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害怕漢武帝嗎?為什麼?

魏武帝曹公


霍光(?——前68年),字子孟,山西省臨汾市人。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也是大司馬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和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七位皇帝。對內,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外,徹底扭轉了西漢一直以來對匈奴的戰略守勢,通過連續征伐擴大了漢家天下,開創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

霍光在其兄長霍去病的保薦下入宮,充當了宿衛宮廷的郎官,正式步入了政壇。由於他本人性格沉穩,而且深知自己不是靠著正當途徑進入宮廷,所以為人處事更加低調。

霍光憑藉自己一貫的嚴於律己和勤勉侍奉,逐漸贏得了漢武帝的青睞和信任。據《漢書·霍光傳》記載:

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漢武帝雖然文治武功顯赫,但在步入晚年後,變得剛愎自用和孤僻難測。他不僅猜忌眾臣,猜忌皇后,就連自己一手悉心栽培的太子劉據都不再信任,在“巫蠱之禍”中逼其自殺。

太子死後,漢武帝劉徹痛心不止,將涉及“巫蠱之禍”的所有人員全部誅殺。之後,劉徹有意冊立自己聰慧伶俐和體魄健壯的幼子劉弗陵為太子。

劉徹擔心劉弗陵太過年幼,恐怕引起朝局的變動,於是命人繪製了“周公輔成王”的畫像交給了霍光,以此表達了自己要求霍光進行輔政的政治遺願。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駕崩,享年七十歲,諡號為“孝武皇帝”。

在霍光的輔保之下,劉弗陵正式登基稱帝,史稱“漢昭帝”。而霍光則出任大司馬大將軍,與金日磾和上官桀等人,遵照漢武帝遺詔共同輔政。

漢昭帝即位之初,因為武帝晚年間的一系列禍亂尚未完全平息,甚至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因此,當時的政局極不平穩,可謂是波詭雲譎。

與霍光同為輔政大臣的上官桀,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甚至,他還聯絡燕王劉旦,密謀共同發動政變,推翻幼帝劉弗陵的統治,徹底改變漢武帝的一系列臨終安排。

幸虧,霍光敏銳的發現了這個政治陰謀,強勢屠殺了上官桀的滿門,剷除了他所有的勢力。甚至,霍光連燕王劉旦和長公主都沒有饒過,極大地保證了西漢政權的穩定。

從此以後,權勢熏天的霍光完全掌握了西漢王朝的軍政權力,開始了自己長達二十年的專權統治生涯。

漢昭帝劉弗陵,儘管聰敏睿智,但卻沒有像他父親劉徹那麼轟轟烈烈。因為,這位皇帝在二十一歲時就過世了,而且最要命的是,他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那麼,問題來了,這煌煌大漢的萬里江山,該由誰來繼承?這個問題,必須由輔政大臣霍光來解決。

朝中的勳貴和宗親們,開始推舉廣陵王劉胥作為新帝。但是,霍光卻堅決反對,他深知劉胥此人紈絝子弟,打架鬥狠和巫蠱詛咒可以,治理國家一竅不通。

霍光本著對江山社稷和漢家天下的忠誠,決心迎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為帝。可是,霍光的這次迎立之舉失算了。劉賀完全就是徒有虛名,實則酒囊飯袋一個,他登基後一件正事兒都不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霍光本著這樣的認識,在短短的二十七天後,就把這個廢物皇帝劉賀給廢了。據《漢書》記載:

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之後,霍光開始更加小心謹慎地選擇新帝。最後,選定了漢武帝的曾孫劉詢。不過,那時的劉詢還叫劉病已,他結束牢獄之災後流落到民間,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

當霍光找到劉病已時,“劉農民”當時就直接嚇懵了,不住叩頭。心說:“爺啊!爹啊!你倆究竟犯了多大的罪,我這是要二進宮啦!”

