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軍武次位面】: 楊樹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時隔80年,白衣戰士依然是戰士

2020一開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巨大的中國停頓了下來,雖然要付出的代價不小,天天呆在家裡也不舒服,但疫情還是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更大的,難以估量的損失。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在各方媒體的報道中,常把抗擊疫情比做戰爭——舉國行動,全民參與,措施嚴厲,的確很像戰時狀態。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史無前例的,但實際上中國人經歷過真正的戰時抗疫!

80年前,當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土狹小,資源不足的日本企圖以低成本快速達成侵略目標,打起了細菌武器的歪主意。我們都知道臭名昭著的731部隊就是幹這個的,其大本營設在中國東北,但真正投入實戰卻是在浙江、湖南、江西等抗日主戰場上。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731的“成果”,50式細菌彈

從1939年到1945年,以731部隊長官石井四郎為總指揮的日軍細菌部隊在浙江進行了不少於3次的大型細菌戰,浙江、江西等省被感染者超過230多萬人,死亡人數超過65萬。

1939年6月,中日兩軍隔錢塘江對峙,錢塘江南岸的蕭山與已淪陷的杭州隔江相望,因此蕭山成為日軍首先實施細菌武器攻擊的目標。1939年6月4日, 日機在蕭山境內投下有帶菌的糖果、糕點等食物。幾天後又在頭蓬、南陽、義盛、靖江等地投擲白色絮狀物,造成蕭山東部流行霍亂,北部流行腦膜炎,南部流行炭疽病、瘧疾、疥瘡等,因傳染病造成的死亡遠遠超過了槍炮。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1940年6月,日軍再次策劃實施細菌戰,攻擊目標為“浙贛沿線城市”,利用江蘇句容機場,用飛機撒播鼠疫跳蚤(日軍稱之為“雨下法”)。首批攻擊目標選擇了寧波(港口)、衢州和金華(浙贛線交通樞紐)。

在9-11月間,日軍先後進行了6次細菌武器攻擊,10月4日,日機在衢縣縣城上空投下帶有細菌的麥粒、黃豆、粟米、棉花和跳蚤等物,10月27日晨,寧波開明街一帶被撒下帶有細菌的大量麥粒和麵粉,11月28日,日機竄入金華上空,撒播了大量“狀如魚子,具黏性,色微黃之小顆粒”。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日軍在寧波的播撒尤為狡詐,先是在上午投下大量傳單,寫著“重慶在鬧饑荒 ,日本人民則豐衣足食, 有餘糧來接濟你們”,然後下午“餘糧”真的來了——大量麵粉、麥粒從天而降,開明街上空頓時一片淡黃。

很快,當地居民就發覺跳蚤激增,兩天後就開始有人死亡。死者家屬反映,“患病期間均有高熱 、畏寒、腋下淋巴結腫痛等症狀”,屍體抽搐成一團,面部呈黑色,眼球突出,非常恐怖。當時寧波私立華美醫院院長丁立成對患者進了淋巴結穿刺液的塗片鏡檢,並進行了動物實驗,確診為鼠疫桿菌。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正在準備帶菌食物的日軍細菌部隊

除了飛機播撒,日軍還採取汙染水源、投放帶菌食物、給戰俘注射病菌或強迫食用致病食物後釋放等惡毒手段,致使大量中國人染上鼠疫、炭疽等烈性傳染病,死於非命。一位名叫鮑威爾美國記者寫道:“湊巧我這時去寧波,也在場……由於日軍在當地進行了細菌戰,中國農民就像毫無用處的小蟲子,被殺死不少, 這事激起了我無比的憤怒。”

日軍制造的鼠疫波及了鄰近的奉化、慈溪、象山、江山、龍游、衢縣等地,其中衢縣成為重災區,“疫情有如無羈之馬,無一片淨土,死亡累累,白天只見抬死人,晚間只聞啼哭聲,疫勢蔓延無止境”

面對前所未見的細菌戰,中國軍民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同今天的醫務人員、警察、社區人員、志願者一樣,在這個戰線上進行了堅決而頑強的戰鬥!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框架雖有,但醫護很缺,還需要國際支援

