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晚清“女商聖”安吳寡婦的傳奇人生

陝西晚清“女商聖”安吳寡婦的傳奇人生

吳氏莊園內安吳寡婦的舊居

陝西晚清“女商聖”安吳寡婦的傳奇人生

吳氏莊園抗戰時為青訓班活動場所 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18歲開始守寡並守節終身,因為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而無法進入夫家祖墳;她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將一個行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生意遍及全國;她還是一個官居胡雪巖之上的女官吏: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夫人,並認作義女。

100年前的某個深夜,涇陽縣安吳堡掌門人、秦商傑出代表——安吳寡婦周瑩走完了她坎坷而富有傳奇的一生。時光荏苒,如今,“娘娘”專業戶孫儷將把這樣一位勵志傳奇女性搬上熒幕。據悉,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攜手華視娛樂,打造一部反映陝西人文精神的歷史題材劇《大義秦商》,目前正在拍攝當中,預計明年將會播出。 悲劇婚姻 17歲嫁人18歲守寡

三原縣孟店村富商周海潮之女周瑩(1868~1910),17歲嫁給涇陽縣首富吳尉文的獨生子吳聘。過門當天她驚訝地發現丈夫重病纏身,將不久於人世。從小受儒家傳統文化薰陶的周瑩冷靜地取消了鬧洞房,用自己的愛心和醫術精心護理著生命垂危的丈夫。不僅如此,周瑩對婚前向孃家隱瞞吳聘病情的公公以及吳家仍是以禮相待、孝敬有加,取得了吳家上上下下的信任。

正是她恪守婦道、遵從孝道和知書達禮的傳統道德品質才促使吳尉文決定將遍及全國幾十個商鋪的家族生意交給這個年輕的女子打理。

天有不測風雲。過門不到一年,公公吳尉文在外出途中遇難,丈夫受不了打擊,也撒手西去。失去了依靠又沒有子嗣的周瑩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地處理了家中大事。面對4位叔公,18歲的周瑩沒有退縮,她以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博得了吳家東大院管家、賬房、武師等謀士的支持,順利地接管了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房產等商業資本。

接管生意 誠信仁義重信譽在商界名聲大噪

明清時期,由於政府在陝西實行“食鹽中開”、“茶馬交易”等特殊經濟政策,令秦商再度崛起,成為明清商品經濟和市場網絡中活動的主體。而當時的三原、涇陽等地便是陝西商幫的中心。然而到了清末周瑩打理吳家生意之時,因動盪不安的時局,秦商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開始衰敗。

但就在這種商業蕭條的情況下,周瑩堅守了秦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優良傳統,令家族生意再次興隆。她賣糧,親自檢查質量,動手揀雜挑沙過土;賣布親自復尺;賣茶葉親自品嚐新陳。

周瑩一生,對商人的聲譽視為生命,當義和拳運動爆發後,社會動亂,匪盜叢生,民不聊生。部分商家甚至幹起了缺斤少兩、哄抬物價的勾當,但周瑩對此卻不以為然。她千里販粟不加價,為民解困,獲得民眾一致讚揚。

經過多年在商場上的廝殺,周瑩深熟經商之道。有一年秋天,棉花大獲豐收,一些不良商業聯合起來壓低棉花價錢,令棉農很不滿。但是周瑩卻不受其影響,堅持按照往年的市場價格收購棉花,這樣一來棉農的棉花都賣給了她,而西安棉花業的龍頭老大因無法向客戶供貨不得不求助於周瑩,高價從周瑩手中買棉花。周瑩告誡下人,棉花今年豐收了不等於明年豐收,陝西豐收了不等於全國豐收。

周瑩在經商過程中還意識到經營土地的利弊,周瑩對土地進行了變革。她將陝西境內土地僅保留了安吳堡附近600多畝水澆地,保證基本口糧需求外,其餘1000多畝全部交給原佃戶管理,佃戶自負盈虧,納稅之後每畝地每年象徵性繳納鬥糧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災禍,當年租金免收,在雙方自願基礎上一經簽約,即日生效,20年不變。

在中國歷史上,她把土地幾乎無償讓佃戶耕種的決定,可謂開天闢地頭一回。隨後她又宣佈取消所有佃戶房舍租金,無償將佃戶們所住房屋劃歸各戶所有,並對損壞的房屋進行修葺。因此,周瑩不僅贏得了鄉里擁戴,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寡婦商人。

知人善用 倚重謀士能人生意遍佈全國

周瑩經商成功之道,還在於她知人善用。當時周瑩身邊圍繞著幾十個謀士能人,他們個個多謀善斷、經營有方。周瑩對他們恩威並用,處處倚重,很快使衰敗的商號重新興旺起來。她先後在上海、四川、陝西等地設淮鹽總號分店,在甘肅設立以經營藥材為主和在湖北設立以經營布匹為主的商號、店鋪。

經過她的苦心經營,吳家的生意達到頂峰。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全國108家分店,涉及淮鹽、布匹、藥材、米糧、油坊等各行各業。民間曾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可見其經營範圍之大,資本之雄厚。

在鼎盛時期,周瑩開始打造她的吳氏莊園。為彰顯大氣,她專門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然後仿建了三進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稱之為吳氏莊園。莊園極盡奢華,僕役人數多達2000餘人。

捐助國家 被慈禧封“一品夫人”認作乾女兒

周瑩區別於普通商人的是她頭上“一品夫人”、慈禧義女的光環。在慈禧西逃之前,周瑩就曾經為國家捐過10萬兩的軍餉,並得到了慈禧親手題寫的"護國夫人"牌匾;庚子年慈禧逃到西安後,周瑩先後捐銀50萬兩,也有說30萬兩,被慈禧認為義女,誥封一品夫人。

她不僅在國家危難關頭慷慨解囊,對鄉里更是樂善好施,成為遠近聞名的“活菩薩”。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饑民大潮。同幾個謀士商量後,她決定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涇陽縣在修縣誌時,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

此外,她還捐助銀子,在涇陽城打了幾十眼深井,解決了兩萬多口人、數千頭牲畜的用水困難。周瑩死後,吳氏家族後人不准她入祖墳,受她恩澤的鄉親們,便在渠岸擇地修了一座廟,將她供為水娘娘。

安吳青訓班 養子將莊園捐給共產黨

因沒有生育兒女,周瑩生前過繼了吳家中院的侄子吳懷先為養子。吳懷先接手吳氏莊園後,將其捐贈給了共產黨。1937年洛川會議後,西北青年訓練班從延安遷到涇陽,安吳青年訓練班於1937年10月開始創辦,1938年春遷於當時的吳氏莊園,並將規模擴大。全國各地去往延安的熱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參加政治、軍事培訓。青訓班的學員最多時達到1500餘人,先後培訓了12000餘名學員,分別輸送到延安、抗日前線、敵後根據地、國民黨友軍等地參加和開展抗日救亡鬥爭,因為青訓班,吳氏莊園也成了紅色革命聖地,每年接待大量的遊客。

文化藝術報記者 劉青/整理


陝西晚清“女商聖”安吳寡婦的傳奇人生

長篇小說《鳳鳴安吳》 作者:李媛彬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陝西晚清“女商聖”安吳寡婦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