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借刘备土地真的错了吗?

路且惜


鲁肃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是时势使然,既符合他原先的战略规划,也是应变的卓越化解。后来时势大变,孙刘交恶,为了荆州以至盟友反脸,是鲁肃所始料不及,不能以结果推开始。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肃劝借南郡之举,也没有孙刘交恶的机会,争荆州,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矛盾,如果曹操南下时,孙刘无法联手阻止他,就没有后来的事的。所以,鲁肃劝孙权姑息刘备是对的。

孙权在孙策英年早逝时接手江东外服内不服的地盘,青年上位,内忧外患,既有淮泗人士的存在,也有江东望族的隐忧,更有父兄旧部的制肘,举步维艰,在此期间,他也力求突破,招揽培植自己的心腹。鲁肃与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就在此时走到孙权幕下,他虽是周瑜旧交,却可算是孙权上位时亲附的人物,在孙权派系中应该与旧人不同,引为己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鲁肃也不是凡庸之辈,在周瑜引见孙权之后,就忖度出孙权有争雄天下之心,便以王霸之略开导他,在刘表尚在时,就时时规劝孙权,要把重点放在长江上游,竞长江所极,占住地利,先割据南方再徐图进取,与曹操争天下。就是可以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比拟的《榻上对》。孙权听后表面谦虚,心里大悦,从此对鲁肃另眼相看,从他称帝后感叹说,这一天,子敬早有所见,说明是非常认同鲁肃的战略的,只是时势变化大快,刚取下刘表的半边江夏,曹操已经先下手为强,举兵南征荆襄了,满盘计划至此有倾覆的危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面对曹操南征,刘琮不战而降,曹军威逼江东,这时的形势,已经不是图天下的问题,而是存亡的问题。鲁肃也不拘泥战略,主动向孙权请缨,出使荆州打探虚实,随后促进孙刘联盟,共击曹操。乌林赤壁之战,帮孙权保住江东基业。从这里看,没有鲁肃,就没有后来的孙权,功劳极大。曹操虽暂时北返,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乐进镇守襄阳,实力仍然雄视天下。刘备借机收复荆南四郡,周瑜与刘备联军,攻打南郡足有一年之久才拿下,可见江东将士,陆战并不占优。刘备为扩大地盘,反守为攻,主动向孙权求借南郡,打通北上之路。江东诸臣大多不同意,认为会让刘备坐大,只有鲁肃独力支持借南郡给刘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江东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增加对手的压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对抗曹操。这又是因势利导,权宜得当的举措。后来的问题,是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不比借南郡的时候。


南方鹏


都清楚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究竟是咋借的,是谁借给的,借的那一块疙瘩地,具体咋说的,这些事就说不清楚了。

这事太复杂,暂且不多说,就题主的问题,简单说一下这个事吧。

01

建议孙权借土地给刘备的是鲁肃还是周瑜呢?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这是说,后来虽然劝我把土地借给刘玄德,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是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啊。

这一短二长是说谁呢?这里的他究竟是指周瑜还是鲁肃呢?

豹眼看到一些资料介绍说,是周瑜做主把荆州南郡的公安县借给了刘备。

这明显是断章取义,张冠李戴。

这个需要说清楚,别的史料是如何说得,暂且不论。既然说得是《三国志》,那就必须把《三国志》的记载说明白。

传记记载,孙权与陆逊讨论周瑜、鲁肃、以及吕蒙时说道: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孙权对陆逊说:周瑜周公瑾大破曹孟德,开拓了荆州地盘。在很长的时间里,很难有人能够继承他的才干。现在你来了,就能接替他,继承他的职位。之前,周瑜邀请鲁肃鲁子敬来到了江东,让我见到了鲁子敬。在酒宴上,他很快就谈到了政事的要点是帝王的功业,这是他第一让人痛快的地方。

那么,究竟是谁让孙权痛快呢?

周瑜大破曹操、开拓了荆州地区,邀请鲁肃来加盟,这自然是令人痛快的事吧!

酒宴上,鲁肃三句话不离本行,很快就为孙权谋划帝王之业,这很令人痛快吧!

从这里,豹眼还真看不出,是谁让孙权第一痛快,或许是二人都令他很痛快。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刘琮投降曹操,曹操扬言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攻占荆州。孙权遍问诸将群臣,无人能回答如何应对。张昭等人主张遣使修好,唯有鲁肃反驳不可,并建议赶紧召回周瑜,委以重任,让周瑜率兵抵抗,这是第二痛快的事。

这里也是鲁肃与周瑜一起的事,到底是鲁肃的建议令孙权痛快呢?还是周瑜击败了曹操大军令孙权痛快呢?还是这二人做的这个事令孙权痛快呢?

