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短缺及区域不平等

污染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短缺及区域不平等

图片来自原文

2020年1月31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污染加剧了中国水资源短缺及区域不平等》(Pollution Exacerbates China’s Water Scarcity and Its Regional Inequality)的文章,强调了在多时间和地理尺度上纳入水质不合格评估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水质不合格加剧了中国的水资源短缺,而且水资源短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

水质不合格可能意味着水不适合多种人类使用,从而加剧了淡水短缺。以往的水资源短缺评估主要关注是否有足够的淡水供应,而忽视了水质对水资源可用性的制约。文章明确包含了人类用水的质量要求,对中国水资源短缺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①不同地理尺度考虑水质不合格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发现,华北地区常年缺水;②从季节性水资源短缺角度看,尽管华南地区水源充足,但由于水质不合格导致季节性缺水;③从水资源短缺的部门来看,农业部门耗水最多,约占国家总取水量的67%,是缺水最相关的部门;④水资源短缺地区人口稠密,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迫切需要改善淡水数量和质量管理以应对缺水问题。总的来说,中国水资源短缺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等现象,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情况比华南地区严重,而在水资源短缺旺季或数月内,由水质不合格导致的区域不平等更大。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03期,刘莉娜 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