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后期,英国为什么不调集更多的军队继续和美国打下去?

闪击伯爵2


这事儿不算太复杂,首先咱们需要摆脱一个误区,美国在独立战争中与其说是军事胜利,不如说是外交胜利。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是很多国家合伙坑英国,就像后来苏联被坑死在阿富汗差不多。

英国没法调集更多军队

1775年莱克星顿一声枪响之后,十三殖民地的大哥们刚折腾了一年就被英国佬糊了一脸,华盛顿同学被豪将军抽得死去活来。但本杰明·富兰克林同志很快证明自己有被印在100美元上的资格,他忽悠了一个狠爷下场了。

1778年7月27日欧洲陆权大国法兰西直接把火烧到了英国家门口,双方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大打出手。随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加入战局,他们试图收回家门口的直布罗陀海峡,也和英国大打出手。

这两个国家对英国向北美的补给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光1780年8月9日这一天,法国舰队就在亚述尔群岛干掉52艘英国船只,造成的经济损失折合现在1.81亿英镑,这还不包括在亚洲、非洲殖民地进行的陆战。

更要命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在1780年被迫下场,他们虽然没有太强悍的舰队,但掌握了足够的运输途径与货源。英国舰队固然把荷兰人修理个臭死,但同时也失去了重要的第三方补给。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精锐的龙虾兵也好,号称无敌的海军也罢,完全被死死牵制在欧洲,压根没有余力管北美的战局。稍不留神都可能被法国和西班牙登陆本土(法西两国确实有这个计划,只是后来没实施),老家和殖民地英国人只能留一个。

英国当时的投送能力不足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当时是18世纪,大洲之间的运输基本依赖帆船,连最原始的蒸汽动力船都是1783年才下水。英国固然是当时的海权大国,但大兵团一次性投送到美洲根本不现实,如果分批投送很容易变成添柴战术。

即使英国有足够的投送能力也不会尝试大兵团作战,他们还得考虑补给问题,在另外一个大洲打大纵深战役对补给要求非常高。控制军队数量还有办法就地筹集,一旦军队庞大就得远程运输。

但远程海运军事物资的难度比运兵还打,光海量的火药消耗就能把英国逼疯,还不算粮食等必须品。所以当时英国跨洲的战争军队数量都不庞大,两次鸦片战争军队都在5万人以下,还得从印度调兵,不是他们不想多派,确实投送能力有限制。


总结起来吧,在独立战争中英国已经用尽了自己能用的最大力气,峰值时本国出动陆军4.8万人,林林总总的军队加一起超过了20万。这已经是极限了,不是他们不想继续打,确实打不动了,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这场战争太费钱了,再打下去英国的财政就得崩溃,所以只好止损,让美国独立了!

为了保住北美殖民地英国投资巨大。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为了能够保护住这块殖民地可是下足了本钱。

在独立战争开始前,英国陆军总共只有66个团,其中英国本土有20个步兵团,爱尔兰有21个步兵团,美洲地区有18个步兵团,直布罗陀地区有7个步兵团,除此之外还有16个骑兵团,再加上炮兵部队,总兵力只有6万多。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政府认为凭这支部队根本就没有能力镇压北美大陆军的暴动,所以除了在国内征兵之外,还去德国谈判,从那里招募了大量雇佣兵。此外,英国还和北美大陆的土著印第安人联系,希望和他们一道对付北美大陆军。

所以,从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1775年到战争结束的1783年,在大约8年的时间内。英国最多的时候出动了104艘护卫舰,17万名皇家海军官兵和25万陆军(其中陆军包括了德国雇佣兵、印第安盟友、英国陆军和忠于大英帝国的北美民兵)。


8年多的战争,让英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整个战争期间,英军共有2.5万名陆军士兵阵亡,1.85万名海军士兵阵亡,黑森雇佣兵阵亡了7800名,忠于英军的北美民兵和印第安人的阵亡数不可计数。

此外,还有2.7万人死于疾病。

海军在这场战中损失了90艘舰船和3300多门各种口径火炮!

