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據考察道教“承負論”的闡述最早見於《太平經》,這本書籍是漢朝時期由多位學者把先秦陰陽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學說匯聚在一起所著成的,道教也把這部書籍奉為經典。

《太平經》雲:“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則善,因自言為賢者非也。力行善反則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善者,是先人深有積畜大功,來流及此人也”。從中可以看出善惡之報的一部分是由前人的行為決定的。


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而與佛教“因果報應”相比,道教的“承負”報應世界觀是“本人或子孫實實在在的現實人生”!至於那些所謂的上輩子,下輩子,乃至於十世百世千世,似乎有些虛談,因為沒人會知道自己下輩子是誰,或者上輩子是誰,而自己子孫後代確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個人認為因果論必須建立在道教承負論的基礎上才得以成立。“因果”是針對於個人,誰種因,誰得果,與他人無關;“承負”包含“因果”,但更進一步認為:個人的善惡行為,不但影響個人,而且影響家庭、社會乃至宇宙的和諧。比如說前輩行善,後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

“承負”這一道家理論從古至今都和我們如影隨形,如經典修道典籍《太上感應篇》中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現世現報,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周易》中言“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也是“承負”闡發的道理。

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道教修行重在今生的原因就是讓你能夠真正善待自己,真正積極面對生活,樂觀的度過今生;即使有來世,但你今生都不好好生活,何必奢望祖師爺下輩子眷顧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呢?如果你沒來世,你今生不好好生活,你豈不要虧死了哦,多麼鬱悶呢。

承負,是宇宙人生的一種規律,也是道法建立的根本。整個道法的理論體系,都以承負為基礎。世界上的其它宗教、哲學、科學也都談到承負。道教認為我們的命運雖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過現生的努力和奮鬥,還是可以改變的,即是道教所言“我命在於我,不在於天”。

但宿命論者則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這種論斷是很極端和危險的。道教承負觀,它更強調今生,宿命論講的那種機械因果觀,在道教看來都是錯誤的。

今生就要好好對待自己,遇到問題,就要好好對待,樂觀對待,不能消極的認為念個聖號就可以成神仙,不能消極的放棄生活,更不能認為自己是什麼神的奴僕或者神的羔羊,你首先是獨立自在的你,是真正有智慧的你,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智慧,信仰和迷信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完整的你自己。

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對於道教的“承負”論,小夥伴們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