他真猜對了!霍光此行的目的,的確是讓他二進宮。不過,是進皇宮,而且還當皇帝,更是改了一個亮堂的名字——劉詢,史稱“漢宣帝”

宣帝即位後,霍光繼續輔佐。漢宣帝真切體會過民間的疾苦,開始像文景二帝一樣,積極推行

“與民休息”的無為治法,貫徹漢武帝“輪臺罪己詔”的中心思想,使得西漢王朝徹底結束了混亂的局面,再次出現了國力的中興,史稱“昭宣中興”

作為四朝大臣和三朝輔臣,霍光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沒有辜負過漢武帝的臨終囑託。不過,大史學家班固在肯定霍光功績的同時,卻對於他管教家庭的能力提出極大的質疑。

霍光的妻子名叫霍顯,本來是低賤的陪嫁婢女,由於霍光原配夫人沒有生育而充作了妾室,為霍家生下了兒子。

霍光的原配去世後,他將妾室續為正妻。從此,這個女人的野心進一步擴張,甚至一心要將女兒霍成君推上皇后的寶座。據《外戚列傳上·孝宣許皇后》記載:

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

啥意思?漢宣帝劉詢在民間時,就已經娶了許平君作為糟糠之妻。但是,現在稱帝后,霍光卻想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嫁與劉詢成為皇后。漢宣帝不同意,但礙於霍光的權勢,沒有直接回絕,只說我念舊,無意另尋新歡。

可是,霍光的老婆為了讓自己女兒成為皇后,竟然買通太醫在許平君生產之時害死了她。

儘管霍光在事前並不知情,但事後還是選擇包庇自己的老婆。漢宣帝雖然勉強冊封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但卻堅決冊立了許皇后所生的兒子作為太子。

可見,漢宣帝已經開始提防霍光,擔心霍家的外戚權勢過大,會危及到大漢的統治。

在霍光過世後的第二年,依然不知收斂的霍家,居然想謀殺丞相,甚至廢漢篡位。這樣,自作孽不可活的霍家終於被滅族。據《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

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總結霍光的一生,在作為封建能臣和忠臣的同時,卻沒能很好的管教和約束自己的家人。甚至,在發現端倪時,還出於私心進行縱容包庇,最終導致了滅族的結局。據《漢書·霍光傳》記載:

死才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最後回答,霍光在自己人生的起步階段,肯定是害怕漢武帝的。但是,隨著漢武帝的過世,隨著霍光一步步掌握了西漢的軍政大權,他對於漢武帝就談不上害怕了。


文史不假


霍光是害怕漢武帝的,首先說下霍光最早出現在歷史上的原因,元狩二年,霍去病拜驃騎將軍之職出擊匈努,凱旋歸來時將同姓異母的弟弟霍光一起接到長安照顧,霍光當時年僅十歲,在霍去病的幫助下,先任郎官,隨後遷任各曹官,侍中等職位,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任光祿大夫等職位,侍奉在漢武帝左右,長久在眼前且是漢武帝看著長大,自然得到漢武帝了信任,到了後元二年,漢武帝臨終時明確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任輔政大臣,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至於在霍光在任時沒有謀反,我認為是大權力基本上都在霍光之手(也為後來霍光死後,家族被抄留下來了隱患),沒有必要謀反,且有風險。另一方面是漢武帝時代重儒學,講忠君、愛國,且儒家思想已經形成氣候,已經深入文人心中,一旦謀反將會激起愛國之心(可見后王莽)。另一方面當時社會整體來說是穩定的,老百姓也不想在有動亂。

整體評價霍光:漢武帝看人能力較強,霍光做事能力強,且較為忠實,為漢代建設貢獻了力量,但貪戀權力,讓家族留下不幸!


