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冰說海洋|吳楚之戰:首開水戰先河,誕生“舟師”“船軍”概念


向冰說海洋|吳楚之戰:首開水戰先河,誕生“舟師”“船軍”概念

長江中下游古東吳水域 張向冰攝影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逐雄,諸侯紛爭,戰火四起。

一些傍江依海的國家,如楚、吳、越、齊等國,由於大量地使用銅鐵兵器,並不斷地建造戰船,因而不僅能在陸上廝殺,還時常在江河湖泊甚至在海上交鋒作戰。其中,不少諸侯國海專門成立了舟師,經常配合陸軍作戰。

春秋後期發生的吳楚之戰,就是一場水、陸戰交替,並首開水戰先河的戰爭。從而誕生了“舟師”、“船軍”的概念。

早在遠古時代,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就製造了木筏,後來又造出了獨木舟和木帆船。中國古籍曾有過“伏羲氏始乘桴”的記載,說的是傳說中的“人類始祖”或“三皇”的首位伏羲氏時,中國勞動人民就開始使用木筏。

有一句“以船為車,以輯為馬”的老話,更是道出了中國人民早就在江河湖泊和瀕陸海區搏風擊浪的場面。當時的百越人、龍山人紛紛採用舟筏,由近海逐步向較遠的海域航行。舟船在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同時,也開始了它的軍事用途。

公元前11世紀前後,即春秋戰國之前,周武王姬發從西周(今陝西一帶)派兵討伐商紂王辛時,曾先在今天的河南孟津會各路諸侯,隨後才向殷軍發起猛攻。當時黃河水深狼急,戰船行動起來十分困難,但周軍客服了種種困難,並在牧野打敗了殷軍。商紂王走投無路,最後只好逃上鹿臺被火燒死。

隨著舟船水上交鋒的不斷增加,一些諸侯國為了適應江河湖泊和瀕陸海區作戰的需要,開始建造起噸位較大的戰船,進行水戰訓練。這樣,舟船就已不再是單純的運輸工具,而出現了集中多艘舟船進行有組織的水上訓練和戰鬥的水上軍隊。

“楚用舟師自康王始”。一本古籍兵志註記記載說明,至少在公元前559年前後,中國就正式誕生了古代舟師。當時不少舟師的戰船被稱為“餘皇、大翼、小翼、樓船、橋船、突冒”等。至於這些兵器交戰距離非常有限,所以水戰通常採用接舷戰和撞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