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李玫瑾(中國公安大學教授),她把人生分了幾個階段,其間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要讓孩子學會剋制“任性”。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有一個老教授曾經找過我,說他的兒子整天管他要東西。都已經17了,只要不去滿足他,就以各種不活了等等輕生威脅。這父親便說你快下來,明天就給你買。今天手機,明天電腦,後天遊戲的。總而言之父親拿他一點脾氣沒有。問我這該如何是好,我說已經晚了。你現在只能給了,他說那要給不起呢?我說最起碼你要熬過這段。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上面是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舉到的一個例子。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了,問題一一浮現,那也沒有辦法了,教育的關鍵時期已經過了。這時候如果你不滿足他的條件,他會各種和你鬧:離家出走,以死相逼等等......因此,孩子要從早教育,關鍵時期就是3~6歲,這個時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萌發自我意識,正處於性格養成的廚師階段。這時候就像矯正小樹一樣,小的時候柔軟好矯正。但是等小樹長成大樹,長粗了,變硬了,這時候在想矯正,不僅費時間費力氣很難,還會有可能把樹折斷。而孩子也是一樣的,小時候不矯正,長大就難了。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3~6歲時,要對他說“不”,就是這事我說不行就不行。

3歲之前孩子不能說話,大多數問題都用哭聲來表達,例如他身體不舒服,哪裡不順心,不會告訴你,他不會用語言表達,只會在那哭。但是孩子3歲後他就能用語言表達了,他不說,然後他要東西的時候你不給,跟你大鬧,這就是有目的了。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當父母發現他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出現,就要有意地對他進行“說不”。對孩子說“不”,要做到以下3點。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1. 要講究說“不”的環境。

讓孩子單獨面對你,不能讓他在多人面前。最好選擇在臥室內,因為房間裡沒有危險品。你將他置於臥室中,將門關上,讓他單獨面對你,他會感受一種環境壓力,然後告訴他今天這樣是不對的,下次不許在發生。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2. 以不變,應萬變

第一次這樣做,孩子會哭鬧,這時的父母不要打,不要責罵,也不要講道理,就算你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也不要走開,讓他知道你絕不退步。孩子哭鬧時,家長不要出聲不要哄,就告訴他這樣做不對,然後坐在一旁。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當孩子閉眼睛哭時,他會偷偷的睜眼看,內心會想你怎麼還不來抱我,然後再睜開眼,想怎麼還不理我,然後繼續哭,到第三次的時候他自己就不哭了。此行為就是要讓孩子明白,他自己做錯了事,怎麼鬧都沒用。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上文就是李玫瑾教授指出的剋制任性的方法。

這種“說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處理行為告訴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對,你再鬧我也不會退步,我對你的愛是有限的,取決於你自己的表現。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孩子會從中感知你的做法。當他知道你堅決的內心,就不會再與你鬧。然後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讓他知道,父母愛他但父母不遷就他。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文末可購買

孩子的該如何正確教育確實是讓現在很多家長頭疼,那麼這裡給讀者們推薦一款家庭教育書籍《幽微的人性》,本書由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寫作。針對於家庭教育。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呼籲全社會關愛青少年,重視他們的成長環境,對他們加強心理教育。書籍紙張精美,適於家長觀看,採取書中觀點來教育孩子。書籍價格實惠,相信會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李玫瑾教授:6歲前你不管,孩子長大後就很難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