这是英国近代以来损失最大的战争之一。

和英军损失的人员相比,他的财政更是已经面临崩溃了。

在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的财政赤字就已经是天文数字。

1756年到1763年欧洲各大强国爆发了著名的7年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普鲁士为首的阵营对抗法国、奥地利、俄罗斯为首的阵营,作战地点包括欧洲,北美,西非,印度,东南亚等地,战争导致双方超过100万人阵亡,最终以英国和普鲁士胜利为告终。

战争中,英国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也付出了高昂的财力代价。

1763年,也就是七年战争结束之后不久,英国财政大臣格伦威尔认为,英国的预算赤字已经超过了1.22亿英镑,英国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英国开始决定通过北美殖民地获取新的收入。

当时,英国人平均每人每年向政府缴纳26先令的税款,但是北美殖民地上的人却只缴纳1先令。

所以,英国在1765年3月通过了印花税法,该法案将会影响几乎所有美国人,同时也遭到了美国人的反对,由此成为美国革命的导火线。

英国的财政状况让英国决定通过在北美地区加税缓解财政危机,没想到却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之后,为了镇压北美大陆军,英国不得不扩充军队和美国人、美国人的盟友们作战。整个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为了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击败美国人的盟友,英国所花费的军费更是天文数字。

在整个北美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一共花费了2.5亿英镑,大约是1763年英国财政赤字的两倍,这让英国财政雪上加霜!

战争所导致的巨大财政成本,让英国纳税人的财政压力变得越来越沉重,如果英国不及时止损,在还没有扑灭北美革命的时候,本土老百姓就有可能揭竿而起了,于是英国治好结束了这场战争。

当然了,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耗资巨大,他的对手美国,法国等也是如此。

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法国因为所负担的军费过大,最终导致了1786年的金融危机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汉诺威王朝只是受伤,法国波旁王朝连命都没了,只有美国还活蹦乱跳的,在独立后不久就出兵北伐加拿大!


历史风暴


感觉邀请,首先,美国人不是什么亚非拉土著,而是欧洲白人移民后裔。独立前北美十三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非常发达,殖民地有自己议会。革命军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动员能力。

像军队,华盛顿等人之前参加过七年战争,和法国人,印第安人打过仗,经验丰富;革命队伍很优秀,有华盛顿这种带兵打仗的,有托马斯潘恩这种宣传意识形态的,有富兰克明这种外交拉赞助的,有汉密尔顿这种搞经济的,还有一批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革命领导班子还是靠谱的。

其次,当时欧洲各国,尤其是英国几个老对手一看机会来了,纷纷支持殖民地革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给钱给枪甚至自己亲自出兵,美军当时有法国与普鲁士军官指导当顾问。美国自己有兵源有粮食,而武器资金又有补给,就打不垮了。

美国独立战争打了八年,英国其实是被拖垮的。英国军队武装粮草要从英国本土,印度等殖民地跨过大西洋运过来,后勤补给线太长。那时还是风帆牛马车时代。陆地上不能完全打赢,只能占据沿海几个大城市。长期消耗战,大英帝国也耗不起,只能作罢。


海洋说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有三个阶段,最开始的时候美国被英军全面碾压,到了后期的时候,英军开始被美国“群殴”,甚至到了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又开始和美国做起了生意。

战争开始时的美国“大陆军”

美国独立战争是反抗英国殖民地统治的重要一环,虽然美国独立时期有反抗英国统治的决心和力量,但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却在英军面前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那时候的美军还不是现在的美军,当时的美国是处在殖民地时期,各个殖民地之间的军队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各个地方之间的民兵只会和编制体系混乱。

不仅管理上出了问题,后勤方面和纪律问题也是老大难,当时普遍存在无视指挥和擅自脱队情况等等。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甚至有在战场上“原地退役”的事情发生,当时美国各地的民兵都有明确的服役期,每年到服役期届满时,民兵部队就会自动解散。

因为这一条的规定,即使是在战争进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成建制的民兵部队立地退役四散回家的情况。华盛顿甚至要靠个人声望,苦苦挽留民兵部队至少等眼前这一场仗打完才走人。

后勤感人的大陆军

因为战斗力的不足,华盛顿在独立战争的时候也采取了“费边战术”,也就是比拼哪一方军队更加的“能耗时间”拼后勤。

华盛顿的这一条策略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英军的后期需要从本土远渡重洋才能运到,美国大陆军是在本土作战,可华盛顿忽视了自己的情况。

