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什麼“吞不掉”西夏?

玩味的歷史


我們首先介紹一下這個現在看來這個比較冷僻的王朝,西夏,(1038年—1227年),是由北宋時期党項族(這個民族已經泯沒了)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立國189年。開國皇帝李元昊,末帝李睍。經十帝而亡於蒙古,面積大概80萬平方公里,立國地區大概是在現在寧夏一帶。而現在西夏文字基本上已經是北宋立國的時候,西夏還沒立國。但由於其祖上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由於有功於李唐王朝而被賜姓李。得以被封為夏州節度使。從此以後,党項族的李家就把夏州當成了自留地,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終於在梟雄李元昊手裡得以開國建基。

應該說,北宋在西夏沒有立國前把其納入版圖,是因為重視不夠,在太祖和太宗期間是錯失良機、坐視做大。而自真宗仁宗期間, 徹底放棄了西夏的用兵,面對西夏的騷擾和侵犯。也就是以防禦為主,花錢買和平,而在神宗時期準備開始收復西夏的時候,最佳的時機已經喪失。無善戰之將(甚至讓太監李憲為主將)。不是大宋缺錢缺糧,而是後勤補給不繼。而是運輸困難耗費巨大,神宗五路伐夏失敗,後勤運輸傷亡比打仗的士兵死的還多。而西夏的軍事戰略做的很出色,不管大宋採取何種措施,西夏就一個原則那就是堅壁清野固守不戰,守住城池就可以把民夫死的比兵還多,可見要維持大軍的後勤保障遠比軍事行動本身耗費更大。而西夏那邊什麼都不用做,直接收縮兵力,然後堅壁清野,守住重點城池即可。以拖為戰,而面對西夏這個刺蝟戰術北宋也確實很無奈。

而到了宋徽宗時期,北宋採取堡壘戰術,修葺地堡流淺攻戰術。使得輜重糧草運輸順暢,西夏的固守戰術已經沒有作用了,既然西夏的堅壁清野戰術失效,就等於抓住了西夏的罩門。而且收復了河湟地區,已經完成了對西夏的戰略包圍,既然後勤和運輸問題結局,大宋又不缺錢。於是北宋採取逐步推進,蠶食的方法一步步向西夏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靈州一帶包圍(西夏國都興慶府),而當時西夏已經是日薄西山了,在經濟上和國力上根本無法與北宋打得起消耗戰,日漸窮困,亡國就在眼前了,這也說明了北宋的措施是完全正確的,形勢不錯。可以說,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滅了西夏,但上天不佑,靖康國變。圍剿西夏的陝西精銳部隊調走北上,後來就是北宋覆滅,大宋南遷,南宋立國以後富平一戰的失敗,導致南宋與西夏不再接壤。永遠喪失了滅西夏的機會。可以說,如果北宋在亡國之前滅掉西夏,也未必會輸給大金。

北宋仁宗時期有狄青在的時候,也是最有希望收復西夏的時候,但北宋武將不受重視,大飯桶韓琦說道:東華門外唱狀元名者才是好男兒!好水川死的都是賊配軍。(說北宋缺馬,不敵西夏純屬扯淡)文官掌軍也是沒有滅夏的一個原因,范仲淹雖是北宋第一名臣,但領兵打仗絕非他擅長的。應該說,如果北宋從宋仁宗開始就和西夏打消耗戰,國力雄厚的北宋來說問題不大、而西夏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口規模都消耗不起,隨著都面臨亡國之危。可惜了。而從北宋開始,國家已經沒有了開疆拓土的意識,武將更沒有,宋朝士大夫沒有漢唐馬上立功投筆從戎的氣魄,反而對漢唐的武功表示反對,再就是北宋的軍事戰略重點在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宋廷上下都沒有收復西夏的意識(北方國防壓力巨大)。等到北宋想收復西夏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