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所有的事物都是谜团,而解开一个谜的钥匙······是另一个谜。

据现代快报记者报道, 1992 年 3 月,发生在南京医科大学的一起“女大学生在教学楼晚自修时遇害,之后她的尸体被藏进了下水道”的案件,28 年过去了,终于有了结果。 2 月 23 日晚,南京市公安局微博发布消息称,目前该案告破,嫌疑人已被抓获。

那是在 1992 年初春的一个雨天,南京医学院大四女生林某在校园内被残忍奸杀,林某死时尸体完整,头朝下按在学校的下水道里。这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子,经过破案人员多年从未放弃的追查,终于有了结果。

有网友发布微博说南医大女生被杀案之能够破案,全靠警方通过 DNA 手段发现了嫌疑人的一个亲属,其 DNA 和南医大命案嫌疑人的 DNA 比对高度符合,经过进一步排查,最终找到了嫌疑人。

从古至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高科技侦破手段的出现,罪犯始终难逃法网。南医大奸杀女生的案子,在快过了 30 年的情况下得以侦破,也算告慰了失去孩子的家人。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我们在了解历史时会知道了,各个王朝的盛衰兴废以及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同时看得到在历史进程中,有一个事物始终存在,那就是“犯罪”。

在中国古代的犯罪史上,不乏有悬而未决的案件,但也有已经破案却疑点众多,值得深思的罪案。而偌大森严的皇宫也是古代犯罪率较高的地方,明里暗里发生着犯罪事件,有些案子堂而皇之公告于天下,有些则是死无对证,更有无人知道的。

那些已经破案的事件,结案时是否真的“清如水明如镜”了呢?我看未必。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发生在明朝末年的“榳击案”,这起案子似乎······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风波骤起,波涛汹涌




榳击案:古代犯罪史上的明末三大案之一

案件内容

万历四十三年( 1615 年)五月初四的黄昏,一个手持木棒的大汉,出现在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前。他先将毫无防备的守门太监一棒打倒在地,又往里面冲直闯太子的寝殿,闻讯赶来的太监们慌忙将他捉住。

明神宗吩咐,将嫌犯交由皇家保卫科审理,当时的巡城御史刘廷元立刻展开审问,随后向神宗报告如下:

  • 嫌犯名叫张差,家住蓟州井儿峪。此人相貌言谈颇为狡诈,行为举止甚是癫狂,提议应该严加讯问。

于是,神宗又让送交专业的刑部办理,刑部侍郎胡士相讯问后,结论中认为张差就是一个疯子,随后便判了斩刑。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明宫龙椅

可这件事并没完,因为有人想知道究竟怎么回事,提牢主事便悄悄去套张差的话,得知他是由宫里太监引到慈庆宫门口的。提牢主事将张差的说词转告给了刑部侍郎张问达。

而就在此时,皇宫内外听说太子遇险的人都怀疑,这是郑贵妃和她的哥哥郑国泰阴谋策划,假借张差之手伤害太子。

这边御史过完庭后,发文给蓟州地方官,命他们查明张差的情况。蓟州知州戚延龄经过调查,认为张差确实在老家时就已经得了疯癫病。

刑部侍郎张问达采纳刑部员外陆梦龙的意见,下令刑部十三司对张差进行会审,参加会审的官员除了陆梦龙问得相当仔细外,其他官员心知事关重大,皆不敢深究。

张差的口供:给他引路的太监是庞保、刘成两人,并对他说“打死小爷(指太子朱常洛),有吃有穿”。而庞保和刘成两人就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官员们面面相觑,再往下查势必牵连到郑贵妃。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破案高手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宗朱翊钧,此时不得不亲自出来处理这个事情。于是,万历四十三年( 1615 年)他召来了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还有皇室人员。

明神宗紧紧拉着太子朱常洛的手对他们说,儿子孝顺让自己特别喜爱,让他们这些宫外的臣子不要动不动就散布谣言,离间父子两人。然后,神宗回过头看着太子,让朱常洛有什么话就在这里全部说出来。

太子朱常洛对百官说道:“张差是个疯癫之人,赶紧把他处决,我们父子感情极好,外面就再不要议论了。若再议论下去,不仅你们是心目中没有皇上的臣子,还害我要成为不孝的儿子了!”

群臣均哑口无言,朝堂一片寂静,榳击案就这样了结,凌迟处死了张差,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死在刑部大牢里。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如果说这件案子属于大案、特案或奇案,真还谈不上,案子充其量就是场闹剧,你说是不是?

那么真只是一场闹剧呢?

