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王成式的戰鬥英雄秦建彬

□蘇偉

秦建彬簡介

秦建彬(1929—2000),漢族,河北省南宮市人。 1947年參軍入伍加入華野八縱23師,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過開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班長、副排長。在戰爭年代,先後榮獲軍功章12枚,立大小戰功17次。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授予他“一級人民英雄”稱號。先後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二屆英模表彰大會,4次參加毛主席、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國家重大慶典活動。 1955年從朝鮮戰場回國後,他謝絕組織的照顧,隨部隊來到艱苦的長山列島駐防,成為全軍第一批守島建島人,歷任連長、營長、團副參謀長。 1982年因身體原因離休,享受師職待遇。

提起電影《英雄兒女》,人們眼前一定會浮現出影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形象,耳邊也一定會響起那首曲調激昂的《英雄讚歌》。5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王成的熱愛依然不減。而王成的原型是誰?可能今天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我的姥爺秦建彬就是其中的一位,電影故事的主要情節也源於姥爺親身經歷的抗美援朝212高地阻擊戰。我作為長孫,從小是在姥爺的懷抱裡,聽著姥爺講述的戰爭故事長大的,在全國人民喜迎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美好日子裡,撫今追昔,更加懷念他老人家。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1958年,秦建彬隨志願軍英模事蹟報告團在全國作巡迴報告期間,與朝鮮人民軍戰友在武漢長江大橋留影

出身貧苦多磨難

姥爺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南宮市秦都水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南宮自古人傑地靈,習武之風興盛,姥爺自幼身體壯實,天資聰穎,7歲時被一侯姓拳師看中,師傅武功高超,身手不凡,氣功點穴堪稱一絕。姥爺得到了很多真傳,在此後的戰鬥生涯中,姥爺大多作為尖刀班、突擊隊、爆破組成員,衝在最前沿,無論是炸碉堡、攻守陣地,還是和敵人短兵相接展開肉搏,總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

1941年秋天,他的父親秦西榮因參加黨的秘密組織被叛徒出賣而被捕,接著被日偽押送到東北做勞工,後因組織勞工暴動慘遭殺害。他的家人也東躲西藏,最後只剩下姥爺一人。

投身革命迎解放

1947年,18歲的姥爺參軍入伍,加入華野八縱23師69團1營1連,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戰士。後參加開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等。每次戰鬥,姥爺都是衝鋒在前,屢立戰功,先後榮獲軍功章12枚,立大小戰功17次。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進入第三階段。姥爺所在營作為先鋒,對敵人一個團據守的魏老窖村發起了進攻。

戰鬥開始不久,敵人猛烈的交叉火力網將全營壓在距敵碉堡200米的一片空曠地帶,難以前進,全營指戰員傷亡慘重。

在對敵母堡連續8次實施爆破未果的情況下,姥爺勇敢地承擔了第九次爆破任務。在距敵母堡20米的一個小土丘旁,姥爺面對敵人4挺輕重機槍噴出的火焰,冷靜地將最後5枚手榴彈捆在一起,等待著那短暫間隙的到來。

終於,他抓住了那勝敗繫於一髮的瞬間。只見他一個敏捷的翻滾,越過敵火力網抵近敵母堡,順勢將集束手榴彈從敵堡入口處投入。隨著一聲巨響,敵堡被炸塌了一大半。在濃濃煙霧中,戰士們突過封鎖區,直插敵團部,活捉敵團長,迅速結束戰鬥,保證了整個戰役實施。姥爺兩秒鐘炸敵堡,在戰鬥中創出一個奇蹟,連指導員當即宣佈:“秦建彬,火線入黨。 ”戰後,部隊授予他一等功。

在後來的運河橋追擊戰中,姥爺所在的尖刀班與據守火車站負隅頑抗的敵人展開了激戰。戰至黎明時分,全班大部英勇犧牲,僅剩姥爺等4人。眼看敵人機槍肆虐,姥爺上好刺刀,向敵機槍手衝去。敵機槍手被他的氣勢驚呆,機槍也隨之啞火。直到戰鬥結束,被俘的敵機槍手還不住地重複道:“不怕死,解放軍!解放軍,不怕死……”戰鬥結束後,姥爺再次榮立一等功。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授予秦建彬“一級人民英雄”榮譽稱號

抗美援朝保家國

1950年10月,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朝鮮戰爭,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黨中央決定派志願軍入朝作戰,姥爺所在的第26軍作為首批入朝部隊於同年11月奔赴前線,經歷了許多殘酷而又經典的戰役戰鬥。從我記事起,不止一次聽他講,其實212高地阻擊戰比電影《英雄兒女》的情節還要慘烈得多。