古今外歷史記


如果用怕這個字的話,我想霍光應該是怕漢武帝的。畢竟漢武帝這位一代雄主晚年是剛愎自用的,連太子和皇后都幹掉了。最後更是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先河的立子殺母,所以在漢武帝當權時期。霍光是肯定擔心和害怕的,畢竟不知道這位主子什麼時候看自己不順眼就麻煩大了。


異客


漢武帝,大漢朝最會打仗的一個皇帝。打出了大漢朝的氣勢,也將對手匈奴打得載歌載舞,從此笑臉相迎。

霍光,漢武帝親任的輔政大臣之首,一生經歷4任皇帝,輔佐3任皇帝。執政期間,創造了大漢朝少有的太平盛世。

01霍光對漢武帝,應該屬於感恩戴德的那種。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去病我們都知道,他是漢武帝最心愛的將領。17歲就帶兵打仗,19歲就成為了漢武帝的驃騎大將軍。可惜的是,他23歲就因病去世。漢武帝為此非常傷心。

於是霍光就被接入宮中,得到了漢武帝的照料。霍去病在家中的地位其實並不高,因為他是父親霍仲孺的私生子。等到霍去病成為了驃騎大將軍,他這才與父親相認。

而霍光也因此被霍去病帶到了長安,作為重點栽培對象。由此可見,霍光是得到了霍去病和漢武帝兩個人的信任和栽培,這才有如此大的成就。

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漢書》

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尤其是漢武帝的話,那麼霍光會有怎樣的命運呢?以霍仲孺的身份地位,霍光頂天了也就是地方上的一個縣吏,絕不會太高的地位。

畢竟那是一個看世家的時代,你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只能輪到到底層好好待著。所以說霍光後來成為了漢武帝最信任的大臣,他一定是感恩戴德,對漢武帝無比尊敬。

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還,復過焉,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漢書》

尤其是後來漢武帝在臨終前,加封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作為輔佐劉弗陵的頭號輔政大臣之後,霍光感激涕零,發誓要用一生的努力報答漢武帝的恩情。

在這裡,我們看不到霍光對漢武帝的害怕,更多的是一種敬意。他知道千古以來,像這樣的千古一帝,並不多見,他能遇到也算是幸事。

02漢武帝是霍光的老師,霍光是漢宣帝的老師。

漢武帝雄才大略,那是沒的說的。政治手段也是一流,所以他在任數十年,經歷的朝臣不急其中。那麼多奸詐的朝臣,都玩不過漢武帝,可見漢武帝的厲害之處。

所以霍光從小在漢武帝身邊長大的話,絕對是得到了漢武帝的真傳。漢武帝為什麼選擇霍光作為輔政大臣?難道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弟弟?

當然不是,霍光能夠擔當如此重任,主要就是因為霍光本人比較爭氣。他從漢武帝那裡學來了一套政治手段,這是很難得的事情,

立十三年,昭帝崩,無嗣,大將軍霍光徵王賀典喪。璽書曰:“制詔昌邑王:使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德、光祿大夫吉、中郎將利漢徵王,乘七乘傳詣長安邸。”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書。其日中,賀發,晡時至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從者馬死相望於道。郎中令龔遂諫王,令還郎謁者五十餘人。---《漢書》

漢武帝知道霍光是一個謹言慎行的人,足以堪當大任,而且對自己足夠忠誠。所以才會放心地把大漢朝的江山交給他來打理。

數十年以後,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詢登基稱帝,他是一個平民皇帝,年輕的時候還坐過牢。雖然說岳父給他請過師傅,可是所學的東西總歸不太實用。

漢宣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從霍光那裡學到了太多政治上的手段。霍光的確是最好的老師,歷經四朝而不倒,這樣的老師到哪兒去找呢?

所以漢宣帝也不著急跟霍光鬥法,他知道鬥也鬥不過,可能也會落得漢廢帝劉賀的下場,所以他只有等待。

在霍光這位高手面前,漢宣帝只能選擇等待。他不知道的是,霍光之所以如此厲害,那都是得到了漢武帝的真傳。

03霍光始終忠於大漢,更忠於漢武帝。

漢昭帝劉弗陵運氣不好,二十出頭就去世了。大漢的皇位空了出來,不少諸侯王都躍躍欲試,因為漢昭帝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這個時候霍光站了出來,他表明了一個態度,新皇帝一定要從漢武帝的子嗣中去選拔,這是硬性條件。

因為老劉家的諸侯王實在是太多了,漢武帝的兄弟們比較多,他們生的孩子就更多了。比較出名的是中山靖王劉勝,據說他生了一百多號兒子,而他恰好就是漢武帝的兄弟,是漢景帝的親兒子。