当时美国大陆军的后勤也十分的匮乏,各殖民地严重缺乏军工基础,殖民地的大量装备、武器、火药是从欧洲进口的。长期作战的情况下,运输线能否维持,是否有足够的钱购买军需品,财政能否维持都是问题。

并且美国独立也不是全员赞成的,在殖民地,仍然存在大量反对独立的当地人。独立战争时期有多少殖民地人民真心诚意的支持独立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和局势的发展,也会出现波动。

在法国的富兰克林

为了扭转战争的颓势,美国独立派也开始改变,一边调整内部部署,用煽动式的演讲来动员全面参战,另一方面富兰克林也开始在法国巴黎游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那时候的法国和英国之间也是各怀鬼胎,富兰克林碰上法国贵族时,就说我们共同的仇人都是英国呀!美国是举了国债打仗,决心很大哦。帮助我们吧,这是一雪前耻的机会!

而碰上法国资产阶级时,富兰克林就说我们美国人都是看卢梭的书长大的呀!你看我们的《独立宣言》,就是你们卢梭的思想啊。我们很崇拜你们啦,要是被英国镇压了,那么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王的国家就没有了。

富兰克林在法国灌输的思想就是现在的法国已经开始撑不住了,只要愿意帮助美国,英国肯定就会失败,敌人失败了,你们不就胜利了吗?

法国人很快就被说动了,毕竟之前七年战争的耻辱如鲠在喉,任何一个法国人都想要一雪前耻,但这时候美国还在节节败退,法国人需要一场胜利来坚定信心。

第三国的加入

幸运的是这个胜利没有来的太晚,1777年10月17日,由于孤军深入,几千英军被1.2万美军包围在了萨拉托加,随后英军被全歼,俘虏了5700名英军。

法国人很快就坚定了信心,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建交,并与其互订军事同盟,大批的法国军舰拖着武器、弹药以及法国志愿军到了北美大陆。

这时候的美国独立队伍还是比较优秀的,有华盛顿这种带兵打仗的,有托马斯潘恩这种宣传意识形态的,有富兰克明这种外交拉赞助的,有汉密尔顿这种搞经济的,还有一批起草独立宣言的,这也让英国其他的几个老对手看到了机会。

在当时的美军中有法国与普鲁士军官指导当顾问。美国自己有兵源有粮食,而武器资金又有盟国补给,美军也像是小强一样,越打越顽强。

但英国就没有那么舒服了,英军的武器后勤都需要从英国本土,印度等殖民地跨过大西洋运过来,后勤补给线太长。

英美的握和与法国的“停止交易”

那时候还是风帆时代,陆地上陷入了胶着,英军开始防守沿海大城市,从一场镇压战役变成了长期的消耗战。

战争到了第八年的时候,英王乔治三世立刻觉悟了过来,他决定要止损,如果不能收回北美殖民地,那就做他的第一个盟友吧!

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协定,正式结束美国独立战争。而签署条约前,美国人根本没告诉法国人。

直到英美停战之后法国人才发现,为了报复美国,法国人决定不和美国做生意,而英国人一看法国人不做生意了,就立刻接盘了法国人的生意。

一直到南北战争时,美国南部蓄奴州最大的贸易伙伴居然是英国人。

而英国为什么不调集更多的军队继续和美国打下去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英国不是在和美国打仗,而是在和昔日敌人法国等角力,不可能长期一挑四,这会让英国破产,而英国发现及时美国独立之后也可以通过做生意来继续赚钱之后也不愿意在投入巨资继续打仗了!


娱乐吃瓜主


因为美国独立战争,压根就不是仅限于北美大陆的局部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75年4月至1777年10月。

在这一阶段,英军优势明显,美国大陆军被英军削得很惨,最惨的时候,也就是1776年9月26日丢了费城后,大陆军惨到跟叫花子军团没区别了。为了逆转颓势,美国独立派一面调整对内部署,用煽动式演讲动员全民参战,把战争进化为了全面战争。另一方面向外求援,寻求欧洲列强的支持。比如美国开国先贤之一的富兰克林当时就在法国巴黎到处游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碰上法国贵族时,富兰克林就说我们的仇人都是英国呀!我们美国是举了国债打仗,决心很大哦。帮助我们吧,这是你们一雪前耻的机会啊!你们应该全面参战啊!英国已经打不起仗啦,只要你们宣战,英国肯定就投降了啊!

