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资治通鉴》中的一则故事,主要内容为“韩信并没有背叛汉王刘邦的心,但是又如何引起刘邦的杀心的”,以及《资治通鉴》的精华:司马光对此事的分析,

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话说韩信引兵攻打齐国,就快抵达齐国边界时,前方突然传来消息,称刘邦已经派遣一个叫做郦食其的辨士前往齐国,并且已经劝说齐国归降汉王。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准备撤兵。然而韩信手下的一个谋臣蒯彻却建议韩信不要撤兵,理由有两点:

第一,刘邦并没有下达撤兵的指令。不管情况如何,一个合格的将军,就应该以领导者的指令为准。倘若没有指令而撤兵,就是违反军令,刘邦追究下来的话不好交代。

第二,蒯通认为韩信辛辛苦苦统兵数年,眼见就要立下大功,反而被一个书呆子凭借口舌就取代了,这换谁服气?

韩信听罢觉得有理,于是继续向齐国进军。此刻的郦食其已经与齐王谈判完毕,正在喝庆功酒,对于韩信的军队根本没有设防。因此一路上韩信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就攻下齐国守军,一直到达都城临淄。

眼见大军来到,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与自己的谈判只是为了欺骗自己。此刻的“醒悟”已经为时已晚,于是齐王下令将郦食其煮了,然后弃城逃跑。韩信则立刻派遣部队追捕齐王,一路追杀到城阳,随后将齐王杀掉,此刻才算真正平定了齐地。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平定齐地后,韩信立刻给刘邦写了一封报喜战报,讲述自己如何平定齐地云云。除此之外,韩信还说道:“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王以镇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韩信称齐国狡诈多变,并且此刻楚国就在一旁虎视眈眈,为了防止他们复国,请让我做代理齐王镇压他们。

此刻的刘邦正在与项羽对峙,看到这封信后立刻大怒,骂道:“我这边还在困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韩信来帮助我,这小子竟然趁机要挟我!”看到刘邦这么生气,张良赶紧劝说道:“如今战事对汉方不利,怎么能够因为这些小事而得罪韩信呢,我们应该善待他,使其不要生变。”刘邦觉得有理,于是压下心中的愤怒,给韩信回信,并且对其大加赞赏,爽快地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意思是“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做真王,做什么假王?

随后就安排张良带上大印,正式立韩信为齐王,并且与韩信商议出兵攻楚的事情。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有了反心,刘邦事后诛杀韩信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实并非如此,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完全有资格独立出去,形成一股与楚、汉争锋的势力。楚国也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派遣辨士寻找韩信,许诺“参分天下王之!”并陈述利害想要与之联合。

然而面对诱惑,韩信却回答道: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这段话说得很有重量,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做过事,可是却丝毫得不到重用。然而在刘邦手下时,被刘邦亲切照顾,言听计从,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在韩信心中,对于刘邦是“虽死不宜”的,也就是说即便是死掉,也不会改变对刘邦的忠诚。

我们再从《资治通鉴》记载的另外一件事上分析韩信对刘邦的忠诚度。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这件事同样发生在韩信成为齐王之后,韩信的谋士蒯彻也认为天下大势取决于韩信,于是就劝说韩信反叛汉王刘邦。蒯彻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利弊,称项羽刚刚起兵之时虽然神勇无比,天下无人敢争锋,然而当他行军到京县、索城的时候,已经因为粮草的问题无法前进,成不了气候。至于汉王,失去了您(韩信)的助臂,则只能凭借巩县、洛阳一带的关卡防御,完全没有进攻的能力。

因此来看,楚、汉二王的命运就在您的一念之间,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与其让一家独大,不如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您占据富饶的齐国,再凭借您的圣德贤才以及佣兵众多,天下豪杰将会纷纷响应。届时,天下还有谁敢不顺从您?

蒯彻一口气说了很多,并且合情合理非常有吸引力。然而韩信不为所动,说道:“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乡利而倍义乎!”韩信依旧念着刘邦对他的情谊,不肯背叛他。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眼见韩信如此回答,蒯彻却认为韩信是妇人之仁,举了好几个例子反驳韩信在欲望面前,感情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并且点明了韩信如今已经功高盖主,即便帮助汉王,汉王也会忌惮韩信的实力,从而会危害韩信。(“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资治通鉴》”)

蒯通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然而韩信依旧不忍背叛汉王。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韩信被吕后以及萧何设计诓骗到

由此可见,韩信对于刘邦是真的忠心的,他给刘邦索要齐国“假王”的名号,也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功劳罢了。

司马光对于韩信的评价比较中肯(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对一些历史事件都会作出一些客观的评价,这也是《资治通鉴》被称为“帝王之书”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司马光亦认为韩信对于刘邦是没有反心的。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韩信在之后之所以接连犯错,是出于刘邦对待自己不公平的不忿。“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在此,司马光以卢绾为例,卢绾的功劳与韩信根本没法比,却凭借与刘邦是里巷旧邻的交情而被封为燕王。

并且刘邦利用诓骗的手段,将韩信手中的兵权夺走。就比如公元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要反,而刘邦也不分辨真假,就决定拿韩信开刀。只不过刘邦考虑到此刻他手中的兵力不足,无法与韩信抗衡,于是就以天子巡视的名义到韩信的领地边界,诱使韩信拜见。结果韩信果然中计,前来拜见刘邦,最终果然被刘邦捉住。

这件事再一次体现了韩信对刘邦的忠心,可忠心却被刘邦所利用,韩信气愤之下,说了一句悲愤无比的话:“狡兔死,走狗烹”。之后一贬再贬,只能位列侯爵,这绝对是刘邦对于韩信的亏待。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不过司马光也并不是一味的给韩信说情,他也认为韩信有错误的地方。就比如韩信曾与刘邦约定共击项羽,结果却按兵不动。虽说韩信对刘邦忠诚,但是他以

“市井之志(小人之心)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却希望刘邦以君子之诚对待他)”这就是韩信的错了。倘若韩信能够学习君臣之道,谦虚礼让,不自持功高,他的功劳绝对会与周公、召公等圣贤媲美了。

这就是《资治通鉴》对于韩信的评价,不偏不倚。历史著作就该如此,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加以总结方便后人从中学会道理。“读史使人明智”可不是空穴来风。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多读一读《资治通鉴》,这部著作越读越有滋味。不过原版的《资治通鉴》全部都是文言文,没有这方面功底的读者读起来十分费力,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读一读白话版的《资治通鉴》。

不过市面上有很多劣质产品,不仅纸质低劣,错别字多,并且还胡乱修改原版的意思,有些更是删除《资治通鉴》的精华:司马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优质的《白话版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台湾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相较于其它白话版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在翻译的时候严格遵守原著本意,绝不平添枝叶。至于个别疑难点,翻译团队会加以注释,方便读者阅读。

韩信灭掉齐国后,立刻给刘邦“报喜”,刘邦大赞,心中却暗起杀机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书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