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历史上的俄国和德国由于是相邻的两个大国,似乎从来都没彻底信任过对方,哪怕是有短暂的“蜜月期”,也是在为下一次争霸来争取时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二战时期,两国前脚刚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没过几年便爆发了激烈的苏德战争。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俄德两国还有过一段友好的历史。在俾斯麦主政德国时期,俄国同奥匈帝国关系紧张,为了避免德国卷入俄奥冲突的风险,俾斯麦努力调和俄奥关系,并同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这段友好时期为两国发展提供了友好的外部环境。

波罗的海军备竞赛

1888年,看数字的话这是个很吉祥的年份,但是对于俄国人来说却不是个好年头,因为德国迎来了它的新皇帝——威廉二世。随着在情感上更倾向于奥匈帝国的新皇帝的继位,德国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激进的扩张派逐渐占据了政治力量的核心。两年之后,俾斯麦被威廉二世解职下岗。恰好此时《再保险条约》也到期,德国并没表达出善意积极与俄国洽谈延续条约,而是开启了舰队扩张计划,这让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西面的这个邻居。

“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运河的位置


随着德国战列舰一艘接一艘的下水,横贯日德兰半岛的威廉皇帝运河工程也竣工了。这条运河连接了德国两大海军锚地威廉港和基尔港,使两大锚地之间的距离缩短到只需几天的行程,简直就相当于把德国舰队规模扩大了一倍。沟通西欧的波罗的海航运线不再安全,这让俄国海军压力倍增。

作为应对,俄国海军马上开始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新战列舰排水量为9020吨,主机功率8500马力,最大航速16节。该舰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安装在2个贝壳形状、有2.5英寸装甲的双联装炮塔内。副炮有6门从法国进口的152毫米“施耐德”45倍径速射炮。1891年3月,海洋技术委员会的这一设计方案被御前会议通过。1892年1月,还没开工的这艘战舰已经获得了它的名字——“伟大的西索伊”。

“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伟大的西索伊

1893年,还在船台上的“伟大的西索伊”做了一次重大设计调整,主炮塔换成了刚才法国引进的圆筒式大型炮塔。这下改动不但让排水量增加到10400吨,船体也被延长到了107.23米,舷宽扩展到了20.73米,上层建筑也得重新设计。虽然更改设计导致返工延长了建造周期,但到1894年年中下水时,“伟大的西索伊”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俄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完全具备前无畏舰特征的新锐战列舰

随着铁甲舰时代来临,曾被沿用数百年的战列线战术遭到摒弃。在利萨海战之后,各国海军战术开始倾向于横队作战,就是将主力舰一字排开以舰艏冲角对敌,杀入敌阵后使用两舷的火炮和鱼雷展开混战。1892年英国“皇家主权”级战列舰服役,该级舰把双联装13.5英寸主炮都布置在了艏艉的中轴线上,实现了侧对敌状态下的火力最大化。“皇家主权”级战列舰使海军战术又回归到传统的“战列线”上,被视为前无畏舰的开端。

短暂的服役生涯

1896年8月,原本是“伟大的西索伊”验收的日子,由于设计时很多地方超过了俄国当时的造船技术,导致船舵、通风系统、水泵和炮塔均存在问题,因此前往船厂的海军部接收团队大失所望。好在通过修修补补之后,终于在10月6日交付海试。

此时,恰逢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内乱,开始屠杀本国信奉东正教的亚美尼亚人。一直以东正教世界领袖的俄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更何况30多年前的克里木战争还怨念未消。俄国打算派出自己最新锐的“伟大的西索伊”前往奥斯曼帝国附近水域,既能做出武力干涉的姿态,又可以落实海试还没完成的科目和成军训练。

“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喀琅施塔得港的位置

1896年12月,“伟大的西索伊”从遥远的位于芬兰湾的喀琅施塔得港出发,一路上不停地维修着各种故障,终于在1897年2月到达了克里特岛的外海。俄国人打算在这里进行首次武器系统测试,顺便让奥斯曼人听听俄罗斯雄壮的炮声。第一次法国进口的152毫米副炮试射很成功,两周后俄国人自己造的305毫米主炮试射却出了大漏子。由于主炮尾栓的设计缺陷,发生了严重的炸膛事故。法国进口的炮塔整个顶盖都被巨大的爆炸掀飞,还顺手带走了22名官兵的生命。

秀肌肉变成了丢人现眼,“伟大的西索伊”只好带伤开往土伦港,并在那里逗留了9个月。在此期间,嘴碎的法国船厂工程师边对该舰进行改进,边嘲笑俄国人的造船水平,让俄国官兵们丢光了颜面。船上主装甲板之间都可以出现1.5英寸(38毫米)的缝隙,也难怪法国人看不起俄国人粗犷的工艺。

“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就在“伟大的西索伊”于土伦升级的时候,俄国的国际环境又发生了重大变化。1897年11月,俄国窥探已久的胶州湾被德国抢占。作为对应,1897年12月,俄国海军霸占了旅顺港,终于实现了拥有“位于开放水域内的温水不冻港”的梦想。德俄两国在远东几乎同时得手,却没引发什么矛盾,德皇威廉二世反而在外交场合对俄国表现出了极大善意,波罗的海的紧张局势总算得到了缓解。

而在远东,“三国还辽事件”使俄国招来了一个远东新对手日本。随着日本海军利用甲午战争赔款极速膨胀,俄国海军只好拆东墙补西墙,先调动波罗的海舰队的力量来充实远东舰队。于是“伟大的西索伊”离开土伦后并没返回波罗的海舰队,而是于1898年夏天到达了新锚地海参崴,随后该舰就一直以海参崴为母港在远东地区活动。由于海参崴基地缺乏有效的保障设施,再加上煤炭供应紧张导致水兵们疏于出海训练,因此“伟大的西索伊”战斗力越来越差。

“伟大的西索伊”在1905年5月27日迎来了最后的时刻,该舰参加了那一天发生在日本海的大海战,却在战斗中没任何亮眼的表现,最终被日舰鱼雷击沉,结束了9年的短暂服役生涯。

“伟大的西索伊”——俄国近代第一艘前无畏舰短暂且精彩的一生

对马海战


“伟大的西索伊”的意义

“伟大的西索伊”从服役到最后战沉,虽说服役时间不长且磕磕绊绊,但其在俄国海军历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俄国作为传统陆权国家,其海军一直只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逞威风,因此被嘲笑为“要塞舰队”,既在陆地上征服了一系列土地并夺取一个关键港口后,配属于此地用于巩固该地区的辅助力量。

“伟大的西索伊”作为俄国第一艘前无畏舰,揭示了俄国海军向远洋进发的决心。虽说当时俄国造船工业落后导致该舰问题多多,可当时在纸面上展现出的实力可以说超过了德国最新式的“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让俄国人拥有了心理上的优势。而且该舰暴露出的问题,对随后战列舰的建造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例如随后建造的3艘“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就在建造时,就借助“伟大的西索伊”的问题对设计进行了几百处修改。因此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俄国战列舰的基本布局都是参照来“伟大的西索伊”设计。

从“伟大的西索伊”在船台上时,法国开始在造船领域向俄国进行技术输血。在法国人的帮助下,俄国船舶制造技术在短期内得到了显著提高,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5座万吨船台工期都被战列舰排满,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这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海洋上追赶列强们最接近的一次,他肯定想不到这个梦想居然会在远东被日本人砸的粉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