碰上碰上资产阶级自由派时,富兰克林就说我们美国人都是看卢梭的书长大的呀!你看我们的《独立宣言》,就是你们卢梭的思想啊。我们很崇拜你们啦。我们被消灭了,那全世界唯一没有国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就没啦。



富兰克林的这一通忽悠有没有用呢?

还别说,真有用。不论是法国贵族,还是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派,都被说动了。十几年前的七年战争的耻辱如鲠在喉,任何一个有自尊的法国人都想一雪前耻。

当然法国人也很现实,比如法王路易十六就说了,你美军现在节节败退,你让我跟英国全面开战,万一你们打败了呢?那我岂不是肉包子打狗,前期投资都打水漂啦?你想要结盟,先得拿出资本来。

此时此刻,美国就缺一个胜仗了。

很幸运的是,胜仗没有来的太晚。

1777年10月17日,由于孤军深入,几千英军被1.2万美军包围在了萨拉托加,随后英军被全歼,约5700名英军被俘虏。这一仗的战果不算小,法国从这一时刻开始动了心,决定砸锅卖铁也要帮助美国打赢这一仗。


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建交,并与其互订军事同盟,大批的法国军舰拖着武器、弹药以及法国志愿军到了北美大陆。

英国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急眼了,法国不是吃素的,世界第二强,法国一旦加入战争就等于战争范围从北美大陆延伸到了全世界范围,从局部战争变成了世界大战。这不是开玩笑的。

为了阻止法美同盟,英国当局宣布废除剥削美国人的强制法令和茶税法,并派和平使者前往费城拉拢美国人。

当然美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英国人惯用的缓兵之计,并且美国的议会已经批准了与法国的条约,新生国家要守信用,否则没有国家敢跟你谈合作了。所以法美同盟关系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英国一看是这种情况,气急败坏,也跟法国宣战。然后美国独立战争就变成了法国跟英国的列强战争。

过了一年,即1779年6月,英国的二号死敌西班牙见英国被打的首尾不能相顾,想起当年被英国如何欺负的屈辱历史,遂即也与法国缔结联盟,并以法国同盟者的身份出资金援助反英战争。

战争又打了一年多,1780年底,英国的三号死敌荷兰见英国被打的首尾不能相顾,也想起当年被英国如何欺负的屈辱历史,遂即也宣布参战。从此时开始,英国在国际社会被众列强孤立。法西荷这三个欧洲列强带着美国小老弟共同对抗英国。


当时在西印地群岛,英、法互有胜负。

在欧洲战场,西班牙舰队小胜了几回。

在北美大陆,英美陆军打得有来有回。

在印度,法国延续了七年战争的惨败……

英国凭借强大的国力优势,一挑四,它没占多少便宜,但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不过英国是个海权国家,它的陆军规模本来就不大,开战之前的陆军只有45123人,为了一挑四,把军队规模扩大到了15万。这已经是它的动员极限了。再扩军,战争就变成了赔本买卖。亏钱打仗,这不符合英国人对战争的一贯认知。

而且从1775年开始,英军在北美大陆的损失本身也很大。在萨拉托加,英国陆军死伤约六千人(阵亡440,被俘5700),在约克镇又损失约八千(死伤468,被俘7685),光这两仗加起来就将近14000人。

在当时死伤俘超过一万人是非常夸张的,法军要是能在欧洲大陆歼灭这么多英军,七年战争它就不会输了。

所以战争最后的结果用脚指头也能知道,英国四面为战,处处挨打。北美的4.7万英军被打的只能勉强维持防御,光纽约就有两万人缩在城里不敢出来。截至战争结束前,英军被迫全面收缩,仅仅占了纽约等几个沿海据点,其余地方全部放弃,北美的战争根本毫无胜算。


