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一说起川蜀之地,涌上心头的肯定是李白那首《蜀道难》,这片地方的险峻程度被李白用“难于上青天”来很直观的表现出来,

但为何这么易守难攻的地方,在古代时期的政权割据寿命并不长久,反而都是短命王朝,一个都没有统一天下,“险”作为它的优势,才是劣势的根源。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因为优势在险,变成兵家必争之地

一看到四川盆地的地形, 都觉得它是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四周山脉的阻挡,加上中间的平原地形,让他变成了非常吃香的一个地方。古代要论世外桃源,四川盆地绝对可以入选,但14个政权当中并未有一个是统一天下的,而且寿命还越来越短。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在古代要是想进入川蜀之地,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从长安汉中一代进入,这里是进入四川唯一的陆路,要是攻打四川盆地,只能走这条路,因为另一条是水路,就是从长江进入,这样攻击是下游攻上游根本没有可能成功,而从陆路进去也是栈道狭窄程度有时候往往只允许一个人通过,因此来往人经过这条道路的时候其实发生危险的几率还有战争失败的几率很大。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因此很多得到川蜀的,在攻守上一般不费什么心思,这就是当初为何刘备势力最弱,但孙权只敢里联盟,都有心伐魏,却不敢轻易动蜀,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孙权进攻只能走水路,可水路基本上没赢的,再加上诸葛亮和这些蜀汉大臣的加持,东吴根本没希望赢。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同样因为险,也成为了它“易攻难守”的败笔

但是历史上非常奇怪,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因为只有得到蜀地才能可能得到最后的天下,但仅得一蜀地却得不了天下。这种险峻的优势,在之前那么好的地理条件之下,却变成了政权坚守不住的败笔,政权难以长久。

首先来说险,是它的优势,也正是守备松懈的原因之一,只要是想要攻打这地方的敌军,其实已经做好了九死一生的准备了,元末时期朱元璋政权攻夺蜀地,兵分两路。汤和直逼瞿塘关,而傅友德直接绕过剑门关直逼成都,这样的险棋竟然赢了。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其实很大程度就在于双方交战的将士,攻城者已经做好了九死一生的准备,可是这些守城者却仗着地势险要,很是轻敌,仗着地势险要,守军松懈,再加上兵力不多,结果反倒是让攻城者更加能进入主动地位,拿下关口。当初诸葛亮北伐曹魏,就想借用汉高祖刘邦的取关中计策,避重就轻的击中薄弱之地,但并没有利用好这个条件。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而同时这个险也阻碍了川蜀之地的发展,可以说民生发展是非常落后的,魏国能成为三国的第一强国,都在于他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而且百姓是比较有钱的,可是反观蜀汉,民生状况并不乐观,诸葛亮虽然历经艰险,开化民智,但却始终没有实现这样的伟愿。

川蜀之地易守难攻,为何政权却超不过百年,险才是致命弱点?

这样的地势就造就了蜀地的经济文化落后,反而变成了不适合以他为根据地,建立全国的政权。刘备可能当初意识到了这一点,就急于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样才不会死死的绑在川蜀这个地方,寻求新的发展。有时候并不是险,就是一个可以长久割据的地方,居安思危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只有从外在到内在的全部武装,才能将地理优势转化为政权优势,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