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刚刚过去的2月,很多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主打奢侈品牌的高端商场SKP虽然陆陆续续开门营业了,但只有零星顾客在LV、Prada等奢侈品牌门店间匆匆而过。三个月前,SKP店庆,店庆期间内仅结账排队就需40分钟,其单店单日销售额达到10.1亿元。如今,这样的场景就只能是美好的回忆了。

这几年在各个行业都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时候,奢侈品行业却傲娇得有些过分。 2018 年中国消费者买了1700亿的奢侈品,占到了全球消费总额的 33%,2019年中国人买了2341亿,占了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总额的35%。尽管2019还经历了奢侈品销售大区中国香港的YX导致关门的关门、撤店的撤店影响。2020年,香港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因为香港时代广场不肯对约500万港元的月租金减租,将关闭旗下Louis Vuitton品牌位于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的旗舰店。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各个欧美奢侈品品牌都把目光集中在内地市场,可没想到新冠肺炎不打招呼地过来了,而且还是屠龙刀出鞘、一招绝杀的那种。这个2020有点来者不善啊!这次疫情对于奢侈品行业冲击会有多大呢?奢侈品行业能否还在2020继续辉煌呢?来,来,来,老易给您聊个五毛钱的。

在老易看来,奢侈品的春天确实还在,不过这个春天是个充满了春雷跟雷阵雨的春天。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一、互联网的步伐大了会不会扯着蛋?


“当疫情无征兆地横扫过来,奢侈品没能建立好完备的互联网销售渠道给奢侈品带来了巨大的遗憾。”这个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认可。疫情到来,恒大都被逼到网上去卖房了,奢侈品却成了最拖电商后腿的一个阵营。

贝恩公司预测,奢侈品线上渠道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并会在2025年升至25%。这个25%相比其它行业来说可真没什么可骄傲的。多年前,京东与天猫两大电商巨头这几年用了吃奶的力气在推进奢侈品在网络平台的销售。但对于奢侈品的线上销售的推动并不大。

为什么奢侈品行业对于互联网销售如此地矜持,就是不愿撩开那块网上出嫁的红头巾呢?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不是因为价格太贵?看看恒大在网上销售额就知道,房子挺能卖,这哪是钱的事?!告诉你一个奢侈品不会告诉你的真相,互联网销售这条线就是奢侈品门口的那个堤坝。在堤坝里面,围住的是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物品本身的根本。

奢侈品凭什么100块成本能卖出10000块的价格,凭的就是这个堤坝。这个堤坝拦住了许多想买却买不着的吃瓜群众。拦住这些吃瓜群众,才能保住购买者的优越感。

在奢侈品行业,对于实体门店的开设非常严苛,控制数量是很重要的标准,这并不只是为了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考虑,也是为了保持与吃瓜群众的距离来考虑的。距离产生美,奢侈品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若互联网销售全面打开,这层堤坝就崩堤了,淹掉的可不是外面的吃瓜群众。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另一方面,奢侈品门店的营业员个个都是都是洗脑了的高级销售员,她们特别懂得拿了你口袋的银子然后给你装满整包尊贵回家。若互联网销售全面打开,这种交换的体验感将大大降低。

当年京东卖出的第一块价值百万的手表,刘强东说自己要戴着白手套亲自送货上门。若刘强东真能说到做到去送货,或许这个可以弥补一下。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当距离感降低,尊贵感下降,奢侈品还怎么把100块成本的东西后面加两个00卖呢?

基于90后、00后已发展成为奢侈品的消费主力,许多奢侈品品牌也开始慢慢松动这条线。Hermès表示考虑在今年秋天与中国本土电商取得合作。Louis Vuitton成为首个入驻小红书品牌号的奢侈品牌。

不过这条互联网销售之路若走快了,真的容易扯着蛋。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二、90后、00后的钱包警报灯拉响了

在西贝老板网上哭穷的时候,许多信用卡与花呗的主子们只能默默地捂着自己空空的口袋默默祈祷。残酷的现实在教育这个时代的消费主力超前消费是需要代价的。

待疫情过去,这种收紧的消费观念或许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改变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那奢侈品店里的欲望或许就是最早被这批年轻消费者砍掉的欲望。当里子都快没了,那面子的事情就让它滚蛋去吧!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三、奢侈品将成为中西价值观冲撞的夹心饼干?

ZM贸易大战打了一年多了,奢侈品没事。香港的事情一出,奢侈品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最终那个躺枪的。大家还记得D&G吗?估计有人记得这个品牌,却遗忘了这个品牌的两个老板干了什么。

2019年年中,老易去D&G深圳万像城的旗舰店里边逛了逛,虽然衣服上的线头不少,虽然试衣间里堆着杂物。营业员依然非常敬业和热情,店里的人来来往往,衣服上的价钱基本都是5位数。哪见两年前因为筷子事件最后演变成为D&G对华歧视事件的影响。对于D&G来说,万幸筷子事件过后D&G在亚洲的销售额只下滑了三个点。中国的消费者只有鱼的记忆。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为何香港就影响奢侈品了呢?

曾经许多人以为,欧美人的制度是先进的,社会是文明的,言论是自由的。中国消费者之所以对欧美奢侈品如此的追随,其根本是在于对欧美文化的追随。奢侈品的高价空间卖的不是原料价格,而是标榜在产品之上的品牌文化价值。比如说爱马仕提倡的艺术,比如说卡地亚推崇的尊贵。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通过香港的事情,欧美人把自己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了。欧美人的世界原来是一个双标的世界。Facebook封账号比谁都快,西方媒体在事实面前完全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还能眼不眨心不跳脸不红。

美国有一位专家之后站出来说,香港的事情对于欧美国家最大的损失就是中国年轻网友们不再迷信欧美文化。是的,中国人不再迷信欧美文化,欧美奢侈品品牌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根基。这种动摇动的是根本。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去年年底,许多奢侈品品牌网站上因为地图与属地遭到了国内网友的集体抵制,范思哲T裇辱华事件又被重提。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欧美人对中国人是骨子里的看不上,许多欧美奢侈品品牌一边挣着中国人的钱,一边瞧不上往他们腰包里使劲塞钱的中国人。D&G老板就是这样的典型。

疫情过后,欧美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欧美奢侈品要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的奢侈品尚未形成为气候。中国有太多的行业与城市都在冲击这个阵营。比如说深圳的服装行业,无论是产业链的发展还是品牌创意能力,还是品牌国际化的意识,都处于全面爆发的时代,像极了上个世纪40时代的法国。要知道,DIOR与LV等横行国际的品牌一是那个时候诞生在法国的。

若有一日,国产奢侈品能形成当今的华为、小米、VIVO手机之势,欧美奢侈品就凉凉了!(原创作者:老易侃品牌 专注于品牌管理与研究,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