战争打到第八年,英王乔治三世立刻觉悟了过来,他决定要止损——如果不能收回北美殖民地,那英国就做美国第一个盟友吧……

瞧人家这智慧和脸皮厚度。能屈能伸,一看就是成大事的料。

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协定,正式结束美国独立战争。而签署条约前,美国人根本没告诉法国人。直到英美停战后,法国人这才发现美国人竟然先媾和了?!可恶的美国佬怎么这么不讲信用啊?为了报复美国,法国决定不跟美国做生意,美法之间的贸易构架至使至终没有建立起来。

英国人一看,可爱的法国人竟然赌气不跟美国做生意?这孩子咋这傻呢,你不做,我跟他们做!结果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一直到南北战争时,美国南部蓄奴州最大的贸易伙伴居然是英国人。



回看整个美国独立战争可以发现,美国人强烈的独立决心是英国决定放弃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一方面原因,法国砸锅卖铁,用不惜把自己政府搞破产的决心,把英国政府也差点搞得要破产,也是一方面原因。

当时的英国不可能长期一挑四,这会使英国政府濒临破产,并且英国人发现美国独立了貌似也可以做生意继续赚钱后,自然就不想再投入巨资、人力继续在北美大陆打仗了。


Mer86


美国闹独立战争时,虽然美国的资本工业有了一定基础,但和英国比差的太远了,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为什么败了,了解这个问题有利于解答,英国为什么不派兵增援。美国闹独立时英国军队开始并不占劣势,美国能战胜英国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美国军队力量不及英国,因此它们采取类似游击战的战法,伏击、袭击英军,疲惫英军。二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可以说是一场能够自己当家做主的民族独立战争,获得了广发民众的支持,美国属于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三是大英帝国能够坐到世界老大的第一把交椅,一路走来没少得罪人,因此,老对手都趁机帮倒忙,法国、荷兰、西班牙都开始帮助美国。四是英国殖民地众多,仿佛对于美洲方向重视不够,不是没派兵,而是精力有限,需要从殖民地中征兵,英国本土去的基本都是一些囚犯、痞子之类的,这些殖民地士兵都和美国属于同病相怜,战斗力并不高。五是指挥上的失误。总体来说,美国人的独立战争属于正义的战争,唤起了民众的斗志,英国的压迫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英国必败是肯定的。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只所以失败,也是最后无力支援,英国也是被严重消耗。做为当时的世界老大,属于被一堆人窥视的位置,哪一个不希望大英帝国趴下,所以,英国除了从殖民地获取利益,别的国家指望不上,最后英国也维持不下去了,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外部势力插手美国独立战争也让英国无法应付,实际上美国独立战争最后演变成了美国的北美十三州(英国殖民地),外加几个欧洲强国共同和大英帝国打的一场战争。英国的殖民地都位于沿海,英国军队能获得的支援也只能依靠海上强大的力量,英国对于美军的消灭办法也属于等它们来,并不能控制美国的广大乡村,这样一来,美军就有喘息的根据地,也能获得民众的帮助。



1781年法国海军在乞沙比克城和英国打了一仗,英军失败了,这也导致英国在约克镇战役中被美军打败投降,随后英国的元气再也无法恢复,被迫1783年签订了同意美国独立的巴黎条约,从此,地球上就有了一个名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充分学习大英帝国的成功之道,美国的军事理论家赛耶•马汉所著的《海权论》对美国影响深远,以海外军事基地、远洋舰队组成的全球称霸战略被美国继承。自美国独立后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扳倒大英帝国。二十世纪初美国就已经具备抗衡大英帝国的实力,但美国一直在隐忍,直到二战爆发,美国利用大英帝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机会,开始对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下手,剪大英帝国的羽毛。用租借法案控制住大英帝国,并做为主导者参加二战。二战后再看看大英帝国,成了没有毛的凤凰,从此,再也没长出一根羽毛来,而大英帝国的羽毛都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盟友,包括大英帝国。



兔哥42928


美国独立战争,造就了其后辉煌200多年的美国。

当初为了独立,北美的人民和英国人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一个是为了独立而奋斗的北美民众,一个是世界强国,“伟大的大不列颠帝国”。

但,最后的结果是,英国人退出了,美国人站起来了。

那么,为什么英国不调集更多的军队继续和美国打下去呢?