这个也说不太清楚。

接下来孙权说:

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

意思是说,而且他的决策、谋略,超过张子布、苏文表远多了。

这里也看不出,孙权说得是周瑜还是鲁肃。

之后,孙权紧接着就说出了题主所提示的问题: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他后来劝说我把土地借给了刘备,这是他不足之处啊。但这个短处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

从这整整一大段话来看,的确不太好辨别,孙权到底是在说周瑜还是鲁肃。

因而,也就不好以此肯定,就是鲁肃建议把土地借给了刘备。

02

鲁肃建议孙权借荆州给刘备。

据《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到京口去拜会孙权,请求管辖荆州,只有鲁肃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

这个就说得很清楚了,没有任何争议。

再看一下,当时周瑜是个啥态度。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这里说得也很清楚,周瑜专门上疏建议孙权不要把荆州的土地借给刘备,还出了个馊主意,把刘备迁徙到吴郡去,广筑宫室,多给美女珍玩,使他享受声色之乐。而且把关羽、张飞各置一方。

但孙权以为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此时应当广揽英雄,又担心刘备一时难以控制,就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结合周瑜、鲁肃的传记来看,的确是鲁肃建议孙权把土地借给了刘备。而周瑜开始就是持反对态度,但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而否决了周瑜借土地给刘备的建议。

不过呢,孙权还是采纳周瑜的美人计,把刘备困在吴郡,但此计失败,也就是后世所知“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03

孙权此论有失公允,鲁肃借荆州不是其短处而是其长处。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给人的印象是憨厚、稳重,有长者之风,但史学界对鲁肃的评价是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

其主要成就就是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一直坚持维护这个联盟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鲁肃与诸葛亮高度一致,这个战略眼光,不要说远在周瑜、张昭等人之上,而且就是刘备、孙权也远远不如。如果没有刘备集团的存在,孙权集团恐怕早就被曹魏灭掉了,甚至在曹操时期,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曹丕直接把蜀汉抹掉了,如果不是再一次发生瘟疫,江陵之战,曹丕就把孙吴给灭掉了。

再说,刘备借的荆州,仅仅是荆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操调整为荆襄九郡,曹操占据三郡,刘备、孙权占据六郡。

从周瑜传记来看,刘备当时占据南四郡及南郡的公安,孙权占据江夏郡(江南部分)及南郡大部。

湘水划界后,刘备、孙权各据三郡。南郡全部归属刘备,而南四郡中的长沙和桂阳归属了孙权。

退一步讲,刘备、诸葛亮妥协,是不想与孙权撕破脸。如果孙权一定要撕破脸,刘备绝对不会把占据的荆州部分让给孙权。

再说荆州这事根本就不存在借不借的问题,本来也不是你孙权的。尽管赤壁之战周瑜打败了曹操,但不等于原来刘表的地盘就理所当然的归你孙权。

刘备说借,那是给你孙权面子,你真要开战,刘备集团一定会奉陪。

周瑜的战略一向就是二分天下,划江与曹操分而治之。这是周瑜自负其才的表现,但遗憾的是英年早逝。

在所谓的借荆州这件事上,鲁肃是对的,这也是孙权采纳其建议的根本所在。

而孙权把这责任推卸给鲁肃是不公允的,孙权对陆逊那么说,或许是言不由衷,只是给自己找个台阶。

孙权自己也说了,这是鲁肃的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

总不能让孙权自己说:把土地借给刘备是我的过错,虽然鲁肃有建议,但是我考虑不周所致吧。

由此看来,有人说是周瑜做主,把荆州借给刘备是不确切的。的确是鲁肃建议孙权借出去的。没有孙权点头,谁也不可能借荆州给刘备。

刘备所借的荆州,仅仅是荆州的一部分。凭借刘备当时的势力,有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及刘琦的势力在,就算孙权不借也难。

但借荆州维系了孙刘联盟的存在,就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否则孙吴恐怕抵抗不住曹魏的进攻。

鲁肃不愧为战略家,具有远见卓识。孙权之所以说借土地给刘备是其一短,纯粹是给自己寻找的一个借口。

豹眼认为,鲁肃没有错,而且很高明、很了不起。


豹眼看历史


【戰國君手札】

实际在这件事上,鲁肃不但没有错,而且处理还是很有远见的,当然了,我们作为后世人来看如此,而孙权碍于当局者迷,是难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

看历史一定要看细节,孙权评价鲁肃的行为,是与陆逊在一起说的。彼时的陆逊替代了周瑜、鲁肃、吕蒙三任大都督,可以说是东吴最为倚仗的人。因此,孙权对陆逊说的这番话,颇有希望借此点一点陆逊的意味,因此难免不客观。