光自後元秉持萬機,及上即位,乃歸政。上廉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漢書》

所以如果這麼選的話,範圍太廣,誰都有機會。霍光秉持著要為漢武帝著想的態度,堅持要立漢武帝的子孫作為皇帝,這才將昌邑王劉賀給接進了宮中。

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他老爸昌邑王劉髆早早就去世了,所以這才讓他佔了便宜。不過他自己不爭氣,做了二十幾天皇帝就被霍光趕走了。

劉賀下臺以後,大漢朝的皇位又空了出來,這個時候該輪到誰來做皇帝呢?霍光還是那個原則,必須要從漢武帝的子孫中做選擇。

最終將戾太子劉據的孫子,漢武帝的曾孫劉詢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由此可見霍光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這就表明了霍光對漢武帝的崇敬和懷念。

總結:晚年的霍光,沒有安排好身後事。

霍光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他專權多年,居然沒有為自己安排好身後事。試想一下,哪個專權的人,能夠得以善終的呢?

  • 霍光的老婆毒死了許平君皇后,霍光沒有加以制止,這是非常嚴重的過失。漢宣帝對許平君感情非常深厚,絕不會就此罷休。

  • 霍光的兒子地位不斷攀升,這應該也是霍光授意的。他可能是希望讓自己的兒子接替自己,這樣可以保證霍家能夠世代榮耀。可是他忘了,他教出來一個好徒弟漢宣帝。

漢宣帝是不可能容忍另一個霍光繼續成長的,所以霍光沒有早早將家裡人撇清官場,也是一生最大的失誤。

書報聞,會事發覺,雲、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唯獨霍後廢處昭臺宮,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家。---《漢書》

奪權未必就是壞事,曹操奪權,傳位給兒子曹丕,繼而曹丕可以代漢稱帝。可曹操遇到的皇帝是懦弱的漢獻帝,而霍光所遇到的,是聰明絕頂的漢宣帝。

這兩者之間有本質區別,這就是霍光不得不功成身退的主要原因。

  • 霍光沒有早點離開官場,沒有早點鬆開手裡的權力。利慾薰心之下,霍光甚至想要更多權力地位,這才導致了最後家族的悲劇。

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霍禹,能夠成為一個清心寡慾的人嗎?所以霍光一死,霍禹就打算搶班奪權。很可惜的是,他的本事遠沒有他老爹那麼大,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漢書》


江湖小曉生


說霍光不怕漢武帝是假的,在漢武帝手下當官的,有幾個不怕的。公孫賀被漢武帝提拔為丞相的時候,哭著跪著求漢武帝別讓他當丞相,就是怕犯錯誤身首異處,最後還是沒躲了,父子倆一起全死在了獄裡。

霍光的前任,一樣是漢武帝的“首席司機”,官拜奉車都尉的蘇嘉,鼎鼎大名的蘇武的親哥哥,就因為有一次跟隨漢武帝到雍地的棫陽宮,扶皇帝下車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車柱子,折斷了車轅,就被定為了大不敬之罪,最後只得自殺謝罪。


霍光在宮裡三十來年,常伴漢武帝身邊,歷任郎官、各曹官、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等漢武帝身邊各種職位,不謹小慎微,他怎麼能夠存活這麼久,最後還成為漢武帝留給漢昭帝的輔政大臣?

“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漢書·霍光傳》

霍光雖然靠著霍去病的光芒進入宮中,在漢武帝身邊為官,但是能夠在漢武帝的身邊二十多年,沒有犯過錯誤,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另一個有如此評價的人便是漢武帝的另一個“司機”駙馬都尉金日磾[mì dī]。

他們對漢武帝自然是怕的,但是僅僅只有怕還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不多做,不少做,雖不出彩,但是亦不犯錯,所以才能夠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將他們作為幼子漢昭帝的輔政大臣。

