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导语: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自安史之乱爆发,盛唐光景不复,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各自为政的藩镇割据。难以为继的唐朝中央政权在藩镇割据的夹缝中生存了近一个半世纪,然而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却打破了唐朝百年来形成的权力平衡。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盛唐万邦来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曾经威加海内、雄风万邦的大唐是如何让这场看似弱小的农民起义运动击垮了统治根基,在藩镇割据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终造成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轮番上位的乱局。蚍蜉虽不可撼大树,然朽木之躯欲倾之久矣。败局之源往往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探寻唐末乱局形成的因由之时,黄巢起义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谈五代十国乱局形成的真实肇因。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黄巢起义

一、天平的两端:中央皇权与地方藩镇的权力博弈

1、安史之乱:皇权跌落,藩镇跋扈,不受朝命

唐玄宗时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不断扩大的嫌隙则彻底撕开了王朝的本来面目。八年的战乱,使原本繁荣的故都长安饱受摧残,西南避祸的皇权也犹如残垣遍地的长安风光不在。毫无威严可言的唐朝中央不得已倚靠节度使来戡乱止战,然而无异于饮鸩止渴,尝得权力滋味的藩镇割据者自是恃宠骄横。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世之景掩盖下的权力斗争走向前台,原本受中央节制的节度使也开始心生异念,如河北三镇的藩镇虽名为唐臣,实为地方诸侯。饱经战乱洗礼的唐王朝彻底暴露了自身的实力,蠢蠢欲动的藩镇自此走向了不输贡赋、不受朝命的地方割据之路,然体量巨大的唐王朝依旧掌控着南方大部的岁赋及人口,老迈之躯尚可维持皇权剩余的尊严。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安史之乱

2、泾原兵变:绥靖姑息,饮鸩止渴,分庭抗礼

安史乱玄宗遁,吐蕃犯代宗避,泾原变德宗逃。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时代的必然。自安史之乱唐玄宗遁逃四川以来,凡是国难之时,皇帝必狼狈出逃。泾原兵变本是唐朝内部诛杀藩镇叛乱的正义之战,却因朝廷的不公待遇导致士卒反叛,而最终导致唐德宗的仓皇出逃。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唐玄宗李隆基

泾原之变虽最终得到平定,但却让尊严仅存的唐王朝彻底威严扫地,取而代之的是地方藩镇不断崛起的割据势力。中央皇权的削弱直接导致皇帝对地方控制权的丧失,慑于对地方藩镇的恐惧,自知毫无还手之力的唐德宗放任了藩镇的坐大,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不断扩大。至唐穆宗时期,连年的战乱及藩镇的割据导致国库的极度空虚,饮鸩止渴的唐王朝只能通过不断的授以节镇来维持皇权的延续。

此时的唐朝已出现明显的权力下沉现象,皇权遭到藩镇的严重削弱,但藩镇内部权力的不对等以及防范朝廷的削藩政策(唐宪宗时期曾短暂的实行过伐镇削藩政策,但最终导致藩镇反叛),从而导致诸镇形成了新的利益联盟。诸镇联盟的存在使各藩镇间虽相互攻伐不断,但为了维护地方割据,对抗中央皇权,诸镇地方政权与中央皇权之间达成了政治的生态平衡。

从皇权的一边倾倒,到天平的两端平衡,中央皇权与地方藩镇的权力博弈不断升级。但由于二者的政治生态平衡,藩镇与皇权一直处于无法兼容但又无法割裂的尴尬境地,直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的黄巢出现,中央与藩镇的政治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二、倾覆的砝码:黄巢起义四两拨千斤的致命稻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压死骆驼的却是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没有黄巢起义的爆发,腐朽的唐王朝也许还能存在些许光年,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彻底摧毁了王朝的统治根基。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黄巢起义

翻开历史的长卷,黄巢起义虽亦攻陷国都长安,但并非汉王刘邦直入咸阳那般可歌可泣,而更像是一场走马观花式的闹剧。我们不妨从黄巢起义的经过来分析这场搅动唐末风云的农民起义究竟有何历史意义?

1、天平倾倒: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重新洗牌

黄巢起义本是唐末王仙芝起义的军事延续,由于农民起义的内部矛盾及王仙芝的兵败被杀,黄巢后期实际领导了起义军的对唐作战,但是由于起义军本身的局限性,黄巢起义并非直接与朝廷决战,而是辗转各地,伺机歼敌。

那么实力与朝廷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的黄巢起义军又是怎样在中央与地方博弈的夹缝中辗转生存的呢?其实黄巢起义军更多的被当成了二者博弈的棋子:

  • 于皇权而言:起义军的发展虽然动摇了王朝的统治基础,但却是皇权削弱藩镇的重要机会。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势必蚕食藩镇的势力范围,二者的相互攻伐则使朝廷坐享渔翁之利。
  • 于藩镇而言:藩镇与起义军有共同的敌人,而朝廷期切藩镇镇压起义的命令根本就是一纸毫无效力的文书而已。因此各地藩镇初期对黄巢起义的态度几乎是默认的状态,任其辗转各地而不聚而围歼,从而导致黄巢起义军一路攻克长安。

黄巢起义势如破竹的攻击速度,让唐朝再次出现皇帝仓皇出逃的戏码,瓦解了中央政权的统治,从而打破了皇权与藩镇的政治生态平衡,使暗中蓄积力量的藩镇趁势扩大自己的范围,导致天平倾倒于藩镇一端。

2、五代雏形:藩镇军事集团的出现

伴随着唐朝中央政权的失势,藩镇割据政权大肆争夺剿灭黄巢起义的战功,继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促使五代时期王朝频繁更迭的代表人物也在此时逐一登上历史的舞台。如代唐称帝的朱温节制汴州军事集团、后唐奠基人李克用辖制沙陀军事集团等等。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朱温画像

中央政权的覆灭,促使藩镇割据政权真正的开始了兼并战争,最终导致藩镇军事集团演变为五代十国政权,开启了封建王朝最为黑暗的混战时期。

权力的天平:从黄巢起义的角度浅析五代十国割据政权形成的肇因

五代十国地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在与中央皇权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互不能灭的平衡局面,然而黄巢起义的出现却打破了权力双方的平衡状态,为后来五代十国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社会发展引向了黑暗的深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黄巢起义的出现是唐末腐朽政治的集中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这场搅乱唐末风云的农民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