一、孙权对鲁肃的评价及背景

孙权当时与陆逊这么评价鲁肃的:

鲁肃初见我,便为我勾画了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政治蓝图。这是鲁肃第一件令人称快的事。

曹操南下,刘琮出降,献出荆州全境。乘势征伐江东,我问计张昭、秦松,皆主降,唯鲁肃驳斥他们,并劝说我,急召周瑜回来,受命他率军讨伐曹操。这是鲁肃第二件令人称快的事。

后来他劝我借地给刘玄德,这是他的一大短处,但并不损害他的两个长处。

接着他还说到:在图取关羽上,吕蒙胜于鲁肃。鲁肃曾对我上疏:“帝王之路上,总有贤人帮助驱除祸患。关羽能助我们北拒曹操,不用太忌惮他。”这是他不能图取关羽,反而对外夸口的表现,我也宽恕他,不求全责备了。

以上说法,明显是带有主观倾向,把刘备能够西进图取益州做大做强等一系列令东吴不爽的结果怪罪到了鲁肃借地给他们上,这……未免太牵强了。

二、当时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完全取得益州。孙权着急讨要荆州,刘备以缓兵之计对他说:“等我打下凉州,荆州都给你”。孙权觉得被大耳贼骗了。于是两家开战,孙权派吕蒙率2万人直取南三郡,派鲁肃率1万驻巴丘抵御关羽,刘备带着5万人赶回公安,让关羽带3万人进驻益阳。此时,刘备惊闻曹操拿下了汉中,孙权亦觉得此时应该带着10万大军攻打合肥,两家讲和。

以湘水为界,西归刘备,东归孙权。至此,刘备交出桂阳郡,长沙郡东,江夏郡夏口。

孙权不过给了刘备江陵和武陵郡北部,换来的却是整个湘水以东,赚大了。

这就是鲁肃借荆州带来的结果之一。

赤壁之战前两家结盟,打赢了肯定平均分赃,那时候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就已经压制不住了。后刘备在西边坐大,凭江东实力,既要北拒曹操,又要吞掉关羽,怎么可能呢?

三、鲁肃借地的影响

且鲁肃让他借荆州,形势上是有远见,结果还赚来湘水以东一大片土地,为之后吕蒙白衣渡江铺垫。

此外,当时还有以下好处:

  • 1,让刘备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
  • 2,避免东吴腹背受敌的局面。
  • 3,降低东吴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的军事经济后勤方面压力。

吕蒙是实实在在的鹰派,但即便如此,当他接替鲁肃后,短期内也没有太多大的动作,还假装和关羽修好。可见关羽是很难被武力拿下的。后来也是通过偷了关羽的身后,瞄准了关羽进军襄樊,被徐晃击退,战线拉得太长这一致命弊端,吕蒙陆逊才趁机吃掉了整个荆州。

总之,孙权会这么说,

一是鲁肃在位时,三家的格局导致东吴确实难有大的作为,且刘备趁机壮大实力也是时所必然;

二来孙权此时经历过合肥几场败仗,想要陆逊更加鹰派一些,而不是再去无限期地修好。

关注@戰國君,带你畅游历史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滋养~
随手转发是美德,
欢迎在下方留下宝贵评论,和我一起交流三国那些事儿~

戰國君


东汉荆州共有七郡,分别是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刘表未死时,孙权攻杀黄祖后,占领江夏郡东部一带。刘表派长子刘琦出屯江夏夏口。

刘表死后,次子刘琮继位就投降了曹操,引曹军入境,曹军南下收编荆州把刘备赶到夏口,刘备、刘琦遂与东吴结盟,周瑜带三万军逆水而上把曹军堵截在赤壁火攻大败曹军,携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并攻克。然后欲进取益州,结盟马超,还没有开始就死了。

期间刘备派军队追杀曹军败军,协同围攻江陵,并且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并将治所设在江陵附近的公安。

此时鲁肃借南郡给刘备以共抗曹操实则极富战略眼光的睿智之举,当时孙权马上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一、刘备的咄咄逼人

赤壁之战后,刘备借机占领零陵、长沙、桂阳、武陵以及巩固了江夏中部,其扩张态势必须占领江陵,控制整个长江中游,北抗曹操逐鹿中原,西取益州开疆拓土。

然而这一切必须经过盟友东吴首肯,于是刘备同意与东吴联姻,甚至以身犯险东去成婚迎娶孙小妹。

一世英杰周瑜提出软禁滞留刘备消磨其意志,通过抬高关、张等人地位分化他们,最终消化吞并其部。

但是都没有成功,反而刘备借双方亲密关系,提出借南郡分担曹军压力的主意,同时将治所迁到江陵附近。

二、周瑜的去世

此时孙权势力范围仅仅有扬州、江夏东南部,以及刚刚到手的南郡江陵一地,扬州治内山越叛乱时有发生。

防守东线西线内线都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和守军,围攻南郡耗费时日和资源太多,如果周瑜在世,或有办法顶住南北的压力。

