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張儀、魏冉和范雎,誰對秦國的貢獻最大?

神一般的手


各有千秋。

商鞅是在政治上的貢獻,變法圖強,徹底改變了秦國邊陲小國的地位,國力蒸蒸日上,戰甲縱橫天下,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很好的基礎;

張儀主要貢獻在於瓦解蘇秦建立的反秦聯盟,孤立各國,避免多面作戰,執行遠交近攻的戰略;

魏冉主要是在軍功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戰功赫赫;


至於範睢嘛,我想說他是個投機者,權奸,迎合秦昭王當時外戚干政權利受限不滿的心態,幫助除掉了穰侯和太后的勢力,鞏固了中央集權,可能這是他唯一的貢獻,然後安插自己的勢力到戰略要地,鄭安平和王稽,後來這兩個酒囊飯袋用行動證明範睢察人不明,任人唯親,一個叛國投敵,一個私通諸侯。

還有以一己之私心,破壞伐趙大業,致使白起辛苦打下的局面功虧一簣,而後又進讒言害死白起。鄭安平和王稽的醜聞揭發後,就向秦昭王舉薦了蔡澤頂替他,自己溜之大吉,典型的八面玲瓏,永遠把自己的利益置於國家之上,枉秦昭王那麼信任他,以國士相待,言聽計從,他是有負秦國的。

唯一值得敬佩的是,懂得急流勇退,放下權利,明哲保身,否則就是商鞅和白起的下場,權利是毒品一旦沾染就很難戒掉,也是猛虎,騎虎難下,所以他能審時度勢,懂得適時取捨進退是難得的,他也成為少數幾個身居高位還得以善終的秦國名臣。


如果非得選一個,我看好商鞅,一場變法改變了秦國的發展軌跡,也可以說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俚變法讓鄰國魏國強大了一百年,一直壓得秦國喘不過氣,楚國吳起變法失敗了,商鞅變法讓秦國最終完成一統大業,而且,往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再也沒有一次變法獲得成功,王莽失敗了,王安石失敗了,張居正頂多算是改革,還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光緒變法失敗。

衛鞅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冒天下之大不韙,認為是對的就堅持到底,縱然人格上有瑕疵,司馬遷評價說他刻薄寡恩,縱然最終身首異處,也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對兩千多年後的我們所處的風雲變幻的大變革時代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