有些历史记载似乎在留给后世人想象和填充的空间,比如假设太子朱常洛就此丧命,那还是闹剧吗?自然级别噔噔噔直线上升,可是他没有丧命,日后还顺利坐上了皇位。

所以,“榳击案”应当是一起复杂的政治案件。

案件分析

历史上对明神宗、太子朱常洛、郑贵妃这三人的评价为:神宗昏庸、太子老实木讷、郑贵妃狡猾且善用手段。可接下来,还是先抛开先入为主的思想,再重新走进这个案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透过表面看内在


所谓“疯子榳击太子”发生前,皇宫中是否父慈子孝,歌舞升平,各宫相安无事,一派和谐之境呢?非也。

☞ 朱常洛

明神宗和一个宫女所生的儿子,而且神宗开始根本不打算认他,后由于太后的压力,自己留给此女的信物,太监的侍寝记录,迫于无奈承认了朱常洛。

按照顺序,朱常洛是长子,可母亲的身份注定他不为父亲所待见。历史上有记载,若不是朝中大臣三番四复提议,神宗才让朱常洛读到书,而那时他已经十二岁了,不然太子就是文盲一个。

若说神宗不待见朱常洛,那么他怎么当上太子的呢?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朱常洛


历代皇朝礼制,太子均为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皇后无子则以年长者为太子,这套礼制在明朝仍然沿用。

当然也有乱制者,比如明成祖起兵篡夺自己侄儿惠帝的皇位;明代宗因明英宗遭异族俘虏,而在大臣的拥立下为帝;明世宗因明武宗无子嗣而入继大统,可是没有大变故时,固定的礼制还是要遵照的。

明神宗的王皇后无子,因此朝中大臣主张立长子为太子,朱常洛是长子,自然立太子就该是他。

朝臣们是一厢情愿了,因为在神宗的心中,皇三子福王朱常洵才是最佳人选,他是自己最宠爱的郑贵妃所出。

那么,在当时分为了两派,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和朝臣们都拥立朱常洛而为一派,神宗和郑贵妃,以及皇三子福王是一派。在这场争斗中,东林党也参与支持朱常洛一派,可以想象支持皇太子为朱常洛的声势该有多大。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王皇后


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在无计可施又孤掌难鸣的情况下,终于立二十岁的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为福王且封地洛阳。

这就是朱常洛虽不受待见,却当上皇太子的原因,同时也是“榳击案”发生前的矛盾集中点。

☞ 此案中疑点

❶ 张差既然是个疯癫之人,他怎么知道太监名字的?

偏偏就是郑贵妃手下做事的太监。如果主谋真是郑贵妃,那她和手下办事的人也太傻了,轻易让杀手知道他们的名字,岂不是找麻烦给自己吗。所以,张差的口供有假的可能性很大。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郑贵妃


❷ 张差怎么躲过皇宫侍卫,走到太子所在之处的?真是庞、张二人带去的吗?

假如真是这两个太监带到宫门前,只能说傻到了极点。侍卫不可能看不见他们带着一个陌生人在宫内晃悠,案子一出,他们必然暴露,这作死的事还会牵连郑贵妃,想想也可笑。



其实,历史上记载这起“榳击案”的内容多有不同,其意思都差不多,《史记》这样记着:

万历四十三年( 1615 年)五月初四的黄昏,一个陌生男子竟然手持木棒闯入东宫,一棒打伤看门老太监,直冲太子房间。闻讯赶来的太子内侍韩本用带领几个太监将其擒获。

明神宗下令立刻提审,查出这名男子名叫张差,是个老百姓,言语颠三倒四,没审出什么名堂。几天后再次审问,张差供出自己是来京城申冤的,让人蒙骗说拿根木棍就能上告,误闯东宫。

根据刑法,张差判死罪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拥护太子的人却提出了疑问, 东宫虽然防卫不严,但也不是一般人想进就能进的,其中定有隐情。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明神宗与众臣


他们发现张差身强力壮,不像是疯癫的人,经过盘问,张差说有人指使他这样做的,并承诺事成之后让他吃穿不愁。从他的口供中可以得知,指使他的人是一个太监。那么这件事肯定和宫内有关,谁最有可能是主谋啦?大家一致想到了郑贵妃。

郑贵妃找到了明神宗哭闹,皇帝觉得这件事太子是受害者,非他出面不可。所以他陪同郑贵妃去找太子,郑贵妃当着太子的面极力为自己开脱,太子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当即表态不愿意再追究下去,最后这件轰动一时的“榳击案”不了了之。

这件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太子朱常洛。

因为从此,郑贵妃对太子非常好,经常给他送美女,而明神宗因此也对他和颜悦色起来,后神宗去世,太子顺利即位为明光宗。


从破获28年前南医大女生遇害案,说到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榳击案”

明朝的龙椅


朱常洛当个太子都闹得大臣与皇帝对立,当了太子后,他最想做什么?取得神宗的信任,博取好感后让自己顺利继位,那就必须做一件事。

这件事情有可能伤到太子性命,而坐实了的证据都会指向明神宗的爱妃,然后他又息事宁人做个孝子,大家想想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今天说到这里,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各抒己见,欢迎留言讨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