周瑜去世后,没有人在此时提出更好的可行的战略主张,孙权和鲁肃虽也西取荆州、益州的想法,但是此时巩固联盟抵抗曹操更重要,曹操此时就有封程普为江夏太守,分化联盟的举动。

三、战略的交换

借荆州南郡的协议谁都没有看到过,但是看后面的发生历史可以揣测出来。协议应该是这样的。

借南郡什么时候还,估计是有安身之处就还,所以益州得到后孙权就要其还,刘备却说得到凉州再还。

有借就有还,既然纯信用借,利息就会高很多,当时刘备肯定说过借一个郡还几个郡的,不然孙权也不会调兵明着抢夺荆南三郡,最后谈判刘备也只留下武陵、零陵、南郡部分。

信用借也要有手续费的,那就是交州。借南郡之后孙权任命步骘担任交州刺史,计杀了与刘备有旧的吴巨,收复了士燮,吞并了交州,其间刘备从来没有干涉、谴责,应该是默认作为交换。

鲁肃借刘备土地是时局下东吴最好的战略方案,虽然坐大刘备,然而一直赶着刘备开疆扩土,自己做黄雀,全取荆州,后来孙权称帝的时候说都是鲁肃的功劳,其中部分功劳就指的是荆州、交州的夺的巧妙。


石家言


导语: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去世以后,荆州被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刘琮将荆州献给了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曹操的地盘。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都出了力,为什么说荆州一定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呢?如果孙权实力足够雄厚,拒绝给予刘备任何土地,那么刘备又该怎么办呢?

鲁肃作为江东谋臣,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将荆州借给刘备,所有主动权都在孙权手里,所以不能把这件事怪罪在鲁肃身上。

01周瑜打不下南郡,刘备派张飞帮他才打了下来。

说是借荆州,其实主要就是借南郡。那么就要看南郡的归属权问题了,显然赤壁之战之前,南郡是曹操的地盘。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

曹操在战败以后,将大将曹仁留守南郡。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曹仁必须要同时应付孙权和刘备两方面人马的施压,同时曹操一时之间也无法给予任何增援。

不过曹仁足够英勇,周瑜看中南郡这块肥肉,毕竟荆州的治所在南郡,拿下南郡也就等于是得到了荆州核心地区的控制权。

  1. 很可惜的是,周瑜打了足足一年,都没能把南郡给打下来。不得不说周瑜只擅长水军,陆军作战不是周瑜的长项。
  2. 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看戏的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刘备就让张飞带了一帮人前去支援周瑜,这才将南郡给打下来了。
  3. 可以说,周瑜能够夺取南郡,完全依靠的就是刘备集团的力量。等到瓜分战利品的时候,刘备被孙权保举为荆州牧,可是曹操却将周瑜举荐为南郡太守,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刘备和周瑜互相争斗。

孙刘两家自然是看得清这件事的根本面目,所以孙权和周瑜商量了一番,决定用南郡换取江夏和公安的治理权。

刘备这个荆州牧,当时治所在公安这么个小地方,实在是有些丢人,这么换对大家都有好处。毕竟江夏更靠近江东集团的势力范围,而南郡对刘备掌控荆州更有利。

所以到这儿为止,都不存在什么借荆州的事情。双方之间,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属于等价交换。

02孙权不借刘备土地,刘备凭实力也能抢回来。

我们要注意一点,刘备46岁的时候,是他人生转变巨大的一年,因为这个时候他来到了荆州,并且在这之后遇到了诸葛亮。

他在荆州呆了三年时间,这期间他可不是无事可做。他在这期间一直都在广交荆州好友,荆州这些豪族基本都成为了刘备的好朋友,这就是他在荆州立业的基础。

  • 等到刘琮投降曹操以后,其实荆州内部分为了两派,一帮投降派的人选择跟随曹操,另外一帮强硬派的人则选择全部来到了刘备的麾下。
  • 这个时候的刘备实力非常强大,此外还有关羽和刘琦在夏口训练的两万水军,绝对是刘备的主力军。三国时代能够同时以水军和陆军都见长的,只有刘备集团。
  • 孙权集团擅长水战,陆战简直一塌糊涂,曹操集团擅长陆地战,可是在水军上缺陷十分明显。而刘备却能集中两者的优势,所以孙权不敢小觑刘备。

