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剛剛過去的2月,很多行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主打奢侈品牌的高端商場SKP雖然陸陸續續開門營業了,但只有零星顧客在LV、Prada等奢侈品牌門店間匆匆而過。三個月前,SKP店慶,店慶期間內僅結賬排隊就需40分鐘,其單店單日銷售額達到10.1億元。如今,這樣的場景就只能是美好的回憶了。

這幾年在各個行業都說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的時候,奢侈品行業卻傲嬌得有些過分。 2018 年中國消費者買了1700億的奢侈品,佔到了全球消費總額的 33%,2019年中國人買了2341億,佔了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5%。儘管2019還經歷了奢侈品銷售大區中國香港的YX導致關門的關門、撤店的撤店影響。2020年,香港的狀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因為香港時代廣場不肯對約500萬港元的月租金減租,將關閉旗下Louis Vuitton品牌位於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的旗艦店。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各個歐美奢侈品品牌都把目光集中在內地市場,可沒想到新冠肺炎不打招呼地過來了,而且還是屠龍刀出鞘、一招絕殺的那種。這個2020有點來者不善啊!這次疫情對於奢侈品行業衝擊會有多大呢?奢侈品行業能否還在2020繼續輝煌呢?來,來,來,老易給您聊個五毛錢的。

在老易看來,奢侈品的春天確實還在,不過這個春天是個充滿了春雷跟雷陣雨的春天。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一、互聯網的步伐大了會不會扯著蛋?


“當疫情無徵兆地橫掃過來,奢侈品沒能建立好完備的互聯網銷售渠道給奢侈品帶來了巨大的遺憾。”這個觀點得到許多人的認可。疫情到來,恆大都被逼到網上去賣房了,奢侈品卻成了最拖電商後腿的一個陣營。

貝恩公司預測,奢侈品線上渠道的市場份額將顯著提升,並會在2025年升至25%。這個25%相比其它行業來說可真沒什麼可驕傲的。多年前,京東與天貓兩大電商巨頭這幾年用了吃奶的力氣在推進奢侈品在網絡平臺的銷售。但對於奢侈品的線上銷售的推動並不大。

為什麼奢侈品行業對於互聯網銷售如此地矜持,就是不願撩開那塊網上出嫁的紅頭巾呢?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許多人會認為這是不是因為價格太貴?看看恆大在網上銷售額就知道,房子挺能賣,這哪是錢的事?!告訴你一個奢侈品不會告訴你的真相,互聯網銷售這條線就是奢侈品門口的那個堤壩。在堤壩裡面,圍住的是奢侈品價格遠遠高於物品本身的根本。

奢侈品憑什麼100塊成本能賣出10000塊的價格,憑的就是這個堤壩。這個堤壩攔住了許多想買卻買不著的吃瓜群眾。攔住這些吃瓜群眾,才能保住購買者的優越感。

在奢侈品行業,對於實體門店的開設非常嚴苛,控制數量是很重要的標準,這並不只是為了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考慮,也是為了保持與吃瓜群眾的距離來考慮的。距離產生美,奢侈品把這句話做到了極致。若互聯網銷售全面打開,這層堤壩就崩堤了,淹掉的可不是外面的吃瓜群眾。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另一方面,奢侈品門店的營業員個個都是都是洗腦了的高級銷售員,她們特別懂得拿了你口袋的銀子然後給你裝滿整包尊貴回家。若互聯網銷售全面打開,這種交換的體驗感將大大降低。

當年京東賣出的第一塊價值百萬的手錶,劉強東說自己要戴著白手套親自送貨上門。若劉強東真能說到做到去送貨,或許這個可以彌補一下。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當距離感降低,尊貴感下降,奢侈品還怎麼把100塊成本的東西后面加兩個00賣呢?

基於90後、00後已發展成為奢侈品的消費主力,許多奢侈品品牌也開始慢慢鬆動這條線。Hermès表示考慮在今年秋天與中國本土電商取得合作。Louis Vuitton成為首個入駐小紅書品牌號的奢侈品牌。

不過這條互聯網銷售之路若走快了,真的容易扯著蛋。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二、90後、00後的錢包警報燈拉響了

在西貝老闆網上哭窮的時候,許多信用卡與花唄的主子們只能默默地捂著自己空空的口袋默默祈禱。殘酷的現實在教育這個時代的消費主力超前消費是需要代價的。

待疫情過去,這種收緊的消費觀念或許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有可能改變這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那奢侈品店裡的慾望或許就是最早被這批年輕消費者砍掉的慾望。當裡子都快沒了,那面子的事情就讓它滾蛋去吧!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三、奢侈品將成為中西價值觀衝撞的夾心餅乾?

ZM貿易大戰打了一年多了,奢侈品沒事。香港的事情一出,奢侈品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最終那個躺槍的。大家還記得D&G嗎?估計有人記得這個品牌,卻遺忘了這個品牌的兩個老闆幹了什麼。

2019年年中,老易去D&G深圳萬像城的旗艦店裡邊逛了逛,雖然衣服上的線頭不少,雖然試衣間裡堆著雜物。營業員依然非常敬業和熱情,店裡的人來來往往,衣服上的價錢基本都是5位數。哪見兩年前因為筷子事件最後演變成為D&G對華歧視事件的影響。對於D&G來說,萬幸筷子事件過後D&G在亞洲的銷售額只下滑了三個點。中國的消費者只有魚的記憶。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為何香港就影響奢侈品了呢?

曾經許多人以為,歐美人的制度是先進的,社會是文明的,言論是自由的。中國消費者之所以對歐美奢侈品如此的追隨,其根本是在於對歐美文化的追隨。奢侈品的高價空間賣的不是原料價格,而是標榜在產品之上的品牌文化價值。比如說愛馬仕提倡的藝術,比如說卡地亞推崇的尊貴。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通過香港的事情,歐美人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了。歐美人的世界原來是一個雙標的世界。Facebook封賬號比誰都快,西方媒體在事實面前完全能睜著眼睛說瞎話,還能眼不眨心不跳臉不紅。

美國有一位專家之後站出來說,香港的事情對於歐美國家最大的損失就是中國年輕網友們不再迷信歐美文化。是的,中國人不再迷信歐美文化,歐美奢侈品品牌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根基。這種動搖動的是根本。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去年年底,許多奢侈品品牌網站上因為地圖與屬地遭到了國內網友的集體抵制,範思哲T裇辱華事件又被重提。不可否認的是,許多歐美人對中國人是骨子裡的看不上,許多歐美奢侈品品牌一邊掙著中國人的錢,一邊瞧不上往他們腰包裡使勁塞錢的中國人。D&G老闆就是這樣的典型。

疫情過後,歐美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歐美奢侈品要感到慶幸的是,中國的奢侈品尚未形成為氣候。中國有太多的行業與城市都在衝擊這個陣營。比如說深圳的服裝行業,無論是產業鏈的發展還是品牌創意能力,還是品牌國際化的意識,都處於全面爆發的時代,像極了上個世紀40時代的法國。要知道,DIOR與LV等橫行國際的品牌一是那個時候誕生在法國的。

若有一日,國產奢侈品能形成當今的華為、小米、VIVO手機之勢,歐美奢侈品就涼涼了!(原創作者:老易侃品牌 專注於品牌管理與研究,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