抗戰時期的中國雖然仍舊貧弱,但也依照國外經驗初步建立了一套衛生體系。最高衛生管理機關為內政部所屬的衛生署,省有衛生處,市設衛生局,縣設衛生院,軍隊有防疫大隊(每戰區一個),下設若干防疫中隊和防疫小隊,外加紅十字會,基本框架算是有了。

最開始中國人對細菌戰一無所知,但疫情蔓延的現實很快使抗日軍民警醒,防疫體系開始運行。浙江數地出現突發傳染病,浙江省衛生處處長陳萬里、軍政部第二防疫大隊大隊長劉經邦迅速將相關情況寫成報告,呈送省長黃紹竑,黃紹竑立即向重慶彙報。

很快,衛生署就制定了《防制敵機散播鼠疫菌實施方案》,編印下發了《疫情報告方法》等文件,各省也制定了相應的防疫措施,一省報警,全國戒備,日軍再進行細菌戰,多少會有所防備了。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雖然時代不同,但對付傳染病的原則是一樣的——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浙江省敵機空擲品緊急處置辦法》規定,“空擲物品如系棉質紙張五穀類物等,應由調查員立即用火焚燬,不得用手接觸,擲下地點即用石灰一分、清水二分之石灰水噴灑,並通知縣衛生機關;前項空擲物品中須注意跳蚤,如有發現應即儘量蒐集、加封、保存、備檢,勿使遺漏。”

這就是在控制傳染源。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新聞聯播》中的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

對於已經帶菌的老鼠,則採取殺滅的措施,用毒藥(DDT等)滅鼠最有效,但成本太高無法普及,所以當時的“笨”辦法是“收購”老鼠,發動群眾,老百姓只要上交死鼠就能按大約每隻“大洋一角”的標準領到賞金,然後再集中焚燬。

保護易感人群的辦法是打疫苗,但當時的中國生產能力差,疫苗數量有限,很難普及。以義烏為例,10月11日開始給居民注射鼠疫疫苗,但3天后就“疫苗已近用傾”,好多地方條件更差,別說疫苗,可能連衛生院也沒有,無法普及。

所以,最有用,成本低,見效快的辦法,跟今天一樣,還是隔離,很多具體做法,大家看了也會覺得熟悉。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衢縣防護團救護隊第六七號”紅十字袖章

仍以義烏為例,1941年9月5日,一位名叫酈冠明的浙贛鐵路員工在衢縣疫區染上鼠疫,發病後乘火車回到義烏家中,第二天病重死亡,然後北門街一帶開始出現鼠疫患者。

義烏縣防疫委員會在調查了相差情況後,做出決定,下令將外逃的感染者追回。在相關檔案中,不難發現諸如“追捕疫病患者樓肇松”“裡塘金李恭寶妻及子死亡,其症狀與城區疫病者同。李恭寶逃至柳和鄉,已通知柳和鄉鄉長迅將李恭寶追回送縣”“調查疫區戶口及其附近戶口……由警察局會同稠城鎮公所於三日內負責追回逃出疫人”等記載,可見力度不小。

隱匿疫情和感染者不報,將受到處分:

“隱匿不報者, 其家屬及左右鄰居各處以二十元以下之罰款。如不肯或無力繳納者, 以一元易拘留一天,上項罰款改充防疫經費,並給以本會收據。”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水上隔離

控制了感染者,然後就是隔離和治療。《浙江省防制鼠疫緊急處置辦法》規定:“疫區內應設隔離病院,舍甲部,凡系本病患者一律均需遷入治療,另就適當地點設置隔離病舍乙部及丙部,凡在疫區內所發現之嫌疑病人一律遷入隔離病舍乙部,同區內之人民應一律遷入隔離病舍丙部。”