为此在击败曹操以后,荆州地盘上,只有孙刘两家的时候,孙权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刘备。因为不管刘备是与他反目成仇,还是与他断交,那都对孙权是有极大伤害的。

打败曹操是孙刘两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到最后你孙权想要吃独食,刘备可能答应吗?以当时刘备的军事实力,孙权还真的未必是他的对手。

别看江东地盘广大,真正能拿出来打仗的士兵也就五万人左右。而刘备手里当时也已经有了三万人左右,而且战斗力强悍。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三国志》

一旦双方爆发战争,孙权吃不吃亏都是吃了大亏。被刘备打败了,孙权就没了立足之地。两家两败俱伤的话,孙权甚至都使唤不动自己的那帮手下人。

03稳定江东是孙权的第一要务,舍弃荆州是权宜之计。

孙权的压力比刘备大得多,他是一个少年英雄,手下这帮人都不是自己的班底,全都是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留给他的。孙权当时只有一个目的,稳住局面。

  1. 首先孙权必须要稳住父兄留下的人马。这些人都是孙策的嫡系人马,而且大多数都是跟随孙坚南征北战的老将,他们资历深能力强,凭什么一定要听你孙权这毛头小子的呢?
  2. 其次孙权必须要稳住江东世家大族的压力。孙策本来就是以武力平定了江东地区,江东豪族们一个个其实不怎么服气,他们手里有兵马钱粮,虽然数量不多,足以自保和独立。
  3. 再者孙权必须要保证手里有足够的实力。就孙权现在的可控军队,勉强可以稳住江东的局面,可是一旦与刘备大战失败,那孙权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说摆在孙权面前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交好刘备。且不论他能不能打的赢刘备,就算能打赢,对孙权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当初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几乎全部江东大臣都主张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数军中领袖选择死战到底,这就可以看得出江东的局面并不太平。

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三国志》

孙权与刘备交好,不仅可以保证江东的稳定,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使得江东豪族们不敢对孙家江山产生质疑。所以不光是地盘,孙权连妹妹都送给了刘备。

总结:鲁肃只是传达一个命令,他没有权力借领土。

所有认为鲁肃借荆州的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鲁肃哪来的权力?荆州是鲁肃的私人后花园吗?他想要借出去就能借出去吗?当然不行。

荆州地盘的归属权,是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所需要讨论的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的话,鲁肃顶多也就是一个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他负责传递双方的意思。

最多鲁肃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不过你让一个提意见的谋士为主公的错误来背锅,是不是要寒了天下谋士的心呢?毕竟决策权在孙权手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聪明的孙权还是知道的。


江湖小晓生


“借荆州”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桥段,刘备与孙权两家围绕着“借荆州”的事情而几番恩怨情仇,着实让我们这些后世旁观者看得柔肠百结、黯然销魂。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东吴把荆州借给刘备,究竟对,还是不对?

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的进行分析,首先小编以为,既然咱们谈的是“借荆州”,那么就要弄清楚其中的内容与原委。

一、“借荆州”这一典故的具体内容

首先,所谓“借荆州”的典故,实际上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着曹操北返荆州空虚之际先后夺取南郡一部分,以及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孙权则是占据南郡的另一部分,以及江夏郡。而战败的曹操在此时仅保有荆州的襄阳郡和南阳郡。

那么这就出现一个现象,荆州地区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富庶的南郡被刘备和孙权一分为二共同拥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备便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实际上也就是让孙权将整个南郡的统治权

对于此事,东吴的两大重臣都是表示极为认可的,一个是鲁肃,另一个就是周瑜。而在这两位重臣的建议,使得孙权最终决定将自己所占据的南郡那一部分土地交给刘备来管理。而周瑜和鲁肃二人则是全程主导了这一事情的实施,在周瑜死后,鲁肃则是继续贯彻二人定下的既定方针。这里特别说一下,与《演义》当中不同,周瑜整体上是赞同“借荆州”的,不过他仅仅只是认可了刘备在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的统治权,而鲁肃则是更进一步最终将数东吴的南郡部分交给了刘备。

所以从上面的内容来看,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借的是南郡隶属于东吴的一部分领土,而借荆州的主体是东吴之主孙权,鲁肃和周瑜则是这一事件的整体主导者。

二、分析东吴借荆州给刘备的目的

这里就要谈鲁肃为孙权进行的战略规划了。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对刘备集团进行的整体战略规划,那么实际在这之前,鲁肃与孙权之间也进行过类似的战略分析,历史上称之为《榻上策》。

《榻上策》的内容与《隆中对》的“三分天下”不同,是由东吴与曹魏二分天下,形成南北对峙的一种局面。实际上借荆州给刘备的目的便是在实践《榻上策》的战略规划内容:

一是坚持“联刘抗曹”的国策。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是其实力仍然远远超过孙权和刘备联手,此时此刻唯有继续保持孙刘两家紧密的联盟关系,才能与曹魏集团持续的抗衡。所以,“借荆州”是巩固孙刘关系的重要手段!

