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的AI巨頭!商湯科技融資邏輯存疑


莫須有的AI巨頭!商湯科技融資邏輯存疑


《經濟觀察報》日前刊登了對AI巨頭商湯科技的專訪報道,因其5年30億美元的融資額,而稱這個冉冉升起的獨角獸是“融資機器”。

看完專訪,我很好奇。這個據說處處都有業務身影(包括但不限於人臉識別、智慧X、智慧Y,智能Z,etc.)的AI巨頭,當下的估值只有75億。要知道,估值這個東西若論真實價值,是要大打折扣的。“五年時間內完成30億美元融資”,“最近一次融資的規模可能超過13億美元”,如此鉅額的融資,僅僅培育出同量級的估值。我能不能說,這投資收益和投資效率也太低了?

也許比起很多“傳統”互聯網巨頭(比如美團)來說,這個估值還不算難看,但商湯科技所在的,卻是AI這個如日中天的新興行業。

莫須有的AI巨頭!商湯科技融資邏輯存疑

只有三種企業需要如此鉅額的融資:

一是快速融資燒錢搶奪市場以圖快速上市的,典型是瑞幸;

二是持續融資燒錢持續虧損上市無望退而求其次出售的,典型是摩拜單車;

三是一直融資燒錢變現無望的,典型是賈躍亭的“汽車夢”(法拉第未來),永遠在未來。

這三種企業的共性,在於它們毫無創新可言,至少是沒有技術創新。如果非要說有創新在裡面,那也只是商業模式的角度,絕非科技的角度。而他們的目標,大多在於下級投資者,或者次級資本市場。

莫須有的AI巨頭!商湯科技融資邏輯存疑

商湯科技絕不可能把自己歸類於這三種。無論是通過其官網,還是媒體各個角度的報道,我們都能感覺到,商湯科技應該是一個技術領先的市場佔有者。無論是“核心在於原創AI技術的積累”,還是“優勢在於原創算法的標準化生產迭代能力”,“學術與技術落地方面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等等,無一不是在標榜其技術領先。

但是,我們縱觀歷史,真正依靠技術領先的創業者,從來不需要這樣的融資來驅動,至少是不需要如此鉅額的融資。無論是摩爾和諾依曼手握集成電路技術創立的Intel,黃仁勳的英偉達(nVidea),還是比爾蓋茨的微軟和喬布斯的蘋果,都不需要。他們才是真正的技術引領者。

商湯科技所在的人工智能行業,與Intel、微軟相比,其發展前景和市場認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擁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彼時的CPU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個人電腦也還剛剛開始普及;而AI,卻已經婦孺皆知、求賢若渴。如果商湯確實是一個技術引領的企業,那麼根本不需要求助於融資。更何況,“商湯科技在2017年已經實現全面盈利”,“連續三年保持400%的增長”。如果媒體數據屬實,那麼說明它已經擁有良好的造血機能。

但這無疑又與另一條融資信息形成鮮明的衝突,消息稱“商湯2018年5月對外公佈,完成6.2億美元C+輪融資”。如果造血功能已成,它根本不需要再犧牲任何利益去做這種無謂的融資。

莫須有的AI巨頭!商湯科技融資邏輯存疑

好萊塢大導演希區柯克曾經有一部名片叫《西北偏北》,講述了一個有趣的間諜故事。美國情報部門為了迷惑蘇聯人的監視,營造了一個“卡普蘭特工”,一個莫須有的空白人物。他們為這個莫須有的“卡普蘭特工”預定酒店,假借他的身份打電話,訂購機票,等等。所以,蘇聯人相信了他的存在。當被蘇聯人監視的酒店大堂響起電話,要找這位莫須有的“卡普蘭特工”的時候,一位普通美國人桑希爾經過。桑希爾恰好向前臺做了個手勢,從而因為誤認而被當成特工,被蘇聯人綁架並拷問。蘇聯人當然從桑希爾嘴裡問不出任何東西,但卻始終認定他就是那位莫須有的“卡普蘭特工”。

也許,商湯科技就像這位莫須有的“卡普蘭特工”,它只是恰好出現在了時代發展和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都需要這樣一位領軍者的時候,迎合了大家對這樣一個偶像角色的需求而存在而已。

環球時報 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 金融和科技專欄作者

2011中國十大互聯網分析師

2013百強自媒體

2017十大影響力自媒體

2018新盟年度科技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