當然,霍光也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期望,雖然漢昭帝英年早逝,但是他後來為漢室江山選擇的繼任者漢宣帝還是將大漢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他這個權臣雖然掌權,倒是頗得善名,只可惜對家人約束不夠,最後他死後還是落個了滅族的下場。


水一白聊歷史


古代的皇帝有生殺予奪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一般都怕皇帝。漢武帝是個雄略之主,也是個殘酷寡情的皇帝。名將李陵血戰匈奴,兵盡矢窮,被迫降匈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太史公司馬遷為李陵說了幾句好話,他便將司馬遷閹割了。在晚年的巫蠱事件中,他不僅殺了丞相,抗匈名將公孫賀一家,還逼死了太子劉據和賢皇后衛子夫。在這樣一位皇帝手下做事,霍光肯定是提心吊膽的。

霍光字子孟,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十多歲的時候,霍去病把他帶到京城,讓他做了漢武帝的侍從官。漢武帝喜歡霍光的誠實忠厚,很快提拔他做了侍從官的首領。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又把霍光提拔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掌管皇帝的車馬和宮殿門戶。霍光辦事小心謹慎,二十多年沒有出過什麼差錯。

漢武帝71歲去世,臨死前,指定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接替皇位(漢昭帝),並且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叫他輔佐年幼的皇帝管理國家大事。

從那以後,霍光工作更加勤勤懇懇。他公正無私,賞罰分明,國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條。他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減免農民的賦稅負擔,減少政府向農民支派的官差,使農民能安心生產。還免息向農民貸款或實物。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有了很大發展。

漢昭帝21歲去世。繼位的劉賀荒淫無道。霍光和丞相楊敞,車騎將軍張安世,御史大夫蔡誼等文武大臣商量,決定奏請皇太后批准,廢了劉賀,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皇帝,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繼位時只有十八歲。霍光又輔佐了他六七年。公元前68年,霍光因病去世。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霍光的父親名叫霍仲孺,根據歷史記載,大約公元前141年前後,霍仲孺以縣中小吏的身份被派到平陽侯家服役,說白了就是公派做義工。

在平陽侯家,霍仲孺閒來無事和平陽侯府中的侍女衛媼的女兒衛少兒好上了,後來衛少兒懷孕生下西漢最如雷貫耳的大將軍霍去病。


但是霍仲孺在平陽侯家和衛少兒好了一段時間後,後來任務完畢回到家中又另行娶妻生下,生下了西漢中葉的大權臣霍光。

霍去病長大後,在舅舅衛青的影響下進入了軍伍,並且很快因功成了西漢王朝不可多得的大將軍。霍去病功成名就後,並沒有抱負親生父親霍仲孺當年拋棄了他們母子,並且還給霍仲孺買了田地僱了傭人。

不僅如此,霍去病還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了首都長安照顧,當年霍光只有十多歲。在哥哥霍去病的幫助下,霍光很快進入了官場。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英年早逝。但霍光的政治生涯並沒有因為哥哥的早逝就此打住,反而在不久的將來,霍光在政治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公元前91年,因為衛太子的事,衛家失勢。

雖然霍光在政治道路上的順風順水離不開哥哥霍去病和外祖霍家。但衛家失勢後,霍光反而成了漢武帝的託孤忠臣。要說霍光怕不怕漢武帝,我個人覺得他應該是心存敬畏的。

畢竟漢武帝比霍光長許多,而且又是西漢王朝的權力巔峰,最重要的是漢武帝的政治經驗和才能都比霍光強許多。霍光怕漢武帝是很正常的。


就算霍光玩兒心眼兒能玩兒過漢武帝,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畢竟他手中沒有軍隊,漢武帝掌握了帝國的命脈。萬一玩兒雜了,落得個人財兩空完全不值得。單憑這點,霍光也應該忌憚一點漢武帝。


貓爺歷史觀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發展的高潮期。他統治時間長。曾旗幟鮮明地宣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還開疆拓土,擊潰過匈奴。🈶東並朝鮮、南伐百越、西跨蔥嶺、威震大宛的功績。他首開絲綢之路,也首創年號………。作為武帝的託孤之臣,霍光對以上事實耳熟能詳。所以,霍光是怕武帝的。文治武功擺在那裡!又武帝魅力出眾,很🈶威儀。