二是短时间内东吴在南郡地区难以站住脚。孙权与刘表两家是是世仇,所以孙权虽然占据了一部分南郡地区,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并不能使其当地的豪族、门阀归附。那么孙权实际上就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占据南郡一边要不断经营收取民心,一边还要耗费力量随时抵抗曹魏的侵袭。这将使得在一段时期陷入到一种被动的局面当中。

三是把压力甩给刘备,使之成为吴魏之间的缓冲带。这实际上是前面第二点的延伸,如果将自己所占据的南郡一部分甩给刘备,那么实际上刘备集团就将直接面对曹魏一方来自襄樊方向的强大压力。而东吴这个时候一方面限制住了刘备,一方面避开了曹魏进攻的正面,于是恰恰可以腾出手来稳定内部并尝试收取西川形成二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综合前文所述的三个层面来看,“借荆州”是东吴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行为,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刘备集团为缓冲,一方面顶住曹魏集团来自襄樊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限制住了刘备集团的发展,从而为东吴集团腾出手来收取西川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二分天下!

三、“借荆州”在战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前面我们说了,东吴借荆州与刘备在战略层面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就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有!问题出在战略的执行层面!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积极倡导入蜀作战。如前文所述,借荆州给刘备的一个重要目的便在于腾出手来收取西川,进而实现二分天下的目标。但是纵观这一时期东吴却始终没有形成入蜀作战的整体规划,反而是把进攻的重心放在了与曹操争夺江淮重镇合肥上。“孙十万”麾下十万大军北上,结果呢?濡须口寸功未建,反而让张文远打出了“威震逍遥津”的亮眼战绩。

当然,后来周瑜、陆逊相继病逝也是这一战略意图没有继续实行的重要客观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东吴在进取西蜀层面的努力远远不及刘备集团。然而收取西川却恰恰是二分天下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不得不说是东吴的重大失误。

二是没有把刘备推向抗曹一线。其次我们会发现,刘备在借得荆州之后,反而是退居到了抗曹的二线,在荆襄地区与曹操保持了一种较为“克制”的和平状态,然后进而腾出手了对西蜀进行攻伐。整个过程中,东吴孙权成了一个真正的看客,坐观其成而违背了当初“借荆州”的初衷。实际上,结合前面第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说孙权应该将攻曹的重点放在襄樊一线,通过战争将刘备集团卷进来。如此一来,则刘备则根本不可能有余力取西川。

三是“讨还”荆州的时机不对。所谓的“讨还”,实际上指的是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事情。表面上看东吴算是拿回了原本失去的东西,甚至是更大的领土;而实际上却是失去了北上中原的绝佳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前面一系列事实已经证明,仅凭孙权一家是打不开曹魏正面防线的。而现在,偏偏最弱的刘备集团先后在汉中和荆州连续得手,硬生生给撕开了一个进军中原的“口子”,整个曹魏在中原的部署被彻底打乱。而孙权偏偏又在这个时候给关羽来个“釜底抽薪”,这就使得进军中原的大门彻底关上了。所以吕蒙是战术上的强者,战略上的矮子。

四、总结

综合前文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借荆州”一事从东吴的整体战略层面是完全没有错的!若是不借荆州,东吴政权难以腾出手来开创新的战略空间。

但是,“借荆州”是一系列配套措施当中的一环,必须要将“限制刘备发展”和“积极进取西蜀”紧密的结合起来方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效果。然而东吴恰恰就是在另外两个环节上出现了具体执行上的问题,这就是使得“借荆州”没完全能产生原本期望的效果,反而成为了孙刘两家渐生龃龉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最终也导致了“关羽走麦城”,而孙刘两家同时失去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华夏问长安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到底是借荆州还是借南郡呢?

  • 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借督荆州是在‘备诣京见权’的时候,这点在先主传中有明确提到:

  •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也就是说,刘备是在拿下荆南四郡后去见的孙权。并且此时的刘备已然是在刘琦死后,成为了新的荆州牧,是被众人所承认的。所以并不存在刘备需要向孙权借这四郡以养大业,因此进一步说明,刘备要借的是南郡。

这同样在程普传有提到:

  • 周瑜卒,(程普)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那么,我们理清了这层关系后,就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鲁肃借刘备土地是否错了?

