这是清代中期的疍船图样,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五种古代渔船,发现古人的智慧

流网渔船配置图 民国二十六年版《中国渔业史》 李士豪、屈若搴 著

此图见于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版的《中国渔业史》,机器动力的渔船此时已有使用,“清季以来,购置渔轮,发动机渔船渐输入我国,渔船之构造,日渐进步,渔船之构造与普通商船,渐异其组织,其最重要之处,为龙船骨部,因渔船之龙骨部为尖锐形,重心在下,可以经耐风浪”,图中所示的渔船有六舱,功用各不相同,船头的舱存放渔具船具,第二舱是网具,第三舱是渔获物,第四舱是冰,第五舱是渔夫手携具,第六舱是食量舆薪,此时的渔船已进入现代渔业的范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