那是1951年1月,美軍為了挽回第三次戰役的敗局,對志願軍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將我軍逐到“三八線”以北。為粉碎敵人的進攻,掩護二線兵團集結,志願軍準備發起第四次戰役,26軍奉命在“三八線”以南阻擊敵人,姥爺所在的七班奉命堅守在212高地,山下是漢城通往抱川的公路,也是敵我後勤運輸的大動脈。3月25日上午7點,212高地阻擊戰打響了。裝備精良的美機械化3師調動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轟炸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輪番向高地發起進攻,但都被我軍頑強打退了。戰鬥進行到下午4點多,陣地上炮火連天,濃煙滾滾,整個山頭成了焦土,全班8人犧牲,4人重傷,能堅持戰鬥的只剩姥爺一人。這時,姥爺把黨證和一些心愛的紀念品包好埋到地下,將陣地上所有的手榴彈蒐集起來,打開蓋,拉出弦,放在戰壕前沿,子彈全壓上彈夾,在敵人可能進攻的5個山口都架上機槍,準備最後一拼。

夜幕降臨,敵人又重新開始組織進攻,姥爺沉著應戰,西邊打一陣東邊又打一陣,弄得敵人不知陣地上還有多少人。最後,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山上暫時沒了動靜,敵人等了一陣子,以為山上沒人了,便發動了第四次進攻。一個敵人爬到離工事10多米時,發現姥爺一個人還活著,手裡握著最後一顆手榴彈瞪大眼睛站在那裡,鬼子衝了上來,怪叫著,憋了勁準備抓活的。姥爺心裡想:“人在陣地在,到了用生命報效祖國的時候了,但我也不能白白地死。 ”正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時,猛然發現一根埋在土裡半截用來炸坦克的爆破筒。他迅速從掩體中拔了出來,拉燃導火索投向敵人。夜色已黑,鬼子以為他把武器交出投降,便紛紛來拿,還沒有等他們彎腰伸手,“轟”的一聲巨響,爆破筒在敵群中開花,死傷一片。在那天崩地裂的巨大爆炸聲中,王成是“烈士輝煌化金星”,而姥爺卻是被強大的氣浪“推”到了高地後坡,震昏過去。不知過了多久,當他清醒過來後,發現自己被焦土埋了半個身子,敵人丟下十幾具屍體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經過一天的戰鬥,全班共打退敵人大小進攻19次,打死敵人95名,傷30名。增援分隊上來後,他們又堅守了三天兩夜,為全局戰鬥勝利贏得了時間。戰後,七班榮立集體一等功,姥爺被評為“戰鬥模範”,這次戰鬥被載入志願軍史冊。

1951年4月20日9時,美機械化3師1個營在30多輛坦克及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向志願軍堅守的金鶴山南側687高地進攻,我軍雖英勇抵抗,但大部傷亡,陣地被美軍佔領。為奪回高地,上級命令姥爺所在的七班和同連的五班由指導員李春華和副連長劉振高組成“突擊敢死隊”,採取夜襲的戰術向687高地反擊,拔除美軍4個制高點。在反擊戰中,姥爺沉著冷靜,英勇頑強,與戰友一起炸燬美軍營指揮所,並與負隅頑抗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刺刀肉搏戰,經過數小時的激戰,志願軍奪回了金鶴山687高地,殲敵70餘人。隨後姥爺和他的戰友們又苦戰了一天一夜,圓滿地完成了反擊和堅守金鶴山的任務。22日晚,志願軍第五次戰役開始,整個“三八線”防禦戰役結束。金鶴山反擊戰的勝利充分體現了志願軍是一支能攻善守、無往不勝的威武之師,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戰後,上級授予五班、七班“金鶴山突擊模範班”光榮稱號,姥爺被評為“戰鬥模範”並榮立特等功,金鶴山反擊戰也被編入軍史。

姥爺歷經數次英勇戰鬥,履立戰功,在後來的志願軍英模大會上,他以96%的票數當選為“一級人民英雄”。姥爺開創了用爆破筒炸敵群的先例,轟動了整個朝鮮戰場。祖國和朝鮮的許多記者、作家紛紛來到前線,深入他所在的部隊進行採訪報道,其中就有著名作家巴金。後來巴金的小說《團圓》就是主要以此為背景,電影工作者又以小說情節為主線,以26軍的212高地戰鬥為背景,創作了電影《英雄兒女》,而英雄王成的戰鬥場面基本上就是以此戰的戰鬥英雄秦建彬的事蹟為原型。

為此,姥爺健在時我曾多次問他老人家:“這次戰鬥是否就是後來寫進電影《英雄兒女》的那場戲?王成是不是就是您的化身? ”每次,姥爺都是凝眉沉思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人們不是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嗎?雖然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以我經歷的212高地戰鬥為背景,但在王成身上集中了許多英雄的事蹟,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至於王成究竟是誰並不重要,他只要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目的就行了,關鍵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為祖國而獻身的英烈們。我能夠活下來,而且祖國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已經非常知足了。 ”