英国没有把握增了兵还能打胜仗

虽说英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但英军本身存在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英国人就算派人来了,也不一定能打胜仗。

一是英国强于海战,但陆战能力平平。

纵观英国历史,都可以发现,英国的海军实力相当强大,被誉为“无敌舰队”,这和英国是个岛国有关系,因为是岛国,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非常侧重海军的发展。后来,就从防御转为掠夺殖民地了。

而北美战场,是在陆地进行,因此,英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就发挥不出来了。其实,纵观近代几百年,英国的陆军一直是软肋,独立战争时如此,一战时如此,二战也是如此。

二是美国的群众基础较好。

在当时的北美大地,广大民众熊熊的独立火焰完全被点燃,谁愿意一直被人殖民,谁愿意总是低人一等?

北美联军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而英军的群众基础一般,这也就导致了北美联军会有源源不断的民兵加入,这让英国很头疼,头疼的是群众的想独立的意愿太强了。

英国总部离的实在太远

如果说英国没有逐渐增兵,那也是不恰当的,实际上,英国还是陆续派兵前来了。但是,就算陆续有人来,前后好几年也只来了9万兵,那也完全无法决定局势。

总体来说,英国从总部的支援还是有点少了,这是有两个原因造就的。

一是距离实在太远。

美国到英国距离有多少呢?60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实在遥远,运送物资也好,运送兵源也罢,实在费劲。

物资补给线太长,往往容易出问题,况且那个年代没有电报电话,无法根据战况对物资补给的多少灵活调整。

二是船很落后,影响增兵。

十八世纪的船还是很落后,当时普遍采用的还是大帆船,这些船速度慢,顺风情况下才可达到25公里时速,不顺风可想而知了。

在那种情况下,从英国到美国最少需要二三十天时间,关键是风险还非常大,英国兵派少了,解决不了问题,派多了,万一遇到大风暴怎么办?

因此,工业的落后,导致增兵并不容易。如果是在十九世纪中期,轮船很成熟了,那么,英国人不见得就会放弃美国。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美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十八世纪的法国军队)

其实,美国的独立战争,北美人并不孤独,因为他们有帮忙的盟友。

首先就是法国。

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法国非常强,其影响力在欧洲绝对数一数二。在法国面前,英国当不了大哥。

眼看着英国要收拾北美民众,要扩大势力范围,怎么办?

法国站起来了,这哪行?北美也有法国的殖民地,绝对不能让英国崛起在北美。所以,法国是支持美国独立的。这让英国忌惮不已。

其次是西班牙和荷兰。

这两个国家,也是传统的老牌欧洲强国,一看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反对英国人,这两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也和法国站到了一起。

也就是说,英国人在北美这一块,面对美国的独立,对手不是只有一帮北美民众,还有法国、西班牙、荷兰三个强国。而且,法国、西班牙和荷兰都表示了要帮助美国独立,不惜参战的意思。

于是,英国人的顾虑更多了。

本来,面对北美民众要独立,英国山高水远地过来就挺费劲,如今再加上法国、西班牙、荷兰三个大佬,英国人痛定思痛,最终认可了美国的独立。

综合来说,英国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没有调集更多人过来,有三个原因,一是英国没有把握大量增兵还能打胜。二是英国总部离美国太远,有点鞭长莫及。三是美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法国、西班牙、荷兰在撑腰。


蓝风破晓


当时独立战争后期的英国更本没有足够的国力继续与美国开战。

美国的独立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美国打响了莱克星顿的第一枪,势必要独立。


但是这时的英国那个是刚打赢了七年战争,士气正弘,结果被自家小老弟欺负到了门口,当然不能忍了,于是调集了48000名士兵摁住北美佬就是一顿暴打。美国的大陆军被英国佬削的很惨,几乎就要成为一直叫花子军队了。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战争持续,原来被英国压制的法兰西趁机而起,意图恢复法兰西的荣光,(法兰西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欧洲的中心),于是法国直接在英吉利海峡,也就是英国的家门口与英国爆发了战争。