凡發現昏睡髙熱病人,必須送到隔離病院,確診為鼠疫者都轉入甲部,疑似病人和無症狀者轉入另兩部,經治療好轉,出院時發給證書。

具體的隔離方案由各地自行決定,鼠疫重災區衢州搞了一個創新——水上隔離。縣政府把疫區的百姓集中起來,送到停在衢江中間的船上,一日三餐由專人划船送去,好似今天宅家點外賣一般,有效切斷了傳播途徑。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罪惡的細菌戰險些令一代巨匠隕落

文學巨匠金庸當時正在浙江上學,1940年他正好在衢州第一中學唸書。日軍空投了鼠疫桿菌後,金庸的同學毛良楷染上鼠疫,全校學生、校工等逃了個乾淨,只有金庸與班主任不顧危險,把同學送上了衢江的隔離船。事後多年,金庸回憶這段往事時感慨的說:“戰爭期間,唯一自覺有點勇敢的事就只這麼一件。”

但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如此“修仙”般的隔離,如果疫區情況太惡劣,老鼠、跳蚤太多,只好壯士斷腕,把人遷出,挖溝築牆,把疫區圈起來,然後一把火燒掉!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開明街現在是繁華鬧市

但這裡的鼠疫場遺址紀念碑在時刻警醒國人

寧波開明街一帶由於是日機投毒之處,鼠疫高發,被列為隔離區。為了防止老鼠逃出,築有3米多高的隔離牆,牆外還有1米寬,1.3米深的隔離溝。但即使如此也不解決問題,因為這裡房屋簡陋,地勢低窪,非常利於老鼠和跳蚤繁殖,時間一長,高牆深溝也未必擋得住。

於是,寧波縣第十九次防疫會議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焚燬疫區,以絕後患!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11月30日晚上7點,焚燬行動開始,周邊斷絕交通,消防隊出動保護附近房屋,除了貴重、可消毒的物品可攜帶出來以外,其他一律燒掉。當晚,焚燬開明街疫區115戶的137間民居,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直到60年代,這裡依然被叫做“鼠疫場”——為了打贏細菌戰,中國人付出了自毀家園的代價!

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的,還有當時的醫護人員。抗戰的艱苦盡人皆知,經費、物資都要優先保證前線,能用於防疫的資源確實拿不出多少,不僅老百姓因為缺醫少藥大量死亡,醫護人員也因為缺少防護而時刻遭受生命威脅。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一書中,記載了一位白衣戰士劉宗歆的故事。

劉宗歆,浙江上虞人,他的父親曾希望他能成為一個金融人才,但劉宗歆卻堅持學醫,並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劉宗歆加入中國紅十字會,曾工作於新四軍後方醫院,搶救了不少傷員。1941年6月,劉宗歆由皖南迴到金華,擔任第312醫療隊隊長和衢縣臨時防疫隔離醫院醫務主任,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撲滅鼠疫的戰鬥中。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劉宗歆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我在義烏診治鼠疫已得五十多人,半死半活(發病後一天半內服藥者多治癒,二天後服藥者多死亡),疫勢未減,很忙,短時間不能走開……”就在這封信發出後幾天,一位老太太前來為女兒求醫,劉宗歆二話沒說,叫上幾名醫務人員提起醫藥箱就走。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到了老太太家中,經檢查後發現病人得的是兇險的肺鼠疫!由於缺乏防護(很可能連口罩也沒有),又與病人有過近距離接觸,劉宗歆不幸染疾,於1941年12月30日晚以身殉職,年僅29歲。1986年,劉宗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授為革命烈士,他的女兒女婿將書信捐贈給了南京市檔案館,其它遺物被收藏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像他一樣的白衣戰士有多少?難以統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他們在特殊戰線上的英勇戰鬥,也許中華民族真的就被日寇的生化武器毀掉了,但我們總是有英雄!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80年前中國人如何對抗鼠疫?直接燒燬全部感染區

在全國“戰疫”的當下,翻開塵封的歷史,回顧抗日軍民在真正的戰爭中與真正的細菌武器進行的不屈鬥爭,別有一番感懷——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每當面臨“生化危機”時,中國人依然頑強,白衣戰士,依然是戰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