公孫賀(皇后衛子夫的姐夫)被提拔為丞相的時候,曾哭著跪求漢武帝別讓他當丞相,他怕犯錯誤而身首異處,可見,武帝🈶怎樣的震懾人心的力量!後來,公孫賀父子都死於非命。

太子劉琚因巫蠱之禍,被迫起兵。兵敗後,因無法向武帝證明自己的冤屈,最後,自殺了。

霍光的前任,是蘇武牧羊典故的主角~蘇武的親哥,他在跟隨漢武帝到雍地的棫陽宮時,因扶皇帝下車,碰到了車柱子,折斷了車轅,為此被定為了大不敬之罪,最後,他只得自殺謝罪。


霍光在宮裡30多年,後來做到了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等職位,這些職位都是在武帝身邊做工作。所以,他必須處事踏實,為人謹小慎微。否則,早掛了。因而出於對自己生命的珍惜,他是很怕漢武帝的。

“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漢書·霍光傳》


霍光是由抗擊匈奴的名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霍去病引薦入宮的。霍光在漢武帝身邊20多年,硬是沒有犯過任何錯誤,這難能可貴,除了工作態度,還要🈶過人的智慧。

怕漢武帝,就要努力工作,不能讓他找到茬!另外,還要🈶辯風識向,察言觀色的本領,要🈶準確揣摩武帝心思的能耐!日常陪伴中:還要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即不多做又不少做,恰到好處為美。

霍光是忠誠的。他沒有辜負武帝的期望與囑託。漢昭帝劉佛陵英年早逝後,他又擁立海昏侯劉賀為帝。劉賀在位二十七天,壞事做了一籮筐,霍光及時廢了他。後來為漢室選擇的繼任者是戾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即漢宣帝。宣帝將大漢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他雖權傾天下,但個人善名彰顯!只可惜對家人約束不夠,他的老婆霍顯是倒行逆施,胡作非為的娘們,導致他死後落了個了滅族的下場。


希望星晨58298869


如果非要用害怕來界定的話,那麼當漢武帝在位期間,霍光肯定是害怕他的,不過我認為霍光對漢武帝的情感應該是多方面的。

霍光是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他生於哪一年目前已經不可考證了,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一些即使記載大概知道他的年紀。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出擊匈奴的途中在河東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和霍光,此次出征凱旋時,霍去病再次拜訪自己的父親,並將霍光帶往長安照顧,此時霍光年僅十歲左右,在哥哥霍去病的幫助下,先任郎官,隨後遷任各曹官,侍中等。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此時應該14歲左右,升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隨侍漢武帝左右。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此時霍光應該44歲左右,從14歲隨侍漢武帝,出入禁宮整整三十年時間,據歷史記載三十年間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深受漢武帝信任和恩寵。

漢武帝臨終前,明確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

從霍光和漢武帝的交集期我們來看下。漢武帝生於公元前156年,元狩六年時其39歲,此時霍光14歲,兩者相差了二十五歲左右,正好是一輩人的時間。

十四歲的霍光因為哥哥霍去病的福廕得到隨侍機會,應該說在隨侍過程中,漢武帝是君王,也是長輩,對於十歲就離開父親的霍光來說,可能也像個父親。

霍光在霍去病去時候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漢武帝給的,所以他對漢武帝最主要的情感應該是忠誠、愛戴和感恩的。

至於說害怕不害怕,我認為是有的。

晚年的漢武帝猜忌多疑,迷信巫蠱,兇狠殘暴。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發生巫蠱之禍,江充等誣陷太子劉據,劉據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以為太子要謀反,派兵鎮壓,劉據兵敗逃往,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一個晚年迷信巫蠱,為此逼得自己的兒子和皇后自殺的皇帝,相信沒有人不害怕,包括隨侍在側的霍光。


歷史漫漫潭


當然,一個是君一個是臣,霍光軍事天才但只可惜英年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