南郡是荆南大郡,又是荆州抗曹前线。鲁肃支持将南郡借给刘备的说法是:

  • 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孙权初得荆州,对于荆州百姓的恩信不如刘备,借给刘备,可以利用他来安抚百姓。再者,同为联盟,多立曹操的敌人。不管从养民或者抗曹,都可以分摊压力。这对于当下的战略部署是对的,因为孙权的基业还是在江东,他首先得保江东。而且赤壁一战,孙权只给了周瑜等人三万水军,自己却率十万大军北伐合肥。显然可以看出,孙权更偏向东线。

第二,周瑜拿下南郡后,提议趁着曹操还没缓过劲来,入川夺取益州。可惜,兵未发而身先死,二分天下的计划就此搁浅。这个计划提出的时候,孙权是同意的,并且以此咨询过刘备,还派孙瑜率军屯兵夏口,打算从水路入川。却遭到刘备的有效反抗:

  • 备不听军过,谓瑜(孙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此时,以刘备的实力要是跟孙权撕破脸,无疑败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但孙权为何适可而止呢,自然是他们还有更大的共同目标,那就是抗曹。

而觉得鲁肃借刘备土地是错的,无非是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却不归还荆州,导致双方兵戎相见,关系紧张到差点联盟破裂。但这方面归根结底还是在当初周瑜提出软禁刘备的时候,孙权不从的根源上。软禁甚至是杀了刘备,就没这个问题了。那以孙权的实力,能跨有扬、荆两地对抗曹操?

简而言之,既要抗曹,又不让刘备壮大,鱼与熊掌怎能兼得。都是时势使然,鲁肃做的不过是审时度势,保有江东基业罢了。


骗人的猫


谈及鲁肃建议的借地,对东吴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从南郡之战后,到鲁肃借地之前,孙刘两家在荆州具体地盘划分,就是一笔糊涂账。

南郡之战一结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为参战酬功划给刘备(1)。而刘备征荆南4郡里,长沙郡的下隽县等(2),还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东吴手上(3)。可以说双方此时在南郡、长沙、武陵3郡的地盘划分是犬牙交错。

此外,即使这个南郡,在赤壁、南郡2战后,也有近一半的区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说南郡是由曹孙刘3方划分。可以说在鲁肃借地前,东吴在荆州的地盘是比较狭长的。看了当时的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就是鲁肃建议借地之前,东吴在荆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盘,比较狭长。一眼就可以看出刘备完全隐藏在孙权身后,由孙权全部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刘备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东吴就成冤大头了。

谈及鲁肃建议的借地,对东吴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从南郡之战后,到鲁肃借地之前,孙刘两家在荆州具体地盘划分,就是一笔糊涂账。

南郡之战一结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为参战酬功划给刘备(1)。而刘备征荆南4郡里,长沙郡的下隽县等(2),还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东吴手上(3)。可以说双方此时在南郡、长沙、武陵3郡的地盘划分是犬牙交错。

此外,即使这个南郡,在赤壁、南郡2战后,也有近一半的区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说南郡是由曹孙刘3方划分。可以说在鲁肃借地前,东吴在荆州的地盘是比较狭长的。看了当时的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圈内就是鲁肃建议借地之前,东吴在荆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盘,比较狭长。一眼就可以看出刘备完全隐藏在孙权身后,由孙权全部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刘备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东吴就成冤大头了。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此时东吴在荆州的地缘条件极为尴尬,不仅属于东吴的南郡、长沙、武陵地盘狭长,而且被长江分为南北两端,在这狭长地形条件下,东吴要全部承担北防曹操的重责,南边还需要防备刘备可能的打冷枪。

在这种条件下,东吴成了夹心饼干,不仅军事压力大,且经济后勤负担也极大,可以说东吴是态势极为不利的冤大头。而鲁肃建议借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鲁肃建议借地对东吴的好处:

1,让刘备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

2,避免东吴腹背受敌的局面。

3,降低东吴军事经济后勤压力。

鲁肃建议借地对东吴的风险:

什么时候收回借出去的地盘。

显然,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鲁肃的决策收益,可以极大地缓解东吴的军事经济后勤压力,而风险就是在于借出去的地盘是否拿得回来。这就看拥有东吴最高决策决定权的孙权,如何取舍了。


海洋说历史


引言:

关于鲁肃劝孙权将荆州之地借给刘备,我认为鲁肃是对的。首先,鲁肃的行为为孙权拉到了一位有利的盟友;其次,荆州是用武之地,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可以减缓曹操给他们任何一方的军事压力。



在当下和短期的时间内,和刘备结盟是很好的策略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向孙权建议派兵攻打西蜀刘璋,然后由孙权的族亲孙瑜坐镇益州,联合汉中的马超共同抗拒曹操。如果周瑜的计划得以实施,成功的将刘璋打败,那么西蜀之地,加上江东之地就相当于当时的二分之一天下。曹操和孙权将各获得半壁江山,荆州的刘备处于两方大势力中间,到时是否和刘备继续联盟或者选择消灭刘备都不是一件难事。