随州欧洲老牌强国对英国宣战,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为同样打着自己的小心思,意图夺回直布罗陀海峡,掌控出海口,于是也对英国宣战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眼看着英国就要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中,而且打的还越来越艰难的时候,曾经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准备从英国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于是也对英国宣战了。

这样一来,一个陆权强国,外加两个曾经的海上强国,英国一是被打的焦头烂额,绝大多数的力量都被拖住了,于是北美的大陆军找准机会给英国佬打起了游击战,一步步的拖死了英国,最后英国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独立。

可以说,英国在没够独立战争的时候确实是用尽了权力,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力量被牵制,最后真的是打不动了已经。

其实这也能看出英国之强大,以一己之力四线开战,而且都是祖上曾经阔过,有一些家底的国家,但是奈何独木难支,只能妥协。


这个历史很正


因为英国人聪明啊。

昔日辉煌难久持,攒紧利益方为真。

小小的英伦三岛,好不容易抓住历史机遇成了日不落帝国,若是一味的想掌控所有,下场便是失去所有。

这也是为何一战后,英国人竭力避免被拖入新的大战。

同理,美独立战争使得英国失去大片美洲殖民地,它努力过,事实证明继续投入美洲战争是不明智的。

止损点出现了,英放弃直接掌控而改为新的方式。

事实证明,独立后的美利坚不再是英国人的痛脚,且英国也度过危机,还能拥有余力掌控大量殖民地。

当然啦,殖民地嘛,好比赌徒一不小心赚了暴利,在出现亏损迹象,壮士断腕是没什么可惜,而且是必须。

英国人的赌徒素质不错,不仅止损了,还能进行重新调整布局,不至于倒退回岛国状态。

这一智谋远超当年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值得称赞。


鸿哥iouyh福小铺


1775到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打了8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从战前互不统属,到逐步联合,最终打败强大的英国殖民者缔造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最早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印第安人,17世纪初英国远隔重洋来到这里开始建立殖民地开发了百余年后,已经形成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这里的居民除了原住民,还有很多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美利坚民族。

而这里的统治者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由于本国发展需要及满足英国国内消费需求,另外跟法国的7年战争消耗极大,所以就通过各种加税对北美殖民地进行经济掠夺。另外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殖民地人民逐步开化,并对殖民者产生一定的抵抗情绪。

由于强加在殖民地人民头上的经济枷锁太过沉重,1774年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大会向英王提出抗议,面对如此局面,英王下令调集军队企图用威胁的方式让殖民地代表屈服。

1775年4月18日晚英军一支部队途径莱克星顿时与当地民兵交火,由此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随后认命了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诞生,正式宣布脱离英国统治。

开战之初英军完全没有把大陆军放在眼里,这一群临时组建的民兵,缺枪少弹,训练严重不足,怎么可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军对手。战争初期经历了几次小失败之后,在1776年8月,英军4万人进攻纽约。华盛顿则率领近2万大陆军进行阻击,结果被英军击败,随后华盛顿充分展现军事才能及时调整策略,经过灵活多变的战术接连打了几个翻身仗,极大鼓舞了士气,殖民地人民也看到了希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陆军也迅速得到扩充。

同时美国外交家富兰克林积极游说英国的老对手法国,以期达到共同抗击英国的目的。1777年12月17日法国第一个宣布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并与美国结盟共同对抗英国,随后法国的援助也陆续到来,同时西班牙也加入其中,并对英国舰队进行打击。1780年6000人的法国远征军登陆北美,直接对美军进行支援。

此时的英国变成了孤家寡人,不但遭受欧洲各国的联合挑战,同时在北美的军事上也陷入了殖民地人民的战争海洋之中。1781年10月法军跟美军包围了英军最后的据点约克顿,法国海军则封锁了附近海面,切断英军的海上通道。随后经过20天战斗英军宣布投降,由此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画上圆满句号。

综合所述,英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刚刚结束了一场和法国的七年战争,英国国力受损。2.美军争取到强大的外援帮助。3.人民觉醒对自己军队的支持。4.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以及众位先贤的协助。5.英国自身政策的失误以及与欧洲国为敌,导致分身乏术无法给殖民军最大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