姥爺作為英模人物,曾4次參加國家的重大慶典,兩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他把這些當做終身的榮耀。特別是1951年的國慶典禮,讓他一想起就心潮澎湃。那是他從朝鮮回國後,隨志願軍英模歸國代表團走進中南海懷仁堂,接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當時,毛主席發話,不要更換衣服,姥爺果真穿一身破舊軍裝接受領袖的接見。國宴上,他沒想到毛主席向他走來,親切地說:“讓我聞一聞前線戰士身上的火藥味。 ”話語間透出平易近人的和藹和父親一般的慈愛,姥爺激動得流下了熱淚。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1992年秦建彬訪朝時,在朝鮮國家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牆前留影 (上排右二照片為秦建彬)

艱苦創業守海疆

26軍抗美援朝歸國後,姥爺作為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而且多次負傷,領導考慮安排他到軍區機關工作,志願軍司令員楊得志上將為此徵求姥爺的意見。姥爺委婉地謝絕了組織的關心,誠懇地說,自己長期在戰鬥部隊,最好是能繼續留在一線部隊帶兵。楊司令員同意了他的請求。 1955年,姥爺隨26軍老部隊一同進駐渤海深處的長山列島,成為第一代守島建島軍人。這裡是軍事戰略上的要塞區,海島條件差,是一座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的“四無島”,環境異常惡劣。30年來,無論是搞軍事訓練,還是打坑道、修築國防工程,他從不以英雄自居,總是把自己擺在普通一兵的位置,事事衝在前,與戰友們一起摸爬滾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圓滿完成了上級安排的各項任務。

1982年,姥爺因身體原因提前離休。對於組織的關愛,他十分感動,說:“幾十年來,國家和人民已經給了我很多榮譽。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能活到現在已經很知足了,感謝國家對我的關懷! ”

姥爺離休後仍是個閒不住的人,常常到部隊、廠礦、學校作報告,還擔任了駐地3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愛國主義始終是他報告的主題,他也多次被評為優秀離休幹部。

1992年,總參外事局從全軍範圍內選拔了包括姥爺在內的8名在朝鮮戰場上功勳卓著的英模,組成了訪朝英模代表團。在北京集結期間,姥爺的老首長——原志願軍第26軍政委、海軍政委李耀文上將專門接見了他。在為期7天的訪問中,朝鮮人民把最美的鮮花、最高的禮儀獻給了他們。在參觀朝鮮國家歷史博物館時,人們看到秦建彬的照片和事蹟被陳列在志願軍英模的第一排,紛紛向他獻花,與他合影,請他簽名。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崔光次帥代表朝鮮勞動黨和人民軍再次為姥爺授勳。

對姥爺的英雄事蹟,2000年以前,各級各類媒體均作過大量宣傳報道。姥爺作為燕趙大地的優秀兒女,也是河北人民的光榮,1989年國慶節期間,河北省電視臺專門到部隊對他進行了採訪,並錄製了一期專題節目,同時邀請他到石家莊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40週年國慶文藝晚會。他的家鄉南宮市編寫地方誌,打破“活人不立傳”的慣例,將這位健在英雄的事蹟載入了史冊。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1992年秦建彬訪朝時,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人民軍總參謀長崔光次帥為其頒發和平勳章

壯士西去不復還

經歷殘酷的戰爭,姥爺雖然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渾身傷病。回國後,在艱苦的海島上,他又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規模國防工程施工期間,他拼命地忘我工作,不僅使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病進一步加重,又增加了矽肺等職業病。 1999年,病魔悄悄地兇猛地向他襲來,為此,軍地各級組織和領導給予了最好的照顧和治療。原志願軍第26軍副軍長、已從昆明軍區司令員位置離休的張銍秀老將軍得知後,還專門在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回顧三八線,深情話“王成”》的文章,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位老英雄。儘管大家千方百計地要挽留住老英雄,但最終他還是被病魔吞噬了生命。 2000年2月16日,一個令我終生不能忘記的哀傷的日子,姥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姥爺去世後,部隊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從總部、濟南軍區到駐地廣大官兵、幹部群眾和全國各地許多認識不認識的人,都有組織或自發地為他送行。姥爺躺在鮮花和翠柏叢中,伴隨著人們的一聲聲祝願,走得十分平靜安詳,就像戰鬥間隙熟睡了一樣,臉上沒有任何痛苦。姥爺走後,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捧著老人家的照片端詳沉思,常常情不自禁地翻看他獲得並留下的一枚枚獎章、一面面錦旗,觸景生情,我感慨良多:為什麼戰旗美如畫?是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姥爺一生淡泊名利,跟隨著部隊南征北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沒有享受一天清福。在我的心中,姥爺沒有走,他永遠不會走,他將激勵著我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去實現他未竟的事業!


深深緬懷您,我的姥爺“王成”


本文作者兒時和父親聆聽秦建彬講戰鬥故事

(作者蘇偉,原籍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趙虎鎮,出生地山東長島。其父1974年12月到原濟南軍區駐長島某部服役,1983年與秦建彬的女兒結為伉儷,1996年父親調德州軍分區,蘇偉和母親隨遷。高中畢業後,繼承發揚家庭光榮革命傳統參軍入伍,後主動要求到老一輩們戰鬥過的駐渤海前哨某要塞區海防團代職排長半年。2009年從部隊轉業回到地方,安置到德州市住建局工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