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大师满街走,能拿个画笔都是大师,现在这种伪大师特别多,但可以理解,表示对绘画者的格外尊重,也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崇敬之情,咱们都有一种礼貌,就是把人的级别往高处拔高一些,显得尊重对方。比如遇到经理,都按照老总级别来称呼,所以“某总”的称呼也非常泛滥,这属于礼仪原因,因此被称呼的人也都心里有数,就是一个尊称。

另外也出于对大师的界定不够清楚,含含糊糊跟着别人也叫大师。五花八门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师太多了。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咱们聊聊真正的艺术大师应该有什么标准?

1. 大师必须有自创的独立理论体系,并且被大众认可。

这个有点抽象啊,举例说明,马上一目了然。

齐白石的理论体系是:画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用白话说就是:画得太像了,就是媚俗,是讨好观众,画的太不像了,就是欺骗观众。

这种理论贯穿齐白石绝大多数作品中,绘画语言对艺术来书就是人的人生观,凡事都按这个办法来做的意思。齐白石作品中非常多的似与不似之间的东西。但有一些昆虫画的非常像,这是不是媚俗呢?确实属于媚俗,不过大师有办法,又在旁边画了一些不太像的树叶、花草。这又导致画面上有很像的部位,也有不太像的部位,合起来又是“似与不似之间”了。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齐白石的画有大批的粉丝,接受度极高,真是雅俗共赏,这点是大家都认可的。

独立理论体系往往就是一句话,很神奇的。但能提出一句话不容易,绝大多数人没有这种高度和悟性,能画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画,更提不出全新的绘画观点,这才是普遍的画家现实,就凭这一点“大师”们就刷下去一大波了,只剩下50%了。

再看看徐悲鸿的自创的理论语言体系:

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里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有点文言文,用大白话说就是:好的留下,不好的扔了,把西洋画里好的加进国画里,别跟我犟。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这种体系就导致西洋画的素描色彩都开始进入国画了,国画系的也要学素描、色彩了,所以他的国画人物有解剖学概念,构图也变得和油画一样了,进而题材也变得和西洋油画一样,一堆人站着,或者在劳动等等的故事性的画面多了起来,比如配图中的《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图》

徐悲鸿的画粉丝也很多,普遍接受度也非常高,称大师没问题。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2. 独立的风格

这个很好理解,大师的绘画风格通常特别的明显,一拿出来就能让人脱口而出:齐白石的画。这种风格就是一种烙印,随着大师的年迈,会越来越强化自己的风格。齐白石50岁前就不具备自己的独立风格,非常杂乱,可能画花鸟看起来是八大山人的风格,画山水又是石涛的风格,几乎是模仿临摹的感觉。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非常困难,绝大多数画家没有自己的独立风格,都是模仿前人,最多有点点苗头,过阵子又变了,不能固定。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徐悲鸿 《巴人汲水图》

风格的形成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我,也就是在汪洋大海般的国画海洋中还没有形成自己,还迷失在他人的影子里,一千多年的国画艺术里产生过千百位真的大师,这些人能量巨大,悟性超高,就好像一颗颗巨大的恒星,我们学画的普通人就好像小陨石被大恒星吸引,无法脱离,有些直接被吸进恒星里燃烧殆尽,就是画傻了。

学画的要想在各个恒星宇宙中穿梭,不断吸取恒星的能量壮大自己,同时能穿梭自如,自由翱翔,最终长大成为一颗全新的恒星,少之又少。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徐悲鸿 《愚公移山》

所以学书法的都知道一句话:入帖容易出帖难。就是这个道理。学一家书法不算难,学完一个帖子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很难。傅抱石(画江山如此多娇那个大师)说:学画就要全力打进去,再全力打出来。可见形成独立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就凭独立风格这一条,又刷下去一大波“大师”。只剩下25%的人可以勉强称作大师了。


3. 大量的学生群体

这个很好理解。是不是大师,还要看你有没有很多学生?

齐白石学生大约30名左右。齐白石最著名的弟子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王铸九、许麟庐、陈大羽、李立、娄师白、张德文、王漱石、董长青等,他儿子齐子如、戏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名家新凤霞也是齐白石的弟子。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这些人都是他学生中的佼佼者,全都是能自立门户的,有自己独立风格的、有自己的绘画理论的高手。几乎占到一半,可见齐白石这个大师确实是真大师。

徐悲鸿的学生那就不计其数了,本身就是艺术家兼教育家,大学教授、院长,上课的学生一波又一波。其中刘勃舒、冯法祀、徐风、陈日新、朱怀新、黄养辉、韦江凡、陈日新、宗其香都是佼佼者,但由于油画界大家比较陌生,这批人不被大多数人认识,咱们也不多叙说了。

好吧,有几十名学生跟随,这个条件又刷下去一大波“大师”,只剩下12.5%的人勉强成为大师了。也就是说,平时遇到的大师只有十分之一勉强算,事实上更少,因为现在炒作比较厉害,基本上一百个里头有一个算大师。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苏东坡 枯树怪石图

看完有点失落啊,成大师这么难,咱们还画个啥呢?

这种观点有点消极,属于忘了初心了。画画的本意应该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享受传统文化,让自己变得更完整。要知道自古以来画画的人都不是奔着成大师而去的,古代叫文人画,是业余没事的时候一种娱乐活动,没有什么目的,更谈不上经济目的,成大师赚大钱,真的只有现在有,不过也在变好中,我就发现更多的人学画画真的是想自娱自乐,怡情消遣,真没什么赚钱的目的。

古代的文人从小就教育必会技能:琴棋书画。就和今天咱们要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学会坐公交车上学一个道理,那时候士大夫家的孩子都能画画书法。其中有些孩子画画方面悟性比较高,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理论,就影响了后来的一批画家,这人就被尊为大师了。

别再叫大师 看看成大师的3个条件 看完指导孩子


比如苏东坡,琴棋书画都很厉害,画画也挺好,他提出的理论是:你要是老问别人你画的像不像,那你就是个小孩。

所以他的画都很不像,他的理论直接影响了齐白石,宋代的苏东坡居然暗示了后来有齐白石,是不是很惊奇?是不是很意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画就是自娱自乐,别奔着大师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