曹操统一北方多年,并且曹操一直处于南征北战的状态,曹操用以战养战的方法训练士兵。曹操作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无论哪一方诸侯和曹操一对一的开战胜利的几率都是非常的小。曹操号称上将千员谋士过百,这是三国时期其他诸侯所不能达到,即使是东吴也不能达如此规模。

荆州是用武之地

曹操的士兵多以马上称雄,而东吴孙权的士兵多是以水战称雄。如果两方在平原或开阔地带,东吴正面很难抵挡住曹操军的进攻。但是将土地借给刘备后,刘备必然会全力的发展荆州之地,这样就为东吴拉拢到一位可靠的盟友。

曹操若是率军侵袭荆州之地,那么曹操必然要考虑刘备和孙权是否在结盟的状态,如果攻击其中一方,另一方是否会支援,变成负背受敌的情况。这样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曹操也不愿意打破荆州境内的平衡。

总结:鲁肃的举动,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确保了荆州境内的稳定。如果当时周瑜取西蜀的计划能够得以实施,并且能够完成,那么只有荆州几郡之地的刘备根本构不成威胁。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导语

鲁肃借刘备荆州确实错了,促成了三国鼎力之势,为刘备进军汉中打下基础,若没有借荆州,东汉末年中国史上将无三国。

一、鲁肃借荆州给刘备是唯一选择吗?

南郡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荆州。孙权的占领区域最有意思了,北边是曹操,南边是刘备,孙权正好夹在中间。倘若,曹操派兵攻打孙权,孙权不仅得防着刘备,还得上前线抵抗曹操,而刘备则在后方观山看虎斗,可乘机偷袭孙权后方,取荆州。事实真如上述所说,朝着意料之中的结局发展吗?我看未必,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曹军若攻打荆州,刘备未必得渔翁之利,荆州的主动权还在孙权手中,孙刘联盟是唇芒齿寒的关系。若孙权放弃抵抗,撤军逃走,刘备在荆州的地盘随时都有被曹操吞并的可能,虽然经过南郡之战后,曹仁是在没有后援之后才撤军,但军队实力仍在。
  2. 借荆州给刘备不是必要做的事情。曹操经过南郡之战失利后,短时间内不会再进攻荆州,更何况曹操当时还有内乱,凉州马腾反叛,根本无暇顾及荆州。
  3. 孙权不用担心后方被刘备攻击,其一孙刘盟约还在;其二刘备实力不具备条件。刘备当时兵力不过两人左右,还是加上了刘琦的兵马,刘备所领兵力不到一万,再加上时间不成熟,攻打孙权无疑是断送自己后路。

小结:经过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鲁肃借荆州给刘备,是完全没有必要做的事。只要曹操兵犯荆州,刘备,孙权必定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当时刘备羽翼并未丰满,所领军队不过两万左右,而把刘备留在后方,待时机成熟,孙权可对刘备进行围攻,一举拿下荆州郡以外的地方,为以后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二、刘备借荆州,促使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刘备借到荆州后,曹操并没有前来攻打,曹操当时进攻汉中。估计借到那会儿,刘备做梦都在笑,此乃天助我也,终于在统一中国的事业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两点:

  • 荆州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荆州北边可进兵中原,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东可以抑制孙权的势力逆江而上。
  • 为刘备进兵益州,取汉中提供了后勤保障。荆州在刘表的管理下,战乱较少,社会稳定,人口众多,之后虽然经过多次战火,经济根基都在。

小结:赤壁之战,曹操与周瑜之间的鏖战,而脱离战场的刘备在闷声发大财,很顺利拿下江南四郡,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荆州之地,这样就可以实现他的下一步计划,取西川。周瑜的病逝,鲁肃上台促成了这桩交易。刘备得到荆州后,接着进兵益州,再一举拿下汉中,自此,三国鼎立形成。

三、总结

若没有借荆州,刘备很难向西发展。然而,当时的战争局面促使了孙刘之间的交易。但吴国,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借荆州之地给刘备,虽然可能会背腹受敌,后勤粮食会供应不上,为刘备承担抵抗曹操,怎么看都像是多余之地。但是,这些问题是暂时的,孙权若撤军,刘备更不好受,将与曹操正面对抗,所以说孙刘联盟关系是坚不可摧的。而荆州之地经济富庶,用军队屯兵的方式,自给自足,可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所以说若没有借荆州,孙权,则很可能会吞并刘备,统一南方,与曹操一决雌雄;而曹操统一中国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